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2篇【1】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习精彩句子的写法。 2.学习写人物外貌、神态的成语。3.掌握朗读技巧和方法。 4.熟读背诵古诗《所见》。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1.自由朗读“交流平台”中四个同学的话。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这四句话是围绕什么来写的?3.指名说一说。提示:这四句话都是围绕摘抄来写的。4.什么是摘抄?提示:摘抄就是读书时,遇到写得好的语句,记录在摘抄本上。5.小组讨论,怎样摘抄?6.指名说一说。提示:①可以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叫归类摘抄。②可以摘抄有新鲜感的词语,在旁边写感受或背下来。③可以在摘抄内容的右下角注明出处。7.你还有没有其他摘抄的技巧?8.说一说。9.总结。摘抄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好词、佳句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我们平时应该养成摘抄的良好习惯。二、词句段运用(一)学习第一题。1.学生自由读一读前三个例句,想一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2.同桌相互说一说。提示:都带有“得”字,“人物+动词+得+程度”的结构。3.把第四句话填写完整。4.指名汇报。5.根据上面的句型,独立写一写第五句话。6.指名汇报,看谁写得句子最好。(二)学习第二题。1.自由朗读这两个句子。2.同桌互读,注意加点的词语,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3.指名说一说。提示:这两个句子,每个分句的后几个字,是下一个分句的开头。这种手法叫“顶真”。4.齐读第一句。5.指名读第二句,想一想,你能接着往下说吗?6.自己练习说一说。7.指名说一说,看谁接的好。三、书写提示1.回忆执笔姿势和坐姿,提醒学生要坚持用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坐姿。2.认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分析每个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3.同桌相互说一说。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示:这八个字中,上下结构的字有六个,左右结构的字一个,独体字一个。这八个字的笔画中撇、捺最多,书写时,撇、捺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5.指导学生书写撇、捺。5.学生自由练习书写生字,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四、日积月累1.猜谜导入。 (1)猜谜:“一个小姑娘,住在水池塘,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2)揭示谜底:荷花。问:荷花还叫什么?(莲花)(3)莲花的叶子叫做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荷叶呢? (4)今天我们来学习王昌龄笔下的《采莲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初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地把古诗朗读两遍,注意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 (3)师范读,指名读 3.品读古诗。 (1)自己把一、二行诗好好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2)指名读第一行诗。 (3)同学们边听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4)指名读。 (5)齐读第一行诗。(6)读三、四行诗,自由读。4.背诵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背一背古诗。 【2】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书写,使其掌握撇捺的写法。2.学习摘抄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3.养成摘抄的好习惯,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书写,使其掌握撇捺的写法。2.学习摘抄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难点:撇捺的写法教学准备:田字格练习纸,摘抄本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师:同学们平时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吗?听听下面的几位同学怎么说吧?2.生自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收获。3.摘抄的方法和意义:(1)把写得好的句子记录在摘抄本上。(2)归类摘抄,分门别类,经常翻看。(3)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写感受。(4)注明出处,方便自己再次阅读原文。二、书写提示1.生自行观察格子中的汉字,说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每一个字里都有撇捺两种笔画。)2.师出示撇捺的书写模型,生观察撇捺的形状。3.指导学生书写撇捺。4.生在田字格中练习生字写法。二、日积月累1.师范读《采莲曲》,生跟读。2.生自读诗歌,结合图片理解古诗含义。3.指生说自己读诗后都想到了什么画面?4.师明确诗意: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5.生自主读背古诗。三、学生练习本节课的生字,并在摘抄本上抄录古诗。四、推荐阅读《小王子》,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录在你的摘抄本上。第二课时一、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小家伙摔得还挺重。王老师急得直跺脚。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妈妈累得 。 得 。(1)引生回顾自己读过的文章,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表达呢?(2)“得”的用法:“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例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因此补充说明它们时,都用“得”。2.练习: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妈妈累得 。 得 。二、修辞方法——顶真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接下去吗?2.生在小组内交流。3.班级展示。4.师明确:(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样的写法叫顶真,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可补充常用的修辞方法。)5.举例: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三、练习1.成语接龙千变万化——( )——( )——( )——( )——……2.句子接龙遥远的夜空有一个谈谈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船……板书设计:语文园地摘抄:好词好句、分门别类、读后感言、注明出处“得”的用法:补充说明某情况或程度顶真的修辞:意思连贯,一气呵成教学反思:本单元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比如撇捺的写法、摘抄的方法、“得”的用法、顶真修辞等,授课过程中先让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拔,让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再通过读写练习,效果较好。本课未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评价方面也有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