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调研测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调研测试题

ID:137775

大小:44.3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2-04-1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二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及文学常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踯躅(zhí)     伫立(chù)     书脊(jǐ)      纡尊降贵(yū) B.圈养(quān)    痉挛(jìng)    孱弱(chán)    弥天大谎 (mí) C.颠踬(zhì)     连累(lěi)     箭镞(zú)      谛听天籁(dì) D.寒噤(jìn)     笨拙(zhuō)    犄角(jǐ)      黑黪黪(cǎn) 2.下列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盘跚   戛然   临摩   震耳欲聋       B.蒙眬   震撼   蕴藉   销声匿迹 C.绶带   宿愿   隽永   克勤克简       D.暮蔼   攒钱   廖廓    黑魆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困境中,人和羊的相濡以沫,终于使他们的感情达到了新的高度,决定了故事的 结局。 B.中国古代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十分佩服。 C.鲁迅先生对阿Q的描写穷形尽相,得力于写作的技巧,和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D.美国MBA火箭队取得了联赛中连胜22场的佳绩,其雄厚的实力令其他队只能望其项 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著名清代诗人袁枚来岳麓山游赏,据唐人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爱枫亭”之名改成了“爱晚亭”。 B.新的环境伦理则在更理性的层面上告诉人们,乡土野草是值得尊重和爱惜的,它们 对于人类和非人类的价值绝不亚于红皮书上的一类或二类保护植物。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 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现代和古代,最大的差别恐怕就是随交通进步而导致的时空观念的变化,交通进步 不但改写了人类历史,而且影响了战争胜负。 5.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小说融入了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传说和寓言。高 尔基,苏联作家,主要作品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长篇小说《母 亲》等。 B.1982年,巴西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他的长篇 小说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想象中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 和斗争。” C.在情节的运行方式中,整体上都遵循着一个基本的模式:发生——发展——高潮—— 结局。课文《在桥边》就是一个典型的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 D.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而艺术的真实与生 活的真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很难分辨,所以,艺术的真实其实就等于生活的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1)人类能进化到今天的优秀和强大,胜过一切其他动物而统治着整个世界,是因为我们获得了理性,即认知世界、概念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也就是认识世界、适应环境和局部改造环境的能力。动物学研究表明,其他动物如灵长目也有初等的认知、简单的思维和粗浅的推理能力,但都不如人类的能力那么强大、系统和深刻。只有人类具备理性思维和行为能力。 (2)人的理性包括感性认知,学习记忆,思维推理和智能创新四部分。 (3)感性认知是通过观察和接触,认知周围事物的特征性属,形成概念,区分类别,认清其相互关系。动物认知食物和猎物,鼠见猫逃窜等,多是先天遗传技能。除高级灵长类外,都不能在镜子中认出自己的影像,经长期训练也不成。学习记忆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发达的大脑是浩瀚记忆力的物质基础。符号语言和文字是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工具,积累和传播知识的手段,是人类独有的后天习得的技能。能根据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推论是人类智慧的表现。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良好的悟性,探求真理的勇气和为集体利益的献身精神使人类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创新智能。伟大革命事业的成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存条件和健康水平的提高等都是人类智能创新的产物。 (4)理性是后天获得的能力,灵敏的受感器官,可靠的神经系统和强壮的大脑等是理性的物质基础。生物学公认后天习得的性状和能力不可能遗传子代,至少短期内不能。每代新人的理性要从头学起,靠社会文化和教育塑造而成。社会文化的进步和教育制度的完善是培育公民的良好品德、优越智慧和坚韧的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没有先进文化的陶冶和良好的教育而指望天赋予睿智美德是与科学规律相悖的。 (5)人是社会性动物。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生产和生活方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政治制度、法律规范、道德观念、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人的理性是从社会文化中,即群体的经验、知识和习俗中通过模仿、传播、学习和教育获得的能力,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表现出来。生来即孤单孑立与社会隔离的人无理性可言,连语言都不可能掌握。 (6)20世纪的社会实践和科学成就都提醒我们,人类不应该陶醉于自己智能的增长,思想的进步,科技的成就和对自然界的某些胜利,绝不要忽略人的动物性这个本质。不管我们的事业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即使走出了地球,登上了月球,也可能造访火星,都不可能改变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的躯体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产生于和存在于自然界。人类是地球上30多亿年的生物进化链中的一环,我们已彻底适应了这个自然环境,每一滴血、每一种行为、每一种思想、每一种理论、每一种主义都是这个自然界的产物。人不能成仙,自然界不能超越,更不能破坏,否则就是人种的衰微、死亡和灭绝。航天科学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宇航员要飞往地外星球,飞船上必须有类地的人造环境,否则就必死无疑 (7)倘若把人的生物性称为兽性,则人性等于兽性加理性。兽性来自遗传,基因万年笃守,千年不见有变。理性获自文化陶冶和教育,随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而迅速变化。近代生物进化学者们一致认为,兽性难改,理性的可塑性却很大。文化、科学和教育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机杼。