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同步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荷花淀》同步练习

ID:129468

大小:27.3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0-02-1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荷花淀 【学前导引】 孙犁的小说,大都是描述他的故乡——冀中平原的白洋淀水乡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尽管取材多为严酷的战争年代的人物、事件,但往往不从正面去描写战争,而是把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命运真实地结合起来,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在艺术上追求诗的抒情性和风格化的描写,用充满诗意的笔致,把白洋淀人民保卫家乡所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交织在白洋淀水乡如诗如画的背景上,展示人民群众爱民族、爱国家、爱同志的优美情操。孙犁的小说带有抒情诗般的格调,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气质,这是孙犁小说特有的风格。 【学习目标】 1.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爱国热情和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本文生动的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赏析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基础知识精讲】 ·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孙犁,1913年生,河北省安平县人。中学毕业后去北平(北京)谋生,曾用“芸夫”笔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1936年到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书,初步了解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1937年冬参加抗日,主要在冀中地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后在晋察冀通讯社工作。1944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并在这里发表了他的名作《荷花淀》等名篇。1945年日本投降后,回冀中乡下从事写作。解放后,在天津从事编辑工作。解放后写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记》、论文集《文学短评》等。此外,中国青年出版社于1958年出版了他的小说和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5年春,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也在不断扩大。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同仇敌忾,奋起抗敌,表现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保卫祖国,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荷花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题材,经过精心构思谱写出的一曲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歌。 ·字词储备 吮(shǔn):吮吸。 打点(dǎ·diɑn):收拾,准备(礼物、行装等)。 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多指爱情上的)。 泅(qiú):游水。 凫(fú)水:游水。 水式:游水的本领。 ·课文剖析 1.故事情节梳理 按照故事的发展情况,全文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开端(从开头至“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写送夫参军。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①编席候夫 ②夫妻话别 ③送夫参军 发展(从“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至“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写探夫遇敌。这一部分也分为三层: ①商量探夫 ②失望归家 ③归途遇敌 高潮、结局(从“她们向荷花淀里摇”至“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写助夫歼敌。这一部分也可分为三层: ①巧遇丈夫 ②伏击歼敌 ③战后打算 尾声(最后一段) 写妇女们锻炼成长。 2.语言描写赏析 本文的人物语言写得非常成功,有的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有的鲜明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下面我们以“夫妻话别”和“商量探夫”两段为例作一赏析。 ①“夫妻话别”一段 水生很晚才回家,引起了妻子的疑虑。她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水生没有说明晚归的原因,只是说吃过饭了。他异常的神情,水生嫂很快就察觉了,担心出了什么事,最后终于委婉地问明了实情,这无不表现出水生嫂的温柔体贴、聪明稳重、识大局、明大义、爱丈夫更爱祖国的性格特征。同时夫妻话别中通过水生富于个性的语言——“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什么事情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塑造了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爱妻子,鼓励妻子不断进步的革命战士的形象。“你总很积极的。”一句话所包含的感情比较复杂,“你总”这本是对人嗔怪的话,是啊,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又是战争年代,很有可能这一去就不会回来了,这样的大事怎么不跟妻子商量呢?水生嫂又怎么会不责怪水生呢?但她又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劳动妇女,她爱丈夫,也爱家乡,更爱祖国,仇恨日本侵略者,所以话到一半她立刻意识到自己不该责备丈夫,丈夫的工作是对的,因此语气一转变成了与前两个语气极不协调的“很积极的”几个字。她转而为自己的丈夫能第一个报名参军感到无比自豪。所以,从总体上看,这句话对丈夫的责怪中含有赞扬。