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开封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415.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4年开封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年开封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带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1分)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 A.‎ 汽油挥发 B.‎ 粮食酿酒 C.‎ 滴水成冰 D.‎ 石墨导电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石墨导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 ‎ A.‎ 氧气 B.‎ 高锰酸钾 C.‎ 澄清石灰水 D.‎ 冰水混合物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 解:A、氧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B、高锰酸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C、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 D、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 ‎ ‎3.(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 A.‎ ‎ 倾倒液体 B.‎ ‎ 检验装置气密性 C.‎ ‎ 点燃酒精灯 D.‎ ‎ 收集氢气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D、根据氢气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4.(1分)下列生活中的认识或做法,错误的是(  )‎ ‎ ‎ A.‎ 减少CO2的排放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 ‎ B.‎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 ‎ C.‎ 氮气可做保护气 ‎ ‎ D.‎ 霉变的食品只要煮熟就可以食用 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常见气体的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进行解答;‎ B、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进行解答;‎ C、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解答;‎ D、根据霉变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解答.‎ 解答:‎ 解:A、二氧化碳气体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减少CO2的排放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故A正确;‎ 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所有的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燃烧就会更剧烈,所以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故B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可做保护气,故C正确;‎ D、霉变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所以霉变的食品煮熟也不可以食用,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 ‎ ‎5.(1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 B.‎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 ‎ C.‎ 煮沸和蒸馏都能让自来水变成纯净水 ‎ ‎ D.‎ 纯净水比矿泉水的营养价值高 考点:‎ 水的组成;水的净化;常见的溶剂.‎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水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B、根据水能溶解很多物质进行解答;‎ C、根据蒸馏可以得到纯净的水,而煮沸不能得到纯净的水进行解答;‎ D、根据纯净水中不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进行解答.‎ 解答:‎ 解: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所以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故B正确;‎ C、蒸馏可以得到纯净的水,而煮沸不能得到纯净的水,故C错误;‎ D、纯净水中不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所以纯净水比矿泉水的营养价值低,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好好利用和保护.‎ ‎ ‎ ‎6.(1分)生活中常见到“含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等,这里的铁、钙、硒指的是(  )‎ ‎ ‎ A.‎ 元素 B.‎ 原子 C.‎ 离子 D.‎ 分子 考点:‎ 元素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铁、钙、硒”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 解:“含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等,这里的铁、钙、硒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钙、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7.(1分)(2012•河南)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 ‎ B.‎ 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 C.‎ ‎20℃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g ‎ ‎ D.‎ ‎4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和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结合溶解度曲线分析解答;‎ 依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①某固体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从而比较同温度下的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③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升温或降温时溶液的状态转化等.‎ 解答:‎ 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看出,当温度高于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当温度低于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所以要将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该降低温度,故错误;‎ C、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即30g乙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30g,故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要小于30g,故C错误;‎ D、观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及对固体溶解度定义和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的理解,同时考查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8.(1分)先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试管里的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  )‎ ‎ ‎ A.‎ 先变红后变蓝 B.‎ 先变红后变紫 C.‎ 不变色 D.‎ 变红后不再变色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碳酸的性质进行分析:碳酸属于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受热时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解答:‎ 解: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是碳酸不稳定,加热又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石蕊由红变紫.‎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碳酸的性质和显酸性的物质与石蕊试液相互作用显色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9.(1分)已知4.4g某纯净完全燃烧生成13.2g二氧化碳和7.2g水,有关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 ‎ ‎ A.‎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 ‎ B.