即使人的兽性万年不变,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总在提升着人的理性,增益着人性的光辉。  (8)后天获得的理性,如科学、文化能否影响人的兽性进化?科学界仍有争论。20世纪生命科学主流仍然否定法国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的获得性状”可遗传后代的理论,认为缺乏实验证据。多数人认为,科学文化的进步会影响甚至操纵人的遗传特性,如优生优育、基因修饰和治疗,使后人免疫能力更强,变得更健康,更聪明,那是可能的,有的已经实现。 (9)窃以为,跨科越界了解进化论以来生物学和人类学的新成就,理解人的生物本质、理性进步的必要条件和能达到的高度,对各级政府、公务人员和社会工作者正确把握人性天道,汲取史鉴,理解和建设以人为本的理性社会都绝对重要。 (选自《文汇报》2008年11月1日,有删改) 6.下列各项有关理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性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是人们认识世界、适应环境、局部改造环境的能力, 其他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的生物都不能认知、思维和推理。 B.感性认知是通过观察和接触,认知周围事物的特征性属,形成概念,区分类别,认 清其相互关系。 C.学习记忆和思维推理都是人类独有的技能。学习记忆以发达的大脑为物质基础,思 维推理建立在感性认知和学习记忆的基础上,是根据已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对事物进 行分析判断并作出推论的过程。 D.人类智能创新能力的获得需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良好的悟性和探求真理 的勇气,它促成了革命事业的成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生存条件 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7.下列不属于生物学认定的理性的物质基础的一项是 A.灵敏的受感器官                B.可靠的神经系统 C.强壮的大脑                    D.优秀的遗传基因 8.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航天中,宇航员要飞往地外星球,飞船上必须有类地的人造环境,否则就必死无疑。这说明了人的动物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离开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因为我们都是这个自然界的产物。 B.生物学认为人的理性是从群体的经验、知识和习俗中通过模仿、传播学习和教育获得的能力,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表现出来。 C.近代生物进化学者们一致认为,人的生物本性难改,理性的可塑性却很大。 D.人的生物本性来自遗传,理性来自后天习得。科学界普遍认为,后天获得的理性能够影响甚至改变人的生物本性的进化,例如科学文化的进步使得人类优生优育等。 9.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古九谷瓷瓶 [日本]井上靖著 何少贤译 桑木大二郎在能登半岛W镇看到一只古九谷小瓷瓶(指日本石川县南部九谷产的古瓷器——译者),还附有鉴定标志,证明是宽文(1661—1672)年代的珍品。这是十多年以前的事了。 那时,大二郎结婚还只有两三年光景,现在大女儿已经上中学了。他是因公司里的事,出差到W镇的。这是个渔镇,全镇弥漫着鱼腥味儿。他在一家古董商店不太整洁的橱窗里发现这只红花小瓷瓶时,异常惊奇,心想要是能亲手托着欣赏一下,那该有多美呀! 一问价钱,回答是500元。 “500元!” 对于月薪只有70元的他来说,价钱实在太高了。 “要是200元么,倒还可以……” “别开玩笑。在古九谷瓷器中,它也算是最古老的了,这可是我家的传家宝啊!” 一眼可以看出,这位四十开外的商人脾气执拗,即使让他减一分钱也不会答应的。 说起来兴许有些夸张吧。实际上,桑木大二郎自从在能登半岛W镇上见到古九谷瓷瓶到如今,十年中简直是被迷住了心窍。他曾先后五次借口有公事跑到W镇,欣赏这个古瓷瓶。他越看越想买,然而对于工资微薄的他来说,那瓷瓶真不啻是悬崖峭壁上的一朵鲜花。 最近一次,即第五次看到那只古瓶,是在前年夏天。不管时代怎样变迁,惟有那只瓷瓶依旧装饰在临海的不太干净的橱窗里,只是十年前500元的价钱涨到了7万元。据物主说,十年中间,这里遭到过一次海啸袭击,近处失火一次,即便在这种时候,最先被抢出屋子的总是这个瓷瓶。在战争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他还专门修了一座水泥防空洞收藏它呢。 从前年夏天至今的整整两年中,桑木大二郎在生活上节衣缩食,连旁人都觉得他实在可怜。这是由于大二郎已下定决心,说什么也得从本来就够拮据的开支中挤出7万元钱来。 为了能登半岛上的这只瓷瓶,他的妻子连尼龙围裙都舍不得买一条。大女儿竟连郊游也都不能去了。有时,大二郎也想过,这样做,大人孩子真可怜。可他自己也戒了烟酒,和同事的交际应酬之类的一切都给免掉了,为瓷瓶他什么都不惜牺牲。 这样,他好不容易凑齐了7万元钱,摆在那家古董店脏乱程度与当年无二的柜台上。 “其实,我也是最近才听说的,这东西是假的呀。前些日子,家父去世13周年那天,母亲告诉我,父亲在世时说过,那是假的,于是,我拿到金泽市,请大学里的先生鉴定,果真是假的啊!” 十年前满头蓬松的乌发如今一根不剩的店主,仿佛有些过意不去似地说完后,脸上泛起一丝苦笑。 大二郎一听说那是假的,顿时觉得瓷瓶黯然失色。但是,一想起这十年来的执著,这两年的苦日子,他还是想弄到手。然而,物主却执意不肯脱手,尽管得知它不是真品,对它有些漫不经心,却似乎依然对它怀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偏爱。 结果,大二郎出2000元成交。这价格,比真货便宜,但比赝品要贵。当夜,他和店主把瓷瓶放在中间,一起对饮。不知为什么两人只是默默无言地举杯,直至皎月临窗。 10.小说三次写到“古瓷瓶”被摆放在脏乱的橱窗里,有什么作用?(3分)                                                                                                                                                                 11.“十年前满头蓬松的乌发如今一根不剩的店主,仿佛有些过意不去似地说完后,脸上泛起一丝苦笑”一段中,“苦笑”有什么具体含意?(3分)                                                                                                                                                                 12.小说中哪些情节反映了大二郎对古瓷瓶的喜爱?请概括说明。(4分)                                                                                                                                                                                                                                                 13.赏析文中店主的形象。(4分)                                                                                                                                                                 14.读了小说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不少于50字。(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及默写(共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孟 德 传 宋·苏 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①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②、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③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④,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⑤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释】①神勇之退卒:神勇营的逃兵。