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教苑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深圳市教苑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ID:122807

大小:32.1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09-10-1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深圳市教苑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历 史 试 题 卷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9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陈杞世家》载:"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周武王这样做的意图是 A.利用舜的名望,统治陈地               B.拉拢商朝旧势力,分化敌人 C.论功行赏,激励手下勇敢杀敌           D.培植自己的亲信 2.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荀子 3.《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姝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4.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 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指 A.汉代内外朝制度                  B.唐代三省制度 C.元代行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度 5.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当地劳动力缺乏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C.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6.明末李贽的思想在当时被视为"异端",其"异端"思想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儒家思想                     B.主张男女平等 C.挑战圣人及其学说的权威地位           D.反对儒家的伦理道德 7.《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种创作风格反映了该作品属于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8.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按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A.御史大夫、刺史                 B.丞相、参知政事 C.太尉、军机处                   D.郡县、行省 9.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良知之说的突出意义在于 A.强调了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B.强调了天理的重要性 C.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 10.古希腊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是 A.执政官           B.贵族           C.公民            D.工商业者 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对文中"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洋务运动的开展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2.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写的:"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西人,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A.《天朝田亩制度》   B.《海国图志》   C.《应招统筹全局折 》   D.《资政新篇》 13.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叫     ;材料是:     。  A.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统治   儒家思想        D.洋务运动      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14.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B.孟买棉纱质优价廉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5.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马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该表反映了上海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1915年底,梁启超撰文说:"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这说明此时的梁启超 ①反对民主共和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②思想与时俱进,政治上更趋进步 ③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④反对帝制,维护民主共和制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1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诗中所述的事件标志着 A.全国领土的解放                      B.近代中国的反动政权被推翻 C.中国的民主革命彻底胜利              D.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18.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   1962年农业生产状况表  农业产值 粮 棉花 原计划(百分数) 比上年增长8.5% 3216亿斤 2200万担 实际达到(百分数) 比上年增长11.6% 3400亿斤 2400万担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国民经济调整的政策                   D. 十年"文革" 19.有一首歌词写到:"我是牛鬼蛇神,我是牛鬼蛇神,我有罪!我有罪!我对人民有罪,人民对我专政,我要低头认罪。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我要是乱说乱动,把我砸烂,砸碎,把我砸烂,砸碎!"这首歌应该流行于 A.解放战争时期                        B.新中国成立初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0.20世纪70年代美国决定与中国建交是出于 A.调整对外战略的需要                  B.消除意识形态分歧的需要 C.推行和平演变的外交策略的需要        D.构建世界多极格局的需要 21.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22.约翰·弥尔顿(英)在《论出版自由》(1644年)中说:"我觉得,我仿佛瞥见它是一头苍鹰,正在振脱着它幼时的健翮,……而这时无数怯懦群居的小鸟,还有那些性喜昏暗时分的鸟类,却正在一片鼓噪,……而众鸟的这种恶毒的叽叽喳喳将预示着未来一年的派派系系。"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应该是 A.大贵族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尖锐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斗争激烈 C.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尖锐        D.自由党与保守党争夺议会权力的斗争激烈 23.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在国家出现之前,每个人都享有"自然赋予全体人类的一切物品"。人类为占有这些生存所必须的物品,无休止地厮杀。于是,人类意识到成立国家以确保和平的必要,彼此订立协约,建立了国家。他的观点 A.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            B.认为国家的建立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C.主张订立社会契约,走公有制道路      D.集中体现了民主共和的思想主张 24.下列对近代西方国家代议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 B.其确立过程实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C.议会成为各国国家权力的中心 D.基本的政治原则是分权与制衡 25.仔细观察右图(20世纪初的中国某一历史教材),该教材所持的观点是 A.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经济发达 B.赞赏法国的议会民主制和社会公平 C.赞赏美国的选举民主和社会公平 D.赞赏德国的选举民主和社会发展 26.马克思、恩格斯在伦敦发表《共产党宣言》时,他们在伦敦不可能经历的生活场景是 ①在书店查阅《物种起源》         ②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风光  ③打电话向家人问安               ④坐汽车去工厂演讲 A. ①③④         B. 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7.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明显因果关系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殖民霸权的确立 28."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    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在此观点的影响下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 A.