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ID:127805

大小:50.99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0-01-2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  二  期  末  考  试 语    文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填写清楚。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湖畔/装扮    怄气/枢纽    阻塞/边塞 B.对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强迫/倔强 C.造诣/逃逸    堤岸/提拔    抹黑/抹布 D.滋润/蕴含    赡养/瞻仰    调试/调和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应用文,比如“计划”、“总结”、“合同”、“调查报告”之类,都是官样文章,要写得简明通俗,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B.巴尔扎克在卷帙浩繁的《人间喜剧》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其中葛朗台、高老头等还是世界级的典型形象。 C.我市理科状元李志强和文科状元沈小凤两位同学已分别被北大、清华录取,近日,他们将比翼双飞,同赴北京。 D.在讨论问题时,既要有自己的看法,又要注意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自命不凡,那是很难得出正确结论的。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 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C.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华人科学家高锟和两名美国科学家韦拉德·博伊尔、乔治·史密斯三人分享。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D. 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如果一个人有了“知识”这样一个概念,并且认识了自己知识贫乏的现状,他就可能去寻求、靠近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在他自以为是在“前进”的时候,走着倒退的路 ② 我就产生了求学的强烈愿望 ③ 我又产生了分辨好坏,选择好书的愿望 ④ 相反,如果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他就会远离知识 ⑤ 当我明白了自己读书非常少的时候 ⑥ 当我知道了世界上书籍数目如何庞大的时候 A. ④①⑥②⑤③    B.④⑤⑥③②①   C. ④①⑤②⑥③    D.⑥③⑤②④① 二、本大题为7小题,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昼则默诵,夜则闭户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C.不得已而为盗耳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D.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  (3分)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敬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粮食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4分) 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3分) 译文:                                                         。 ②  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3分) 译文:                                                         。 10、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野  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以前3题计分)(6分)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                                 (李白《蜀道难》) (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                                 (荀子《劝学》)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三、(1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 艺术世界的空筐结构(节选) 艺术世界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象纯粹数学一样,具有“空筐”结构的性质。 大家知道,数学是2+3 = 5这样一门抽象的科学。例如:“两头牛加三头牛等于五头牛”,“两棵树加三棵树等于五棵树”。人类第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正是从这类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了这样一个达四海亘古今、囊括宇宙万物的伟大的抽象公式:2 + 3 =5。它好比是说:“两只空筐加三只空筐等于五只空筐。”筐子的“空”,是为了能随意装进天地间万物。如果只能装一样东西,倒不出来,那数学的用处就极有限了。 有趣的是,艺术魅力的源泉之一,也在于它向我们提供了一种“空筐”,其中尤以音乐最为典型。