②利:同“痢”。③候者:哨兵。 ④自告者:自首的人。        ⑤物:这里指众人。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   恤:体恤。      B.凡猛兽类能识人气   类:大都。 C.逡巡弭耳而去           弭:低垂。      D.德自分死矣         分:料想。 16.下列各组,全都表现孟德勇敢的一项是 ①以其衣易一刀十饼。            ②惟山之深者往焉。 ③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④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⑤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⑥今孟德其中无所顾。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④⑤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少年时就有山林之志,强烈的愿望终使他从军队逃脱,抛离妻儿,只身进山。 两年里九死一生,后来在商州被抓,知府宋孝孙准他复员为民。 B.作者认为孟德是一个有道之人,因为他“无所顾”,而“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所以 不是“有所慕”就是“有所畏”,唯唯诺诺,苟存于世。 C.苏辙坚持为人因有浩然之气,在他早年的作品《上枢密韩太尉书》中就有详细的表 述。《孟德传》中赞扬的“无所顾”精神,就是“浩然之气”的表现。 D.文章前面叙事,后段议论。叙事生动,遭遇猛兽部分的描述尤为扣人心弦;议论深 刻,将孟德与“世之君子”对照起来,尤有哲理意蕴。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既为兵,不获如志。(3分)                                                                                                                                                                 (2)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3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  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    ②晞:晒干。 19.这两首词同写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4分)                                                                                                                                                                                                                                                 20.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 样的意境。(4分)                                                                                                                                                                                                                                                 四、名句默写 2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 扬文字,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                                          (陆游《书愤》) (3)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5)纵一苇之所如,                        。                         ,而不 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五、“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蝉                                      蝉 (唐)虞世南                           (唐)李商隐 垂緌饮清露,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流响出疏桐。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居高声自远,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非是藉秋风。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22.两首诗都是咏蝉诗,说说两首诗中蝉的形象特征有何不同。(4分) 虞诗中的蝉:                                                               李诗中的蝉:                                                               23.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创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6分)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是不断拥有和寻找的过程。不曾拥有,你会努力去寻找;失去拥有,你又会四处去追寻;有时,拼命寻找,你却失去了原来的拥有;有时,你苦寻不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有这样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吗?请以“拥有与寻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1.C(A:伫立Zhù   B:圈养juàn   D:犄角jī) 2.B(A:蹒跚  临摹   C:克勤  克俭   D:暮霭  寥廓) 3.D(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形式。 如:难以望其项背。) 7.D(文章第四段提到:“生物学公认后天习得的性状和能力不可能遗传子代,至少短期内不能。”根据文章意思,理性是后天获得的能力,与遗传无关。) 8.D(根据文章第八段,理性能否影响人的兽性进化在科学界仍有争论,而且用优生优育的例子来说明理性对人的生物本性进化的影响也只是部分人的看法。) 9.①人类理性后天获得,无法遗传;②人类理性的表现;③人的生物本性不可改变;④正确把握人的生物本性。(答出三点给满分) 14.略 15.A。恤,忧虑,担心。 16.B。①写交换。③写生活。⑤写生病。 17.A。“知府宋孝孙准他复员为民”概括有误。 18.(1)当了兵,“好山林”的志向没能够实现。 (2)仰慕与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体现。 19.《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评分标准:本题4分。由重归故居的感受切入,“比”的手法的运用,两点各2分,能结合词意阐述清楚即可) 20.苏词通过梦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之情(评分标准:本题4分。写法、意境各2分。只要能分清二者在写法上、表意上的区别即可;写法与意境可合并作答亦可分开作答) IB模块 22.虞诗中的蝉:自信(1分)乐观(1分)。李诗中的蝉:幽怨(1分)无助(1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