整个对话中水生嫂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对于水生诀别式的嘱咐也只有两个“嗯”字作答,但这两个简单的“嗯”字却融注了水生嫂众多的感情,有一字千金的作用,它表明水生嫂不但有中国劳动妇女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杀敌顽强的新风貌。总之,从全文内容看“夫妻话别”一节为后来水生嫂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地将敌人引进伏击圈以及最后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思想方面的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商量探夫”一段 第一个妇女的话体现了她机智伶俐的性格特征:“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想去,却说忘了衣裳,借口自然是顺理成章。第二个妇女的话体现了爽朗率真的性格特点,“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心里怎么想的,嘴里就怎么说,丝毫不掩饰个人的真实想法——对丈夫的思念和关爱。第三句是水生嫂说的,“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水生嫂在五个人中是思想较成熟的一个,性格稳重、谨慎,想得比较周到。第四个青年妇女快人快语,听了水生嫂的话马上说:“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明白地表示愿意去看丈夫的心理。最后一个青年妇女忸怩含蓄而又天真温顺,“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自己真的不想去?只不过是别的借口别人都说了,只好用婆婆做挡箭牌,这个借口最有趣,言虽假情却真。总之,从全文的内容来看,这段对话描写交代了下文荷花淀伏击战发生的背景,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3.景物描写欣赏 《荷花淀》作为一篇小说,写得像散文一样优美。其中的景物描写清新朴素,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如开头对白洋淀美丽景色的描写, “商量探夫”一段对荷花淀正午风光的描写,还有伏击战前对大荷叶和荷花箭的描写等。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创设情境和氛围,奠定作品的基调。作品不想渲染战争的残酷,而是把一场惊心动魄的伏击战安排在明丽如画、清香四溢的荷花淀,来展现人物对家乡对生活的爱,表现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②烘托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精神风貌。所有景物都是作品中人物眼里所见的,美丽迷人的夜色,宁静的风光,映衬人物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心灵之美,为人物的爱国行动提供了思想上的依据。③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这辽阔的苇地,密密层层的荷叶,正是歼敌的战场。水面的平静,菱角的安稳,划船的桨声,为激烈的战斗蓄势。荷叶像铜墙铁壁,荷花箭像哨兵,暗示这里将发生一场消灭敌人的战斗。 4.细节描写举隅 没有真实的细节,就没有真实的人物形象,也就没有典型的人物性格。孙犁长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善于以富于个性化的细节动作,鲜明、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揭示出人物美好的心灵。 水生嫂月下编席,她“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不久在她身子下面就编成一大片”。短短两句话,不仅活画出人物优美的劳动姿态,矫健的身影,似乎荡漾于人物胸中的青春活力也依稀可见。当最初听到水生要去参加大部队的消息时,她虽然早已感到了事情的严重,但这个太大的意外,还是让水生嫂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心中一惊,手指被苇眉子划破,不由自主地抖动了一下。这个动作很小,也很隐蔽,但它却直接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日日朝夕相处的丈夫就要离开自己到大部队上去了,家中老的老、小的小,一切事情得由自己一人承担,丈夫这一去何时能回来,战场上刀枪无眼……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新女性,她很快将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想借这个动作迅速平息自己起伏的情绪。她不希望丈夫看见自己软弱的表现,对丈夫的积极表现应给予支持,这充分显示了水生嫂坚强的性格。 5.疑难问题精释 ①小说主要写白洋淀妇女在战斗中成长的故事,为什么作品开头要写水生嫂月下编席和水乡的荷香月色?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情节的安排、环境的描写都是为人物形象的刻画服务的。因此,我们在欣赏小说时,对有关的描写进行理解分析,就要联系人物。《荷花淀》写水生嫂月下编席和水乡的荷香月色,突出的就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她心灵手巧,对丈夫有深厚的感情,月夜编席,等待丈夫归来;同时为我们对水生嫂外貌及内心世界的理解提供了丰富的想象余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再者,这一派荷香月色,正是孕育这些优秀儿女成长的典型环境,这富饶美丽的家乡是激励她们奋起抗战的动力,是她们送夫参军、英勇杀敌的思想依据。从表现手法上看,这散发着浓郁乡土生活气息和鲜明地方色彩的夜景也增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②如何理解本文的选材特点? 本文是一篇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小说,是以一次漂亮的伏击战为中心事件安排人物和情节的,但是本文没有像其他描写战争题材的小说那样尽述敌我双方的形势、条件和殊死的较量,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没有硝烟弥漫、没有血污泪痕,甚至没有把战斗的双方当做主要人物来写。相反,作者仅仅写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青年妇女如何在战争年代里锻炼成长的事,写她们如何关心自己的丈夫,写她们的勤劳质朴,热爱生活,真挚多情,深明大义,同仇敌忾。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些看似平凡琐碎的生活小事的描绘,极深刻地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英勇抗敌的精神。 【学习方法指导】 鉴赏小说的基本步骤 我们阅读小说,一般说来,是从语言入手,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把握小说的形象。