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ID:93651

大小:1.19 MB

页数:109页

时间:2019-09-1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1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要求:   1.学会 15 个会认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 10 个生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 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 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事)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 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了解蝌蚪   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 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宽,kuān,三拼音,10 笔。肚,dù,左右结构,7 笔。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习   认记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两个 哪里 头顶 肚皮 孩子 跳到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 1、2 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 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 一群 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 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 习)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 3 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 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是四条腿)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 4 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 宽嘴巴 大眼睛(鼓) 绿衣裳(披) 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 5、6 自然段。   (1)小蝌蚪像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 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 (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 蛙一天要吃害虫 40~50 只,多的达到 200 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 15000 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 护青蛙) 三、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 有 什么样子 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 wā mā ma yǒu sì tiáo tuǐ,kuān kuān de zuǐ ba,gǔ zhe dà yǎn jing,pī zhe bì lǜ de yī shang,lù zhe xuě bái de dù pí。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 黑灰色 长尾巴→长两条后腿 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 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 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 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 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习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习题 3。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    变    →    青蛙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     ↓     ↓ 找妈妈 → 鲤鱼 →  乌龟 → 大青蛙 → 捉害虫 2 我是什么 教学要求: 1.会写 10 个生字,会认 15 个生字。 2.读懂课文,了解水的特征、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与人类,水与大自然的关系。教育学生爱护 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暖水瓶、水杯、玻璃板及 CAI 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科普短文。 2.老师范读课文,猜猜课文中的“我”是谁?(板:水) 二、通读全文,了解大意,认读生字新词。 1.画出生字和新词(在黑板上列出)。标出自然段序号。 2.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 2.课文介绍水的特点是什么?哪一句作了概括?这一句在文章的什么地方? 3.读了课文,你还知道水能变些什么? 四、引导学习课文。1.学习第 1 自然段。 (l)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我”第一次变,变成了什么?(板:汽)“我”是怎样变成“汽”的?抓住“太阳晒”理解水变 汽需要热。可引导学生回忆晒太阳有什么感觉,湿衣服在阳光下变成了干衣服,水跑到哪儿去了? (2)水变成汽演示实验:打开暖水瓶塞,指点学生观察“白雾”,这就是汽。想一想:汽往哪儿去?又 会变成什么呢? (3)汽变成小水珠演示实验:用水杯装水(好比地面),水杯加热(好比被太阳晒)蒸发成汽;盖上玻 璃板(好比是天空),汽到了天空,变成什么呢?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结果:水珠凝结在玻璃板上。 (4)导读第 3~5 句,知道汽变成了云。(板:云)“白衣服”、“黑衣服”、“红袍”指的是什么? (5)讨论后小结:水由汽变成云。 2.学习第 2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云在空中有哪些变化? (2)说说“冰雹”的样子,想一想“落”、“打”、“飘”这几个词能不能互相换一换? 五、小结:水遇热变成汽,汽在空中凝聚成小水点连成云,遇到冷风,就会变成雨、冰雹、雪降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水会变,变成什么? 二、继续指导学习课文。 1.学习第 3 自然段。 (1)读一读,讨论:水平常是怎样的? (2)抓住水的流速理解“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等词的意思。 (3)齐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 4 自然段。 (l)自由读,说说读后了解到什么? (2)引读这一自然段。 (水也有脾气,有时候……有时候……温和时,我做过许多好事……是人类的好朋友。暴躁时,我 也做过许多坏事,……成了人们的敌人。因此,人们想出……)列出的文字是老师导读的部分,省略了 为学生接读的部分。 (3)找出这一自然段中的两对反义词。 (4)利用 CAI 课件或图片展示水做好事,做坏事的情景。观看后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并根据提供的情 景引导学生用“温暖”、“帮助”说句子。 3.学习第 5 自然段。齐读。课文用这个问句结尾,是让同学们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吗? 4.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说说水是怎样变化的? (2)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三、指导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说说这些字属于什么结构?按结构可分几类? 3.按字的结构类别进行指导示范。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完成课后“我会写”。 板书设计 : 2 我是什么 形态: 汽 、 云 、 雨 、冰雹 、 雪 水状态: 静 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 性格: 温和 暴躁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 14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 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 题。 2.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 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 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赏读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法、如、脚、它、娃。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导入 挑苹果游戏:(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你选择第几号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 句。 诵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读得好,哪读得不好。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演读 1.教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学生自由练背。 3.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也可让学生进行想象发挥,进行小型课本剧表演。 讨论 1.“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2.“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练习 扩展仿说词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快来与同学交流。 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她、毛、更、知、识。学生认读。 2.自己练写,小组评议。 3.教师小结,指导重点。 4.学生再练写。 种子传播的奥秘 种子的传播方式大致有四种:风传播、动物传播、弹射传播、水传播。 如: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 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 到四面八方。 板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风 苍 耳 靠 动物 传播种子 豌 豆 弹力 ……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发现有趣的动物,能够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同学听。 2、敢于在同伴面前发言,声音洪亮,富有感染力。做文明观众,不乱打断同学讲话。 3、在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究有趣的动物。 教学重点: 1、发现有趣的动物,能够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同学听。 2、敢于在同伴面前发言,声音洪亮,富有感染力。做文明观众,不乱打断同学讲话。 教学难点:敢于在同伴面前发言,声音洪亮,富有感染力。做文明观众,不乱打断同学讲话。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播放视频《疯狂动物城》主题曲。看过电影《疯狂 动物城》吗?这部电影中有许多有趣的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自由畅谈。 导入新课:欢迎来到疯狂动物城,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有趣的动物。 二、互动交流 1、老师就知道很多有趣的动物。比如:鹦鹉。出示鹦鹉。鹦鹉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它哪里有趣? 会说话。 2、鹦鹉领学。出示萤火虫图片,鹦鹉说这是萤火虫。你见过萤火虫吗?说一说它有什么有趣的地 方。 学生自由表述。 3、鹦鹉领学。出示松鼠图片,鹦鹉说这大尾巴松鼠。你见过松鼠吗?说一说它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注意它的大尾巴。 学生自由表述。 4、鹦鹉领学。出示孔雀开屏图片,鹦鹉说:“这是孔雀开屏。”另一只鹦鹉说:“好漂亮啊!”你 见过孔雀开屏吗?说一说它有什么有趣的地方。每根羽毛上面都有一个眼睛。 学生自由表述。 5、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动物,它们的有趣表现在哪里?仿照上面的格式说一说。 三、小组交流 1、动物故事大家齐分享。 出示合作要求: (1)小组成员轮流讲,先想好内容再讲,评出最有趣动物。 (2)不懂可以问,须待人讲完。讲话要清楚,还要有礼貌。 2、小组自由交流。评选优秀选手。 四、班级交流 1、每组推荐一个代表,讲述自己组认为最有趣的动物。各组代表竞争金话筒奖。金话筒奖的获奖 标准: (1)声音洪亮,富有趣味。 (2)吐字清楚,讲普通话。(3)回答提问细致有礼貌。 (4)表演形象,表现大方。 2、做文明听众。 (1)不懂可以提问,但必须等同学说完。 (2)如自己也知道,可以进行补充。但必须要等同学说完。 (3)提问题时要把话讲清楚,并且要有礼貌。 3、请评委准备好。邀请老师或者其他同学做金话筒奖的评委。 4、宣布有趣的动物交流会,现在开始。各小组代表一次上台发言。 5、颁奖。请评委宣布金话筒奖的获得者。奖励小红花或者其他奖励。 五、课堂总结 动物世界有许多神秘的知识,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只要你认真学习,多多研究就会获得更多乐趣。 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像生活学习。多多发现奇妙的知识。 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有时候……、在… 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穿衣裳甩甩头追上去披红袍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 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齐读课题。播放课件,板书课题,学习“花”。 二、初读诗文感知大意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3、指名读诗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教师与学生配合读诗,指导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停顿、节奏! 5、认识二类字 6、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习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梅花不怕冷的品格。 3、学习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 们的?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谁愿意来读读这两行诗? 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4、同学们,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让我们读出对梅花的喜爱! 5、师配乐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诗,想象画面。 6、生配乐读: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朗读,再次把我们带到那个梅花开放的地方? 7、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读诗的吗?(摇头晃脑地读)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一学古人,用 你的表情,用你的动作来表演这首古诗。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中心思想: 《梅花》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通过写梅花凌寒独放、真纯无暇,身处墙角依然散发幽幽 清香,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质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 第三课时 我爱阅读:企鹅寄冰 1、读一读。 2、小组内赛一赛:看谁能最先背下来。 六、快乐读书吧。 读读童话故事 你读过《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吗?书里写了两个男孩,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 他俩一个做事丢三落四,一个干什么事都不高兴。有一天他们突然变成了大人,因为自己的缺点而闹了 不少笑话。通过一个个教训,两个人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于是又重新变回到童年时代。 我最近读了美国作家阿诺德·洛贝儿写的《青蛙和蟾蜍》的古诗,可有意思了! 每次读完书,我都小心地把书收好,不把书弄脏。 1、读读材料。 2、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找找书名和作者。 3、小组同学交流读书的好处。 4、小组同学交流书从哪里来。 5、讨论如何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单元教案 识字 1 场景歌 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 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学习目标 1、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4、在日常生活中有主动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难点在于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四幅图片、学生自带一些郊游用品。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喜欢去郊游吗?你和谁去过什么地方郊游?看到过什么?(指名说) 导语:你们是新时代的儿童,你们是祖国的花朵,你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多么快乐。。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四小节。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指名说)看,外面秋意正浓,老师带小朋友去郊游好吗? 师:不过,在出发之前,得过一个识字关,过关了就能上车出发了。 [课件]出示: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师:这里有几句韵文,你会读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铜 、旗 、领。小诗里有几个生字,你会读吗?(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 读) 去掉拼音你还能认得它们吗?(同时理解“红领巾”) (再读整个小节。) 师:恭喜大家,你们过关了。可以出发啦!!小朋友排好队上车了,上了车请坐好,要注意安全,头手不 要伸出窗外。 2、学习一、二、三小节。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有很多, 有清凉的海边————————板贴:海边 有幽静的乡村————————板贴:乡村 有美丽的公园————————板贴:公园 师:小朋友,这些地方美吗?