就是说在一切艺术中,当推音乐“空筐”最“空”,最具有弹性。如果说,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成就之一,在于他们分别提供了两个伟大的“空筐”:F=ma和E =mc2,那末,贝多芬的成就却在于他向人类文化宝库提供了好几个雄视百代、卓然独立于千古的音乐“空筐”:《英雄》《命运》《田园》和《第九》这四部交响曲。这些“筐”竟是如此的“空”,它们要求乐队指挥、演奏家和广大听众把各自的内外阅历统统放进去。因此,有海菲茨的贝多芬,也有梅纽因和小泽征尔的贝多芬,同时还有张三、李四的贝多芬。 20岁欣赏《命运交响曲》,同40岁重聆这部作品时的感受是很不同的——如果你在这20年间,饱受事变,经历了坎坷人生的话——之所以有这种效果,正是因为音乐艺术具有“空筐”性质。这种性质的音乐心理学基础,便是自由联想。所谓“空筐”,正是艺术家为万千观众提供的发挥想象力的空间。爱因斯坦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不仅是指理论物理学和数学研究而言,而且也是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时最重要的素质。可以说“空筐”是为想象力而设置的,“空筐”要求万千听众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进行再创作。 诗歌的“空筐”的性质也是很显著的。比如,李商隐的杰作《乐游原》便是一个典型的“空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你有你的“夕阳”,我有我的“无限好”;也许,你的“夕阳”和“黄昏”,比李商隐的“夕阳”和“黄昏”还要丰富得多,这不仅不违背原诗的本意,而且正说明原诗的成功。我以为诗人的艺术成就如何,全看他创造了多少个“空筐”,李白、杜甫创造的“空筐”恐怕最多,最好。宋朝学者张炎主张“词要清空,不要质实”乃是“空筐”说的另一种表述。 大致来说,艺术分两大类:情节类和情态类。前者的“筐”较“实”,后者则较“空”。在一生中,我们至多只想把《福尔摩斯探案》这类小说重读三遍,可是在我们一生中,却可以把贝多芬的《命运》重聆一百遍。因为前者属于情节类作品,而后者属于情态类的艺术,具有恒听恒新的性质;或者说,它的永久生命力,并不在于自身的情节,而在于它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可以不断把新的人生体验放进去的“空筐”。一般来说,文化素养较低者更倾向于情节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不特别要求观众(读者、听众)用自己的想象力去主动地进行再创作。与此相反,文化素养较高者,则更倾向于情态类艺术作品。因为他在这类作品中发现了一个驰骋自己想象力的广大空间,发现了一个可以满足自己精神需要的广大世界。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分) A.具有“空筐”结构的性质是艺术世界具有永久魅力的原因之一。 B.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欣赏同一艺术作品的感受和体验是极不相同的,这是因为艺术“空筐”为欣赏者提供的空间是不断变化着的。 C.音乐如同数学一样,也为我们提供了“空筐”,且在一切艺术中其“空筐”最“空”,最具有弹性。 D.艺术家创造的“空筐”的多少和好坏决定了他的艺术成就的高低。 E.情节类艺术作品的“空筐”过“实”,最适合文化素养较低者阅读;情态类艺术作品的“空筐”较“空”,更能够开拓读者想象的空间。 1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用作者的话说,可改为“一千个听众便有一千个贝多芬”。  B.宋朝学者张炎“词要清空,不要质实”的主张认为:词只写想象的事物,不写具体实在的事物,这样才能造出“空筐”来。 C.凡是情节类作品人们最多读三遍,凡属情态类作品人们都会重读千百遍,这是因为前者没有“空筐”性质,后者具有“空筐”性质。  D.人们文化素养的高低决定于自身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是否具有想象力。 14、根据文意,解释艺术作品中“空筐”结构。(4分) 答:                                                                         15、根据“空筐”理论,请谈谈应该如何欣赏情态类作品艺术?  (4分) 答:                                                                          四、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坦然走过乞丐                       毕淑敏 ①喜欢张爱玲的一个理由,是她说自己不喜欢乞丐。凡人不敢说厌恶乞丐,特别是女性,那样显得多不善良啊。 ②乞丐是一个现象,它把贫穷和孱弱表面化了,瘫软地体现了出来。它把人的哀助赤裸裸地表达着,让他人在同情之后,起了帮助的欲望和收获施予的喜悦。 ③于是乞丐就成了常说常新的话题,名著中的乞丐常常是睿智和淳厚的,平常人也有很多与乞丐有关的故事。听过一个女子讲述,她最终决定嫁给丈夫,是因为那个男人在看到乞丐的时候,总是一往情深地掏钱。某次竟把请女孩吃饭的钱悉数捧出,以至于两个人只能空腹沿江散步(女孩的钱只够两人回家的路费)。女孩认定男子值得依赖,很快和他结婚了。那个衣衫不整的乞丐不知不觉中成了红娘。当我对女孩见微知著的聪敏欣赏不已时,她脸色陡沉,说婚后不久发现丈夫狭隘虚伪,很快分道扬镳。于是那个乞丐又在浑然不觉中成了罪人。 ④我茫然了,不知如何对待这个大城市眉眼上的瘤。某天和海外宗教界的朋友结伴走地铁。肮脏的老丐裹着污浊的破毡,半跪半俯地挡住了阶梯,破旧草帽中,零星小币闪着黯淡的光。毡下像枪管一般刺出半截腿,该长着脚的地方,是一团褐色的腐肉。情景的惨和气味的熏,使人不得不远远抛下点钱,逃也似的躲开。 ⑤我知趣地退后了几步,和朋友拉开距离。依她的慈悲和博爱,无论捐出多少,都是心意,也是隐私,我尊重地闪开为好。 ⑥她端庄地走了过去,俯身对残疾老人说,请您让一让,不要阻了通道,您没看到人们都绕开你走吗?这让大家多不方便啊。老人从地面抬起半张脸,并不答她的话,我行我素道,行行好,太太,给几个小钱…… ⑦朋友悄然走了过去,不曾放下一枚分币。进入地铁,找到站内的工作人员,她说,通道上有个乞丐,妨碍了交通,请你们敦促他走开。 ⑧我无声地看着这一切,心想不给钱尚能理解,比如恰逢心绪不佳,无有余力关顾他人,但找人驱赶老丐,是不是也嫌过严?