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之诗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诗词鉴赏之诗

ID:132898

大小:14.0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0-04-1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诗词鉴赏之诗 第一部分  六年高考题荟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答:                                                                           答案  (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意思答对即可。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处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2.(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  远杜  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 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3.(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                                                                   答案  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出发。第⑴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第⑵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①作答。 4.(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                                                                           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解析  鉴赏诗的内容,理解主旨。 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竹子的形象,注意描写的是竹影,结合全句加以描绘。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的字“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 理解诗的主旨要紧扣住诗的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因为咏物诗往往寄寓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判断。这种题的答案不求一致,但求合理。就  像对诗经中“窈窕淑女”的理解一样,她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借喻理想,这里也求一致。 但是,出题人在设置考点时似乎对内容的考查拟题重复,前两个小题都是对形象的鉴赏,虽然一概括一具体,但我本人觉得这一点有些欠缺。 咏物诗往往扣住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阅读鉴赏时要注意抓住咏物诗的这些特征就可以读懂了。解题时注意考题的考点,注意筛选答案要点。 5.(0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 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⑴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答:                                                                           答案  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解析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 ⑵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                                                                           答案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解析  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考生通过解答第⑴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