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

ID:132876

大小:2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0-04-1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 2009年联考题 1.(北京市西城区2009年5月高三年级抽样测试 语文试题 ) 20090509 用斜线(/)给下面的额短文断句。 孟 子 曰 言 近 而 旨 远 者 善 言 也 守 约 而 施 博 者 善 道 也 君 子 之言 也 不 下 带① 而 道 存 焉 君 子 之 守 修 其 身 而 天 下 平 人 病 舍 其 田 而 芸 人 之 田 所 求于 人 者 重 而 所 以 自 任 者 轻。 【注】 ①不下带:带,腰带。古人不视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答案 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 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2.(北京市海淀区2009年高三下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在下面短文中用“/”断句。     鲁 有 恶 者 其 父 出 而 见 商 咄 反 而 告 其 邻 曰 商 咄 不 若 吾 子 矣 且其 子 至 恶 也 商 咄 至 美也 彼 以 至 美 不 如 至 恶 尤 乎 爱 也 故 知 美 之 恶 知 恶 之 美 然 后 能 知 美 恶 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有始览·去尤》) 答案 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 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 3.(北京市丰台区2009届高三语文统一练习〈二〉)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诗 人 多 用 野 老 字 不 过 谓 田 野 老 人 耳 按《汉书·艺文志》有《野老》十 七 篇 注 云 六 国 时 人 在 齐 楚间 应 邵 曰 年 老 居 田 野 相 民 耕 种 故 号 野 老 则 二 字 所 出 最 古 矣。 (《陔余丛考·野老》) 答案 诗 人 多 用 野 老 字/不 过 谓 田 野 老 人 耳/按《汉书·艺文志》有《野老》十 七 篇/注 云/ 六 国 时 人/在 齐 楚 间/应 邵 曰/年 老 居 田 野/相 民 耕 种/故 号 野 老/则 二 字 所 出 最 古 矣。    4.(北京市崇文区2009届高三二模第二学期统一练习语文试题)用斜线(/)给下面两段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          弹棋,二人对局黑白各六枚先列棋相当,下呼上击之。(取材于晋·徐广《弹棋经》)              弹棋,始自魏宫内装器戏也文帝于此技亦特好用手巾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拂棋妙逾于帝。(取材于魏·邯郸淳《艺经·弹棋》) 答案 弹棋,二人对局/黑白各六枚/先列棋相当,下呼上击之。    弹棋,始自魏宫/内装器戏也/文帝于此技亦特好/用手巾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拂棋/ 妙逾于帝。 5.(北京市朝阳区2009届高三语文统一练习〈二〉)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答案 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 2009年9月更新 1.(2010届广东省梅州揭阳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这个句群断句。 对 曰 夫 兵 在 御 之 得 其 道 不 在 众 多 陛 下 取 其 壮 健 以 道 御 之 足 以 无 敌 于 天 下 何 必 多 取 细 弱 以 增 虚 数 乎! 答案  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2.(广东顺德伦教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为不愈也帝善其对年老卒官。 答案  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为不愈也/帝善其对/年老卒官。 3.(湖南省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用/给文中句子断句。 陵  卒  从  汉  王  定  天   下  以  善  雍  齿  雍  齿  高  祖  之  仇  陵  又  本  无  从  汉  之  意  以  故  后  封  陵   为  安  国  侯。 答案  陵  卒  从  汉  王  定  天   下 / 以  善  雍  齿 / 雍  齿 / 高  祖  之  仇 / 陵  又  本  无  从  汉  之  意 / 以  故  后  封  陵(/) 为  安  国  侯。 4.(重庆市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用斜线(∕)断句: 刘 俯 身 窥 之 见 十 数 人 儿 女 杂 坐 罗 列 盘 馔 环 绕之 而 共 食 见 其 妻 在 坐 中 语 笑。 答案  刘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馔∕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2008年联考题 1.(08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赏 罚 之 政 谓 赏 善 罚 恶 也 赏 以 兴 功 罚 以 禁 奸 赏 不 可 不 平 罚 不 可 不 均 赏 赐 知 其 所 施 则 勇 士 知其 所 死 刑 罚 知 其 所 加 则 邪 恶 知 其 所 畏 故 赏 不 可 虚 施 罚 不 可 妄 加 赏 虚 施 则 劳 臣 怨 罚 妄 加 则 直 士恨。 答案  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 【参考译文】 奖赏和惩罚的政策,说的是奖励善的惩罚恶的。奖励用来鼓励立功,惩罚用来杜绝奸邪的行为。奖励不能不公平,惩罚也不能不同等。通过赏赐使他们知道被给予好处的原因,那么勇士就会为了正义奋不顾身;通过惩罚使他们知道被惩罚的原因,那么做坏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惧了。所以奖励不能无根据地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乱用,如果没有根据地奖励,有功劳的人就有怨言,随便地惩罚,那么正直的人就会忌恨。 2.(福建福州5月质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①。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②,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③。王命相者趋④射之,狙执⑤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⑥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助⑦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庄子·徐无鬼》 【注】  ①狙(jū):猕猴。  ②委蛇(wēi yí)攫搔(jué zào):“搔”字以“爪”代“虫”,音zào;从容转身,手舞足蹈的样子。③搏捷:接住。④趋:通“促”,急。⑤执:同“即”。⑥敖:通“傲”。⑦助:通“锄”。 (1)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 译文:                                                                                              (2)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助其色,去乐辞显, 译文:                                                                                        答案  (1)这只猴子夸耀它的灵巧,仗着它身子敏捷轻视我(或:不把我放在眼里),以至于遭到射杀。 (2)颜不疑回来后以董梧为师,铲除自己的骄色,取消音乐歌舞,辞别显贵高名。 3.(08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夫 童 心 者 真 心 也 若 以 童 心 为 不 可 是 以 真 心 为 不 可 也 夫 童 心 者 绝 假 纯 真 最 初 一 念 之本 心 也 若 失 却 童 心 便 失 却 真 心 失 却 真 心 便 失 却 真 人 人 而 非 真 全 不 复 有 初 矣 答案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参考译文】 所谓童心,指的是真心。如果认为童心是不可以保留的,也就否定了真心。童心是绝对不掺假的纯正的心,这是人生初始阶段的本性之心。如果丢掉了童心,就是失掉了真心;失掉了真心,就失掉了真正做人的心;做人而不真诚,就会丢掉人所具有的真诚的本性。 2006~2007年联考题 1.(07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期末联考)断句、翻译。 (1)用“/”给文中的句子断句。 不 得 行 绝 粮 从 者 病 莫 能 兴 孔 子 讲 诵 弦 歌 不 衰。 (2)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译文:                                                                                                  ②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译文:                                                                                       答案  (1)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2)①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忍。 ②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 2.(06东城综合练习)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洛 阳 之 俗 大 抵 好 花 春 时 城 中 无 贵 贱 皆 插 花 虽 负 担 者 亦 然花 开 时 士 庶 竞 为游 邀 往 往 于 古 寺 废 宅 有 池 台 处 为 市 井 张 幄 幕 笙 歌 之 声 相 闻。最盛于月陂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                       (选自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答案  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邀/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幕/笙歌之声相闻。 3.(07西安市重点中学高三综合测试)阅读下面一段文言短文,按要求完成(1)(2)两题。 帝问公权(柳公权,书法家)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常与六学士对便殿,帝称汉文帝恭俭,因举袂曰:“此三浣矣!”学士皆贺,独公权无言。帝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八》) (1)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五处停顿,请加标点断开。 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 答:                                                                                      (2)翻译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译文:                                                                                           ②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 译文:                                                                                       答案  (1)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译文:皇上应当选拔贤臣,罢免没有才德的人,采纳臣下的劝谏,赏罚分明。穿洗过的衣服,这是小节,不是有益于治理国家的事。) (2)①心术端正运笔就端正,运笔端正就可以学会书法了。 ②当时皇帝荒淫放纵,所以柳公权说了上面这些话。 4.(06东城区高三综合练习)用斜(/)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选自刘基《活水源记》) 答案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5.(06福州高三质量检测)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英雄之言 (唐)罗隐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故人亦然。夫盗亦人也,冠履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 (1)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 译文:                                                                                        (2)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 译文:                                                                                       (3)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 译文:                                                                                     答案  (1)物品隐藏不露的原因是为了防备盗贼。 (2)他们与常人有所不同的,是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长久保持不变罢了。 (3)所以说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不被人们羡慕觊觎,那是太少了。 【参考译文】 物品隐藏不露的原因是为了防备盗贼。人也是一样。盗贼也是人,同样要戴帽穿靴,同样要穿着衣服。他们与常人有所不同的,是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长久保持不变罢了。看见财宝就要窃取的,说我这是出于寒冷饥饿;看见国家就要窃取的,说我这是拯救百姓的困苦。出于寒冷饥饿原因的人,不用去多说;拯救百姓困苦的人,应该以百姓的心为心。但是汉高祖刘邦却说:“我的住室应该像秦皇这样。”楚霸王项羽也说:“秦皇可以取而代之。”想来他们并不是没有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可能是因为看到了秦皇的奢华尊贵,然后产生了取而居之与取而代之的想法。像他们这样的英雄尚且如此,何况是普通人呢?所以说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不被人们羡慕觊觎,那是太少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