忍不住替她找理由,说,我看到报载,有些乞丐骗吃骗喝,白天在街上讨乞衣衫褴褛,下了班之后,西装革履地下馆子。有的干脆以此为业,几年下来,居然在乡下起楼造屋成了当地首富。想你一眼看出那乞丐正是这路人等? ⑨朋友笑了,说我哪有这本事。你说的那些事我也在报上看过。具体到这位老人,没有证据,我们不可以随便怀疑。我道,既然你不认为他是坏人,为何不施舍? ⑩朋友道,可我也不能判断出他是否真的贫病无依,难以自食其力啊。 我说,这难了。每个人在掏腰包之前,难道还要雇侦探,查乞丐们的收入情况吗?朋友正色道,这正是现代社会的为难之处。农耕社会,谁个穷谁个真无助,十里八乡的人都心里有数。进入信息社会了,人员大量流动,我们知道火星几日几时几分大冲,一般人却无法掌握乞丐们的真实背景。我说,那怎么办呢?有些乞丐挡住你的路,展示他们的残疾和可怕,吓得你不得不甩钱。几个人同行,若你袖手而过,就显出小气和不仁,压力也挺大啊。 朋友说,我是从不在马路边施舍的。那样不是仁慈,而是愚蠢。当然了,我不敢说马路边的每一个人都不该救助,但救助,也要有现代的意识。你给了一点钱,他就叩头,他靠出卖尊严得到金钱,你收获了廉价的欲望满足。你的那几个小钱,是不配得到这样的回报的。他轻易地以头触地,因为他已不看重自我。那种靠展示生理恶疾,压榨人们的感官,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逼迫。利用丑恶博得金钱,古来就被称为“恶乞”,被人所不齿。如果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却助长了不良之风,不正与你善良的愿望相悖吗! 我听得点头,又问,那我们如何施舍呢? 朋友说,要有正式的慈善机构来负责这些事务。它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来有来路,去有去厢,一清二白才能把好钢使在刀刃上,又省了普通民众的甄别之难。 从那以后,我可以坦然走过乞丐身旁。对那些慷慨解囊之人不再仰慕,对那些扬长而去之人也不再侧目。           (美术出版社《高中语文阅读欣赏》高三全一卷) 16、④自然段画线部分描写老乞丐的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7、朋友不给老乞丐施舍的理由有哪些?(5分) 答:                                                                         18、联系本文,简述你对“坦然走过乞丐”这种做法的看法。(6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历史不可复制  精神却能传承 记者(以下简称记):持续8年对西南联大的关注,你眼中的西南联大是什么样的? 张曼菱(以下简称张):西南联大是一部历史,是到现在为止还发现得不够、张扬得不够,大家认识得也不够的一部历史;它是大学史,是一部学校史、教育史、人文史。应该让它浮出水面,进入大众的视野,让它所蕴藏的财富,成为社会的财富和大众的精神食粮。 记:                                                                     张:我希望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和热爱研究西南联大。社会发展到今天,进入到开放的世态,我们可以用广阔而不是狭隘的眼光来看待历史。 如果有人说这些饱经忧患的前辈们回顾历史仅是在进行“青春的抒情”,那么只能说这些人过于偏爱历史的暗角。我不愿意以一种窥视隐私的投机方式,来进入这一部对于我们民族对于我们中国知识分子至关重要的辉煌历史。西南联大总体是一种光明,一种骄傲,一笔稀世之宝的财富。 记:你在《访谈录》(代序)中提到,在当代挖掘和发扬“重建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事关重要。你所理解的“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是什么? 张:体制,大学的管理,教授参与管理学校(也就是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这些都是历史的价值观。甚至包括什么是校长,什么是教授夫人。当年联大的教授好不容易来到昆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进行讲授,而不是草草完成几节课就去游玩。这就是大学的“育人精神”。 同时,学风比知识重要。让学生保持自由的活泼的个性,使学生们的思维活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这才是一个充满个性、人文的大学。这样的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的输出地。 文化不是一本书,它是一条河,一直变化的、有生命力的河,那个时代的人们穿着长衫讲着现代文明,创造了新的文化阶段。这种文化从“五四”以来开始延续,虽被战争所迫而颠沛流离,万幸的是,以西南联大为代表的大师们,让五千年来的文化命脉得以延续。中华民族要实现全面复兴,必须要重拾这种文化精神。 记:关注西南联大多年,你个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人生识字孤独始,人读书识字就是为了提升自己,这是一种成长。求同总是发现异,人的成长就是不断验证这种孤独,你可以掩饰,但是不能拒绝。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你如何解决这种距离感?就是回报。回报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传统,也是最后的出路。回报,让你感受到的,是最深情的东西。我是一个既草根又有高台运作的幸运者,我从云南走出去,如果总是说云南太落后了,那何处是归宿呢?当你追求个人价值到了一个极高点,一定要回报,这也是熊秉明先生给我的启示,他说过:远行与回归,否则就是没有灵魂。关注西南联大,收存西南联大的史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回归,做这件事,让我感觉与故土非常的近、非常的亲。 第二大收获就是个人得到了很大提升。我现在已不是一般意义的作家,做这件事,影响着我的人生,对生命和价值观的思考、取舍。我珍惜与这些泰斗级大师们的情缘,不能让他们失望。