这些地方有些什么景物呢?请打开课本 16 页识字 1,自由地读读课文的一、 二、三小节,找找你们看到的景物?如果你遇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指名说)(学生自由读) (1)[课件](看放大图)哪个小节写海边的景物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小朋友在海边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说话,老师板贴:海鸥、沙滩、军舰、帆船)(齐读第一小节) (2)(看放大图)哪个小节写乡村的景物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小朋友在乡村又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图说话,老师板贴:秧苗、稻田、鱼塘、果园)(齐读第二小节) (3)(看放大图)哪个小节写公园的景物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小朋友在美丽的公园里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图说,老师板贴:小溪、石桥、翠竹、飞鸟(齐读) 师:小朋友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我们再把课文读读。 [课件]三个小节的课文,看屏幕齐读。 (4)认读生字。 师:细心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在课文的美景中藏着许多生字宝宝呢。 [课件] 你会读哪些字?(指名读,我会读……) 谁来当小老师带其他小朋友读一读?(指名) (注意“秧、塘、舰”三个字的读音,开火车读) (5)去掉拼音认读。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课件]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老师随意抽读) (6)有哪些字是你以前就认得的?(指名说) (7)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我会记____________) (8)组词。 记字还有个好方法,就是把字组成词语。看哪个小朋友脑筋最灵,给下面几个字组组词。 [课件]滩、军、号、(指名组词) (9)小朋友都会读,会认,会组词了吗?现在,你去考考你的小伙伴,拿出你的生字卡片,来玩玩生字卡 游戏。 三、指导书写 小朋友会读、会认、会组词,那你有信心把它们写好吗? 重点指导“园”和“旗”。 小朋友观察一下,写这个“园”字要注意什么?(指名说) 老师边范写边讲解。、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四、学习数量词 1、再读黑板上的词语。 2、这些词语有它们的好朋友,现在需要请小朋友来帮忙,找出它们的好朋友。我们再来把课文读一读,想想它们的好朋友是谁?(全班齐读全文) 3、发卡片给学生,玩找朋友游戏。 形式:嘿嘿,海鸥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在这里,在这里。 4、认识数量词。 刚才我们找出来的词,我们叫它们数量词。[板贴:数量词](跟老师读“数量词”)一般我们在表达一种 事物都要配上合适的数量词,例如:一个人,一本书。好,看着黑板我们再来读一读。 小朋友想想,还有哪些数量词?细心观察一下我们的课室,你能找到哪些数量词?(指名说) 五、实践活动 1、看我们的课文,一种事物配上合适的数量词,就成了优美的小诗了。我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也一样 的棒,也能写出这么美的小诗。有信心吗? [课件]学生看图说话。 2、完成当堂达标题 六、总结全文 学习了识字 1,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七、布置作业 1、会写生字一字一音两词 2、背诵课文 八、板书设计: 识字 1(数量词) 海边 乡村 公园 一只海鸥 一畦秧苗 一道小溪 识字 2 树之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 15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和读儿歌,初步认识树木的样子,了解这些树木的外形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识记生字字形并正确书写。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几种常见树木的图片,如杨树、枫树、梧桐树、桂花树等。 (1)指名学生说一说认识图片上的哪些树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树名。 2.看图,说说每种树的外形特点。 (1)与同桌合作,说给同桌听。 (2)几人一组,说给小组伙伴听。 (如:杨树长得直而高,树叶大而茂密。枫树的叶子是互生的,秋季的时候叶子会变红。梧桐树长得高 高壮壮的,树叶像手掌。) 二、初读儿歌,合作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圈出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分组合作学习生字。 (1)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 “桐、掌、枫、松、装、疆”都是后鼻音。 “桦、化”同音,是三拼音节,拼读时不能丢掉中间的介音。 “梧、银”是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发音。 “耐”的声母是 n,是鼻音。 (2)拼读音节,正字音。 (3)读词语,掌握生字。 4.进行“识字比赛”,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5.教师指导记字形。 (1)自学生字,指名说出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杨、梧、桐、枫、松、柏、桦、棉、杉、桂”都是木字旁,起到表义作用。) (2)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木+风=枫木+同=桐木+白=柏 熟字换偏旁:场——杨洞——桐娃——桂比较法:壮-装,“壮”字下面加上“衣”,就是“装”。 (3)组词记生字。指名学生读生字,组成词,来理解字义。 小结:这节课学习的生字中,大多数都是木字旁。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形旁都是木字旁,表义,表示出 类别,声旁大部分都起表音作用。 三、再读儿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儿歌,将儿歌读通读顺。 2.想一想下列问题。 (1)儿歌中提到了哪些树木?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2)这些树木都有什么特点? (3)说一说儿歌有什么特点。 3.分组读儿歌,比赛读儿歌。 4.全班齐读儿歌。 5.儿歌中提到的树木,分别是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树木图,指名说出树名。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二、学习儿歌,理解意思 1.学生自己读儿歌。 2.指名每人读一句,并说一说这一句讲的是什么。 如: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这句话说出了杨树长得高的特点,榕树树冠大、树干分枝多、很粗壮的特点。还讲了梧桐树的树叶像 手掌的特点。) 3.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边指图边总结这几种树的特点。 杨树——长得高,笔直。 榕树——长得壮,树干分枝多,树冠大。 梧桐树——叶子呈掌状分裂。 枫树——秋天叶子是红色的。 松柏——一年四季常青。 木棉——喜欢暖和的气候,生长在南方。 桦树——产于东北,耐寒。树皮是白色。银杏、水杉——古老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 金桂——花朵金黄,香飘十里。 4.指名读儿歌,分组读,指名读。 5.看图,说说图中的是哪一种树。(出示课件或卡片) 三、学习朗读儿歌 1.学生自读儿歌,体会这首儿歌的特点。 儿歌的第一、二、四、五、六、八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 ang。这首儿歌是用 ang 来押韵的。这 是儿歌的一般特点,一般是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这样,我们读起来就朗朗上 口了。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再读这首儿歌,你们还有什么感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我们读儿歌时,就要读出它的节奏感。要想准确地表达出儿歌所讲的意思,读出它的节奏感,就必 须注意每一行之间的准确停顿。你们自己体会一下,除了句逗停顿外,每一行词语间还应怎样停顿,读 给你的同桌听。 4.汇报、评议。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说出理由,你愿意为大家读吗? 5.齐读儿歌。 6.分男女生读,女生读一行,男生读一行。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会写字,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名说字的笔画和笔顺) 2.教师范写难字,学生书写。 杨:右边由三笔组成,起笔为“横折折折钩”。 枫:笔顺是“”,第六画是横折钩。 壮:右边的“士”的第二横短一些,不要写成“土”。 3.学生在书上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并了解了一些树,还会写了一些生字。那么,你们最喜欢 哪种树?课后,你们可以去收集一些树叶,然后制作一个树叶标本,或是画一画你喜欢的树,并把它的 特点写下来,做成一个小画报。 识字 3 拍手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3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并背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动物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会认、会写生字。准确、熟练地朗读并背诵《拍手歌》。 2.理解“天空雁群会写字”“丛林”“唱不休”等词句的意思。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我们来玩一个猜动物的游戏,好吗? 请听好,第一位动物朋友,它的羽毛非常漂亮。它的尾巴展开来像一把大扇子,美丽极了!它是 ——孔雀。(谁来亲切地叫叫它?) 再来猜第二位动物朋友,它长得胖乎乎的,眼圈黑黑的,最喜欢吃竹子。它就是我们的国宝——熊 猫。(一起来叫叫它吧) 2.你们想认识更多的动物朋友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认识更多的动物朋友,它们都藏在一首儿歌里呢, 题目是——《拍手歌》。认真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识字 3 拍手歌) 齐读课题。1.猜谜语。 头戴花冠鸟中少, 身穿锦袍好夸耀, 尾巴似扇能收展, 尾羽开屏真俊俏。 打一动物:( )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并用横线画出藏在儿歌 里的动物朋友。 2.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谁想读给大家听?请五个小朋友,每人读两小节。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当好小 评委。 3.读完儿歌,你找到藏在儿歌里的动物了吗?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1.引出动物名称,归类识字。 (1)拼音、图、文结合,玩“找朋友”游戏。(2)归类识字。 ①课件出示:孔雀、锦鸡、雄鹰、大雁、猛虎、黄鹂、百灵、熊猫。 ②仔细观察,红色的字(雀、鹰、雁)和蓝色的字(鸡、鹂)各有什么共同点? a.认识“隹”:“隹”有四横表示鸟的羽毛。找找哪些字带有“隹”。 b.认识“鸟”:带有这个偏旁,表示是鸟类。带有鸟的字有“鹰、鸡、鹂”。 2.学生自主识字。 你记住了哪几个字,怎么记住的呢? (1)锦:形近字记忆,“锦——棉”。 (2)灵:用猜谜的方法记住这个字:大火把山给烧倒了。 3.出示词卡,给动物分类。 (1)第一类:鸟类。请小朋友们找出哪些动物属于鸟类。 (2)第二类:兽类。请小朋友们找出哪些动物属于兽类。 师总结:这样分成两类,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飞禽走兽。(出示词卡)老师把这个词送给你们,你 们把它积累下来。 1.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这首儿歌跟我们平时读的儿歌有什么不同?(拍手歌,拍手歌就是 要拍手读) 2.指名学生与老师搭档读。一边拍手一边读。 3.同桌互读,一边拍手一边读。和同桌一起读,一人读前半句,一人读后半句,然后换一换。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和词语。 2.出示卡片,认读动物的名称。 二、读儿歌,学习保护动物 1.自由读儿歌,说说自己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先讨论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孔雀和锦鸡为什么是伙伴?(学生交流) 出示图片,孔雀和锦鸡长得很像,所以它们成了好伙伴。 (2)理解“飞翔”的意思。 出示雄鹰飞翔在云彩间的图片,让学生观看雄鹰飞翔的姿态。 (3)天空中的雁群为什么会写字?会写什么字?(4)理解“唱不休”的意思。 播放黄鹂和百灵的叫声,黄鹂和百灵是鸟类中的歌唱家。 (5)理解“嬉戏”的意思。 入情入境理解,让学生们对比自己在操场上玩耍的情景和熊猫在竹林里玩耍的样子,理解“嬉戏” 一词。 3.学习最后三节,老师总结。 各种动物都有它们的家。你拍八,我拍八——(学生齐读:大小动物都有家。)如果我们破坏了它 们的家,也就伤害了它们。我们和动物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我们和动物是朋友。你拍九,我拍九 ——(学生齐读:人和动物是朋友。)所以人们要保护动物。(学生齐读:你拍十,我拍十,保护动物是 大事。) 三、生字复习(闯关游戏) 过渡:可爱的小动物们邀请我们来玩闯关游戏呢! 1.第一关:认一认。 调皮的生字宝宝跑进了儿歌里,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儿歌,我们开火车读,每人读一行!火车火 车开起来—— 2.第二关:变一变。 看老师变魔术了,变! 雄鹰飞翔云彩间。雄鹰(在云彩间)飞翔。 (你发现了什么?是呀,表示地点的词在句中的位置变了。) 竹林熊猫在嬉戏。熊猫( )嬉戏。 天空雁群会写字。雁群( )写字。 丛林深处有猛虎。猛虎( )深处。 谁来当当魔术师,把句子娃娃变一变。 总结:小朋友们发现了吗?云彩、竹林、天空、丛林都表示地点,地点就是诗歌里的小精灵,它可 以放在句子前面,也可以放在后面或者中间。 3.第三关:写一写。 (1)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说说这几个字应该怎样写。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抓结构特点,如:歌、深、猫、朋等字结构相同。 (3)教师范写难写字。如:“丛”字下面的横一定要拉长,把上面的“从”字拖住。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 (5)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4.总结:小朋友们真能干,一下子就闯过了三关,小动物们都为你们鼓掌呢。我们也把这首《拍手歌》 送给它们吧!全体起立,全班拍手齐读。四、拓展延伸 课后与同学交流,说说讲卫生的拍手歌,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自编拍手歌在全班展示。 识字 4 田家四季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 17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了解农民在不同的季节里的农事活动,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农民的辛苦,懂得辛勤劳动的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背诵课文。 2.了解农民在四个季节里的主要农事活动。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入境 1.读课题,理解课题中词语的意思。 2.你怎么记住“季”这个字?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的。 3.再读题目,想一想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初读诗歌,学习 17 个会认字 1.听教师范读课文,听准会认字的字音。 2.学生自读诗歌,不认识的字要根据拼音把字音读准。 3.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1)后鼻音的字:桑、农、场。其中“桑”读sānɡ,平舌音;“农”的声母是“n”。 (2)多音字:“了”在文中读“liǎo”,意思是完毕,结束。 4.读本课的词语卡片,积累词语。 四季 蝴蝶 麦苗 肥胖 农事 蚕桑 归来 谷粒 黄金 上场 虽然 辛苦 喜洋洋 农事了 三、学习诗歌,朗读感悟 1.请四个学生再读诗歌,大家边听边画出表示四个季节的词语。2.每人选一个最喜欢的季节,把相关的诗歌小节读给大家听。 3.大家评议。 4.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一起讨论。 5.找出描写农民心情的词语。 喜洋洋 笑盈盈 你能仿照这样的形式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6.全班齐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田家四季歌》,现在我们来“唱一唱”,背一背。 2.背诵诗歌。 3.开火车读生字。 二、精读课文,感悟体验 1.老师范读诗歌。 2.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读,想一想:你读的这个季节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它? 第一节:春季(春风、花、草、蝴蝶、麦苗儿、桑叶儿) 第二节:夏季(采蚕桑、插秧;早起耕作、戴月光) 第三节:秋季(稻谷粒粒香,心里喜洋洋) 第四节:冬季(棉衣暖又轻,大家笑盈盈) 3.怎样读才能读出每个季节的特点?才能表达你的心情? 第一节可以读出轻松、舒畅的感觉。 第二节可以读出忙碌、踏实的感觉。 第三节可以读出喜洋洋的感觉。 第四节可以读出温暖、幸福的感觉。 4.赛一赛。小组赛读,要求读出季节特点,读出自己的情感。 5.找一找。 (1)你从哪儿看出农民劳动很辛苦? (采了蚕桑又插秧。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2)找出写农民心情的句子,反复读读,体会体会。 思考:他们这么辛苦,为什么还喜洋洋、笑盈盈? 三、学写本课的生字1.拼读会写字。 2.自主记字,交流方法。 3.指导书写。 (1)季、吹、农:注意撇、捺的书写,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2)忙:注意“竖心旁”的书写,先写两点,再写竖。 (3)辛:注意笔画中的三横,中间一横最长。 (4)年:笔顺是“”。 4.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5.讲评学生书写。 四、拓展运用 1.读一读,记一记下列词语。 播种 插秧 耕田 采桑 除草 割麦 打谷 积肥 这些词语都和农事有关。 2.练习用生字组词造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一年四季小朋友们都有什么活动。 4.自编《儿童四季歌》,培养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例如:春季里,鸟儿催我上学早。夏季里,六一节里编舞蹈。 秋季里,同学们忙着扫落叶。冬季里,滑冰堆雪人真快乐。 第三单元教案 4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 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板书课题]   生认读“曹、称”。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 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禾,右:尔。)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拥有获取知识的本领,也才能使学生的自 主学习成为可能。]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 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本环节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学互教,认识了不少生字,扫清了学生生字 方面的障碍。]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   [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巩固生字词,享受到了学习汉字 的乐趣。]   (六)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过渡:经过学习,通过比赛,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这篇课文了。谁愿意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其 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都读准了吗? 三、辨别字形,学习写字。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3.同桌交换本子写生字。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 5 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 4 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 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 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 4 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 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 4 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9.针对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 7 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 7 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5 玲玲的画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 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 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 义。 教学目标: 1.认识 15 个生字,会写 10 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 15 个生字,会写“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⑴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 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31 页。(教师板书课题:5《玲玲的画》) ⑵ 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⑴ 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 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① 教师引导:   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②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⑶ 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⑷ 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3.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画变得更好了。(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候、及、拿”这几个字。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 10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这些词语,老师来看看你们的记性怎样?(生开火车读词语) 2.好,同学们既然会读了,那会写吗?我们一起来听写一下。 3.全班再读一次检测一下是否正确。 三、新授 (一)1——3 段 1.大家看!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明天,她就要拿这幅画去参加评奖了,你认为他能得奖吗? (出示玲玲的画) 2.玲玲的画真美啊!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段读齐读一次。 (课件:第一段) 3.玲玲得意地端详――再看看这句话里 “得意地端详”有什么特别?怎样才是得意的端详呢?(生说)这里让学生做动作表达。 4.所以玲玲很开心很满意,那我们也来端详端详这幅画。自己带着满意的心情去读。指读 5.就在这时,谁来催玲玲了,谁愿意来读?(课件:第二段)(指读) 6.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催你睡觉?带着这种感觉读。(指读) 7.爸爸真关心你们,多幸福啊!玲玲又是怎样回答爸爸的?(指读) (二)4――6 段 1. 就在这时,仔细听,你听到什么了?(叭的一声) 呀!画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指读第 4 自然段。(课件:第 4 段) 2.问学生:如果是你,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会跟哭着的玲玲说些什么呢? 3.那你猜哭着的玲玲会说些什么呢?(指读) 4. 这可怎么办?谁来帮帮玲玲?(生说) 三、(7――9)段 1.(课件:爸爸的办法)这一次我想来读读爸爸的办法,可以吗?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谁再来指导指导?还有谁行?(师读) 2.在爸爸的指导下,玲玲是怎么做的?把玲玲怎么做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3. 谁来读读?(生读) 5. 瞧!(课件:画)看着这幅画,玲玲满意地笑了。你觉得这幅画怎样? 6. 不仅玲玲满意了,爸爸也很高兴。请同学们画出爸爸说的话,(课件:9 段)谁来读?这里的坏事指 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 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小组讨论)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3.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个故事,分角色读读全文。 五、积累运用 1.把文中好词好句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六、拓展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动脑筋思考的名言,请同学们看一下。不用太多一个能思考的人,才 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板书设计:玲玲的画 (动脑筋) 坏事————好事 6、一封信 教学目标: 1. 认识 17 个生字, 会写 10 个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露西两封信的不同。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板书:一封信)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质疑:谁给谁写信?写了些什么? 3﹒导入:让我们看看是谁在写信,信的内容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 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 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 体 学生兴奋起来。 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2)认读本课新词 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 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3.读课文,把这些字词带入文中读一读,初步感 知课文 内容。 教师提问: (1)露西第一次给爸爸写信提到了什么事? (爸爸不在我们不开心,家里的台灯坏了没法修,家里 的冷清。) (2)在妈妈的帮助下,露西第二次给爸爸写信又写了什 么事? (过得很好,小狗好,螺丝刀放哪里了,我们自己修台 灯,下个星期去看电影) 提示:作者情感学生可自由总结,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的语句,但必须符合文意。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田字格课件:单 居 招 呼 快 乐 (1)观察生字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重点指导“呼、乐”字的书写。(板书:呼 乐) “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其中,第八笔是“竖 勾”。 3.学生在书上描红,完成课后的描红,老师巡视检查指 导 .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这些生字,师指导字形结构及 笔顺,巡视指导。 5.实物投影出示,展示优秀的同学作品,师生评议。 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露西,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下节 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露西给爸爸写信的 事,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露西具体写了些什么?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一封信)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读课文 2— 14 自然段,想想露西是怎么给爸爸写信 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 哪些自然段时写露西第一次写信的,哪些自然段是描写 第二次写信的。 3.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 生的自学情况。 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这两位同学做得很好, 在交流的过程中边 朗读, 边圈画。 三、交流感悟,品味语言。 围绕“露西是怎么给爸爸写信的”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理解课 文。 1. 哪些自然段时写露西第一次写信的 ? 写了些什么? 谁愿意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第一次写信, 我是从课文的第 2、 3 自然段中读到的。 (2)请同学们自由读 2、 3 自然段,找出描写第一次写信 的句子,读一读。 (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 示下面句子,指导朗读。 A.“亲爱的爸爸,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 B .“以前每天早晨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 C. “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总是修不好。” D. “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4)露西的爸爸不在家,露西多么不开心呀 ! 谁还想读。 (板书:不开心 冷清) (5)读得好 ! 读出露西对爸爸的思念之情。全班女生一起读。 (6)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教师着重指出“一边„一 边„”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9)自由练习。然后指名说句子。 2.哪些自然段时写露西第二次写信的 ? 写了些什么? (1)我是从课文的第 7--14 自然段中读到的。 (2)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 子。 A.亲爱的爸爸,我们过得挺好。 B.太阳闪闪发光,我们的希比希在阳光下又蹦又跳。 C.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在哪儿,这样,我们就能 自己修台灯了。 D.下星期天我们要去看电影。 E.爸爸,我们天天都向你。 大家自由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 (3)学生自由读句子。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 读得好 ! 看谁读得好。 师生读。男女生读。3.比较露西前后两封信,你更喜欢那一封,为什么? ①我喜欢第一封信,因为读后让人感到心情很好。 ②我也喜欢第二封信,内容上虽然和第一封是一致的, 但是第二封信更充满乐观、阳光、坚强。(板书: 乐观、阳 光、坚强) 指名朗读 4—— 14 自然段。读出对露西对爸爸的思念之 情,读出露西的坚强、乐观和自信。 四、小结全文。 通过前后两封信的比较,我们懂得了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乐观面对,学会独立、坚强和自信 地面对眼前的一切。 7 妈妈睡了 教学要求: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3.正确认读本课 13 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 8 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部分 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 8 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母子之间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调动情感。 1.出示课件,听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随着美妙的音乐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 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快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 来。 2.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呀?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妈妈的爱。)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 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之后提问“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呀?”非常明显是唱到了妈妈,于是又创设 了“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 童既有经验与文本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的结合点,产生移情效应。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 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教师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 在干什么? 同时出示课件(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解释并板书课题:妈妈睡了。 二、初读课文,主动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读音。尊重学生个性化的 选择,培养自学能力。 2.分类识记生字。 (1)联系生活实际及动作演示识记:闭、眉、呼吸、累、乏。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哄、粘、沙。 (3)用形义联系法识记:汗。 3.检查认读情况。(课件出示词句。) (1)读句中的生字。 (2)读句子。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只剩下生字,再读。 4.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2)指导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重点指导: 先:上面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略长,下面的竖弯钩要写得圆润; 闭:门框不能写得太窄; “哄”、“脸”、“沉”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且都左窄右宽,其中“沉”字的三点水第二点应写的靠 左一些,右边起笔要靠近第二点; (3)讨论怎么记住这些字。 (4)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写字,学生描红。 三、朗读课文,体验感情。 1.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在读的时候多和生字朋友打 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2.学生自由朗读。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A.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B.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说明:这两个句子较长,注意断句的指导。)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睡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爱,去感受课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写自己的妈 妈在睡着了以后的故事的。 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同学们已经牢牢掌握了生字,下面请同学们学习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出示中心问题:看看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你从哪看出来的?小组同学讨论。 (a)很美丽。从“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可以看出。 师:(板书:美丽,出示“美丽”一段)自由读这段,看看还能读出什么? 生练读,感悟:“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说明妈妈很爱孩子。 师小结:妈妈爱孩子也是一种美,比外表美更重要。妈妈爱我们,我也爱妈妈,就让我们带着这 种爱再读这段。 生练读。 (b)好温柔。从嘴角眼角挂着笑意可以看出。睡梦中想要讲故事给孩子,说明妈妈爱孩子。 同学们,怎么理解“温柔”?在你的生活中谁非常温柔?(板书:温柔) 师:究竟什么是温柔,大家读了这一段就会知道。(出示这一段) 设计意图:“温柔”一词对于学生理解起来是一个难点。通过分析课文,抓住重点语句:微微的 笑着、好像睡梦中又想好了一个故事指导学生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来理解“温柔”。 师:妈妈这样温柔,这样关心孩子,这一段该怎样读? 学生朗读,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c)好累。从“呼吸那么沉”“头发粘在额头上”“沙沙的声音听不到”说明妈妈睡得香,干了 很多活,很累。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呼吸那么沉”;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 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 师:想想妈妈会干了那些活? 生回答。 师:是啊!妈妈多累呀!我们都想让妈妈好好睡一觉,这一段该怎样读? 生练习朗读。 (2)师:睡梦中的妈妈那么美丽,那么温柔,又那么累,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 的妈妈。(课件:音乐《摇篮曲》。)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 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 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4.