小说的形象不单指小说中的人物,还有负载主题的情节、环境、细节等。要鉴赏小说,首先就得把握小说的整体形象。例如,鉴赏小说《祝福》,我们首先看到祥林嫂拄着竹竿,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碗的乞丐形象。 随着情节的展开,我们逐渐了解了鲁镇这一环境、祥林嫂的性格以及她的生活经历;再联想到旧中国劳动妇女没有地位,受压迫遭凌辱的生活情景,并通过想象自然而然地把它融入到小说所描绘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性格中去。这样,祥林嫂的形象、她生存的环境以及她的所作所为就逐渐明晰、具体、生动起来。 这时,我们就会进一步问,作者想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了这一步,就可以使我们摆脱泛泛的、即兴式的欣赏,从形象中超越出来,对小说的主题进行理性思考,从而把我们的一些模糊认识逐渐清晰起来,从感性的认识进到理性的认识。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小说的形象反映出来的,任何形象方面的不足都将损害小说主题的完整表达,因此,对小说主题的思考实际就是对组成小说诸要素的评判,诸如小说所反映的生活是否真实、深刻,人物的言行是否符合其性格特征,作家的思想倾向如何,艺术上有何成就、缺陷等。例如,我们在把握《祝福》形象的基础上,就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祥林嫂作奴隶时白胖起来,可最后为什么沦为乞丐?卫老婆子、柳妈等也是被压迫的对象,可她们为什么要欺负祥林嫂?为什么祥林嫂临死时,却要问“灵魂有无”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用倒叙的手法?几次关于祥林嫂眼睛的描写说明了什么?关于祝福景象的描写意味着什么?所有这些问题的探讨,都是对主题的评判。弄清了这些问题,也就会使主题明晰起来。这显然不是祥林嫂一人的生活悲剧,在她死的背后,隐藏着封建礼教这条凶恶的毒蛇,是它杀死了祥林嫂,这是那个黑暗时代深刻的社会悲剧。不仅如此,它还缠住了卫老婆子、柳妈等人,使她们成为封建礼教有意无意的帮手,这就加深了祥林嫂之死的悲剧性,揭露了黑暗社会吃人的本质。这种对主题的理性思考所获得的评判,反过来加深了我们对黑暗社会的憎恶感情。 任何艺术创作往往是藏锋不露的,“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因此,对小说主题的理性评判并不意味着就完成了鉴赏。我们往往还要对小说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精妙之处进行体味、玩赏,对那隐藏在语意深层的“七分”用意仔细揣摩,从而达到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愉悦。这时,我们往往为发现一些精妙之处而兴奋不已,备感愉悦。例如,当我们读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时,就会发现,林黛玉在回答读书的问题时,前后矛盾。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她回答:“只刚念了《四书》。”而当宝玉问她“妹妹可曾读书?”时,却得到另一个回答:“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难道是作者思路不连贯?经过一番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原来贾母这个封建老太太的价值观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对林黛玉的回答颇不满意,这使刚到贾府的黛玉很不安。当宝玉再问同一问题时,她便乖巧地作了另一个回答。恰好正是这看似前后矛盾的回答,反映出黛玉初到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的心态。这些细微的地方,足见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不经过一番细致的鉴赏,是不可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的。 [NextPage] 【知识拓展】 ·迁移 《荷花淀》的人情美 要使一篇作品产生真正打动人心的感染力量,光靠艺术技巧的圆熟、艺术形式的完美是不够的,更主要的,还是作者对人民的热爱、对生活的深情和激情在起着决定的作用。从《荷花淀》这篇作品里,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亲如骨肉的战斗感情,一种长期在同甘苦、共患难的环境中培养起来的阶级感情。这当然不是一般的“儿女情,家务事”,也不仅是一对青年夫妇的“悲欢离合”,而是深刻动人地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那种“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壮烈精神,体现了解放区人民和前方战士那种相依为命、同生共死的亲密关系。“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是一句多么悲壮的嘱咐,多么庄严的誓言啊!整篇作品的思想力量和艺术感染力量,主要是建筑在这样庄严的主题思想之上的。作品里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也正是这些焕发着劳动人民至真至切的人情美的地方,这些激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地方。从这些地方看出,作者虽然大量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作品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可是他并没有把生活写得轻飘飘和甜蜜蜜。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仍然是十分严肃的。《荷花淀》这篇作品,不仅是一首令人心神陶醉的抒情乐曲,同时也是一支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战歌。 (《现代文学研究》) ·发散 一、孙犁作品的具有本质意义的特点:(一)“孙犁的作品,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小说,却有近似于诗歌和音乐那样的艺术魅力,像诗歌和音乐那样的打动人心,其中有些篇章,真是可以当作抒情诗来读,当作抒情乐曲来欣赏的。作家在艺术上所追求的,似乎是一种诗的境界,音乐的境界。”(二)孙犁的作品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气息,“像吴召儿和双眉这样的人物形象,像荷花淀和芦花荡这样的生活场景,都是被充分浪漫主义化的。乍看起来,好像不大真实,其实这比真实还要真实,比真实还要美。”(三)“孙犁的文学语言,可以说得上是一种美的语言,它们不但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描绘出鲜明的生活图景,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还赋予作品一种独特的诗意和艺术魅力。”