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2015年秋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九年级语文试题
(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 积累和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yì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yíng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niè pán、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习近平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选自《苏轼诗集》卷四八(中华书局1982年版)。
B.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
C.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D.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初冰、解冻等。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 远远望去,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即若离,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B. 一些沿海城市飞速发展,现在的景象日新月异,和内地相比真可谓世外桃源。
C. 她当时那种神采,如同严冬里斗雪傲霜的一枝腊梅,显得特别秀丽清新和生意盎然。
D.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小桥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林中小溪能够顺利到达大海,取决于它的坚定的信念。
B.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生活中学语文,更要在课堂上学语文。
C.《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D. 这块玉石被能工巧匠们精心雕成了一棵玲珑剔透的大白菜,而且还伴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小昆虫呢。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2)去国怀乡, 。
(3)山水之乐, 。 (4) ,春风不度玉门关。
(5) ,月晕午时风 (6) ,窥谷忘反。
(7)古诗文中有许多描写落花的句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 , ”造词工丽,随手拈来;晏殊《浣溪沙》中的“ ,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10分)
(1)【诗海撷趣】我国古代的诗歌中有不少研究物候的资料,请从下列古诗词中探究出某些物候的规律。(4分)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我的探究】
(2)【词海释疑】①程程同学“百度”了一下汉语拼音“qīng liè”,发现“百度 百科”收集了两个形近词:清冽,清洌。请你根据所学的物候知识向程程同学解释一下“冽”和“洌”的字形和字义的区别。(4分)
【我的答疑】
②【学以致用】程程同学又“百度”了下列选句,请你完成。(2分)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下见小潭,水尤清liè( A )。——《小石潭记》
予尝穷冬月夜登是亭,听洛水声,久之,觉清liè( B )侵人肌骨,不可留,乃去。——《洛阳名园记》
【我的作业】A B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10
(一)阅读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一诗,完成第7题。(6分)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⑴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⑵。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⑴玉勒雕鞍:极言车马的豪华。⑵章台路:游荡场所。
7.(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词牌,你认为下列词牌名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
A. 相见欢 B. 蝶恋花 C.浣溪沙 D.水调歌头
(2)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连用三个“深”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答:
(3)“景中有情”是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点,请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作具体赏析。
答:
(二)阅读秦观《精骑集序》,完成8—11题。(14分)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④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自惩艾:告诫自己注意改正错误。③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④勒:编辑。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辄复不省 ( ) ②然负此自放 ( )
③心善其说 ( ) ④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 )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而常废于不勤 B少而不勤 C而聪明衰耗 D而常废于善忘.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喜 从 滑 稽 饮 酒 者 游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把他编写的古代散文集命名为“精骑集”,其含义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竺可桢 宛敏渭的《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一文,完成11—14题。(10分)
①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领悟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考验,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感悟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②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 ;第二, 。
③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曰:“
10
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
12. 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4分)
(1)(2分)完成第②小节填空:第一, ;第二, 。
(2)(2分)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作者认为江南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
答:
1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人几经推敲才改定的,本文作者认为用“绿”字的好处是什么?(3分)
答: 。
14. 文章引用李白《扶风豪士歌》中的诗句目的是什么?(3分)
答: 。
(四)阅读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②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个性、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③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之上互相理解。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不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宽阔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朋友,你说呢?