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出示插图“母子午睡图”,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a)你特别想对图中的孩子和妈妈说点什么? (b)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 (学生自由说一说) (c)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像文中的小作者一样在你的小本本上写一篇 关于妈妈的小文章,读给自己的妈妈听。 设计意图: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 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语文空 间。 5.课外阅读:歌词《疼爱妈妈》。 一颗心融化着酸甜苦辣,一双手每日每夜忙活着家,泪水肚里咽,零钱省着 花,一把情一把爱把 儿女拉扯大。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替家里操点心,帮妈妈干点啥。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疼爱妈 妈就是听妈妈话。 一颗心紧围着春秋冬夏,一双手风里雨里遮挡着家,香的给婆婆,甜的给娃娃,一把情一把爱把 日子过成画。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替妈妈操点心,陪妈妈说说话。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疼爱妈 妈就是听妈妈话。 板书设计: 弯弯的眉 红润的脸→美丽 妈妈睡了{ 微微的笑着→温柔 } 干了好多活儿 累了、乏了→勤劳 口语交际:做手工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 写下来。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大致情况说清楚。说的时候,态度自然 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想了解的情况,大胆地向说话的人 提出问题。 4、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 惯”。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 来。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2、揭示口语交际的内容:做手工。 二、准备玩具。 1、请准备了材料的孩子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材料。 2、请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做做自己喜欢的玩具。 3、在做玩具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认识所用的材料,记住步骤。并想想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了困难,以及 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三、分小组交流。 1、以 4 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要求有: (1)你喜欢或制作的玩具是什么? (2)它是什么样子的? (3)它好在哪里? (4)如果是自己做的,那么在做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或者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5)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2、各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老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四、各小组请部分同学汇报。 1、请部分同学汇报交流。 2、老师和同学注意倾听。特别是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有条理、完整、通顺地表达。 3、其他同学倾听。让其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五、把你刚才交流的内容试着写下来。 1、学生动手写。 2、老师巡视指导。 六、成果展示。 1、请完成的孩子自己读一读,看看自己写得是否通顺。 2、请部分写得好的孩子到讲台上朗读,老师注意相机引导写得不够通顺和不太好的句子,并让其他同 学学着修改修改。 3、请同学们再一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七、总结。 语文园地三教案 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让学生具有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准备自己要展示的字、词、句卡片。 课时分配:一课时 第 1 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弹钢琴、练舞蹈、唱京戏 画图画 、捏泥人 、下围棋 滚铁环、荡秋千、滑滑梯 弹(弹力)(弹性)钢(钢琴)(钢笔) 琴(弹琴)(口琴) 泥(泥土)(水泥) 滚(滚来滚去)(滚动) 铁(铁丝)(钢铁) 环(铁环)(环绕) 荡(回荡)(荡漾) 滑(滑冰)(滑梯) 梯(楼梯)(梯子) 1、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积累认识的字、词、句都有哪些? 2、请同学们依次上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课内外认识的字、词、句。 二、字词句运用 1.园与圆 只与支 带与戴 进与近 展示台 2、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写段话 《我最喜爱的玩具》 (出示玩具城的玩具图片,点击小熊、风车、芭比娃娃、积木、水晶宝宝、机器猫)学生说玩具名称点 击小熊图片 师:这是一只可爱的小熊。贴词卡“怎么样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上“怎么样的什么”来说这些玩具。 谁也来试试。 生:这是彩色的风车。(“彩色”多漂亮的风车啊!我也收藏起来。) 生:这是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 (说话真完整,“漂亮”这个词宝宝说得多好,我可要收藏在词语宝库里) 生:这是五颜六色的积木。 “五颜六色”颜色真多,我也把它收藏在词语宝库里) 生:这是五颜六色的水晶宝宝。(跟积木一样漂亮。) 生:这是可爱的机器猫。“可爱”多么有趣的词宝宝)[意图:选取小朋友比较感兴趣的玩具。能用上短语怎么样的什么来认识玩具。先让学生认识玩具,说 出玩具名称,接着老师拿小熊图片作示范,用上短语“怎么样的什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也来 照着说。尝试用上课文或生活中积累的好词。] 三、课件展示: 白云 乌云 朝霞 晚霞 雨点 霜冻 雪花 冰雹 小溪 河流 湖泊 海洋 1、请孩子们好好读读,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 2、你还搜集了同类的其他词语吗?请同学们补充。 3、出示描写春天的景色的词语: 含苞欲放 百花争艳 花红柳绿 春色满园 4、请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把它补充在书的旁边。 5、出示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 请孩子们读一读,记一记。 (2) 找一找我们学过的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 四、日积月累。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最有名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2、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应站稳了。“钓”字 里面有个点。 3、“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4、同学们,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5、钓鱼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可是另有一番情趣呢! 6、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 p43,自己读读,看谁能把诗歌读流利? 7、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稚、侧、纶、莓”。)谁会读?(个别读、开火 车读、领读) 8、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你们读得真准! 9、“稚”和“侧”这两个字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师范写。 10、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遍,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个别读。 1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一行有 7 个字,共四句。每行停顿都是 2/2/3。 所以我们朗读时字音要准确,停顿节奏也要准确。 12、大家都陶醉在了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老师给大家推荐几首诗。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 单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我爱阅读。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阅读《王二小》。 王二小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有一天,敌人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   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2、学学讲《王二小》的故事。 3、请孩子们讲讲同类的其他故事。 4、请孩子们多读课外书。 六、孩子们说收获。 第四单元教案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字。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能力目标:  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 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书写 5 个字,并且要认识 6 个生字。 教学难点:   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 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 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散想象、有感情朗读及诵读, 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从本质上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生:高兴。   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喜欢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生:我会 朗诵古诗。(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   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生:(朗诵古诗)   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出示诗 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间评: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近古诗,在认识诗人王之涣时,设计了一个小难题,并且学 生争先恐后地朗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不仅创设了学诗的情境,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初读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生:(自由读古诗)   2.检查读的效果   师:刚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认识本课 生字状况)   (1)难读字音:尽(出示“尽”的生字卡片);   (2)易读错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   (3)需要读准、读好的11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电脑屏 幕显示生字)   3.同桌互相检查,质疑答疑   师: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生:(说说对本文大意的理解,或是对词语、 字的认识。)   师: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帮帮你。生:(针对自己不懂的词、句或诗句向全班提出问题,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答疑。)   间评:问题来源于学生,答案也应充分相信学生。如果回答不准确,老师再启发引导,这样可以培 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答疑的良好自学能力和习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 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老师来读。   (2)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播放古诗画面,配合音乐,学生评议。)   间评:采用学生互相评议的手段,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向朗诵有感情、节奏准确、 吐字清晰的同学学习,并且在音乐、图画的渲染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   (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仔细地想象登上鹳雀楼时看到的壮观美丽的 景象。(放录音)   (2)你想用什么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小组可以商量一下。(学生可以采取任何 方式来表现,如:朗诵、表演、绘画、语言描述。)   间评:充分给予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自由学习、自由呼吸的学习空间,创设音乐、图画、情 感相互交融的氛围,激发学生以各种方式表情达意。   (3)让我们再次登上这美丽的鹳雀楼,感受一下当时的壮观景象。(屏幕展示动   态画面《登鹳雀楼》,巩固感知、丰富想象。)   6.(1)师:诗人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气势磅礴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吟诵这首小诗?生:(体会朗诵,练习背诵)   (2)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 三、课堂小结   师:(1)同学们,你们朗读得真精彩,连大诗人王之涣也忍不住要夸夸你们了!(放录音)   (2)老师想再考一考你们,我这里有几首五言诗句,也请你仿照今天学的这首古诗的节奏来试着 读一读,好吗?生:(运用已掌握地朗读方法,自由读古诗)   (3)你们读得真棒!希望你们也像诗人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把自己对美好景物的喜爱之 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9、黄山奇石 教学目的: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练习有感 情读文。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几方面介绍黄山奇石的,在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创造性地练习 说话。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人 1.出示黄山风景图片: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就让我 们跟着小作者去欣赏黄山的奇石吧。 2.师范读,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 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谈琴。 二、采取自主、合作的方法探究黄山奇石的神奇 1.先自主学习,要求 : a.选择一块自己最喜欢的奇石,找一找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块奇石,并读一读。 b .图文对照 ,说说这块奇石的“神奇”之处,并用“——”划出描写巨石样子的句子。 2.再合作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随机学习课文。 仙桃石: 1.指名汇报,插问:这里的“恰好”是什么意思?“落”还可换成什么词?哪个更好? 2.想象这个大桃子是怎么来的? 图片展示猴子观海的样子: (1)这块奇石叫什么名字?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 (2)演一演,评议。 (3)还有什么补充吗?如:“陡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陡峭的山峰上?为什么是翻滚的云海? (4)想象说话:几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呢?它仿佛在想什么? (5)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你们喜欢吗?齐读。 图片展示仙人指路: (1)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板书:站 伸 指(2)想象说话:这位仙人仿佛会说什么? (3)课文并列地写了“猴子观海”和“仙人指路”两个内容。我们说一段话里,有时并列地写了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这样的段式叫( )。那么文中用什么句子把这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呢? 请用“~~~”划出连接句。 (4)指名说 (5)朗读第三段和第四段,一生读“猴子观海”,一生读“仙人指路”,其余齐读连接句。 图片展示金鸡叫天都: 1.哪里是天都,哪里是金鸡? 2.它奇特在哪里?指名说 3.课文第五段写了什么内容?同桌分读——男女分读。 三、拓展思维,在延伸训练中领会黄山的神奇风光。 1.课文哪一段介绍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读读比一比,这段的写法与前面几段相 比有什么不同?(样子 名字) 2.“奇形怪状”是什么意思?你搜集了哪些奇石? 3.你能把这些奇石介绍给大家吗? 4.选择一块奇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一画,或模仿课文写一写,也可以给收集到的奇石图 片取名字,当小导游演一演------。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黄山之行愉快吗?你有什么感受?黄山有四绝,今天我们欣赏了奇石,还有奇松、温 泉、云海等,下课后收集资料感受其秀丽神奇。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 桃 石 飞 落 猴 子 观 海 抱 蹲 望 仙 人 指 路 站 伸 指 金鸡叫天都 伸 对 叫 天狗望月 仙女弹琴 狮子抢球------ 10 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 9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课时安排:2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9 个生字,认读“潭、湖、绕、围”等 15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同学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点击鼠标,出现中国地图,让学生观看中国地图,然后请学生走上讲台指指宝   2.岛台湾的位置,师生结合课外资料简要介绍介绍台湾岛。   3.