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能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构成要素。2.       以实例说明地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要点。3.       能以土壤的形成过程为例分析、认识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水循环图例描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2.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3.学会分析、评价自安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一个区域实例为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写一段文字,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掌握该规律的意义。教学重难点: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教学方法手段:1.     形象比喻法以一个班级为集体,来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在整体中所起到的作用,每一个个体都是重要的因素,一旦其中一个产生变化,必将导致整体的变化,借此比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2.     多媒体手段图片展示,直观帮助理解水循环、土壤剖面图、森林土壤剖面图与草原土壤剖面图的对比图等,通过图像资料的呈现,给学生的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以加强学生的记忆程度,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3.     列表比较法。如列表比较不同成土要素对土壤的影响。 
	
		
			影响因素
			与土壤的关系
			特征
		
		
			成土母质
			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稳定
		
		
			气候
			水热条件影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风化壳厚度
			活跃
		
		
			生物
			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最活跃
		
		
			地形
			影响土壤厚度,以及土壤中的水热状况
			稳定
		
		
			人类活动
			使土壤熟化,有积极地也有消极的
			活跃
		
	
 4.     逻辑归纳法。设计思路: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展示:图片设问:此图片包含了哪些地理要素?  (生物、土壤、气候、地形地貌、河流等要素)讲述:我们地球上有嶙峋的岩石,变幻的大气,奔腾的河流,浩瀚的海洋,以及丰富多样的生物---这些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的交换,互相影响,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有机整体。  比如:狮子生活在热带的草原,企鹅出现在寒冷的南极,熊猫生活在暖湿的地方---每一个要素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这就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齐答
			巩固旧知,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明白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通过各个循环,彼此间进行不断地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读图  设问 思考 回答  归纳整理            读图  设问 思考 回答  归纳整理
			展示:各种图片设问:1.哪些图片能够反映我们南方地区的特征的。      2.作出这样判断的理由是什么?承转过渡:下面我们就从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和地形地貌来学习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地理环境。 
			
				
					
						河流
					
				
			 
			
				
					
						地貌
					
				
			 
			
				
					
						土壤
					
				
			 
			
				
					
						植被
					
				
			 
			
				
					
						气候
					
				
			  活动:我们知道这些要素构成一个整体,说说看这些要素是怎样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先从气候开始。 归纳:表现之一:     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承转:植被最能体现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森林对当地环境有什么作用?(平衡大气成分,净化空气、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对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设问:大规模采伐森林,给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任务:分别从河流、地下水、动物、土壤等方面来回答。 
			
				
					
						过度砍伐、开垦等
					
				
			 
			
				
					
						水土流失
					
				
			 
			
				
					
						沟壑纵横
					
				
			 
			
				
					
						土壤贫瘠
					
				
			 
			
				
					
						生态恶化
					
				
			 
			
				
					
						植被破坏
					
				
			整理:归纳:表现之二:     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展示:图片及材料---98特大洪水设问:从材料中读出了哪些信息?整理:                           中上游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中下游泥沙淤积,水位上升,容易引发洪涝灾害泥沙淤积又不断抬升下游河床,形成地上悬河下游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知识补充:土壤盐碱化 归纳:表现之三: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个别回答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从书上找出一句话,说出整体性表现      讨论回答    思考个别回答             个别回答       从书上找出一句话,说出整体性表现 
			  图片形式展示南方的特征,对比分析,引起兴趣,加深印象。                       通过读图,思考,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述
			通过对东南低山丘陵的学习,得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三大表现。齐声朗读
			齐声朗读
			巩固知识
		
		
			知识应用
			请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解释一下现象1.     小桥流水人家2.     热带雨林地区高大的植被3.     西北的风沙地貌4.西湖龙井茶
			   个别回答
			学会从整体性来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练习:
			读雨林破坏对环境影响示意图,回答     (1)右侧未受破坏的雨林,树林覆盖使土壤免受暴雨冲刷和__________。 (2)绿色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质,通过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然后以_______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 (3)右侧大量的雨林遭到采伐,大量降水会导致_________,土壤______,光合作用______,CO2______,气温___,冰川____,海平面_____. 
			         读图做题 回答
			        加深印象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河流
		
	
  
	
		
			地貌
		
	
  
	
		
			土壤
		
	
  
	
		
			植被
		
	
  
	
		
			气候
		
	
【教学反思】以学生熟悉的南方丘陵为案例,引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再到用整体性的原理解释各种现象,学生始终参与其中,贴近生活,感触生活,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本知识较好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