总体来说,孙犁“作品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也正是那些焕发着劳动人民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地方,那些激荡着强烈的,亲如骨肉的阶级感情的地方”。(参照黄秋耘的《关于孙犁作品的片断感想》) 二、孙犁的艺术追求:孙犁是一位兼有诗人与学者气质的小说家。正是那种隔着时间的距离看生活和对生活进行理性探索的倾向,使他的小说尽管以情胜,却绝不浅薄,那弥漫着的氤氲,常把你的情思引向高远的境界。他曾教人以“不能胶滞于生活”,他自己的创作,因立意不限于记录一种生活状态,虽在极平凡的文字间也别有寄托,使人读之,自然生“淡远之想”,体味到无尽的“余意”。这就是孙犁,一个“单纯情调”的追求者,冀中平原乡村风情画的画师,诗人和学者。他的作品,是解放区文艺的奇花异卉。它们不但以自己的形式包容时代内容,而且在当时及其后,培养了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训练了一些能鉴赏他的细腻委婉曲调的耳朵。它们是民族风格的,但并不以袭用既有的民间形式为标志。它们是雅俗共赏的,质朴而不流于粗率,浅易中自有淡雅的风韵。 (赵园) 【同步达纲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的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A.消灭    逍遥    销路    烟硝火药 B.水淀    纱锭    皮开肉绽   C.菱角    丘陵    凌晨    绫罗绸缎 D.飘飞    漂泊    剽悍    虚无缥缈 2.给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上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女人的手指________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②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________身子长在水里。 ③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________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A.震   截   戴                   B.振   接   带 C.振       接   带                D.震   接   戴 3.下列句子中的重读能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关切、责备和自豪心情的一项是 A.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B.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C.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D.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4.下面是《荷花淀》中四个青年妇女的对话,对她们的性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②“我有句要紧话,得和他说。” ③“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④“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去再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A.精明细心    胆大爽朗    谨慎小心     忸怩温顺 B.精明细心    忸怩温顺    谨慎小心     胆大爽朗 C.胆大爽朗    精明细心    谨慎小心     忸怩温顺 D.谨慎小心    忸怩温顺    胆大爽朗     精明细心 5.根据上下文语境,给文段空白处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________。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A.那静静的柔波是这样的空荡、柔情           B.那粼粼的水光是这样的迷茫、深沉 C.那弯弯的涟漪是这样的袅娜、迷离           D.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 6.下列比喻句不是借喻的一项是 A.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B.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C.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D.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二、阅读理解 阅读《荷花淀》中的几段文字,完成7~10题。 (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二)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三)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7.作者把月光下银白雪亮的席子比做“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这样诗化的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8.“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给人怎样的美感? 9.上文写雾诉诸________觉,写风诉诸________觉,写荷香诉诸________觉,多角度写景,所以美感更加丰富。 10.作者为什么把荷叶比做铜墙铁壁,把荷花箭比做哨兵? 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完成11~12题。 德军剩下来的东西 战争结束了。他回到了从德军手里夺回来的故乡。他匆忙地在路灯昏黄的街上走着。一个女人捉住他的手,用喝醉似的口气对他说:“到哪儿去?是不是上我那里?” 他笑笑,说:“不。不上你那里——我找我以前的恋人。”他回看女人一眼,两个人走到路灯下。 女人突然嚷了起来:“啊!” 他也不由得抓住了女人的肩,迎着灯光。他的手嵌进了女人的肉里。他们的眼睛闪着光,他喊着“约安!”把女人抱起来了! 11.小说开头写“路灯昏黄”这一环境,有什么作用? 12.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B 2.A 3.B 4.A 5.A 6.D 二、7.(1)把人物的形象与心灵烘托得非常美好。 (2)包含着作者对白洋淀及白洋淀人民的热爱。 8.朦胧而富有诗意。 9.视 触 嗅 10.(1)祖国的大好河山决不容敌人侵犯,人民群众已经严阵以待; (2)暗示下面将有一场战斗发生。 11.(1)烘托女人醉生梦死的生活; (2)推动情节发展(两人未能认清)。 12.德军践踏过的法国剩下来的东西不仅是废墟,还有被践踏的灵魂!医治战争的创伤不单是重建家园,更重要的是医治那些堕落的灵魂。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