与这些才华横溢、经历过西南联大洗礼的老人相处越多,越让我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 第三,做这件事的过程,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要传承下去。我在中科院给学生们讲课,一个博士生说他只想看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的经历,我当着很多人批评他狭隘,没有人文基础,就成不了大师。过后他专门来找我签名,孺子可教!中国的年轻人是充满希望的,他们渴望全面、渴望“通才”,但没有人教他们。今后我会更多地给年轻人开一些讲座,把更多的回报给予他们,把大师们的衣钵、苦心传承下去,也会出一些面对青年、更加人文化的书。 19、从全文看,西南联大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稀世之宝的财富”?(4分) 答:                                                                          20、根据张曼菱的回答,请推测横线处记者的第二个提问是什么,并分析本文记者安排的提问之间是什么关系。(5分) 答:                                                                          21、张曼菱认为“人生识字孤独始”,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请阐述你的看法。(6分) 答:                                                                          五、本大题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2008年是“90后”成人的元年,他们的成长备受社会关注。下图出自《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表。请认真阅读分析该图表,写出两条结论性的话。(每条不超过25字) “90”后调查:你对未来的期待是什么?             (1)                                                              (2)                                                                23、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要求:举出一个通过调整语序表达丰富含义的常用语,并简要说明其含义和作用。(6分) 汉语中有许多通过巧妙地调整语序,表达丰富含义的常用语。例如:“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意思是不担心通常发生的情况,只担心极少发生的特殊情况,强调做事要谨慎,防止发生意外;又如:“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意思是想成为有作为的人就不能轻松舒适,轻松舒适就难以成为有作为的人,强调想要有作为就必须艰苦付出。 常用语“_______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4、作文: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60分)     注意: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暴露自己身份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1)请以《我学习上的三次失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越早发现新的奶酪;朝新的方向前进,你会发现新的奶酪;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                                          ——摘自《谁动了我的奶酪》 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NextPage]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1. A  A项分别是pàn/bàn  òu/shū  sè/sài;B项zhì/shì  jùn/jùn  qiǎng/jiàng;C项yì/yì  dī/tí  mǒ/mā;D项rùn/yùn  shàn/zhān  tiáo/tiáo 2.B (官样文章,比喻内容空洞、徒具形式、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话。卷帙浩繁,形容书籍或资料等数量大,种类多。比翼双飞,比喻夫妻形影不离。自命不凡,自以为了不起。这里应用“自以为是”。) 3. C  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表意不明和语序不当,“还没到时间”改为“还没到上课时间”,“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D项“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暗换主语造成搭配不当,原来的主语是“甲型流感病毒”可在后一分句“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的关联词“如果”前加“我们”。 4.C [分析]  这是一个议论性语段,议论的中心话题是对于“知识”的认识问题。整段文字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前半部分是正面论述,后半部分是反面论证。在论证中,前半部分采用第三人称,后半部分是第一人称。 二、5.C(C项中的“拜”,指的是“授予官职”。其余三项解释正确。) 6.B(B项中加点的“则”字,都是副词,相当于“即”“就”,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故该项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中加点的“其”字,都是代词,但前者为指示代词,表远指,译为“那”;后者为人称代词,表第三人称领属关系,译为“他的”。故该项意义和用法不同。