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ID:150782

大小:36.8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5-01-1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丽《诗经》鲍鹏山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怪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1.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采诗”说,大、小雅中的讽刺之作应该不是“献诗”。B.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C.《诗经》的作者是个大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D.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且理据充分。2.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一个谜,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属于一种推断与猜测,缺乏历史根据。B.“采诗说”、“献诗说”、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国风是民歌”等,即便这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也因证据不足,受到质疑。C.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之所以得过且过,不太热心,主要是这种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二、古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王恭字孝伯,光禄大夫蘊子,定皇后之兄也。少有美誉,清操过人,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与王忱齐名友善,慕刘惔之为人。謝安常曰:“王恭人地可以为将来伯舅。”尝从其父自会稽至都,忱访之,见恭所坐六尺簟,忱谓其有余,因求之。恭辄以送焉,遂坐荐上。忱闻而大惊,恭曰:“吾平生无长物。”其简率如此。起家为佐著作郎,叹曰:“仕宦不为宰相,才志何足以骋!”因以疾辞。俄为秘书丞,转中书郎,未拜,遭父忧。服阕,除吏部郎,历建威将军。孝武帝以恭后兄,深相钦重。时陈郡袁悦之以倾巧事会稽王道子,恭言之于帝,遂诛之。道子尝集朝士,置酒于东府,尚书令谢石因醉为委巷之歌,恭正色曰:“居端右之重,集籓王之第,而肆淫声,欲令群下何所取则!”石深衔之。淮陵内史虞珧子妻裴氏有服食之术,常衣黄衣,状如天师,道子甚悦之,令与宾客谈论,时人皆为降节。恭抗言曰:“未闻宰相之坐有失行妇人。”坐宾莫不反侧,道子甚愧之。恭性抗直。深存节义,读《左传》至“奉王命讨不庭”,每辍卷而叹。为性不弘,以暗于机会,自在北府,虽以简惠为政,然自矜贵,与下殊隔。不闲用兵,尤信佛道,调役百姓,修营佛寺,务在壮丽,士庶怨嗟。临刑,犹诵佛经,自理须鬓,神无惧容,谓监刑者曰:“我暗于信人,所以致此,原其本心,岂不忠于社稷!但令百代之下知有王恭耳。”家无财帛,唯书籍而已,为识者所伤。初见执,遇故吏戴耆之为湖孰令,恭私告之曰:“我有庶儿未举,在乳母家,卿为我送寄桓南郡。”耆之遂送之于夏口。桓玄抚养之,为立丧庭吊祭焉。及玄执政,上表理恭,诏赠侍中、太保,谥曰忠简。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恒有宰辅之望            望:愿望B、石深衔之              衔:怀恨C、原其本心             原:原来D、初见执               执:捉拿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以疾辞                因击沛公于坐B、孝武帝以恭后兄          秋以为期C、未闻宰相之坐有失行妇人      总角之宴D、每辍卷而叹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6、下列各句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置酒于东府”在句式上属于介词短语后置句,也叫状语后置句。B、“为识者所伤”是以“为……所……”为标志的被动句C、《氓》中“士贰其行”和《烛之武退秦师》中“且贰于楚也”中的“贰”用法相同,都是数词活用为动词,都有“有二心”之意。D、《氓》中“载笑载言”和“体无咎言”两个“言”都是“说话”之意。7、翻译下列句子(10分)①恭曰:“吾平生无长物。”其简率如此。                                                                  ②仕宦不为宰相,才志何足以骋!                                                                  ③时陈郡袁悦之以倾巧事会稽王道子,恭言之于帝,遂诛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11分)于中好      纳兰性德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①如梦水东流。人间②所事堪惆怅,莫向③横塘问旧游。注释:①“秾华”:繁盛的花朵。语出《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唐棣之华”。诗中以兴的手法赞美王姬的美色。这句取其衍深意,谓繁华如梦,流年似水的意思。 ②“所事”:所有的事,事事。③“横塘”:地名。江南多有横塘,所指不一。词中泛指江南,且以横塘代指记忆中曾一起走过,拥有过美好回忆的地方。 8. 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9.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进行赏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荷塘月色》3、桑之落矣,                 。《氓》4、                 ,就在沉默中灭亡。《纪念刘和珍君》5、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跨世纪茶花池 莉楼下,公共花园里,有桂花数棵,有茶花数棵,相间而植。前几日,桂花盛开,茶花寂寂无闻。这几日,秋风渐紧,桂花凋零,茶花满树蓓蕾。本来,花开花落,都是天命;现代社会,不再林黛玉,植树养草,都是为了环保和养眼;一切自然而然,无须感叹。但是,由于近年来,耳边充满了“世纪末”、“新世纪”等等提醒,这一日散步,忽然就有趣地想到,这桂花也是时运不佳,如此甜香的一树繁华,怎么就开在世纪末了?