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小石潭记
[基础知识训练]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   翕(     )忽         幽邃(     )          犬牙差(     )互   
2. 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
他            的第四篇。
③.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      、潭中的气氛。
④.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    人
⑤.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    为坻为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
 
C乃      乃记之而去                       D 尔      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                                 惟手熟尔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为    ,为   ,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4. 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   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
C  不可久居   (居住)            D    影布石上   (  映  )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
                                
②不可知其源。
                               
6.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7. 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 探究拓展训练]
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佚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 籍,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仇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
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8. 解释下列加点词
及前谛视   (           )             此其所以异也   (          )
或远立而濡其首(         )            以为瀑状不过尔尔 (        )
9. 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大龙湫恰无声响飘散无着的原因是                                           
②游览大龙湫给作者的启示是                                              .
10.“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这句话中用到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
26小石潭记
【基础知识训练】
1.huáng   quán   chí   yí  liào   xī shuì   cī  2.①抒情议论  散文   ②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③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④六 ⑤B   3.坻   屿           岩    4.C   5.①整块的石头作为潭底     ②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6.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7.略
【探究拓展训练】
8.仔细看     ……的原因       沾湿        ……的样子   9.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  绝无凭藉 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    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10.排比、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大龙湫是瀑非瀑的特点。
[NextPage]
小石潭记
 
班极:    姓名:
 
  ●作业导航
  1.把握课文的顺序;
  2.品味写景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B.为坻(chí)                                            为嵁(kān)
  C.参差(cēn cī)                                     佁然(yí)
  D.俶尔(shū)                                            翕忽(xī)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阅读下文,完成5~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________________之首。
  6.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8.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9.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
 
 
  10.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者②,携手赋诗,步仄迳③,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儵④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⑤,麦陇朝雊⑥。斯之不远,傥⑦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节)
  注:①辋(wǎnɡ)水:车轮状的湖水。②曩(nǎnɡ)者:从前。③仄(zè)迳:狭窄的小路。④鯈(tiáo):一种条状的鱼。⑤皋(ɡǎo):水边的高地。⑥雊(ɡòu):雉鸡叫。⑦傥(tǎnɡ):同“倘”,假使,如果。
  11.给加粗字注音。
  村墟( )                                                    夜舂( )
  僮仆( )                                                    吠声( )
  12.解释加粗的词。
  当待春中:
  白鸥矫翼:
  斯之不远:
  从我游乎:
  13.翻译下列句子。
  (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2)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14.简析王维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
 
 
  ★试一试
  15.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并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参考答案:
  一、1.D chù
  2.略 3.C
  4.B(大约有一百来条)
  5.柳宗元 子厚 唐 韩愈 唐宋八大家
  6.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
  7.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8.略
  9.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
  10.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二、11.xū chōnɡ tónɡ fèi
  12.春天里 强壮的羽翼 这样的时间 跟随
  13.(1)寒冷的山间那远处的火光,在山林处忽隐忽现。
  (2)村落那夜间舂米的声音,又同稀疏的钟声相间。
  14.作者游华子冈虽然是在深冬寒夜,却描绘了众多的景物,而且这些景物动静相映,音响和谐,极具活力,并引起作者对更加美好的春天的憧憬。因此,可以推断王维当时是充满激情而富于朝气的。
  15.示例:见了大海的浩瀚而没有领略平原的广阔 依旧遗憾 见了平原的广阔而没有领略小溪的涓涓细流 还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