进行反共舆论宣传                  B.建立北约组织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帮助镇压西欧各国的工人运动 29.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30.1971年,尼克松总统说:"在经济领导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段话说的是     A.苏联与美国争霸斗争     B.第三世界争取建立经济新秩序 C.美国国内严重的经济问题    D.西欧、日本与美国竞争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本大题共4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7分,第34题14分,共计6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秦朝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阶级占统治地位,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示意图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图中政权结构模式反映了两地政治制度的何种差异?(4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你认为这两种政治制度各有何利弊?(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作用。(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是什么?(2 分)你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欧美代议制有什么本质区别?(2分) 32.阅读图一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1)根据图一回答:1958-1960年、1960-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展的趋势各是什么?并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图二回答:1976-1987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5分) (3)你从图一、图二工业国民收入的发展变化的经验和教训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材料二   美国《新闻周刊》最新一期封面文章发表著名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的文章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二次是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2008年5月11日《大洋网·广州日报》 材料三 二战后的科技洪流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向美国倾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几十年后,随着大国力量的消长,诸多的事实说明地球已经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新浪网博客论坛 请回答: (1)读材料一,20世纪8、90年代,中国所经受的"严峻的考验"有哪些? 据材料指出中国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出"后美国时代"世界格局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决定三次重大力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6分) (3)材料二、三对最近二十年美国世界地位的表述截然相反。你认为哪种观点符合事实?结合三段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一次信用危机。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仅10月前7个交易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累计跌幅均超过21%,全美股票市值蒸发2.5万亿美元,堪比上一次大恐慌的状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象上一次大恐慌一样,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10月《美国金融危机殃及全球 世界经济在十字路口彷徨·半月谈》 材料二  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 人民日报 》( 2008年11月10日01 版) 材料三  在罗斯福新政问题上,就不乏这样的"修正主义者"……他们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1894年及1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 --刘瑜《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上一次大恐慌"是指哪一次经济危机?两次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为什么两次大危机都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6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共性?(4分) (3)据材料三说明"修正主义者"解决危机的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谈一谈你对应对经济危机的认识?(4分)                                     深圳市教苑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历 史 答 题 卷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添涂到答题卡上)   二、非选择题:(31题16分,32题13分,33题17分,34题14分,共4小题60分) 31.(1)   (2)   (3)   32.(1)   (2)   (3)   33.(1)     (2)     (3)   34.(1)   (2)   (3)         200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D C C C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A D A D B C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B C C A C C B D 二.非选择题 31.(16分) (1)差异:皇权至上,君主专制--人民主权,民主政治(4分) 利:中国--有利于国力增强,政局稳定,促进大一统的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雅典--有利于提高公民积极性,激发创造力,从而创造辉煌精神文化,同时为近代民主政治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分) 弊:中国--君权至上容易引起独裁与腐败,压制全体民众的民主意识和创造力,从而阻碍社会进步;雅典--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往往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辉煌一时得希腊文明湮没在历史的尘封中。(2分) (2)作用: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4分) (3)原则:民主集中制。(2分)区别:经济基础和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2分) 32.(13分) (1)1958-1960年间呈上升趋势。原因:①"一五"计划完成,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②大跃进运动直接推工业增长。1960-1961年间是呈下降趋势。原因:①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党中央开始执行"八字方针",对工业实行调整。(6分) (2)1976-1987年间迅速增长。原因:①各项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实行改革开放政策。(5分) (3)启示:应当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协调发展。(2分) 33.(17分) (1)考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严峻的外部形势;国内面临体制改革的重重阻力。(2分) 原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4分) (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综合国力(或经济实力)。(2分) (3)材料二的观点较符合史实。(1分)理由:美国以外的多种力量的崛起:欧盟成立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崛起的中国,已成为世界性大国;走出低谷的俄罗斯,仍在挑战着美国的支配地位;东亚发展中国家正在形成经济发展的第四极。(4分)(回答任意四点符合史实即可得满分) 34.(14分)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2分)前者:生产的过剩,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出现萧条;后者: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导致经济萧条。(2分)美国是世界金融体系中心;世界市场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2分) (2)健全社会保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2分)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2分) (3)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2分)把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调节有机结合起来。(2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