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总复习 化学平衡图像
【高考展望】
图像题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部分的重要题型。这类题可以全面考查各种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
化学平衡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综合性。该类题型的特点是:图像是题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把所要考
查的知识寓于坐标曲线上,简明、直观、形象,易于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比能力和推理能力。当某些
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反应速率或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百分含量、转化率等)就可能发生变化,反映
在图像上,相关的曲线就可能出现渐变(曲线是连续的)或突变(出现"断点")。
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题必须抓住化学程式及图像的特点。析图的关键在于对“数”、 “形” 、“义” 、“性”
的综合思考,其重点是弄清“四点”(起点、交点、转折点、终点)及各条线段的化学含义,分析曲线的走
向,发现图像隐含的条件,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方法点拨】
一、 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一般方法:
【高清课堂:ID:363520 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一般方法】
化学平衡图像题,一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图像;二是以压强或温度为自变量的图像。从知识载体
角度看,其一判断化学平衡特征;其二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过程;其三逆向思维根据图像
判断可逆反应的有关特征;其四综合运用速率与平衡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①确定横、纵坐标的含义。
②分析反应的特征: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气体体积是增大还是减小或不变、有无固体或纯液
体物质参与反应等。
③分清因果,确定始态和终态;必要时可建立中间态以便联系始、终态(等效模型)。
④关注起点、拐点和终点,分清平台和极值点,比较曲线的斜率,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抓住“先拐
先平数值大”。
⑤控制变量:当图像中有三个变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⑥最后检验结论是否正确。
二、常见化学平衡图像归纳:
例:对于反应 mA (g)+nB (g) pC (g)+qD (g),若 m+n>p+q 且ΔH>0。
1.v-t 图像
2.v-p(T)图像2
3.c-t 图像
4.c-p(T)图像
【典型例题】
类型一:速率-时间的图像
例 1.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
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
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D.同一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思路点拨】从图像可看出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 v 正突然增大,v 逆当时不变,而后才增大,应该是增
大反应物浓度所致。
【答案】C
【解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v 正=v 逆>0,A 正确。同一反应物在不同的平衡态下浓度不相等,只有
在同一平衡态下浓度才会保持不变,D 符合示意图。观察示意图可知,平衡态Ⅰ到平衡态Ⅱ,正反应速率
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了,所以绝对不会是减小反应物浓度造成的,C 肯定不符合示意图。
【总结升华】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
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减小浓度,反应速率减小。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ID:363520 例 1】
【变式 1】对于达平衡的可逆反应 X+Y W+Z,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度(v)的变化如图,分析
可知 X、Y、Z、W 的聚集状态可能是:
A、Z、W 为气体,X、Y 中之一为气体
B、Z、W 中之一为气体,X、Y 为非气体
C、X、Y、Z 皆为气体,W 为非气体3
D、X、Y 为气体,Z、W 中之一为气体
【答案】CD
【解析】由图像知,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度均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较多,则平衡势必向右移动,
正反应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
【变式 2】右图表示反应 N2(g)+3H2(g) 2NH3(g);ΔH=-
92.2kJ/mol。在某段时间 t0~t6 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
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
A. t0~t1
B. t2~t3
C. t3~t4
D. t5~t6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从 t1 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并且逆反应速率
增加更多,所以平衡逆向移动,氨的百分含量降低;从 t3 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增大幅度相同,所以
平衡不移动,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从 t4 时正逆反应速率都降低,但正反应速率降低更多,平衡仍然是
逆向移动,氨的百分含量进一步降低。由上可知,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是 t0~t1,本题应选 A。
类型二:浓度(含量)-时间的图像
例 2、(2015 安徽高考)汽车尾气中,产生 NO 的反应为:N2(g)+O2(g) 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
的量的 N2(g)和 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图曲线 a 表示该反应在温度 T 下 N2 的浓度随时间的
变化,曲线 b 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条件改变时 N2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 T 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B.温度 T 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曲线 b 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若曲线 b 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0
【思路点拨】根据“先拐先平”原则,先拐的到达平衡的时间短,对应的反应速率快,温度高。
2
1
2
10 )(4
c
cc −
vÕý ¡ ä
vÄæ¡ ävÕý vÄæ£ ½
to
vÄæ¡ ävÕý ¡ ä£ ½
v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知识。根据平衡常数列式,A 正确;B 项:温度 T 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
气体的密度不变;C 项:曲线 b 对应的条件改变不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因为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D
项:随着温度升高,C(N2)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吸热。
【总结升华】借助图象考查化学平衡问题,是近年来备受高考青睐的一种命题形式。
解题的主要策略有:
①先根据“先拐先平”原则,判断出曲线对应的温度或压强的大小。“先拐先平”即先拐的说明达到
平衡所需的时间短,对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快,对应的温度或压强大。
②固定其中的一个因素(温度或压强),然后讨论另一个因素与化学平衡中的参量(百分含量、体积
