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市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偃师市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ID:139162

大小:46.6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2-06-1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偃师市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创新思维,认真审题,沉着答题,尊重监考,向家长、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吧!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 请用你喜欢的字体书写一句积累的或自创的有关读书方面的格言。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不少于8个字。(2分)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鞭挞(dà)    干涸(hé)      广袤(mào)      相辅相成(fǔ) B. 瞥见(biē)  牟取(móu)    褪尽(tuì)       千山万壑(hè) C. 污秽(huì)  哂笑(shěn)  犀利(xī)                 藏污纳垢(gòu) D. 挑衅(xìn)  吞噬(shè)    繁衍(yǎn)       盛气凌人(líng) 3. 下列成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 油光可鉴 颔首低眉 藏污纳垢 冥思遐想 B. 鹤立鸡群 精巧绝论 沧海桑田 胸有成竹 C. 引经据典 囊萤映雪 油嘴滑舌 合辙压韵 D. 顾名思义 孤陋寡闻 八面玲珑 正襟危坐 4. 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2分) A. 辩论会上,他能抓住要点,随机应变,击败对手。 B. 2012年洛阳牡丹花会将是一次空前绝后的文化旅游盛会。 C. 这次学校举办的乒乓球比赛,张于同学觉得自己取胜十拿九稳。 D. 当你在初中毕业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5. 下面对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我的母亲》——胡适——《胡适自传》 B. 《海燕》——高尔基——《春天的旋律》 C.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现代作家 D. 《醉翁亭记》——欧阳修——唐代文学家 6. 下面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_____的须发。(选自《列夫·托尔斯泰》) (2)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_____色彩。(选自《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3)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_____“鸭蛋络子”。 (选自《端午的鸭蛋》) A. 茂密 朦胧 栓             B. 繁密 神秘 挂     C. 茂密 神秘 挂         D. 繁密 朦胧 栓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经过五年的艰苦拼搏,使偃师人民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改造。 B. 这次期末考试能否取得优良成绩,决定于平时的努力学习。 C. 我国登山运动员不顾暴风雪的袭击,终于登上珠穆朗玛峰最高顶峰。 D. 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8. 默写填空。(共8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表达对人生的美好祝愿,我常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歌颂一种无私奉献精神。 (5)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写一句我国古代诗文中抒发惜别深情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活动(共6分)   实验中学八一班以“献给母亲的歌”为题举办一次主题班会,你也要积极参加,完成以下任务。 1. 班长李小贞主持班会,她先登台朗诵了一段开场白,请你补充两三句得体、简洁、煽情的话。(1分) 同学们,母亲的形象被无数人描绘过,母亲的品质也被无数人赞美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你写出两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或格言。(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你告诉同学们,你母亲的生日是几月几号?(或写出农历日)你母亲今年多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仿照下面这则短信的形式,以母亲节为祝福内容拟一条短信。(1分)   您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您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感谢您,亲爱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已经做了什么?以后你打算怎么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19分) (一)(9分)   ①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②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   ③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④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   ⑤男孩子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嚅地说:“我应该付你多少钱?”   ⑥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你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⑦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你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⑧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是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   ⑨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镇的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   ⑩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住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   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帐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帐单送到她的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沓厚厚的帐单。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尽管它显得有些巧合。人们之所以传诵这个故事,是因为它颂扬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德。(1分) 2. “满满一大杯牛奶”产生不了多少热量,可它却能让男孩“觉得浑身是劲”,打消了退学的念头,直至走向成功,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故事不长,但处处都是照应。你能找出运用了照应写法的地方来吗?请你至少举出两处,并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3分) 照应之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应之二: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故事,品味语言。(2分) 我认为“_____________                         __”这句话写得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故事里的医生(男孩)和姑娘,你更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extPage]   (二)阅读下文,完成6~9题。(10分) 今天你“低碳”了吗 戎戒   ①盘点2010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生活。   ②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   ③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人节约一度电、一杯水,意义可能并不显见,但是,人人都自觉践行,汇聚起来,其效益就不可低估。