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测试卷(有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测试卷(有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南省光山二高2016届高三生物复习单元强化训练题(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含解析)‎ ‎1.红细胞吸收甘油与吸收葡萄糖相同的是( ) ‎ A.低浓度→高浓度 B.载体蛋白协助 C.高浓度→低浓度 D.消耗能量 ‎2.喝高浓度的果汁根本不能解渴,其原因是 ( )‎ A.高浓度的果汁含水少    B.导致细胞脱水 C.导致细胞吸水     D.不能吸收果汁 ‎3.某植物相邻的三个细胞A、B、C按下列方式排列,其细胞液浓度为A>B>C,这三个细胞间水分渗透的方向为:( )‎ A.水分渗透方向为从A→B→C B.水分渗透方向为从C→B→A C.水分渗透方向为B→C、B→A、C→A D.水分渗透方向为C→B、B→A、C→A ‎4.一个成熟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装置,此渗透装置的半透膜是( )‎ A.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B.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C.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D.细胞壁、液泡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 ‎5.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层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 ‎6.下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图①a—e过程中,代表细胞分泌Na+过程的是e B.在图①所示的结构中,主要由A物质决定着不同生物膜的功能差异 C.与图②中曲线I相符的过程是图①中的过程a和e D.在图①所示的结构中,A和B物质大多不是静止的 ‎7.右图表示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的种类相同,而③的种类可能不同 B.a可以表示O2由内环境中进入细胞内 C.黄瓜的花粉落到丝瓜花的柱头上不能萌发,可能是①在起作用 D.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b可代表葡萄糖,由载体搬运进入细胞内 6‎ ‎8.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能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下列条件中属于发生该现象必要条件的是( )‎ A.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B.细胞膜外侧有识别水分子的受体 C.液泡中有紫色的水溶性色素 D.水分子不能穿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 ‎9.在猪的膀胱中注入一半的30%的蔗糖溶液,扎紧入口,然后将其浸入到5%的蔗糖溶液中,每隔半小时称一次重量,图中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 ‎10.如图是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从图中能得出( )‎ ‎ ‎ A.图中S代表载体,C代表离子 ‎ B.该图可以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 ‎ C.该图可以表示主动运输过程,因为有C和能量参与 ‎ D.图中C这种移动方式是错误的,它应是固定不动的 ‎11.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正确的是( ) ‎ ‎12.下图为渗透装置示意图,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相平,在长颈漏斗内液面逐渐上升到最高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6‎ ‎ ‎ A.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时,半透膜两侧液体浓度相等 B.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清水向蔗糖溶液扩散的速率逐渐加快 C.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 D.蔗糖溶液中的蔗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向清水中扩散 ‎13.如图是某同学用洋葱紫色鳞片叶表皮细胞做“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1、2、6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 B.图中1是细胞壁,6中充满了蔗糖溶液 C.图中6处浓度一定大于7处浓度 D.图中7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颜色逐渐变浅 ‎14.下图能正确表示在一定O2浓度范围内,K+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人体成熟红细胞过程中运输速率与O2浓度关系的是 ( )‎ ‎15.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胞吞胞吐是利用了载体蛋白的选择透性 B.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的主要方式是胞吞、胞吐 C.被动转运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D. 主动转运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既要消耗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 ‎16.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图甲、丙装置中溶液A、B、a、b的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乙、丁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图甲、丙装置中溶液液面上升的高度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则达到平衡后 ( ) ‎ ‎ A.h1>h2、Ma>Mb B.h1>h2、Ma<Mb 6‎ ‎ C.h1<h2、Ma<Mb D.h1<h2、Ma>Mb ‎17.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下图。则实验开始时各细胞液浓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 ‎ ‎ ‎ A. BC C. B> C >A D. A > B > C ‎18.下图是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示意图。表示载体蛋白,表示物质分子,请看图回答:‎ ‎(1)上图中属于被动运输方式中的自由扩散方式的是图 ,属于被动运输方式中的协助扩散方式的是图 ,属于主动运输方式的是图 。‎ ‎(2)①和②两种运输方式的相同之处是 。‎ ‎①和③两种运输方式的区别是 ,‎ ‎ 。‎ ‎(3)海带细胞中碘浓度比海水中碘浓度高,但海带仍从海水中摄取碘,这种运输方式是图 ,这种运输方式同时还需要消耗 。‎ ‎19.如图4-C-14表示渗透作用的装置,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请思考下列问题:‎ 注:图1、3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1、h2。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 ‎ (1)如果A为清水,a为30%的葡萄糖溶液。则图1漏斗中的液面 。如果B为清水,b为30%的蔗糖溶液,则图3 中的液面 。‎ ‎(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达到平衡后,h1 h2,两个漏斗内溶液浓度大小为Ma Mb。 ‎ ‎(3)如果A、B、a、b均为某种物质,且MA=MB、Ma=Mb,则达平衡后h1=h2,如果在a、b中分别加入两种不同的物质(微量),发现h1上升,而h2下降。那么在a、b中加入的物质可能分别是 、 ‎ ‎20.某同学画的几个植物细胞的示意图,请回答:‎ 6‎ 注明图中各标号所指结构的名称:‎ ‎1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 (2)表示质壁分离的正确图解是_______________。‎ ‎ (3)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发生质壁分离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将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清水中,如果不能复原,则 ‎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说明:成熟的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构成)与外界环境的溶液发生渗透作用从而进行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1.囊性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右图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 ‎(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模型,其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_____________决定的。