师:今天我们就要到台湾岛去,看看那里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   (出示日月潭的全景图)   学生观看。   (教师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   4.读后解释“潭”:水很深的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在那见过这个字。   (玉渊潭、龙潭湖)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⑴ 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读准字音。   ⑵ 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 潭、湖、绕、茂、盛、围、胜、央、岛、华、纱、童、境、引、客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对读得正确的同学及时送上增强物,鼓励她 们再接再厉。   ⑵ 看电脑,读词语:   环绕 仙境 建筑 朦胧 清晰 隐隐约约   童话 附近 倒映 茂盛 吸引 风光秀丽 名胜古迹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请学生走上讲台,自主地指词语,带领同学们读词语)   ⑶ 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⑷ 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环绕:围绕。本课指:四周围着,日月潭就在其中。   倒映:本课指湖水中照出天上的星星和岸上的灯光。   清晰:非常清楚,晰:清楚。   展现:全部显现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仙境: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   朦胧:模糊不清,与清晰相对。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及时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让学生自选读哪个自然段,然后进行评议。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说说哪个字书写起来有困难。   2.教师和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重点指导:   迹:这个字的偏旁是走之底,共有三笔:点、横折折撇、捺。书写时先写里面部分,再写外面。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2.使学生了解日月潭的的特点,知道我国台湾省的日月潭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3.比较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   (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电脑,读生字: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让学生自主的指汉字读一读: 潭、湖、绕、茂、盛、围、胜、央、岛、华、纱、童、境、引、客 3.邀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词语:   环绕 仙境 建筑 朦胧 清晰 隐隐约约   童话 附近 倒映 茂盛 吸引 风光秀丽 名胜古迹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⑴ 让学生边听边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⑵ 谈感受:日月潭在你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点击鼠标,出示问题:   日月潭是我国(  )省最大的一个(  )。那里(  ),(  ),周围有许多(  )。   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练习填写。   请学生口头回答。   订正: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 (名胜古迹)。   有语气地读一读。   3.抓住重点学习课文:   第二自然段:   ⑴ 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⑵ 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描写了日月潭的形状,通过两个形象的比喻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写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教师板书:名字的由来。   ⑶ 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叫日潭。南边叫月潭。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使学生知道使用比喻句使句子更具体)   指导朗读:突出日月潭的特点。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⑷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动笔画一画日月潭的样子。   ⑸ 展示:   第三、第四自然段:   ⑴ 小声读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两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⑵ 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喜欢的语句,谈看法,体会日月潭的美丽。   ⑶ 让学生在小组内谈想法,相互交流。共同感受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 感。   ⑷ 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清晨,日月潭被晨雾包围着,朦朦胧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 “太阳高照、清晰”写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细雨、轻纱、朦胧”几个词语点明了雨天日月 潭美得宛如仙境。在这样的对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   板书:清晨:隐约      中午:明朗      下雨:仙境   ⑸ 师小结:   这些语句中使我们感受到:日月潭风光秀丽,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让我们欣赏到独特的景色,同学 们面对这一切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运用读的方式体会,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⑹ 结合学生读书情况进行指导:   第三自然段:突出雾的特点,要读得轻柔,缓慢;在读描写晨星和灯光的语句时,要读得慢一些, 虚一些,读出若隐若现的感觉。   第四自然段:突出“太阳高照、蒙蒙细雨”的特点,表达当时的意境。这些词语要加重语气。“清 晰、整个、展现、轻纱 、朦胧”这些词语读时要轻柔些。   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在读的过程中可以表演,可以进行配乐。 三、拓展巩固   组织学生观看日月潭的风光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日月潭的风光秀丽,为什么吸引游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板书:风光秀丽,吸引游客。 四、布置作业   相互交流关于日月潭的资料。 板书设计: 日   在哪:台湾 最大 高山 月   由来:日潭 月潭 秀丽  风光 潭   怎样:清晨 晴天 雨天 11 葡萄沟 教学目标: 1.会认 18 个生字,会写 10 个字。 2.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师生搜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 18 个生字,会写 10 个字。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   1.播放音乐《咱们新疆好地方》:   请班级里的小舞蹈家某小朋友给大家跳一跳新疆舞。   (播放音乐,学生也可自由地做动作)   2.师:新疆舞很优美,其实新疆还有更吸引大家的地方,想不想去了解一下。   (出示课题:《葡萄沟》)   学习生字“沟”。二、初步感知   1.学生观看葡萄沟的课件。   2.说说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三、自主学习   1. 学生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 检查朗读情况:   ⑴ 小老师领读生字。   ⑵ 识字游戏一:摘葡萄。   教师画一串大葡萄,每个葡萄上写上本课生字,让学生摘一个葡萄,认读生字,其他学生跟读。   ⑶ 识字游戏二:找朋友。   让学生把结构相同的生字圈一圈。   新疆、吐鲁番、蜜桃、梯田、维吾尔族、吃个够、碉堡。学生边轻声读边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 涂好。涂好后站起来轻轻地读几遍。再指名读一读。   ⑸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说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⑹ 指导书写:   份 坡 枝 起   ⑺ 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   (课件出示地图:找找浙江、新疆;放大新疆的地图,找找吐鲁番)   2.出示词语,让学生给词语排排顺序:   吐鲁番 在 葡萄沟 新疆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葡萄沟的水果很有名。有哪些?人们最喜欢的是什么?   说话练习:   用句式“有……有……还有……”。   4.指导朗读这一段。   5.小结:   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下堂课再带你们去葡萄园看看那里的风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 18 个生字,会写 10 个字。 2.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   1.卡片认读生字,扩词。   2.师生引读第一段。 二、感悟体会   1.请同学们坐稳了,老师带你们去葡萄园观光旅游了。   (播放课件)   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   (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   ⑴ 让学生上黑板画图理解“茂密”。   ⑵ 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为什么时绿色的凉棚?   (教师可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也可用画好的简笔画理解)   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   (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   (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   ⑴ 看课件,然后用图片,让孩子到前面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 色的不同。并让孩子“挂”在葡萄架下 。   (已经在黑板上画好的茂密的葡萄架)   ⑵ 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   (看课件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   ⑶ 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 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   (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5.下面我们要演一个节目,老师扮演新疆老乡,谁愿意到前面表演?   看,新疆老乡来了!   (教师戴上新疆帽,微笑着走来)   ⑴ 口语交际: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到葡萄沟来玩儿,汉族小朋友长的真可爱,你们猜猜我是 哪个民族的?你知道“维吾尔”是什么意思吗?对我们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印象如何?   ⑵ “我”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们“吃个够”是怎么吃?   ⑶ 我们新疆老乡让你们把葡萄吃个够,请送给老乡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也好!   (板书:热情好客)   ⑶ 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   (带着感受读课文)   6.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   (看课件)   说说阴房是什么样子的?   7.老乡还有个问题要考考你:“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8.读课文,看录象悟,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只要意思对即可。   9.观察、品尝葡萄干。   (让学生观察、品尝后发表意见,把感受到的讲讲。根据学生的感悟板书:色鲜味甜)   10.推销葡萄干:   假如你就是新疆维吾尔族老乡,会怎样推销葡萄干用生动的话语来打动每位顾客?   四人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全班交流。 三、升华   1.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了葡萄沟,请你们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说一说。   学生畅所欲言。   2.小结:   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没有发言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3.用句式“因为(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说话练习,总结课文。 四、指导写剩下的生字 五、实践活动   小调查:             我的家乡  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自己家乡情况的资料(风景、特产、人物、生产、建设成就等),完成在“我 的展示台”作业纸上,准备在本单元语文园地里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葡萄沟 葡萄  五光十色 老乡  热情好客 葡萄干 色鲜味甜 真是个好地方 语文园地四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卧、限、乘、售。并能学习这种方法 认识生活中的生字。 2、教育学生认识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学习使用比喻句。 3、让学生学会联系句子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使用词语。 4、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5、学习“我的发现”,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分类。 6、积累并背诵关于山水风光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7、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卧、限、乘、售。 2、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3、积累并背诵关于山水风光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好课件 学生:准备一张火车票或其他车票。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卧、限、乘、售。并能学习这种方法认识 生活中的生字。 2、教育学生认识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学习使用比喻句。 3、让学生学会联系句子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使用词语。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卧、限、乘、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孩子们,你们所认识的字是从哪里认识的? 2、孩子们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 3、引入新课。 二、识字加油站。 1、观察大屏幕上的车票,说说上面有哪些不认识的字。 2、认识上面的生字:昌、铺、调、硬、卧、限、乘、售 昌 (新昌)(昌盛) 铺(店铺)(铺子) 调(空调)(调解) 硬(坚硬)(强硬) 卧(卧室)(卧铺) 限(无限)(有限) 乘(乘客)(乘法) 售(出售)(售卖) 3、读生字:同桌读、抽生读。 4、拿出课前准备的车票,和同桌一起看看上面还有哪些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一认。 5、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认识新字。 三、字词句运用。 1、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像什么?说一说。 2、试着说一说。 3、学习句子: (1)弟弟的鞋像鸟窝。 (2)爸爸的鞋像小船。 4、读词语: 柳条 云朵 枫叶 椅子 路灯 胡子 5、你能用刚才那样的句子也说说上面这些物体吗? 6、学生全班交流。 (1)柳条像姑娘的发丝。 (2)云朵像羊。 (3)枫叶像邮票。 7、师:你有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8、读句子,理解句子里词语的意思。 隐蔽:即隐藏,这里指小灰兔藏在草丛里面。 烦恼:困难,拿不定主意,心烦。 流连忘返:这里指山水像画一样美,让人流连其中,舍不得返回。 四、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你们遇到过有事外出,但家里有没人的情况吗?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 揭示新课:学写留言条 二、学习留言条。 1、阅读留言条。 留言条 妈妈: 外婆做了我爱吃的红烧肉,我就不在家吃饭了。外婆还要给你们带些好吃的,晚饭您少做点儿菜。 小新 11 月 4 日中午 2、看看留言条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应该怎样写? 3、重点部分是正文,想想正文应该怎么写? 三、学写留言条。 1、从下面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张留言条。 (1)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 (2)通知小芳明天上午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 2、学生写留言条。 3、分小组交流留言条。 4、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写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我的发现”,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分类。 2、积累并背诵关于山水风光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3、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积累并背诵关于山水风光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二、我的发现。 1、请孩子们自由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同桌互相交流,想想还有其他颜色吗? 4、全班交流。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名句: (1)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2)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自由读一读,不会读的字拼拼音。 3、看谁能熟读成诵。 