‎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 ‎ C.‎ 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 ‎ ‎ D.‎ 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3:8‎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题意“4.4g某纯净完全燃烧生成13.2g二氧化碳和7.2g水”‎ ‎,则可推测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二氧化碳与水中的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的质量,从而进行解答.‎ 解答:‎ 解:先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确定: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来确定氧元素是否含有.‎ ‎13.2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13.2g××100%=3.6g,7.2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7.2g××100%=0.8g.3.6g+0.8g=4.4g与该物质的质量相等,故一定不含氧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82%,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3:8.‎ 故选:D.‎ 点评:‎ 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学会处理此类计算的题目,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 ‎10.(1分)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 ‎ A.‎ ‎①②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B.‎ ‎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 ‎ C.‎ ‎③④⑤属于同种离子 D.‎ ‎①容易与④形成化合物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④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解答:‎ 解:A、①②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6、7,不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②③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④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且③、⑤核内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④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形成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 ‎ ‎11.(1分)下列有关“不一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A.‎ 元素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种物质 ‎ ‎ B.‎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种物质 ‎ ‎ C.‎ 同种物质的制取方法不一定相同 ‎ ‎ D.‎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考点:‎ 物质的元素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A、根据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考虑;B、根据氮气和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考虑;C、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不同方法考虑;D、根据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考虑.‎ 解答:‎ 解:A、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属于两种不同的物质,故A说法正确;‎ B、氮气和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但属于不同物质,故B说法正确;‎ C、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故C说法正确;‎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理解物质分类的概念,正确判断物质的组成,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2.(1分)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可能合理的是(  )‎ ‎ ‎ A.‎ 将等质量的钠、镁、铝放入相同浓度、相同质量的稀硫酸中 ‎ ‎ B.‎ 用相同浓度、相同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 ‎ C.‎ 将一根铁钉放入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 ‎ ‎ D.‎ 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 本题根据金属与酸、盐的反应规律,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的反应反原理,碱与盐的反应原理来解答.‎ 解答:‎ 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镁铝排在氢的前面,都能和酸反应产生氢气,但活泼性是钠>镁>铝,所以钠反应最快,所用时间最少,生成氢气最少,故A对.‎ B.用相同浓度、相同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不影响生成氧气的多少,只是改变反应速率,氧气质量相等,故B错.‎ C.将一根铁钉放入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铁比铜活泼,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会减少,故C错.‎ D.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生成硫酸铜沉淀,溶液质量先减少后增加,故D错.‎ 答案:A.‎ 点评:‎ 本题根据金属与酸、盐的反应规律,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的反应反原理,碱与盐的反应原理等有关知识点加以解答.‎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4分)请从甲烷、氧气、氮气、一氧化碳和干冰中选择恰当的物质,用其化学式填空:‎ ‎(1)吸烟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是 C0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H4 ;‎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N2 ; ‎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CO2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1)吸烟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 ‎(4)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故答案为:(1)C0;(2)CH4;(3)N2;(4)CO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14.(3分)开封被誉为“北方水城”,为了探究开封水环境,同学们从湖中取水样进行实验探究:‎ ‎(1)观察到水样呈浅黄色,并有异味,可加入 活性炭 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2)为了判断水样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 肥皂水 进行检验.‎ ‎(3)氯气可用于水样的杀菌消毒,其在水中可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Cl+X,则X的化学式为 HClO .‎ 考点:‎ 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解答;‎ ‎(2)根据判断水样是硬水或软水用肥皂水进行解答;‎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故填:活性炭;‎ ‎(2)判断水样是硬水或软水用肥皂水,其中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故填:肥皂水;‎ ‎(3)由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和Cl2+H2O═HCl+X可知,X的化学式为HClO.故填:HClO.‎ 点评:‎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5.(1分)吸入“笑气”会使人发笑,该气体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式量(相对分子质量)为44,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则它的化学式(分子式)为 N2O .‎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分析题意可得可设氮、氧元素物质的量为未知数,根据化合物式量(相对分子质量)为44,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列出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 解:设该物质的化学式为NxOy,‎ 由题意得:,‎ 解得x=2,y=1‎ 故化学式为N2O.