分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关系,从而判断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
大小关系。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ID:363520 例 2】
【变式 1】可逆反应 mA(s) + nB(g) eC(g)+fD(g) ,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 的百分
含量(C%)与温度(T)和 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 C%增大
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
C、化学方程式中 n>e+f
D、达平衡后,增加 A 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答案】B
【变式 2】已知反应 2SO2(g)+O2(g) 2SO3(g);ΔH<0,向某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按体积比
2∶1 充入 SO2 和 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下图是某物理量(Y)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t)变化
的示意图,Y 可以是
A.SO2 的转化率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密闭容器内的压强 D.O2 的体积分数
【答案】A
【高清课堂:ID:363520 例 4】
【变式 3】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 + 3H2(g) 2NH3(g),△H 0
【答案】C
【解析】根据示意图,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Z 的体积分数增大,即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逆反应为放热反应,△H3>b
C.图中 X 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
D.温度不变时,图中 X 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 φ(CH4)减小
4.(2016 浙江一轮复习)在 10 L 密闭容器中,A、B、C 三种气态物质构成了可逆反应体系;某温度时,
A、B、C 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一,C 的百分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二。
2
4
n(H O) Zn(CH )
=
2
4
n(H O) 3n(CH )
=
4(CH )ϕ
T C°/
X
O8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0~4 min 时,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1 mol/(L·min)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由 T1 向 T2 变化时,v 正>v 逆
D.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5.已知:4NH3(g)+5O2(g)=4NO(g)+6H2(g). △H= -1025kJ/mol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
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6.I2 在 KI 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 (aq) + I-(aq) I3-(aq)。某 I2、KI 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
度 c(I3-)与温度 T 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 I2 (aq) + I-(aq) I3-(aq)的△H >0
B.若温度为 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K1、K2,则 K1 > K2
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 D 时,一定有 υ 正 > υ 逆
D.状态 A 与状态 B 相比,状态 A 的 c(I2)大
7.已知反应:2CH3COCH3(l) CH3COCH2COH(CH3)2(l)。
取等量 CH3COCH3,分别在 0℃和 20℃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
2
( )
( ) ( )
c C
c A c B9
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代表 0℃下 CH3COCH3 的 Y-t 曲线
B.反应进行到 20min 末,CH3COCH3 的
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从 Y=0 到 Y=0.113,CH3COCH2COH(CH3)2 的
8.已知某可逆反应 mA(g)+nB(g) 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 t 时,温度 T
和压强 P 与生成物 C 在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含量的关系曲线。
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T1<T2,P1>P2,m+n>p,△H a;C 项,X 点对应的曲线 =3,温度
升高,平衡正向移动,设平衡后,参与反应的 n(H2O)=a mol,则平衡时二者的比值为 必
然大于 3;D 项,若温度不变,X 点对应的平衡加压后,反应逆向移动,CH4 的体积分数会增加。故选 A。
4、A
【解析】由图一知在 4 min 时 A 消耗 0.4 mol,故 0~4 min 时,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mol/(10 L×4 min)
=0.01 mol/(L·min);根据图一所示 A、B、C 物质的量的变化,可知该可逆反应为:2A(g)+B(g)
C(g),由此可知 B 正确;由图二知在 T3 时反应达到平衡,故在 T3 前,反应一直正向进行,v 正>v 逆;由 T3
升温到 T4 时,C%减小,说明平衡逆向进行,故可判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5、C
【解析】此题结合化学平衡图像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的原则,选项
A、B 正确;根据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移动),可确定 A、B 正确;根据使
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所以选项 D 正确。
6、BC
【解析】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I3-的浓度逐渐的减小,说明反应向逆方向移动,也就意味着该反应是放热
反应,所以△H<0,所以 A 项错;因为 K= ,T2>T1,所以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向逆方向移动,
即 K1>K2;C 项,从图中可以看出 D 点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它要向 A 点移动,这时 I3-的浓度在增
加,所以 v 正>v 逆,C 项正确;D 项,从状态 A 到状态 B,I3-的浓度在减小,那么 I2 的浓度就在增加。
7、D
【解析】b 曲线的起始斜率明显大于 a 曲线,说明 b 对应的反应速率较大,温度较高,A、B 错;温度升高,
平衡转化率降低,C 错;等量的 CH3COCH3,转化率相同时,产物 CH3COCH2COH(CH3)2 的物质的量相同,
D 正确;选 D。
8、B
【解析】分析图像可知,每条曲线的起点到拐点表示 C 随时间不断增加,是建立平衡的过程;拐点后的水
平线表示 C 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从拐点处巳达到平衡。用建立平衡所需时间长短判断
T1、T2 和 P1、P2 的大小,再根据 T1、T2 和 P1、P2 的大小及不同条件下平衡时 C 的体积分数,用勒夏特列
原理判断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及反应的热效应。
2
4
n (H O)
n (CH )
起始
起始
2
4
n (H O) a
n (CH ) a
−
−
起始
起始
]I[]I[
]I[
2
-
3
−⋅12
分析 T1、P2 和 T2、P2 两条曲线,在压强相同时,T1 温度下反应速率快,先达到平衡,所以 T1>T2。
根据平衡后 T2 温度下生成物 C 的体积分数比 T1 温度下大,判断降温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放热热,△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