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3.1.3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4.doc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数学 (3.1.3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4.doc

ID:108989

大小:258.47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9-1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3.1.3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是在研究了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一 步研究具有“二倍角”关系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它既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 正切公式的特殊化,又为以后求三角函数值、化简、证明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理论工具、通过 对二倍角的推导知道,二倍角的内涵是:揭示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通 过推导还让学生加深理解了高中数学由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因此本节内容也是培养学生 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通过教师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及对和角公式中 α、β 关系的特殊情形 α=β 时 的简化,让学生在探究中既感到自然、易于接受,还可清晰知道和角的三角函数与倍角公式 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怎样发现规律及体会由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这一切教师要引 导学生自己去做,因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 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多地补充一些高技巧、高难度的练习,更不要再补充一些较为 复杂的积化和差或和差化积的恒等变换,否则就违背了新课标在这一章的编写意图和新课改 精神. 三维目标 1.通过让学生探索、发现并推导二倍角公式,了解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和角公式之间的内 在联系,并通过强化题目的训练,加深对二倍角公式的理解,培养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运用,会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体会 化归这一基本数学思想在发现中和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 联系变化的观点,自觉地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3.通过本节学习,引导学生领悟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善于发现 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倍角公式推导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应用和、差、倍角公式进行三角式化简、求值、证明恒等式.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 1.(复习导入)请学生回忆上两节共同探讨的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并回忆这组公 式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默写这六个公式.教师引导学生: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是可以互 相化归的.当两角相等时,两角之和便为此角的二倍,那么是否可把和角公式化归为二倍角公 式呢?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一下二倍角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应解决哪些问题呢?由 此展开新课. 思路 2.(问题导入)出示问题,让学生计算,若 sinα= ,α∈( ,π),求 sin2α,cos2α 的值.学生会很容易看出:sin2α=sin(α+α)=sinαcosα+cosαsinα=2sinαcosα 的, 5 3 2 π以此展开新课,并由此展开联想推出其他公式.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还记得和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吗?(请学生默写出来,并由一名学生到黑板默写) ②你写的这三个公式中角 α、β 会有特殊关系 α=β 吗?此时公式变成什么形式? ③在得到的 C2α 公式中,还有其他表示形式吗? ④细心观察二倍角公式结构,有什么特征呢? ⑤能看出公式中角的含义吗?思考过公式成立的条件吗? ⑥让学生填空:老师随机给出等号一边括号内的角,学生回答等号另一边括号内的角,稍后 两 人 为 一 组 , 做 填 数 游 戏 : sin( )=2sin( )cos( ) , cos( )=cos2( )-sin2( ). ⑦思考过公式的逆用吗?想一想 C2α 还有哪些变形? ⑧请思考以下问题:sin2α=2sinα 吗?cos2α=2cosα 吗?tan2α=2tanα? 活动:问题①,学生默写完后,教师打出课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正弦、余弦的和角公 式,提醒学生注意公式中的 α,β,既然可以是任意角,怎么任意的?你会有些什么样的奇 妙想法呢?并鼓励学生大胆试一试.如果学生想到 α,β 会有相等这个特殊情况,教师就此 进入下一个问题,如果学生没想到这种特殊情况,教师适当点拨进入问题②,然后找一名学 生到黑板进行简化,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简化、教师再与学生一起集体订正黑板的书写, 最后学生都不难得出以下式子,鼓励学生尝试一下,对得出的结论给出解释.这个过程教师 要舍得花时间,充分地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并初步地感受二倍角的意义.同时开拓学生 的思维空间,为学生将来遇到的 3α 或 3β 等角的探究附设类比联想的源泉.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2α=2sinαcosα(S2α);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2α=cos2α-sin2α(C2α); tan(α+β)= 这时教师适时地向学生指出,我们把这三个公式分别叫做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 式,并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确切明了二倍角的含义,以后的“倍角”专指“二倍角”、教 师适时提出问题③,点拨学生结合 sin2α+cos2α=1 思考,因此二倍角的余弦公式又可表示 为以下右表中的公式. 这时教师点出,这些公式都叫做倍角公式(用多媒体演示).倍角公式给出了 α 的三角 函数与 2α 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问题④,教师指导学生,这组公式用途很广,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公式的特征与记忆,首 先公式左边角是右边角的 2 倍;左边是 2α 的三角函数的一次式,右边是 α 的三角函数的 二次式,即左到右→升幂缩角,右到左→降幂扩角、二倍角的正弦是单项式,余弦是多项式, 正切是分式. 问题⑤,因为还没有应用,对公式中的含义学生可能还理解不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观 察思考并初步感性认识到:(Ⅰ)这里的“倍角”专指“二倍角”,遇到“三倍角”等名词 )(tan1 tan22tantantan1 tantan 22 αα ααβα βα T−=⇒− +时,“三”字等不可省去;(Ⅱ)通过二倍角公式,可以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二倍角的三角函 数;(Ⅲ)二倍角公式是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的特殊情况;(Ⅳ)公式(S2α),(C2α)中的角 α 没有限制,都是 α∈R.但公式(T2α)需在 α≠ kπ+ 和 α≠kπ+ (k∈Z)时才成立,这 一条件限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当 α=kπ+ ,k∈Z 时,虽然 tanα 不存在,此时不能用 此公式,但 tan2α 是存在的,故可改用诱导公式. 问题⑥,填空是为了让学生明了二倍角的相对性,即二倍角公式不仅限于 2α 是 α 的二 倍的形式,其他如 4α 是 2α 的二倍, 是 的二倍,3α 是 的二倍, 是 的二倍, -α 是 - 的二倍等,所有这些都可以应用二倍角公式. 例如:sin =2sin cos ,cos =cos2 -sin2 等等. 问题⑦,本组公式的灵活运用还在于它的逆用以及它的变形用,这点教师更要提醒学生 引起足够的注意.如:sin3αcos3α= sin6α,4sin cos =2(2sin cos )=2sin , =tan80°,cos22α-sin22α=cos4α,tan2α=2tanα(1-tan2α)等等. 问题⑧,一般情况下:sin2α≠2sinα,cos2α≠2cosα,tan2α≠2tanα. 若 sin2α=2sinα,则 2sinαcosα=2sinα,即 sinα=0 或 cosα=1,此时 α=kπ(k∈Z). 若 cos2α=2cosα,则 2cos2α-2cosα-1=0,即 cosα= (cosα= 舍去). 若 tan2α=2tanα,则 =2tanα,∴tanα=0,即 α=kπ(k∈Z). 解答:①—⑧(略) 应用示例 思路 1 例 1 已知 sin2α= ,

资料: 4978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