‎ ‎(2)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_____________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__________,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主动运输所需的载体蛋白实际上是一些酶蛋白复合体。与被动运输不同,该类膜蛋白能水解______________‎ ‎22. I、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X物质为____。在有氧条件下,该物质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该过程在____中进行。‎ ‎(2)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____,多余的葡萄糖还可以转化成____以储存能量。‎ ‎(3)用 6‎ 标记的葡萄糖研究肝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自蛋白亦出现放射性。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 II、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图示部分细胞结构和多种蛋白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B蛋白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如果运输过程需ATP供能,则运输方式称为____,若运输过程不消耗ATP,则运输方式称为____。‎ ‎(2)C蛋白只能与特定分子结合,结合后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像“分子开关”一样,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是细胞膜完成____功能的分子基础。‎ ‎(3)E蛋白具有催化功能,因其只能与____结合,所以E蛋白的功能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4)F蛋白的功能是与DNA分子的某一部位结合,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扳合成RNA分子,F蛋白的名称是____‎ ‎23.动物通过嗅觉感受器探测外界环境的气味分子,图为嗅觉感受器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气味分子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后,再通过G蛋白激活蛋白X,蛋白X使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由此可知蛋白X具有___________功能。气味分子所引起的系列反应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_的功能。‎ ‎(2)cAMP分子可开启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引起大量的Na+内流,使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_________________,形成嗅觉。‎ 6‎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甘油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因此二者的相同点是:两种物质均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B ‎【解析】‎ 试题分析:高浓度的果汁会使细胞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不能解渴。选B。‎ 考点:细胞吸水与失水 点评:掌握吸水与失水和原理,渴觉是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的。‎ ‎3.B ‎【解析】‎ ‎4.B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水分主要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一个成熟植物细胞的液泡膜、细胞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B正确,C错。水分出入与核膜无直接关系,A错。细胞壁全透性,D错。‎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5.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该物质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协助,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为协助扩散,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 络结构的能力。‎ ‎6.C ‎【解析】‎ 试题分析:图1过程中,细胞分泌Na离子的过程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e符合,A正确;图1所示的结构中,A物质是膜蛋白,决定着不同生物膜的功能差异,B正确;图2的曲线中,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相符的是a,C错误;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A和B物质大多不是静止的,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7.A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糖蛋白、磷脂双分子层、载体蛋白,不同物种的细胞中只有磷脂是相同的,A错误。A方式中物质由低浓度流向高浓度,可以表示O2‎ 由内环境中进入细胞内,b方式中物质由低浓度流向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并且消耗ATP,可以表示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糖蛋白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A ‎【解析】‎ 试题分析: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故A正确。水进出细胞是自由扩散不需要受体,故B错误。液泡中有紫色的色素容易观察,但没有色素也能发生质壁分离,只是不容易观察到现象,故C错误。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能进入液泡中,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吸收和失水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9.B ‎【解析】因为猪的膀胱膜是一层半透膜,蔗糖不能透过,而水分子却能自由通过。开始时,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猪膀胱内溶液的浓度,水分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猪膀胱,使其重量不断增加。一段时间后,当内外溶液浓度趋于相等,水分的进出也趋于一种动态平衡时质量就不再增加了。‎ ‎10.C ‎【解析】本题中的某种物质是指S,它的跨膜运输方式需要能量和载体,属于主动运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的过程,不消耗能量,故B项错误。C代表载体蛋白,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不停地运动的。‎ ‎11.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故A错误;公鸡的成熟的红细胞含有细胞器和细胞核,故不适合提取并研究细胞膜,故B错误;洋葱表皮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但是含有DNA和RNA,因此适合作为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故C正确;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没有大液泡,因此不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2.C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开始时,由于单位体积清水中水分子数量多于蔗糖溶液,因此,水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进入蔗糖溶液的速率大于由蔗糖溶液扩散进入清水中的速率;随着水分子进入漏斗内量的增多,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同时由于漏斗液面升高与烧杯中液体形成的压力差增加,水分子扩散进入漏斗内的速率下降,而反方向水分子扩散速率升高,当水分子在半透膜两侧进出速率相等时,漏斗内液面达到最高并停止上升,即最终液面上升的速率变为0。