4、想一想:还有哪些描写山水风光的名言。 5、搜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名言。 四、我爱阅读。 1、请孩子们自由阅读画家乡。 2、自由读,想一想: 《画家乡》 孩子们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那个在海边捡贝壳的孩 子,就是涛涛。 山山的家乡在山里。她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画上的山山,提着 小竹篮,正要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呢。 平平的家乡在平原。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 大片碧绿的菜地。屋前有鸡、鸭,屋后有高高的竹子。那个正在田野上奔跑的小女孩,就是平平。 青青的家乡在草原。他画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草长得又绿又密,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一匹骏 马从远处奔来,青青正骑在马上赶着羊群。 京京的家乡在城市。他画的城市那么美。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公园。那个正 跑向图书馆的小男孩,就是京京。 小朋友,你的家乡一定也很美,请你画出来吧! (1)文中讲了哪些同学的家乡? (2)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3)他们的家乡都有些什么特点? 3、请同学汇报。 4、你觉得阅读的乐趣在哪? 五、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单元教案 12 坐井观天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 10 个生字和会写本课 8 个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的是什么。并从中受到启发。 3.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生字新词和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 2.揭示寓意,理解成语“坐井观天”的意思。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l.“观”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底看天) 3.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它的看法对不对?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生字的读音,看看课文分几个自然段?在每一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4.这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它们为一件什么事争论?谁的意见对?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第 1 自然段。 第 1 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井沿”是指哪里?(看图理解井沿。) 2.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说说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些什么?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次对话。“你从哪儿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我从天上来……”要用叙述的语 气读,语调要平缓。 3.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大话”是什么意思?课文里的“大话”是指什么?青蛙认为“天” 只有多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小鸟说谁“弄错”了?“弄错”了什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小鸟 为什么会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因为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5.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朋友,别说大话了!......有那么远吗?”要读出劝告的语气,第二句 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你弄错了……”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6.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7.青蛙为什么笑?(它认为自己的意见对,是小鸟错了。) 8.小鸟笑什么?它为什么劝青蛙出井口看一看?(小鸟笑青蛙的确是弄错了,还自以为是。因为 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的范围只有井口那么大,看不到井范围以外的天,这就是它看错的根本原因。 如果青蛙能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就能看到天到底有多大。) 9.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表现出青蛙很自信的语气,小鸟耐心劝告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思考: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对方错了,你认为谁 对谁错呢?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卡。 2.《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熟读课文,理解成语。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了争论,它们各自的看法是怎样的?找出最能代表它们各自看法的 一句话读一读。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马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青蛙和小鸟它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找出课文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青蛙:“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看见了天。”小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4.它们的看法谁对?为什么? 5.揭示寓意,理解成语。 (l)课文中讲的“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观天”是个成语。人们通常用它来比喻那些像井底之蛙的人,批评他们所见有限,还固 执己见的态度。 (3)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井口,它看到的天会是怎样的?想一想,它还会怎么说? 6.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从中受到启迪。你 读了这篇寓言,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呢?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要眼界开阔,要全面,不要受已有经验的局限,要虚心听取他人的 意见,不能自以为是。) 三、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 沿:第五画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 2.练习写字,完成课后“我会写”。 板书设计: 13 寒号鸟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 17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本课 8 个生字。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准确领会寓意。 三、教学准备 1.寒号鸟的挂图或投影片。 2.课文录音。 四、教学时间:2 课时 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号”。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训练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 3.学懂课文第 1 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鸟是怎样一种动物吗,(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及时鼓励。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 片简介寒号鸟。) 2.布置自学。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学习后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用“?”注出不理解的词 或句。(2)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这篇童话通过()和()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 3.检查自学情况。 (1)听录音范读课文。(听后自评并纠正) (2)指名读一读划出的词语。(互相交流评点) (3)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点拨:“懒”字中间是“束”字。) (4)指名填空并齐读。 4.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1)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出现。 (3)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删去跟季节 变化无关的句子) (4)这些跟季节有关的句子应该怎样排列?为什么? 5.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全文。 (2)说一说:课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的事;……是写,“寒冬腊月” 的事。 6.学习第 1 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指导看插图) (2)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学生理论,互评) (3)齐读第 1 自然段。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 1.结合讲读裸文,理解“哀号”、“得过且过”、“哆嗦”等词语的意思。 2.巩固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抓重点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幸福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到。 4.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录音磁带一盒。 2.小黑板若干块。 3.幻灯片若干张。4.寒号鸟、头饰各一只及喜鹊贴图。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人。 1.根据简笔画,说话导入。 2.整体回顾,说说这是一只()的寒号鸟。 ()的喜鹊。 二、学习 3~8 自然段。 1.默读 3~4 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一一一”划出) 2.检查,出示幻灯(1),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出示小黑板(1):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 4.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喜鹊怎么劝告?(结合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评点→ 自读→男女生对读) d.指读第 5 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结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导 读“悲哀地叫”的句子)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 5 自然段。(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三、学习 6~8 自然段。 1.回顾学法: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 2.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师小结后出示小黑板(3):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谁怎么劝告?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d.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 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 点拨要点: ①问题 b,比较 喜鹊说:“……”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②问题 c,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③问题 d,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指导读好第 8 自然段。 四、返顾全文,深化认识。 1.齐读第 9 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 (结合完成作业本) 3.订正作业,随机小结,完善板书。 4.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小结学法,用幻灯打出: 抓重点词 提问解答 展开想象 感情朗读 五、分角色扮演朗读。 板书设计 : 寒号鸟 懒惰 勤劳 玩 睡——————垒巢 直打哆嗦————住暖窝 最后哀号————熟睡 不幸——————幸福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要求: 1.会写本课的 8 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 11 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3.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是教学的重点。 2.了解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 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或 CAI 课件一葫芦的实物标本。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实物标本或 CAI 课题——葫芦,形象生动地描绘葫芦,简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 1.课文共有几幅图? 2.按顺序观察每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图上有几个人?在干什么? 3.想一想这两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课文分为几自然段?在每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找出与两幅图相对应的段落。 4.范读课文,听准字音。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达图意的。 5.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并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6.重点指导: 四、分析字形。 1.重点指导: 棵:左右结构,右边是“果”。 邻:左右结构,左边是“令”,不是“今”。 想:上下结构。 2.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第 1 自然段,说说第 1 自然段描绘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2.第 1 自然段写了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3.这棵葫芦长得好吗?画出写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4“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为什么用“挂”,不用“结”?(出示第一幅放大的挂图或 CAI课件,对照课文观察葫芦的长势,凭借图理解“挂”的含意。) 5.句一中的“葫芦”和句三中的“葫芦”各指什么? 6.比较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为什么? 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小花。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开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7.指导朗读:读出小葫芦长势很好和种葫芦的人特别喜爱小葫芦的语气来。 8.这一自然段主要写这棵葫芦长得很好。 三、学习第 2、3 自然段。 1.读第 2、3 自然段。 2.葫芦的叶子有什么变化?种葫芦的人对待叶子和葫芦的态度是怎样的?把有关的句子做上记号。 3.比较句子,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体会反问句、感叹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要强烈些。) 4.理解:“自言自语、赛过、邻居、光、盯着”几个词语。 5.指导朗读:第 2 自然段中“怕什么!”要读出不在乎的语气。“我的小葫芦,快长啊……”读音 要轻,要表达出喜爱、期盼的语气来。第 3 自然段中的对话“你别光盯着葫芦......快治一治吧!”要 读出规劝的语气。“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6.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只要葫芦,他要到了没有? 四、学习第 4 自然段。 1.看图,比较一下第一、二幅图,看看这棵葫芦有什么变化,种葫芦的人神态又有什么变化? 2.读第 4 自然段。 3.小葫芦为什么落了?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种葫芦的人不懂得叶子和果实是有联系的,他又不虚心听邻居的劝告,不去治虫,所以葫芦都落 了。) 4.看到葫芦都落了,那人会怎样想? 5.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五、理清文脉。 1.齐读全文。 2.说一说葫芦先长得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语文园地五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会写生字观、忙、呼、如。 3、积累关于语言的词语,学会使用形容词: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 4、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5、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锋(刀锋)(锋利) 蜜(采蜜)(蜂蜜) 蜂(蜜蜂)(黄蜂) 幕(开幕)(闭幕) 扫(扫地)(打扫) 慕(羡慕)(爱慕) 墓(扫墓)(墓地)抄(抄写)(抄录) 炒(炒菜)(吵闹)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学生动手连线。 4、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看看有什么发现? 5、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6、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一言不发 不言不语 三言两语 千言万语 豪言壮语 少言寡语 自言自语 甜言蜜语 2、你可以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吗?