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北枣阳高二上政治第三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年湖北枣阳高二上政治第三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2015-2016年度高二年级12月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 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 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3.“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和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名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5.跻身2014年微博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的“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2015年被美国在线录入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城市词典),引发网民组团前往围观“作”到国外的盛况。这表明 ‎①现代传媒显示出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 ‎②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 ‎③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8‎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该片以平民视角,全景式再现了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实行全面改革开放这段重要历史时期下,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光辉历程。该剧播出后,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评价,反映强烈,不仅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也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这说明 ‎①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②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真正需要的文化才有生命力 ‎ ‎③优秀的文艺作品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 ‎④主流媒体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真正的文化需求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7.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8.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话题时,说道:“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 ‎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 ‎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9.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中国中央档案馆陆续公布了一些受审日本侵华战犯的亲笔供词,包括笔供的中英文内容提要、笔供原文和译文等。其他国家也纷纷通过摄影、雕塑、论坛、影视等活动和作品反思战争、呼唤和平。从文化角度看,这表明 ‎①通过这些文化载体,有利于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 ‎②这些活动的举办有利于引导人们反对霸权强权,维护和平秩序 ‎ ‎③文化反映政治并将对政治产生反作用 ‎ ‎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①网络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 ‎②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 ‎11.央视节目《中国谜语大会》采用了中国独有的能唤醒国人文化记忆的元素来设谜,受欢迎程度远超预期。但像用“告别蛇年”打一机械名称(谜底:马达)这样的谜语,却难以让外国观众感受到生肖文化的趣味和意蕴。这说明 ‎①文化传播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②中国谜语文化得到国人认同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跨文化理解需要一定的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某地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成果和手段,对丰富的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和再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对于传统文化,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成果和手段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 ‎④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古代24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24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②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践行孝道的方式要因时而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目前我国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不少,但有关弘扬中华文化精华的优秀作品不多,还没有真正做到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这启示我们 A.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B.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优秀传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16.叶嘉莹教授幼承家学,熟读古籍,打下扎实国学根底;大学时代师从中国古典文学名师顾随,文学造诣更上层楼;中年时代到西方国家教学,与西方学者交流,阅读大量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对词做出歌辞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的精微分辨,对词体的美感特质做了推源溯流的说明,匡正了传统词学评赏词作方法的偏颇,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叶教授取得超越前人的文学成就 ‎①原因在于改进评赏词作方法,批判和否定了古典诗词格律 ‎ ‎②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西方文化有益成果为条件 ‎ ‎③有利于帮助广大读者深入体悟中国古诗词特有的美感特质 ‎ ‎④体现了在文学研究中坚持厚今薄古、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7.从2015年9月起,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将由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这样做是为了 8‎ ‎①呵护民族文化的基因 ‎ ‎②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民族复兴的推动力 ‎ ‎③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 ‎④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4年6月,在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丝绸之路”、“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中国已有47处世界遗产,位列世界第二位,但“申遗热”丝毫未减,中国积极申遗 ‎①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 ‎②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③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 ‎④对于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这是千百年来无数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决定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补充和发展 ‎ ‎③蕴涵着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 ‎④充溢着从容淡定的情怀,是激励人们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基于 ‎ ‎①法定节日是民族情感的表达 ‎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形式的活动 ‎ ‎③爱国主义是民族文化的核心 ‎ ‎④培育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引出一段“邻里之间各让三尺,和睦相处”的传世佳话。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中,我们可以品味出中华民族 ‎①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精神品格 ‎ ‎②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美德精华 ‎ ‎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 ‎ ‎④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精神内蕴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22.云南省丽江的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等五十多个小调。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由此可见,纳西古乐 ‎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丽江地理环境决定的 ‎ ‎②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④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纳西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8‎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3.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写山曰峻增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由此可见,汉字 ‎①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 ‎②能够对事物作出形象生动的概括和表现 ‎ ‎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 ‎ ‎④确立了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地位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中国文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由此可见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 B.