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3.B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6是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而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A错误;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6中充满蔗糖溶液,B正确;7是液泡,由于现在不知道细胞所处的状态是吸水或失水,不能确定图中6处浓度与7处浓度大小,C错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颜色逐渐变深,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 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14.A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的变化不会影响人体成熟红细胞的无氧呼吸,所以K+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人体成熟红细胞过程中运输速率与O2浓度无关;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主动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5.D ‎【解析】‎ 试题分析:胞吞胞吐是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项错误;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转运,B项错误;被动转运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二者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扩散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C项错误;主动转运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既要消耗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6.D ‎【解析】略 ‎17.B ‎【解析】‎ 试题分析: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装置。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根据题意可知: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细胞内液泡越小,说明失水越多,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就越大。因C图液泡最小,失水最多,说明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最大,其原细胞液浓度最小。因B图液泡最大,失水最少,说明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最小,其原细胞液浓度最大。故选B。‎ 考点: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 ‎18.(1)①,②,③ ‎ ‎(2)物质都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1分)‎ ‎①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③是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 ‎①不需要载体,③需要载体。(2分)‎ ‎(3)③ ATP ‎【解析】‎ ‎19.(1)先上升,后下降 上升 (2)< > ‎ ‎(3)水解酶 聚合酶 ‎【解析】本题考查渗透原理。‎ ‎(1)如果A为清水,a为30%的葡萄糖溶液,则根据渗透原理,图1漏斗中的液面先上升,由于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A溶液浓度逐渐升高,a逐渐降低,所以液面又下降 ‎ ‎。如果B为清水,b为30%的蔗糖溶液,且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则根据渗透原理,图3 中的液面将上升。‎ ‎(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由此可见,图3中浓度差大于图1,所以达到平衡后,h1Mb。 ‎ ‎(3)如果A、B、a、b均为某种物质,且MA=MB、Ma=Mb,则达平衡后h1=h2,如果在a、b中分别加入两种不同的物质(微量),发现h1上升,而h2下降,说明在a中所加的物质能水解相应物质,使溶液浓度变大,而b中所加物质能进行合成反应,使溶液浓度变小,所以在a、b中加入的物质可能分别是水解酶、聚合酶。‎ ‎20.‎ ‎【解析】图中1是细胞壁、2是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3是液泡,其内含有细胞液。图中a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b表示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属于质壁分离现象,c和d细胞核位置错误。质壁分离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发生的结构基础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且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置于清水中,如果不能复原,说明细胞已经失水过多而死亡。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说明: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液可以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环境的溶液发生渗透作用从而进行渗透失水或吸水。‎ ‎21.(1)流动镶嵌 磷脂双分子层 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 (2)主动运输 加快(3)ATP ‎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内的氯离子运出细胞膜需要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协助,需要ATP。‎ 根据(1)分析,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主动运输到达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细胞外液浓度升高,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加快,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主动运输需要ATP供能,故主动运输所需的的载体蛋白实际上是一些酶蛋白复合体,能水解ATP为ADP,为主动运输供能。‎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识图能力。‎ ‎22.Ⅰ.(1)丙酮酸 线粒体基质 ‎(2)肝糖原 脂肪 ‎(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Ⅱ.(1)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2)信息交流(细胞通讯、细胞识别)‎ ‎(3)一种或一类底物 ‎(4)RNA聚合酶 ‎【解析】‎ 试题分析:‎ Ⅰ.(1)据图分析,X为葡萄糖分解生成的丙酮酸;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基质和水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 ‎(2)血糖浓度升高时,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增加,促使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存储,多余葡萄糖转变为脂肪和非必需氨基酸,降低血糖浓度,脂肪是机体的储能物质。‎ ‎(3)白蛋白为分泌蛋白,在肝细胞基质内,葡萄糖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氨基酸,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通过细胞膜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故出现放射性的细胞结构依次为:细胞质基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Ⅱ.(1)跨膜转运需ATP供能的为主动运输,不需要能量但需要有载体蛋白协助的,则为协助扩散。‎ ‎(2)受体蛋白结合特定分子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进一步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变化,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是酶。酶只能与一种或一类物质结合,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4)题目所述的是转录过程,参与转录的酶为RNA聚合酶,因此题目所述的F蛋白为RNA聚合酶。‎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血糖调节、物质出入细胞方式,基因表达等综合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23.(1)受体 催化 信息传递(或“信息交流”) ‎ ‎(2)外负内正 嗅觉中枢(或“大脑皮层”)‎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气味分子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代谢过程发生变化,G蛋白激活了蛋白X,蛋白X催化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蛋白X在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气味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发生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2)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嗅觉中枢存在于大脑皮层。‎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