‎ 答案:N2O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的掌握.‎ ‎ ‎ ‎16.(3分)野炊生火时,若将枯柴架空燃烧旺,紧密堆放燃烧不旺,甚至会熄灭,说明燃烧需要 氧气 ,枯柴燃烧时将 化学能 转变为热能,将食物煮熟,野炊结束时常用水将燃着的枯柴浇灭,其灭火原理为 降低温度到枯柴的着火点以下 .‎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可以促进燃烧;‎ 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答:‎ 解:将枯柴架空时,能够增大枯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因此将枯柴架空燃烧旺;‎ 紧密堆放时,枯柴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甚至不能接触,因此燃烧不旺,甚至会熄灭;‎ 由以上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氧气参加.‎ 可燃物燃烧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向枯柴上浇水时,水蒸发吸收热量,使枯柴的温度降低,当温度降低到枯柴的着火点以下时,枯柴熄灭.‎ 故填:氧气;化学能;降低温度到枯柴的着火点以下.‎ 点评:‎ 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只要采取一种灭火方法,就可以实现灭火.‎ ‎ ‎ ‎17.(3分)氧化还原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反应前高价态元素的物质,在反应后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具有氧化性,反之则具有还原性.已知:氯化铁溶液能和单质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另一种铁的氯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FeCl3+Cu═CuCl2+2FeCl2 ;该反应中, Fe、Cu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反应物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Cu .‎ 考点:‎ 氧化反应;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还原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根据题中的叙述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书写方程式以及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和氧化性判断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 解: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FeCl3+Cu═CuCl2+2FeCl2;在该反应中氯元素在反应前后都是﹣1价,铁元素反应前是+3价,反应后是+2价,铜在反应前是0价,反应后是+2价,所以反应物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铜.‎ 故答案为:2FeCl3+Cu═CuCl2+2FeCl2;Fe、Cu;Cu.‎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 ‎ ‎18.(2分)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已知:乙、丙均为氧化物,丙与另一种氧化物反应生成丁,丁能用来检验二氧化碳.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甲的名称为 碳酸钙 ;乙与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由题目信息可知:丁能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因此丁是氢氧化钙;丙与另一种氧化物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依据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乙是氧化物,能够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甲,因此乙是二氧化碳,甲是碳酸钙,带入验证符合题意,据此分析.‎ 解答:‎ 解:丁能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因此丁是氢氧化钙;丙与另一种氧化物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依据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乙是氧化物,能够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甲,因此乙是二氧化碳,甲是碳酸钙,带入验证符合题意,因此:甲的名称是碳酸钙,乙与丁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碳酸钙;Ca(OH)2+CO2=CaCO3↓+H2O.‎ 点评:‎ 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综合考查了碳及碳的化合物的性质,综合性强,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因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碳的基础知识才能很好的解答本题.‎ ‎ ‎ 三、简答题:‎ ‎19.(2分)“航天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具体体现,‎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在月球成功登陆,对月球进行探测.“嫦娥三号”使用“长三乙”运载火箭发射,“常三乙”的第三级火箭使用液氢燃料.如表是某种制备氢气的反应,已知A与B在高温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 物质 ‎ A ‎ B ‎ C D ‎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 微观示意图 ‎(1)D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 .‎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H2OCO+3H2 .‎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依据图示中的个微粒结构对物质的化学式进行判断,进而可写出相关的方程式;‎ 解答:‎ 解:依据ABCD四物质的分子结构情况可知四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CH4、H2O、CO、H2.则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CO+3H2;‎ D是氢气属于单质,故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 故答案为:(1)0;(2)CH4+H2OCO+3H2;‎ 点评:‎ 此题是对微观示意图信息的考查,学会利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掌握示意图中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 ‎ ‎20.(4分)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事实:‎ ‎(1)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具有 乳化 功能.‎ ‎(2)金秋时节,古城开封处处都能闻到怡人的菊花香气. ‎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大. ‎ ‎(4)牛奶在夏天比冬天更容易变酸.‎ 考点:‎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1)根据洗涤剂洗油污的原理考虑;‎ ‎(2)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性质分析;‎ ‎(3)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4)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 解答:‎ 解:(1)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涤剂把大颗粒的油污分解成小的颗粒的油污,便于被水冲掉,属于乳化原理;‎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菊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所以人们能闻到香味;‎ ‎(3)反应物为镁条和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物为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大了.‎ ‎(4)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牛奶在夏天比冬天更容易变酸,这说明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有关.‎ 故答案为:(1)乳化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菊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所以人们能闻到香味 ‎(3)反应物为镁条和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物为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大了.‎ ‎(4)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乳化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将宏观与微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 ‎21.