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回忆刺猬偷枣的过程,复习巩固一类字和多音字“扎”。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刺猬偷枣的高明之处,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3.抓住作者对刺猬称呼的变化,体会作者对刺猬情感的变化。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出示图片)又到了瓜果飘香的季节,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看到这玛瑙般的红枣,我们的朋友小刺猬又被吸引来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完成学习单。聪明的刺猬要来考考大家了。(完成学习单)三、细读课文,体会刺猬偷枣高明之处。(一)、谁能回忆一下刺猬是怎样偷枣的?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出示:爬树——摇枣——归拢枣——驮枣(贴黑板)(二)、快速浏览课文:文中的我目睹了小刺猬偷枣的全过程,是怎样夸赞小刺猬的?出示: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板书:高明)(三)、这节课就让我们看看,刺猬偷枣的本事到底高明在哪里。1、读:默读第2-10自然段。画:用波浪线画出刺猬偷枣的句子。圈:圈出关键词体现刺猬的做法高明。标:说说理由并标注下来。2、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全班交流。3、全班交流。(1)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引导学生读出刺猬小心翼翼、慢慢爬的样子。女生读,男生读。)过渡:刺猬不像我们可以用手摘,它用了什么方法让你看出高明?(2)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引导学生理解 “哗哗作响”说明刺猬摇树枝的力量很大,“噼里啪啦”说明掉下的红枣数量很多。过渡:面对散落一地的红枣,刺猬有什么高明的方法能带走呢?(3)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引导学生理解 “逐个归拢”是什么意思?从中能看出刺猬什么特点?)过渡:这么一个有条理的刺猬,运枣子真是又快又稳妥!刺猬这次偷枣行动可真是大丰收啊,已经得手了,就得赶紧跑。(4)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你从哪个词看出来刺猬想快速逃走“急火火”,生读。偷枣之前,它小心翼翼、偷偷摸摸,害怕被人发现;偷了枣之后,它急于带着红枣逃离“作案现场”。谁还能读出刺猬偷到枣后迅速逃跑(快速溜走)的情态?生读,齐读。)刺猬偷枣,还有一个绝顶高明的做法就藏在课文中,(看谁是神探柯南,能发现刺猬的高明做法),刺猬选择了一个什么时间偷枣呢?(5)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引导学生从“新月”“朦胧”两个环境词突出刺猬偷枣的高明。)黑板贴:朦胧 诡秘 噼里啪啦 逐个归拢 急火火4.通过学习课文,我们见识了刺猬偷枣的高明。你能利用黑板上的词语,给大家讲一遍刺猬偷枣的故事吗?(同桌互相练习,看谁讲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真是刺猬一连串机智、高明的动作打动了作者,于是作者由衷地夸赞道: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出示: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四)再读课文,领悟情感课文中除了课题称呼他为朋友外,还有三处写了我对小刺猬的称呼,请看这三个句子。1、(初次遇见小刺猬,我称它---)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2、(对它观察越来越多时,我称它---)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3、(观察了它偷枣的全过程,我暗暗钦佩它是---)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从三句话不同的称呼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之情(六).拓展阅读我们第四单元学习了“预测”的本领,大家预测一下这只小刺猬身上还会发生什么事?要想知道预测结果如何,推荐同学们阅读宗介华《带刺的朋友》。四、总结全文,善待动物小结:作者已经把刺猬当作了家庭的一员,这种情感只有那些与小动物有亲密接触的人才能体会。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近小动物,去做动物们最亲密的——朋友。五、布置作业。把故事分享给家人和朋友。板书设计:带刺的朋友爬树——摇枣——归拢枣——驮枣高明 朦胧 喜爱之情 诡秘 噼里啪啦 逐个归拢 急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