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古诗三首 》教案

ID:101443

大小:34.5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古诗三首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三首诗都属于“托物言志”题材诗。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借他物来表达志向、情感的 写法。这三首诗共同点是:看起来描写的都是物(分别是马、石灰和竹),实际上是在寄托诗人一种强烈感情或者 是一种爱国的情怀。本课我们应该从整体入手,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唐、明、清时代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进而体会诗人写作时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4、有感情地背诵这三首古诗。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激情导入,展示古诗。 师: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这里有个“诗”字,“诗”又分为《古诗》和《现代诗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三首古诗。在你们的脑海里一定贮存着不少的古诗吧?你们能把自己最喜欢或者印象最深 的古诗背给同学听一听吗? 生:背诵古诗..... 师:同学们背得很有韵味,也很精彩。在这些古诗中,有描写祖国壮丽山川的,有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的,有倾诉 思乡之情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爱国情怀的古诗。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第二、整体通读,掌握诗境。 师:请同学们自由默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注释,试着说说三首诗的大概意思。 接下来,指名(三名同学)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师:全班齐读三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三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读后交流: 1、不同点:作者是生活在什么朝代的诗人?描写的是哪些不同的物? 2、随机让学生借助自身搜集的有关资料,谈谈对作者的了解,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介绍背景。 (1)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 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因为长期的抑郁伤感,焦虑苦吟的生活方式,27岁英年早逝。(2)于谦是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民族英雄,一生可谓历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的磨难。 (3)郑燮号板桥,史称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3、相同点:三首诗看似都描写的是物(马、石灰和竹),但是,作者真正要传达地是什么思想内容? 第三、分篇解读,品悟诗情 。 第一篇《马诗》 一、提问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详细学习第一首古诗——《马诗》(板书:马诗),并思考问题:诗人李贺笔下的马是什 么样子? 二、赏析诗句,洞察作者的深层含义。 1、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 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板书:沙如雪、月似钩。 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 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其中赋、比兴是其中的写作 手法。 2、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 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板书:金络脑、踏清秋。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 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三、体会诗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抒发自己施展才华的志向。 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身的才气,投笔从戎,奔驰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兴盛、国泰民安献上自身的一点 力量。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气,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身的志向。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 四、小结 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大体了解了三首分别是唐、明、清时代的古诗,这三首诗的共同点都是托物言志:都表达了 诗人爱国主义情怀。 其中,详细讲解了第一篇《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和叹马的命运,来表达志士的远大抱负以及怀才不遇的感慨 和愤懑。 五、作业 背诵古诗《马诗》。 六、板书 古诗三首 《马诗》(李贺)沙如雪 月似钩 金络脑 踏清秋 第二课时 第二篇《石灰吟》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 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背景点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A、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将本课三首诗的内容做了阐释,并详细讲解了《马诗》的字词、句子以及文章的主旨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下面第二首古诗。板书:《石灰吟》 B、《石灰吟》的“吟”字的读音和写法。板书:“吟”。该字为后鼻音,从口,今声。古典诗词的一种名称:秦妇 吟。唱,声调抑扬地念:吟咏,吟诵。很显然,诗题的字面意思是对石灰的吟唱。 C、提问:你认识石灰吗?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石灰”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石灰:看看自己周围的墙壁,白白的墙壁就是用石灰刷就的。