而茶花的疏懒怠慢倒是投机,现在就打了苞,徽徽地要拖到明年早春开放,岂不就成了跨世纪花朵?一笑。了之。回家,晚饭时刻有了佐餐的笑料。再散步,看见一只公狗,对着茶花树干掀腿撒尿,不由又联想到这泡狗尿一定被茶花根系所吸收,所以也可以间接地算作是跨世纪狗尿了。这次一笑,不能了之。其实时间原本是人为的一个游戏规则,只能说明秩序,不能说明其它。2000年的到来无非证明1999年的过去。关键在于,1999年12月31日的机票不能登上2000年元月1日的飞机。除此之外,有何他意?据说还有人费尽心机掐算怀孕时间,一定要在新世纪之初产下婴儿。受孕是多么难以捉摸的事情,不难想象,立志生产新世纪婴儿的夫妻一定累坏了。却也还有人用世纪末和新世纪对文学进行了分析,据说世纪末的文学消沉,新世纪的文学将会兴盛。这就更没有谱了。文学还不比茶花、狗尿和受孕,掐着时间计算更荒唐无稽。当然,我宁可相信,大约是我资质鲁钝,没能领会大家伙儿心照不宣制造的一个大乐子。时间最是通俗物,世上人人都懂它。笑不起来的是面对时间本身。今年春天去扬州,看二十四桥,坐瘦西湖小船。一场好梦落空。原来,心里想看的扬州是明人张岱写的扬州。二十四桥风月、扬州瘦马、柔橹轻篙、鸡犬神仙。想知道为什么曾经有那么多的公子哥儿,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是,此时非彼时,一切都不再了。并且还不是剥落的粉墙,憔悴的红颜,寂寞身后事,这般景象至少还可以教人领略一番末世的凄凉。现在很热闹。现在是小彩旗,大标语,可口可乐易拉罐,每时乐饼干,小两口软糖,情侣话梅,伪装的少数民族歌舞。佤族姑娘披散头发,胸口很低。傣族姑娘的赤脚上涂着趾甲油,筒裙紧的要被屁股撑破。音响里都放同样的伴舞歌曲:村村寨寨,哎,敲起鼓,打起锣,阿瓦唱新歌,毛主席光辉照山乡,山笑水笑人欢乐。哎,人民公社好,架起幸福桥。时间改变历史,残酷是残酷,但是你可以低下眼睛,打道回府,忘掉也行,思考也行,拿它写点文章赚笔稿费也行;最难堪的是时间对于个人的改变。时间使儿时的光景频繁入梦,转身忘记了刚才拿在手里的东西是什么。时间使生命越来越有规律,意外的欣喜自然越来越少;时间使经验越来越多,智慧越来越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知心朋友越来越少;脂肪越来越多,勇气越来越少;子女越来越多,情爱越来越少;哈欠越来越多,睡眠越来越少;看不上你的人越来越多,你看得上的人越来越少;这就是时间的现实主义。很可怕,也很冷酷。新世纪婴儿在五六十年之后也会遭遇同样的问题,时间它可不管他是否隆重地庆祝过新世纪的到来。庆祝倒是不必了。保重自己倒是值得一做的。四川某地有一对老夫妇,都有一百多岁了,男人每天都扛着锄头上山种地,下午回家女人替他擦去汗水,然后他们一同在溪水中冲凉。报纸上有照片,冲凉的时候他们快乐地笑着。看来这世界上还是有人漠视时间和超越时间。如果真想坚持过一种自己的生活,好像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跨世纪的茶花,说到底还是一个笑话。                                          1999.11.1汉口                         (选自《人民文学》20000年第一期,有删改)11、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8分)①现代社会,不再林黛玉。(4分)                                                                              ②哈欠越来越多,睡眠越来越少。(4分)                                                                             12、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先说“一笑。了之。”,后又说“这次一笑,不能了之”?(6分)答:                                                                                                                                                                                                                                              13、第3段中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答:                                                                                                                                                              14、文章结尾说“跨世纪的茶花,说到底还是一个笑话”,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                                                                                                                                                                                                                                              第Ⅱ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15、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泣涕涟涟     涸辙     煤屑(xiāo )     沧海一栗  B.夙兴夜寐     扫帚     鲈鱼(lǘ   )     名列前矛  C.不绝如缕     葱茏     瞥见(piě  )     急不瑕择D.信誓旦旦     袅娜     踱步(duó )      揠苗助长16、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B.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个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C.《中学新课程标准实施方案》在众多专家和学者的通力合作中已功败垂成,并开始实施。D.一位短小精悍的人来了。一眼看去便知道他是广东人,哨兵向他敬礼,称呼他是排长。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封请柬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B.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其改名,中国外交部就此阐明了严正立场。C.如果在公共场所可以没有证据地怀疑普通公民的善行,行善者就会人人自危,社会就将面对无人行善的尴尬局面。D.