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知识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知识点

ID:120594

大小:9.2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08-08-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第一课讲:什么是哲学? 讲了三大关系: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二课讲:哲学的派别(哲学的具体形态) 哲学的派别是对哲学问题(含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回答不同而形成的。 哲学的派别主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第三课讲: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源于时代,又反作用于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又促进时代的发展) 总的思路是:从生活中发现哲学,了解哲学的流派,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1)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 (2)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3)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 (1)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2)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 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联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家才不至于在研究活动中迷失方向。  内容 原因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 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本原 先后 决定 唯物主义 物质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 意识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常见观点 评价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王充: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进步: 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论。 局限: (1)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2)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如: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进步: 坚持并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 (1)仍然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子)。 (2)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3)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见课本。 见课本。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常见观点 评价 主观唯心主义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局限: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都是错误的。 可取: 就唯心主义的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 客观唯心主义 中外“神创论”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如果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在世界是什么(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的问题上展开的,那么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就是在世界怎么样(世界的状态)的问题上展开的。   分歧 辩证法 全面 联系 发展 形而上学 片面 孤立 静止    社会(经济、政治) 哲学 正确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反 映 反作用 错误反映 积极作用: 社会变革的先导 消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产生条件 主要贡献 主要内容 三者关系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 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精髓: 实事求是。 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三者是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的关系。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本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产生条件 基本特征 中 国 化 阶级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 直接理论来源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统一于 实  践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 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