(板书:颜色)石灰是怎么烧 出来的了? D、读通、读准,读出准确节奏来。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问号标注。 2、诗意绽放(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A、默读要求:读到“千锤万击”,你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让你想到( ) 的画面。你感受到石灰( )。 板书:志向 清白 坚强不屈 B、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让我们带着钦佩,带着赞美,再次来感受石灰的坚强、石灰洁身自好的追求吧。板书:洁身自好 C、走近诗人。学生交流于谦相关资料(第一课时已经粗略讲解)。 政治:于谦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 军事:于谦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提倡“将士相习”。 文学: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 思想:重名节,轻名利;重成仁,轻杀身;重杜梭,轻君王。 D、集体交流。教师点拨:“诗言志”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三、小结: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正像他笔下的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烈火焚 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可见《石灰吟》正是于谦自己人生追求、高尚人格 的写照。 四、作业 背诵《石灰吟》 五、板书设计:    《石 灰 吟 》(于谦)    吟 石灰 颜色 志向 清白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课间过度语:师:同学们,学完了于谦的《石灰吟》,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三首诗的最后一篇——清代郑燮的《竹石》。 第三篇《竹石》 教学目标: 一、读准“劲”的读音,读清楚古诗的韵脚“松”、“中”、“风”,理解“咬”、“磨”、“击”、“任”、“ 尔”的含义。板书:“松”、“中”、“风”、”咬”、“磨”、“击”、“任”、“尔”。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在理解大意地基础上背诵。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揭示诗题。 师:以竹子为主题的绘画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又往往把竹子和石头画到一张画上,诗人又为这样的画题了一 首诗,这首诗就叫——《竹石》。(板书:竹石) 二、吟诵古诗,感受“竹”韵。 1.读古诗 师:好诗在手,我们可要认认真真地朗读一番。谁愿意朗读给大家听?要注意“劲”字读作“jìng”,是“坚强有 力”的意思。 2.吟古诗 师:我们刚才读诗的方法是现代人的读法,那么我们古人运用平长仄短来吟古诗。(出示平仄)标上平仄,就是这 样一首诗。认真听,老师是怎样吟诗的。 师:在这样的吟诗声里,你有怎样的感受? 三、诵读古诗,走进诗人。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 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 集》。 四、解读文本,整体感知。 师:你知道《竹石》主要写的是什么吗? 师:我们再结合资料(出示资料),你发现了什么? 师:其实,《竹石》是一首——题画诗,写的是——画上的竹石。 师:默读古诗,你能说说诗中写了画上竹子的哪些方面呢? (1)扎根破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板书:扎根破岩) 师:“咬定”就是——用力地咬着不松口。诗中“咬定”的是——青山。是说竹子的——根——咬定青山。也就是 竹子的根生在——青山之中。 师:你发现了诗中写到了竹子扎根破岩,继续找,你还发现了什么? (2)坚定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板书:坚定强劲) 师:在哪句诗里?这句诗中你喜欢哪些字? 师:坚劲就是——坚定挺拔。磨就是——折磨,你运用的是——组词法。同样的解词方法还能解决哪些字——击, 击就是——打击;任,任就是——任凭。千磨万击是一千次折磨、一万次打击吗——不是,而是——无数次折磨和 打击。 师:还有一个字,尔就是——你。那么这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次的折磨和打击仍然坚定挺拔,任凭你从何方 刮来什么风。 师:你能发挥想象,描述一下竹子受到怎么样的磨难还坚定挺拔吗? 五、小结 这首古诗通过铿锵有力的“咬定”二个字,采用拟人化写作手法,表现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表面上是写竹 ,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 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要像碧绿挺拔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诗人爱国者 的情怀。 六、作业: 背诵《石竹》。    七、板书: 《竹石》郑燮 松 中 风 咬 磨 击 任 尔 扎根破岩 坚定强劲 八、总结: 同学们,这三首古诗我们已经全部学完了。下面我们分别来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看唐朝李贺的《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及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 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其次,明代于谦的《石灰吟》,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胸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 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爱国者的情怀。 最后,清朝郑燮的《竹石》这首诗,也不难看到这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诗。他借助竹子的形象表现 了诗人那种刚烈、坚劲、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突出了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韧不拔的特点 和高洁之品质。 综上所述,这三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这三首诗共同点是:看起来描写的都是物(分别是马、石灰和竹),实际上是 在寄托诗人一种强烈感情或者是一种爱国的情怀。 在我们今后的诗歌创作过程中,我们要学习这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资料: 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