(4分)(2013•河南)在实验室中可选择如图装置制取气体.‎ ‎(1)若选择A、F组合一套装置制取了某气体,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1=CaCl2+CO2↑+H2O ;其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3)若用金属与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应选择以上哪些装置?(写出一套即可)‎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若选择A、F组合一套装置,是需要加热的装置,因此可以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其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C用的是分液漏斗,可通过分液漏斗的开关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和滴加量,来控制反应的速度;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 解:(1)若选择A、F组合一套装置,是需要加热的装置,因此可以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 (或 2KClO32KC1+3O2↑)‎ ‎(2)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其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C用的是分液漏斗,可通过分液漏斗的开关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和滴加量,来控制反应的速度;故答案为:CaCO3+2HC1=CaCl2+CO2↑+H2O;可通过分液漏斗的开关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和滴加量,来控制反应的速度.‎ ‎(3)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发生装置选B(或C),收集装置选E(或F).‎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 ‎ ‎22.(2分)有一包粉末状固体,可能含有CuSO4、NaOH、Na2CO3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静置观察,发现试管内溶液为无色,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出现,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明显感到发烫.请回答:‎ ‎(1)这包粉末状固体中肯定有什么物质?‎ ‎(2)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还需做什么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操作和观察要点.‎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 依据取一定量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静置观察,发现试管内溶液为无色,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出现,则可以知道固体中不会存在显蓝色的硫酸铜,则一定含有难溶性的碳酸钙;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明显感到发烫,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钠是否含有不能确定,检验碳酸钠可以加入稀盐酸,看能否产生气泡.‎ 解答:‎ 解:取一定量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静置观察,发现试管内溶液为无色,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出现,则可以知道固体中不会存在显蓝色的硫酸铜,则一定含有难溶性的碳酸钙;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明显感到发烫,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钠是否含有不能确定;因此:‎ ‎(1)这包粉末状固体中肯定有难溶性的碳酸钙和溶解放热的氢氧化钠,故答案为:碳酸钙、氢氧化钠;‎ ‎(2)可能含有碳酸钠,可以取上层清液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碳酸钠,否则不含有碳酸钠;故答案为:取上层清液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碳酸钠,否则不含有碳酸钠.‎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的现象物质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现象推出可以确定存在或不存在的物质,对于现象不能确定的只能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 ‎ 四、综合应用题:‎ ‎23.(10分)金属盒金属化合物是重要的资源,生活、工业、农业生产都离不开金属盒金属化合物.‎ ‎(1)如图是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下列根据该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C .‎ A.原子序数为13 B.核外电子数为13 ‎ C.在地壳中含量为26.98% 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2)现代社会使用大量的钢铁,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冶铁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2Fe+3CO2 ;钢铁与空气中的 水、氧气 接触容易生锈,为什么常常将铝粉涂刷在钢铁制品表面来防止铁制品锈蚀? 铝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 ‎(3)在Cu(NO3)2、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和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 ‎①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 Fe、Cu、Ag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Zn(NO3)2、Fe(NO3)2 ;‎ ‎②写出一个上述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NO3)2=Fe(NO3)2+Cu .‎ ‎(4)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生产金属钛常用镁和四氯化钛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来制取.计算:要制取10t的金属钛,消耗镁的质量是多少?‎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铁的冶炼;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2)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铝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3)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此现象说明Fe 过量没有反应完,所以原混合溶液中的Cu(NO3)2、AgNO3全部被置换生成Cu、Ag和Fe(NO3)2溶液.‎ ‎(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反应中金属镁与钛的质量关系,由生成金属钛的质量,可计算参加反应镁的质量.‎ 解答:‎ 解:(1)A、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故正确;‎ B、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铝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3,故正确;‎ C、26.98是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错误;‎ D、铝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故正确;‎ 故选:C;‎ ‎(2)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钢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接触容易生锈;铝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此常常将铝粉涂刷在钢铁制品表面来防止铁制品锈蚀,故答案为:3CO+Fe2O32Fe+3CO2;水、氧气;铝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3)加入酸有气体,证明有铁剩余,则铜和银全部被置换出来,因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Fe、Cu、Ag;反应后的溶液中即滤液不再含的Cu(NO3)2、AgNO3,而是含有生成的Fe(NO3)2;由于Zn(NO3)2不与Fe发生反应,所以滤液中还含有Zn(NO3)2;该过程中共发现两个反应:铁和硝酸铜的置换反应,铁和硝酸银的置换反应,故答案为:Fe、Cu、Ag;Zn(NO3)2、Fe(NO3)2;Fe+Cu(NO3)2=Fe(NO3)2+Cu;‎ ‎(4)设需要镁的质量为x,则 TiCl4+2MgTi+2MgCl2‎ ‎ 48 48‎ ‎ x 10t ‎=,解得x=10t,‎ 答:需要镁的质量为10t.‎ 点评:‎ 金属铁在与酸、盐溶液的置换反应中,只能生成+2价的亚铁盐,而不是+3价的铁盐.‎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