在资本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A股市场却没有一家纯正的茶叶类上市公司,谁能否认这不是我国数万家茶企的悲哀?18、下列对联对仗工整,而且为春联的一项是(3分)(       )A.百花吐艳春光明媚             万里祥光普照大地B.乐颂丰年处处早莺争暖树       安居盛世家家新燕啄春泥 C.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D.千家笙歌迎朗月              琵琶箫管乐中秋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5分)    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了;……    (1)请在省略号处仿照上文再补写一个例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 )请对此社会现象作出简要点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0、请用“凉亭、夕阳、鸟儿”写一段情景交融(有景色描写,能看出或喜或忧的感情倾向)的优美文字,不少于60字。(6分)                                                                                                                                                                                                                                                            五、写作(60分)有朋友问我楼里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回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的茶水,走过他扫过的洁净的楼道,甚至漫不经心将自己的脏衣服随意丢放在他的杂物间。朋友说:“你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是回报一次微笑。”读过这则材料,你是否也联想到自己周围的一些人?他们虽平凡却充实,他们虽普通却重要,他们虽陌生却很熟悉,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人性之美在闪光。那么,不妨就来讲述一下他们的故事吧!要求:根据上述材料,以“熟悉的陌生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凸显人物的个性,表现他的人性美。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月考卷答案:1.C(是一种现象,不是依据。)2.D (题目为《美丽》,加上最后一段的归结就可得出答案。A、“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作者并没否定《小雅•采薇》的美,个人喜好而已;C、“无关紧要”错。)3.C(“得过且过”主要针对的是《诗经》的作者,不是所有疑问;原因归结也不对。)  4、C(原:推究)5、C (A、于是,就\趁机;B、因为\把;C、结构助词,的;D、表承接\表转折)6、D  “体无咎言”的“言”是“预兆”之意。7、①王恭说:“我平生没有多余的东西。”他就是这样简朴真率。②做官不做宰相,才能志向怎么能得到施展呢!③当时陈郡的袁悦之用狡诈之术奉事会稽王司马道子,王恭向皇帝奏告了这件事,于是诛杀了袁悦之。8. (4分)作者秋日登楼因眼前秋景而惊讶于节序变换、时光流逝;感叹身世浮沉,繁华不再;忆起旧日游乐而心生惆怅。9.(4分)这是一首触景生情感叹人生的小词。 短短一阕词,表现手法多样,有视觉:残阳小楼;有听觉:玉笛偏幽;有远景:一行白雁;有近景:几点黄花;有心理活动:惊节序,叹沉浮;也有秉怀直呼:人间所事堪惆怅,作者将所见所感交错纷呈,身世之感与眼前景致互融,收放自如,很是清丽婉曲。10、略11、(1)林黛玉多愁善感,养花草是有所寄托;现代社会的人们植树养草是为了观赏和环保,与心情寄托无关。(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会变得越来越衰老,这种衰老必然会带来个人生活方面的变化;哈欠和睡眠的多少变化属于人衰老带来的生理变化。12、(1)头一次是因为某些人的过分强调提醒“世纪末”、“新世纪”等表示时间始末的词语而感到好笑,但也不把它当一回事,故“一笑。了之。”;(2)后一次在觉得可笑之余,作者对于这个问题还有所思考,故“不能了之”,她领悟到其实时间原本是认为的一个游戏规则,只能说明秩序,不能说明其他;(3)那些抓住“世纪末”、“新世纪”等做文章的行为是不正确的。13、(1)承上启下。(1分)(2)前半句承接上文,由作者游扬州时因扬州的古今巨大变化而认为时间已然“改变历史”。(2分)(3)“最难堪的是时间对于个人的改变”引出下文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变得越来越衰老,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一些令人难以忍受的变化。(2分)14、①我同意“跨世纪的茶花,说到底还是一个笑话”的说法。②时间原本是人为的一个游戏规则,只能说明秩序,不能说明其它。掐着时间计算的做法更显得荒唐无稽;③时间不能因个人好恶残酷地改变历史;④时间的推移不可避免地使人衰老,且产生一系列令人难堪的变化;⑤保重自己,漠视时间和超越时间才可能过一种自己的生活。(第一点2分,后面四点,一点1分)15、D(A、xiè  粟;B、lú  茅;C、piē 暇)16、D (A、一挥而就,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遭遇灾害或受到伤害。首:最先。当:面对,对着。冲:要冲,交通要道。常见误用成语,误用范围非常之广,常被人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做某事。C、功败垂成,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D、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17、C(A. 语序不当;B.句式杂糅;D.否定词多余)18、B(A不对仗  C和D内容不合春节)19、(1)知道“梅艳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梅兰芳”的越来越少了。(2)这反映了传统、经典文化遭冷遇而流行、时尚文化受青睐的社会文化现象,这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文化价值观逐渐失衡造成的,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20、略21、参考2013年高考标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