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政治专项复习题:实践及其作用(2)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届高三政治专项复习题:实践及其作用(2)

ID:133693

大小:8.8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0-05-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三、典型例题 1.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日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分析   ①该题引用恩格斯的一句话,考查学生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这一方面的掌握情况。   ②该题的正确选项是B。恩格斯的这句话所强调的就是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科学前进,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哲学道理。   ③题肢ACD不能人选。因为题肢ACD虽然都从不同角度正确地讲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但都不符合题目要求的“这句话强调的是什么”的要求,所以不能人选。   (2)80年代初,邓小平从实际出发,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7年7月1日,我们已经成功地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科学的。这个事例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分析   ①该题联系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对我国成功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实际事例,考查学生对实践决定认识原理的掌握情况。   ②该题的正确选项是C。我国对香港成功恢复行使主权的实践,证明了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具体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的哲学道理。   ③题肢ABD均不符合题干内容的规定性,故排除。   (3)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毛泽东同志的观点:   A.揭示了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表明了只要懂得了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就能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去改造世界   C.主要指出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客观世界   D.说明了只要用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分析   ①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考查学生对以上知识的理解情况。   ②该题的正确选项是c。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否则,即使正确的理论,也是毫无意义的。题肢C的评价是正确的。   ③ABD均不能人选。题肢A本身观点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干内容的规定性,题干主要反映的是认识的目的问题,而不是认识的任务问题,故排除。B题肢是错误的,因为懂得了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所以,B题肢不能人选。D题肢混淆了理性认识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把理性认识当成科学理论。理性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来自实践的理性认识,是否正确,必须在实践中受检验,看其能否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而科学理论是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明了的,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论,因而它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所以,D题肢也不能人选。   (4)以下所列各项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老师给学生讲课 ②学生听课做作业 ③种地、炼钢、盖房子 ④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⑤宇航员乘宇宙飞船上月球采集资料  ⑥ 蜘蛛织网,蜜蜂采蜜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⑤ 分析: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其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②学生听课做作业,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活动的具体表现。应排除。⑥蜘蛛织网,蜜蜂采蜜,是动物的本能活动,应排除。   本题正确选项D   2.不定项选择题   (1)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诗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此诗句的正确理解是   A.获得直接经验比学习间接经验更重要   B.人们要获得知识,既要通过读书获得间接经验,又要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C.要真正掌握和发展间接经验,就必须参加实践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分析   ①此题是考查学生对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关系的理解。考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懂得只有把读书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为社会作出贡献。   ②此题正确选项是BC。B题肢讲一个人的知识是由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构成,通过读书,学习间接经验;同时,一定要积极参加实践.要真正掌握书本知识,并把本书知识转化为实际知识,有所发明创造、就必须参加实践,所以BC题肢,均为正确认识.A题肢不是正确选项。它强调了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是错误的。任何轻视书本知识或实践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D题肢本身是正确的,但与题干不相符,所以排除。   (2)实践的定义不是指   A.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B.人们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C.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活动  D.人们进行的生产活动 分析   ①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概念,考查学生对实践概念的理解。考查形式是反向选择。   ②此题正确选项为ABC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题肢A将“客观世界”与“世界”混为一谈;题肢B指的是生产力概念;题肢C是实践的特征之一;题肢D是实践的最基本形式。它们都不是实践的定义。根据题干的特殊要求,均入选。   3.辨析题   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错误的认识是人们自己编造的。 答案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实践中来的。因为认识是客观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只有参加实践活动,才能产生认识。题中观点的前半句是正确的;认为“错误的认识是人们自己编造的”,这是错误的。因为人的错误认识归根结底也来自实践,离开实践谈认识,就会走向唯心主义。   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知识的正确理解,搞清楚正确的认识、错误的认识都来源于实践。   本题同时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对理论是非进行判断、分析,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答案通过分析正确认识来自实践的道理,说明错误认识也来自实践,指出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重要性。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