试试看。 3、选两个说一句话。 4、全班交流。 5、读句子。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6、和同桌用“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说话。 7、全班交流所说的句子。 8、补充句子。 (1) 天空飘着 气球。 (2) 池塘开满 荷花。 9、学生汇报。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了解诗人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2、板书:《江雪》,学生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江上雪景)。 二、检查预习,读准诗句 1、出示全诗。 2、指名朗读,齐读。 3、解疑: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 4、送词入诗说诗意。 5、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 2、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3、体会渔翁精神的不屈 4、总结,感情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四、我爱阅读: 刻舟求剑 1、 读一读。 2、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个故事讲下来。 3、讨论:掉剑的人应该怎么做呢?说说为什么? 4、全班交流。 5、师小结。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第六单元教案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泛滥、淹没、冲毁、到处”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 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 3.说说“洪、灾、难”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鲧是采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老师简要介绍下鲧)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 年 三次 一次 )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想一想:大禹可能会 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2.指导朗读。 3.大禹用什么办法治理好了洪水? 吸取教训 采用疏导的办法 ...... 4.大禹治好洪水后,人们生活是怎样子的? 重新搬了回去 耕种 农业生产恢复 安居乐业 5.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引导学生联系第三、四自然段讨论。 5.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板书: 原因:洪水肆虐 人们四处逃荒 接受嘱咐 大禹治水 经过 一心一意治水 “才 仅仅 就 却” 结果:洪水退了 禹成了治水英雄 16.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 15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 3.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情,感悟人物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不怕苦累、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 2.感悟革命领袖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以及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无比敬爱之 情。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多媒体出示朱德的图片)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朱德。认读生字) 2.老师发现,小朋友们课前搜集了很多关于朱德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他?(学生交流资料) 3.师:是啊,朱德是人民爱戴的总司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有关朱德的一个小故事。(板 书:朱德的扁担。指名读,齐读。认读“扁担”,biǎn dɑn。) 二、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看书,想一想:课文讲了朱德与扁担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学生听录 音,认真思考) 2.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课文生字词,检查读文情况。(指名读,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大家争着去挑粮的是哪一自然段?朱德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是哪一自然 段?5.检查读课文,读准句子,整体感知。 (1)请你用手势告诉老师,本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四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读流利。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字形。 2.理解生字。给生字组词并试着说一句话。 3.指导观察字的间架结构,书写生字。 志:上部分是“士”,不要写成了“土”,下部的“心”字要宽。 扁:注意最后三笔是一横两竖,不要多写一横或一竖。 战:注意部首“戈”的写法,点最后写。 4.指导按笔顺描红,提示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5.学生练习书写,展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的故事。谁来简单地讲 一讲这个故事呢? (学生讲述,指导按顺序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1.师讲述“井冈山会师”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2.结合教师讲解,自读第 1 自然段。 (1)交流:“会师”指的是谁和谁会师?(朱德同志带领队伍跟毛泽东同志会师 )“会师”不久就成立了红军,朱德就是红军的总司令。 (2)指导朗读:会师,多开心啊!队伍壮大了,力量变强了,你们为他们高兴吗?让我们高兴地读一 读这一段话。(齐读第 1 自然段) 师:井冈山会师后,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敌人仗着人多,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封 锁了各个路口,把红军团团围住,红军需要的粮食、生活用品没办法运进山里,红军也很难出山,敌人 就是想把红军战士饿死、冻死、困死。请大家自读第 2 自然段,了解挑粮的原因,体会挑粮的艰难。 3.朗读第 2 自然段,引导交流: (1)红军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 食。) (2)红军战士为什么要到山下去挑粮?(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 坪去挑粮。) (3)从哪里可以看出挑粮的艰难和战士们大无畏的精神?(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4)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4.朗读第 3、4 自然段,引导交流: (1)战士们都争着去挑粮,朱德同志是怎样做的呢?(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①“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②“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体会朱德同志的辛劳。) (2)战士们看到朱德同志这样辛劳,是怎么做的?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抓住“藏”体会战士们对朱德总司令的关心与爱护。) (3)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意思是这条扁担是朱德专用的,任何人都不能拿走。因为他知道战士们 心疼他,不让他去挑粮,故意让他没有扁担可用,先前的扁担会失踪,这一根一定也会失踪,所以他写 上自己的名字,别人就不会再藏起来了。这表明了他坚持挑粮的决心。) (4)为什么战士们会越发尊敬、爱戴朱德同志?(因为他们被朱德同志的品格和精神感动了,越发尊 敬和爱戴他。)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述: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挑粮,战士们非常敬爱他,后来,战士们藏了他的扁担,原以为他就 不去挑粮了,不料,他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让大家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所 以大家越发敬爱他了。 2.关于朱德同志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读熟,我们来开个故事会。 17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会认 17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会认 17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上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宋城泼水节的盛 况。   1.个别介绍。   2.其他同学作补充。   3.课件出示有关宋城泼水节的图片和录像。   4.积趣存疑: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   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三、检查朗读,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翘舌音有“驶、盛、祝、寿、穿”,平舌音有“族、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利用课件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自由回答。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五、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用你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   4.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六、写字指导   1.学习“忘、泼、度、龙、炮”五个字:   2.利用课件,分析结构和注意点。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4.学生互相观察和欣赏,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 8 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文思考   1.学习四、五自然段:   ⑴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⑵ 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2.反馈交流:   ⑴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①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   (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② 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⑵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① 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② 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⑶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 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提供句型,练习说话,发散思维。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   个别读──男女同学──齐读。 三、学习最后段落,重点指导朗读   1.配上音乐,激起情感高潮:   师:周总理开心,人们更开心,我们也开心。   2.配乐齐读。 四、知识延伸   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因为有了周总理的参加而显得格外难忘,你还知道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呢?   (师介绍:火把节 那达慕大会等) 五、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利用课件,分析结构和注意点。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六、课后实践活动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凤凰花 火红火红 ──周总理 对襟白褂 咖啡色长裤 傣族人民 特别高兴难忘 看图讲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看连环画讲故事,让学生了解父与子看书入迷的情景,教育学生要热爱读书。 2、学会观察连环画的方法,能理解图意,按顺序讲清楚图意,并能创造性地续编故事。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正确评价的能力,教育学生与人交流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父与子看书入迷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热爱读书。 难点:能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 生:自主预习,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埃.奥.卜劳恩的画像。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他是德国著名的连环漫画家, 他的漫画充满温情和幽默,其代表作《父与子》是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系列亲情漫画,你们想看一看吗? 2、课件出示教材中的连环漫画,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父与子》系列漫画之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学习这个连环漫画。 二、创设情境,指导交际 1、观察图画,了解内容 (1)(课件出示五幅图)同学们请观看这几幅图,想一想,这几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由看图,练习说说。 2、观察图意,分图说话。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及观察要求。 ①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②他们可能在说什么? ③还有哪些特别的细节? ④把图意生动,具体地叙述出来。 学生仔细观察,同桌练说,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点评引导他们观察的方法。 例 1 生:我看到图上画的是在一天晚上,爸爸、妈妈在家里正准备吃饭,可是儿子不在。(相机板书: 准备吃饭) 师:这位同学看清了图上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他们正在做什么。说得多清楚呀。而且他有一个特 别了不起的地方,他竟然知道空着的那个座位是儿子的,老师想问一问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到 后面的漫画知道的) 师:是的,欣赏这样一组漫画要把图画内容连起来,才能看明白。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例 2 生:有一天晚上,爸爸、妈妈要准备吃晚饭了。可是儿子不在。于是,妈妈让爸爸去叫儿子来吃饭。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这位同学补充的内容正是图上妈妈的动作,他联系后面的图画看懂了人物的动 作。谁还有补充? 例 3 生:晚上,在家里,妈妈做好了丰盛的晚饭,爸爸也坐在餐桌前准备吃饭了。可是,儿子去哪儿了? 妈妈对爸爸说:“你到儿子的房间去看看,他在做什么。让他快点来吃饭。” 师:瞧,这位同学多么善于听。他向前两位同学学习,说清了图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他们正在做 的事。而且还观察到人物的动作,甚至他还想象到他们之间的对话。他这样就把这幅图说清楚了。老师 要为他颁发“最佳语言表达奖”。 (课件出示奖状,颁奖词:观察认真,表达清楚。) 教师依次出示其余四幅图,指导学生说清四幅图的内容。(点评及引导学生可参照第一幅图)预设: 第二幅图:爸爸来到儿子房间,见儿子正在读书,于是叫儿子去吃饭。(板书:喊孩子吃饭) 第三幅图:儿子离开房间去吃饭,爸爸被书吸引。(板书:儿子进屋去吃饭) 第四幅图:儿子和妈妈准备开饭,却不见爸爸回来。(板书:空位子) 第五幅图:妈妈又让儿子去请爸爸来吃饭。(板书:母亲的疑惑) 2、完整叙事,交流评价。 (1)(出示组图)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仔细观察人物动作、表情、想象他们之间的对话”看懂了每幅 图的内容。下面我们把这 5 幅图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这个故事。准备时间两分钟。 课件出示要求: ①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②内容要连贯,吐字要清晰,语言要生动有趣。 ③别人讲时,自己要认真听,知道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按要求试着跟你的同桌说说。同桌之间互相补充。 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介绍一下?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完后可以评价,也可以补充。 学生自由举手,教师选取 2 至 3 名学生讲一讲。 你觉得自己说得怎样? 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再指名学生评价。 教师选出“最佳倾听奖”(出示课件) 三、再创情境,续编故事 1、(出示含有空白的组图)师:其实这组漫画一共有 6 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最后一幅图是空白的, 需要我们来发挥想象,给这个漫画故事加一个有趣而又合理的结尾。自己静静地思考一分钟。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故事结尾与四人小组的同学交流。完成后,组长组织大家推荐本组最有趣的 一个结尾。 小组交流。 师:现在请各小组代表来交流你们所设计的最有趣的结尾。(如果孩子们表现得不太活跃,思路不太发 散,教师可适时出示预设的几种答案,帮助孩子开拓思路) 出示预设 1:儿子回到房间一看,爸爸正坐在椅子上等着他呢。儿子奇怪地问:“爸爸,你怎么不吃饭 呀?”爸爸微笑着说:“吃饭等人的滋味不好受吧?” 预设 2:儿子走到房间发现爸爸不在这里,他到处找,终于在书房看到了正在工作的爸爸。儿子吃惊地 说:“爸爸,您怎么不去吃饭就开始工作了呢?”爸爸也吃惊地说:“什么?我不是吃过饭了吗?” 预设 3:儿子走进房间,看见爸爸也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看自己刚才看的那本书。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原作中的图片: 同学们,看一看埃.奥.卜劳恩原创作品中第六幅图的情景,和你想的一样吗? 2、续编故事,完整叙述。 (1)点名学生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一听?