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C.中国人热爱自然,自古就有保护环境的好传统 D.中国人善于实践,从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5.六百六十年前,黄公望老先生在富春江畔欣赏美景画出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六百六十年后,凤凰卫视促成《富春山居图》合璧一事。传世名画此次合璧,既是文化盛事,又是见证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盛事,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材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 ‎ ‎②海峡两岸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 ‎④文化交流可以增强两岸的民族凝聚力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6.2014年7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主题联欢活动,堪称今年最高规格、也最具青春活力的两岸民间交流活动。成千上万的两岸青年身穿印有“两岸同心我们同行”的T恤衫,共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共同高唱《龙的传人》,共同为两岸的艺术家鼓掌欢呼,现场气氛十分融洽和热烈。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两岸同心我们同行”两岸万名青年交流活动的举办( )‎ ‎①有利于两岸共同传承中华文化,加强两岸同胞的精神交流 ‎ ‎②有利于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活力 ‎③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 ‎④有利于增强两岸青年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公开发表。这篇重要讲话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回答下列小题。‎ ‎27.总书记强调,“我同几位艺术家交谈过,问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了两个字:浮躁。”导致文艺界浮躁的原因是( )‎ ‎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②文化需求的多样性 ‎③文化传媒的商业性 ④文艺创作的多元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8.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祛除文艺界浮躁的是( )‎ ‎①演员用充足的时间体验塑造的角色 ‎ ‎②脚踩坚实的大地,真正瞄准广大民众 8‎ ‎③大力开发票房收入较高类型的电影 ‎ ‎④创作高雅严肃拒绝通俗娱乐的影视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9.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志愿者们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上述内容说明 ‎①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 ‎③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④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2014年11月以来,国家典籍博物馆陆续推出面向中小学生的雕版印刷、古籍装订、剪纸等互动体验公益课程,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中华典籍穿越历史的恒久魅力。举办这一活动能( )‎ ‎①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 ‎②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④增强青少年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40分)‎ ‎31.第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于2015年9月17日至9月20日在四川绵阳成功举办。本届展会的主题是“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开放合作”。‎ 材料一:博览会首日,国际电子信息发展论坛在科创园区创新中心举行。工信部陈司长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三点重要内容:“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而带动了我国科技不断进步,同时科技的进步,又推动了我国产业生产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逐步转变;第二,与科技密切相关的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比如绵阳本土的长虹和九洲,它们的成功充分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三,如果我国科技在以后的发展中能够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力的开拓,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我国科技全面支撑制造强国建设就可以早日落到实处,到时候中华民族也就能昂首世界民族之中。”‎ 材料二:为了使绵阳市各城区学校更多的学生到现场参观科博会,市教育局和组委会协商决定:由教体局团购门票,供城区学生周六、周日入场参观,学生凭学生证入场参观,如无学生证的,可持学校出具的证明入场。在组委会的有序组织下,学生们近距离的感受了科技的魅力,纷纷表示:“走进科博会展馆,仿佛置身于一座科技的殿堂。”‎ ‎(1)结合材料一中陈司长的观点,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注重科技的发展。(13分)‎ ‎(2)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谈一谈材料二中市教育局和组委会做出相关决定的原因。(13分)‎ ‎32.高规格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 8‎ ‎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提出了尊重文化多样性四项原则: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科学对待传统文化。‎ ‎(1)从“传统文化特点”的角度,分析说明今天弘扬儒学的价值所在。(4分)‎ ‎(2)运用“文化继承和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儒学。(6分)‎ ‎(3)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提出上述四项原则的理论依据。(6分)‎ 参考答案 选择:‎ ‎1_5CACAC 6_10DAACC 11_15DCBDC ‎ ‎16_20CADCC 21_25ABCBB 26_30DCAAC 解答题:‎ ‎31.‎ ‎31.‎ ‎(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2分)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而带动了我国科技不断进步;(2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优秀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科技的进步,又推动了我国产业生产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逐步转变。(2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2分)与科技密切相关的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比如绵阳本土的长虹和九洲,它们的成功充分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分)‎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分)发展科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障、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从而可以全面支撑制造强国建设,使中华民族也就能昂首世界民族之中。(2分)‎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2分)市教育局和组委会做出相关决定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科博会,了解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1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分)通过参观科博会,可以开拓学生们的视野,更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我国科技成就。(1分)‎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2分)市教育局和组委会做出相关决定可以让学生主动接受积极、健康、向上的科技文化,从而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分)‎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2分)科博会的科技产品和创新思想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分)‎ ‎32.‎ ‎(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弘扬儒学中的精华,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儒学中的精华,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每点2分,共4分)‎ ‎(2)①儒学作为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儒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8‎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对于儒学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儒学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 ‎③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系,使儒学与社会时代相适应,体现时代性。(每点2分,故6分)‎ ‎(3)①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因素不同,导致不同文化具有差异性和冲突。因此,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因此,要科学对待本民族文化传统。‎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应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因此,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每点2分,故6分)‎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