C项中加点的“而”字,都是连词,但前者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才”;后者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却”。故该项意义和用法不同。D项中加点的“为”字,都是介词,但前者表示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相当于“替”;后者表示被动,译为“被”。故该项意义和用法不同。) 7.D(A项前一句写张养浩少年时拾金不昧,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后一句写张养浩适时为朝廷献策,表明他对朝廷的忠心。与“行义”和“直言”无关。B项前一句写张养浩带头捣毁滥设的神祠,表明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行动,与“行义”无关;后一句是皇帝对张养浩的嘉奖。故该项不正确。C项前一句写张养浩对残害百姓者绝不手软,坚决打击,表明他心系百姓;后一句写张养浩立即将奏疏交给左丞相拜住,表明了他的“直言”。但前一句与“行义”无关,故该项不正确。D项分别表明了张养浩的“行义”和“直言”) 8.B(B项表述错误有三:一是文中“鳌山”是指堆成巨鳌形状的灯山,作为山名的“鳌山”是在湖南常德市北,而非在“宫内”;二是张养浩的“上疏”是通过左丞相拜住转达的,而非“直接给皇帝上疏”;三是“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过于牵强,原文是“帝大怒,既览而喜曰……即罢之”。) 9.⑴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⑵① 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加之以刑”句式1分,“目”1分,大意1分) ② 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法”“戒”各1分,大意1分) 10.⑴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分,各1分) ⑵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拟人1分,赏析各2分) 11.(1) 李白《蜀道难》: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3)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三、12. B、E(B项应该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欣赏同一艺术作品的感受和体验是极不相同的,这是因为欣赏者在不同年龄段放进艺术“空筐”里的东西是不断变化的,是有区别的。E项出自第六自然段,“情节类艺术作品的‘空筐’过‘实’,最适合文化素养较低者阅读“的说法绝对了,且颠倒歪曲了作品与其读者的主客关系。A项可在第一自然段找到。C项在第四段可以找到。D项是对第五自然段“我以为诗人的艺术成就如何,全看他创造了多少个‘空筐’。李白、杜甫创造的‘空筐’恐怕最多,最好”的概括。) 13. A(A项是对第三自然段内容的概括。B项对宋朝学者张炎的主张理解有误。张炎的主张是词要摄取事物的精神而遗其外貌。C项“凡是”、“这是因为前者没有‘空筐’性质,后者具有‘空筐’性质”这些话太绝对。D项是否具有想象力不是决定人们文化素养的必要条件。) 14. “空筐”结构是由艺术家创造的、供欣赏者发挥想象力的的艺术空间,是艺术世界具有永久魅力的原因之一。                      15.①确定具有“空筐”性质的情态类作品;②用自己的想象力去主动地进行再创作;(或者: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体验放进 “空筐”进行欣赏。)③获得审美感受,满足精神需要。(意思对即可) 四、16.画线部分承上启下(1分),写出了乞丐的贫穷、病态和孱弱(1分);呼应上文所写的对乞丐的畏而避之的态度(1分);同时也引起下文,为朋友的举动以及作者的议论张本(1分)。 17.(1)朋友认为老乞丐阻碍了通道,使得人们不得不绕道;(2)朋友不能判断出老乞丐是否真的贫病无依,难以自食其力;(3)朋友从不在马路边施舍,她认为那不是仁慈,而是愚蠢;(4)朋友反感那种轻易地以头触地、不尊重自我的做法,认为那样做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逼迫,如果施舍则是助长这种不良之风,与自己善良的愿望相悖。 (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2分;答出3点得4分;答出4点得5分) 18. 示例:赞同这种做法(1分) (1)街头乞讨的确影响城市形象;(2)当街乞讨或者展示自己的生理残疾对路人造成了心理上的压迫和威胁;(3)街头乞讨滋长了乞讨人对个人人格的轻视,不能真正达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的效果;(4)街头乞讨也给不法分子利用乞丐骗钱留下了可能。(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2分;答出3点得4分,答出4点得5分) 否定这种做法(1分) (1)救苦救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漠视苦难的人内心无法“坦然”;(2)不是生活极度困难或者生理残疾无法自理,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人不会放下人格去街头乞讨;(3)城市的形象应该体现在人人有饭吃,有难大家帮上,而不是为了表面形象而回避乞丐的存在这个事实;(4)我们国家的民政救助体系不够完善,有难得不到及时救助的人又找不到出路时只能去乞讨。(答出1点得1分;答出3点得4分,答出4点得5分) (意思对即可) 五、张曼菱1947年12月生,云南华宁人。当代著名女作家、红学家、电视制作人、社会活动家。 19.①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包括体制、大学管理、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等。②西南联大形成了崇尚自由活泼的个性、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风。