以塑料袋的使用为例,自限塑令执行一年多以来,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2/3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240万~300万吨,减排了二氧化碳120万-150万吨。再以去年夏季提倡的调高空调温度为例,据测算,当空调从24℃提高到26℃,仅北京就可以节约4亿度以上的耗电量,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单纯的数字只能说明集腋成裘的效益,广泛的宣传发动则会激发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回顾2010年“为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我国民众表现出空前的关注与支持。在2010年3月28日晚20:30-21:30,诸多夜景工程绚烂的灯光瞬间熄灭,突然的漆黑与静谧却更让人感到美丽与震撼,也展示出广大民众对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无声支持。也许这一活动所节约的能源无法精确统计,但由此而产生的宣传示范效应却远远大于单纯的数字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④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也是一种自觉行动。不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媒体参与,都应当努力营造“低碳”环境的舆论氛围,向每一个市民普及低碳生活的科技知识,倡导公民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比如,鼓励“公交优先”,推广示范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少开私家车,完善试点城区自行车租借服务体系;编制“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低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中国人自古就有勤奋节俭的优良品质,只要稍加引导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地球家园的关心与爱护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的关心与爱护,这正是低碳生活的价值所在。   ⑤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当下不妨先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做起——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1 000克的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开汽车减少1 700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2 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摘自《科学与文化》2010年第3期) 6.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其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③段中连举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两种方法并说明其作用。(2分) 说明方法是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方法是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1)结合原文,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低碳减排”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六·五”世界环境日写一条倡导“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理解(共13分) (一)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9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解释加点的词。(2分)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      B. 以其境过清            以____________ C. 佁然不动              佁然____________    D. 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 2. 翻译句子。(3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写潭中游鱼的作用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4段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一种什么氛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标题中的“乐天”是指_________。(2分) 2. 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40分)(下面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题) 1. 半命题作文:_________让我陶醉(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 2. 全命题作文:   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所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创新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字数600以上。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要有真情实感。 (5)书写规范者奖3分。                           答案部分: 一、1. 示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 C  3. B  4. B  5. D  6. C  7. C 8. (1)自缘身在最高层  (2)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3)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4)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二、1. 母亲的精神也让无数人感动过。母亲就像蜡烛,燃烧了自己,把光明和温暖给了我们。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唱响母亲的赞歌,为她们送去最美好的祝福。 2. 儿行千里母担忧。  养儿方知父母恩。 3. 示例: 3月17日  38岁 4. 示例:您是雨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您是风筝线,永远牵挂着我们。感谢您,亲爱的妈妈! 5. 示例:自己洗衣服,拖地。 示例:平时多替母亲分担一些家务,常陪她聊聊天。在母亲节到来时,送给她一束玫瑰,并准备一张精美的卡片,上面写着:“妈妈,您辛苦了!我永远爱您!” 三、(一)1. 知恩图报 2. 因为天使般的姑娘的善良和爱心深深打动了他,让他觉得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等着自己去做,所以他觉得浑身是劲。 3. 照应之一:第⑥段和第⑩段中“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照应。 照应之二:第④段与第( )段内容的照应。 好处:文章结构更完善,内容更充实,更富有感染力。 4.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当年小姑娘的一大杯牛奶和不图回报的爱心在霍华德·凯利心里激起了很大涟漪,让他的斗志又高了起来,最终取得了成功 5. 示例:喜欢医生。因为他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6. 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各个消费领域。 7.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8. 列数字  通过列举数字准确有力地说明低碳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举例子  以实际事例来更为具体地说明低碳生活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9. (1)减少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 (2)示例:①清爽地球靠大家,低碳走进你我他。 ②少坐汽车多行走,低碳健康我拥有。 四、(一)1. A. 大约  B. 因为  C. 呆呆的样子  D. 格外 2. (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2)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往下走见到一个小小的石潭。 3. 衬托潭水的清澈透明。 4. 寂寥,萧瑟,悲凉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凄凉悲怆的感情和因参与改革被贬心中愤懑难平的感情。 (二)1. 刘禹锡  白居易 2. 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