15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证思路。(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论述层次能否颠倒,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①简略说说作者论证“互敬”“互爱”的具体内容时,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朋友,你说呢?”这句话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阅读谢大光的《落花枝头》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①
10
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水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般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有的亭亭玉立,含苞待放;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昨天,它也许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它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躺在地上,它还翘望枝头,看到萌生的果实代替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无憾。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乱红飞过秋千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己,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在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选自《课外美文》,有改动)
18. 文章开头对江南梅雨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两个角度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③④两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题却是“落花枝头”,请从内容上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6分)
(1) 说说你对第⑥段“未果之花”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落花,今天作者的感受是“壮丽”,而旧时文人怨女的感受却是“伤感、哀惋”,这两个时代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不同的感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甲】【乙】两个片段同写石榴,请从写法和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甲】
10
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有的亭亭玉立,含苞待放;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乙】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丽,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请以“秋天又回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600字以上(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班名等。
③书写优美,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10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
题目:秋天又回来
100
200
300
10
400
500
600
700
10
800
座位号
10
第一次统一作业答案
1役、赢、涅槃2A3 B.4 B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
(1)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2)忧谗畏讥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4)羌笛何须怨杨柳
(5)日晕三更雨(6)黄山归来不看岳
(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分)
6(1)【我的探究】(4分)同是五月,天山地区(尤其山上)白雪皑皑,异常寒冷,花朵尚未开放,可是在中原地区和平原地区已经忙于夏收,造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一是纬度差异,二是高下差异。
(2)①【我的解释】(4分)程程同学,这两个字声旁相同,形旁不同,一个是两点水,一个是三点水; “冽”是凉的意思,指水的温度, “洌”是清澈透明的意思,指水的质地。你懂了吗?
②(2分)【我的作业】A 洌 B冽
7.(1)B. 蝶恋花
(2)连用三个“深”字,极写庭院外面浓阴繁茂、绿叶纷披,院内楼房高大、门户重重的景象,把这个深宅大院的幽邃而又神秘的气氛渲染得特别浓重。
(3) “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乱花飞过秋千去”,更昭示了“天地终无情”的冷酷现实,从而真切地表现了少妇难以明言的无奈和内心的隐痛。
8(1)①记住 ②仗恃、依仗③认为好(对) ④大概、恐怕(2)B
9喜/从 滑 稽 饮 酒 者/ 游
10(1)我的三千精锐骑兵,足可以战胜你几万瘦弱的步兵。(2)以(用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11作者读史受到启发,认为读书也要选择精品,以少胜多,可以事半功倍。
译文::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我学习非常勤奋,以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听觉和视力都已经衰退,大概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每阅读一件事,一定会在心中反复推敲几遍,(但)合上书后就感到茫然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所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
唉!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的三千精锐骑兵,足可以战胜你几万瘦弱的士兵”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传”、“子”、“史”中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唉!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12(1)第一,草木得茂盛和凋谢,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的规律;第二,这循环是随气候转化的,春风一到,头年枯黄的草木就苏醒了。
(2)绿色
13答: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14答:使语言典雅而具有说服性,更生动形象的证明“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进而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15中心论点: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主文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第一段论述宽容的意义;第二段,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第三段,对观点作补充论证。
16不能,四者之向是逐层递进的关系,“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要求,“互敬”“互爱”是进一步的高要求。“互爱”是根本的一点。
17(1)“互爱”正反对比论证、引证;“互爱”正面论证、比喻论证。
(2不能删去。明确了文章的写作对象,而且以平和亲切的口气和读者对话也表现一种“宽容”的心态,切合论题。
18.答:(1)为写“水珠洒落”、“花果洒泪”作铺垫。 (2)以天气的阴沉反衬(衬托)石榴花的火红
10
19.答:既突出石榴花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赞美之情,也是侧面写落花,因为正是有了落花的无私奉献,才会有如此花果满枝的盛景,从而巧妙地表达了主题。
20.(1)(2分)答:文中指红颜薄命的伤春怨女,怀才不遇的落魄文人。
(2)(4分)答:因为今天的“落花”是为求得新生,为新的生命出现而主动离开树枝,而旧时的“落花”是风雨的摧残,是“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天谢”。(只答“时代的不同”不给分)
.
21.答:相同点:①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榴花开放的美丽、鲜艳、热烈; ②都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不同点:①甲段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乙段还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②甲段还暗含了对石榴花落花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乙段突出了作者对石榴花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的赞美之情。
22作文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