③西南联大师生传承5000年文化的文化精神。( 答对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20.提问: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视角去研究西南联大呢?(2分) 特点:本文记者的提问采取追问(层进)的方式(1分),首先提西南联大是什么,接着问应该怎样研究,再问研究什么,最后问得到什么收获(解说1分),层层递进(作用1分) 21.示例:(1) 我同意张曼菱“人生识字孤独始”的观点。因为人生识字读书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把书读好读通;其次,书读到一定程度之后往往与现实世界有距离。如尼采的思想远远地超越了同时代人,就免不了孤独。所以,读书做学问孤独是难免的。 (2)同意。“人生识字孤独始”就是人生识字始孤独。当一个人识字读书有了知识,感知外界事物的能力发展到了一个阶段,就有了思想,有了感情,有了或大或小的理想和理念,开始对人生、社会、世界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判断,感知自然、社会、自已和周围的人,如何不孤独,如何不油然而生忧患意识?!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曼菱不拒绝成长过程中的孤独并努力回报社会,正是最好的例子。 (3)人生识字即识人,识自己识世人也识社会,用学习累积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去判断、去观察、去了解这个社会。若人生识字不孤独,我们就不知道读书是为了什么。人生于世,只有在顺境中识得忧患,方可在逆境找出希望。即所谓“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不作具体要求,但必须做到有观点(1分)、有概括性材料、有分析、思路清晰(4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 22.答案示例:(1)“90后”大多数人乐观、自信,对未来充满期许。(2)“90后”部分人开始担忧未来,感到生存的压力。(意思对即可) 23.常用语2分,解释意思2分,揭示含义2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①:“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意思是任用某人就不要怀疑他,怀疑人家就干脆别任用他,强调用人重在信任。 示例②:“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意思是价格低廉的东西肯定不好,好的东西肯定价格不低廉,强调事物的价值和获取它的代价相当。 示例③:“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意思是烧水时发出声响表明水还没有烧开,水真正烧开了反倒不会发出声响,强调真正有本领的人不会自我吹嘘(或:夸夸其谈的人往往没有真才实学)。 24. 略 附: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白天默默地背诵,夜晚就关上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 张养浩任堂邑县尹。上任后首先拆毁了滥设的祠庙30多所。免除曾经做过盗贼的人初一、十五参见县尹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老百姓,因为饥寒所逼迫,不得已而做了盗贼。既然已经按照刑罚对他们进行了惩处,还把他们看作盗贼,这是断绝了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盗贼们感动得哭了。他们互相告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党羽凶恶残暴,为害百姓,人民无法忍受这种痛苦,原先的县尹没有一个敢于追查的。张养浩来到后,将李虎及其党羽都依法处治,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立即将奏疏放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大概说:“元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何况是庄严的帝王住所,幽深的宫廷,更应当谨慎。现在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我认为玩乐事小,影响很大;快乐很少,忧患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 “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取消了点燃花灯的计划。赏赐给张养浩一件用贵重的丝织品做的朝服,一匹帛,用来表扬他的敢于直言进谏。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皇帝特地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便将家中财产分给村中的穷人,登车上路,遇到饥饿的人便救济他们,遇到死了的人就好好的给他安葬。当时一斗米值十三缗,老百姓拿着钞票出来买粮,(钞票)稍微有些不清便米商就不收,到府库去兑换,那些狡猾的官吏存心骗人,换十贯钱他们给五贯,许多天得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艰难。于是张养浩便检查府库中文字清楚可以检验的钞票,一共清点出一千八十五万五千多缗,在钞票的背后全都加盖官印,同时又刻十贯、伍贯的钱券,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背后的印记出售粮食,去府库验明数目以换取银两。于是官吏不敢再舞弊了。张养浩又带领富人拿出粮食,趁机请求朝廷颁布交纳粮食多者授予官职的命令。听说老百姓中有人杀了自己的儿子来奉养母亲,他为此大为悲痛,拿出自己私人的钱接济那个人。      张养浩到任四个月,没有在家里住过,食宿全在衙门里,一天到晚没有稍微的懈怠。于是操劳卧病不起,去世时六十岁。关中的人像死了自己父母一样的悲伤。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