(第六幅图的内容可以用原作 的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想象的来讲。)如果讲的故事完整、有新意,可得到“故事大王奖”。听的同学 要认真,如果评价或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可以被评为“最美听众奖”哦! (2)学生自由举手,教师指名到讲台上讲故事。 (3)师生共同评价,评选出“最佳故事奖”和“最佳听众奖”。 师:其实老师也根据图片,设计了故事情节,但我发现,积极开动脑筋的你们设计的情节比我想的精彩 多了,害我都不好意思拿出自己的了。(老师可相机决定要不要出示预设已完成的故事,如果学生的回 答不够踊跃,可出示预设故事帮助拓宽他们的思路,当然,学生完成得很精彩的情况下,也可出示一下, 让学生对比之下可更完善情节。)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埃.奥.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系列漫画通俗有趣,是儿童喜爱的漫画作品。请大家课后再找 一找他的其他作品看一看吧!语文园地六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字。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6、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另外组词: 轿(轿子)(花轿) 救(救命)(营救) 摩(摩的)(摩托车) 托(拜托)(托住) 防(预防)(防止) 渔(渔夫)(渔民) 货(货车)(货物) 科(学科)(科目) 考(考察)(考试)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车或船?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 来边唱歌。 洒水车 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 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 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 火车 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 自行车 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 才能坐的车。公共汽车 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 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 警车 小朋友真棒!都猜对了 4、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盛开 床铺 种子 好人 分别 盛饭 铺路 耕种 好客 水分 重新 高兴 口号 干净 难忘 重点 兴起 号叫 干活 灾难 2、看谁能给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3、师出示正确的拼音,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 5、我会选一组多音字说话。 6、请同学交流汇报。 7、感受标点符号的奥秘。 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用于问题的末尾。 感叹号: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 8、学生试着给 3 个句子打标点。 (1)一阵秋风吹过 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我们去公园玩 公园花真多呀 (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 是什么树呢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问号?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感叹号? 10、你能说一句问句和感叹句吗? 三、我的发现。 1、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巴 —把 爸 吧 包 —饱 抱 炮 方 —放 防 房 青 —清 晴 情 马 —妈 蚂 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4、感叹中国汉字的魅力。 四、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多音字引入新课。 二、日积月累 1、师: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要积累什么吗? 2、打开 83 页,读读: (1)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2)志当存高远。 -----《诫外生书》 (3)有志不在年高。 -----《传家宝》 3、读了这 3 个句子,你还想再了解些什么? 4、简要了解出处及用法。 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 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南朝《后汉书·耿弇传》中《临淄劳耿弇》(刘秀):“将军前在南阳,建此 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志当存高远,志:志向。存:怀抱。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出自《诸葛亮集·诫外甥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有志不在年高,下句是无志空长百岁。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 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心里有远大的志向要从小就培养,心中没有理想,到老也 是白活。 5、想一想,这 3 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6、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志向?有什么目标?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7、全班交流。 8、师小结: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了理想,我们便会为之奋斗,最终 取得成功。 三、我爱阅读: 鲁班造锯 1、 读一读。 鲁班是我国春秋时期有名的工匠和发明家。相传木工用的锯,就是鲁班发明的。 有一回,鲁班领着大家建造一座宫殿,需要很多大木料,于是让他的徒弟们上山去砍树。当时还没 有锯,砍树全靠斧子,一天砍不了几棵。鲁班很着急,就亲自上山去看。 山很陡,鲁班抓住树根和杂草,一步一步往上爬。忽然,他的手指被一根小草划破了,流出血来。 一根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鲁班仔细一看,发现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他在手指上试了试, 一拉就是一道口子。这可提醒的鲁班,他想如果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用斧子 砍快得多吗? 鲁班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一试,果然又快又省力。 鲁班就这样发明的锯。 后来,人们不断改进,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锯。 2、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 讨论:鲁班是根据什么来造锯的? 4、和同桌讲一讲鲁班造锯的过程。 5、鲁班根据小草上的小齿便发明了锯子,那人们还根据大自然中的哪些动植物及现象有了新的发 明的? 6、请同学交流。 7、拓展:你想根据生活中的哪些特别进行发明创造?仔细想一想。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第七单元教案 18 古诗两首——敕勒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 个字。读懂诗句,能够想 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 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简单的 27 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 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初读古诗   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 笼盖 苍茫 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指名读、 “开火车”读!   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 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读)   5.师:谁来评一评? 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 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 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 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 (今俗称“蒙古包”)。 四、品读诗文   结合文中注释,同桌间自己理解诗中含义。看你读懂了多少?( 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 边, 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 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 (一)前四句 1.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2.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生说含义:(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这 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读读吗?大家赶快 试试吧!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还有谁想 读? 5.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 6.师: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7.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高兴!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好吗?  (男女生赛 读) 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男女生都得第一! (二)后三句 1.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 的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茂盛。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2.师: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肯定有很多的感受。想想,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先在四 人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生 1:我体会到这儿非常美。   生 2:我觉得这儿的牛羊肯定长得很肥,因为这儿的草长得很茂盛,牛羊吃得好就长得壮! 3.师: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 2:他们每天能看到怎么美的景色,肯定很幸福!   生 3:我觉得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们养的牛羊这么壮,一定可以卖很多钱。 4.师:对呀,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愿意把最后三行诗句读一读?   (生抢着举手,请一名学生读) 5.‘‘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千古名句,特别为人称道,请你分析这句诗的意境? 6.师: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诗中只写了景色,没有提到敕勒人,你猜那些人在哪里? (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 7.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家园,看着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那心情老好了!还有谁来读读?读出生机感、 喜悦感;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指名读) (三)写法指导: 看全诗,看板书:景物描写中有动态和静态描写,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风吹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 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四、诵读古诗 1.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 646 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 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 歌》,群情因之一振。 2.听范读录音 3.看节奏,朗读时应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 4.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天地旷远宏大的气势。 5.师:谁先来试试?读得好,你们就把掌声送给他!(请 3—4 名学生配乐读)   6.师:看到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想读一下。 7.师:我们来齐背这首诗,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你们会比老师背得还要棒。如果不 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学生配乐齐背。) 五、画中展示: 1.师:“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 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 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2.师: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学生作画,师巡视。)  (展示绘画作品)   3.师: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已经有 1500 年的历史了。我们有 56 个民族,丰富多彩的 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我们以后要多关注古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真 实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静 (辽阔无边) 草低      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18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寺、危、辰、恐、惊。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宿”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试读;    (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19《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 12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3.知道有雾的时候,不同的场景会有怎样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样的情景,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感悟大自然的奇妙无穷。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尝试读出雾说话时淘气、天真的语气。 2.在朗读课文基础上,能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猜谜听故事,揭示课题 1.猜谜: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雾。 3.看动画,听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雾怎么样?(淘气) 4.揭示课题——雾在哪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注意标点的停顿。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读准音,记住形,不明白意思的字词可以提出来。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师生点评并正音。 4.思考:雾到了哪里?把什么藏起来了?(相机板书) 三、学习第 1 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 1 自然段。 2.文中说雾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师:淘气的雾宝宝把今天学过的字词也藏起来了,你能找到它们吗? 1.回顾所学字词,并随机出示字词。 2.抽读生字、词语。 3.读一读。 淘气顽皮于是 变暗岸边街道 桥梁甚至躲藏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雾说的话 1.指名分段读课文,找找淘气的雾说了哪些话。用横线画出来。 2.交流、理解重点句子。 (1)师:自己试着读读这些句子,说说雾淘气在哪儿。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教师用“这片雾真淘气啊,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说……”的句式引读上述语句。 3.过渡:雾要把这么多景物藏起来,这下,有意思的事发生了。 (二)学习描写大雾时的情景的语句 1.让我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雾把景物藏起来后,出现了什么情况呢?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第 3 自然段。 (1)老师引读第 3 自然段。(于是,他把……无论……还是……都……)(2)师: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男女生交换朗读课文,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3.交流第 4 自然段。 (1)老师引读。(于是,他把……四周变暗了,无论……还是……都……)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连同”。 (3)比赛读。 4.交流第 6 自然段。 (1)指名读句子。 (2)句子中为什么要用“甚至”?(所有的东西不管大小都被雾藏了起来。) 通过范读、模仿读等各种方法反复朗读,帮助理解“甚至”一词。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雾说,他要把藏起来,他要把藏起来,他要把藏起来,他要把藏起来…… 6.读第 3 自然段,完成填空。 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还是,都看不见了。 7.读第 6 自然段,想一想,雾把海岸连同城市都藏起来了,他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8.读课文,理解填空。 雾最后把自己藏了起来,不久,大海连同......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9.没想到,淘气的雾能把这么多东西藏起来,它再也没有东西可藏了,现在竟把自己也藏了起来,结果 怎么样了呢? (1)读句子。 (2)男女生比赛读。 (3)雾把自己藏了起来,很多东西都露了出来,除了书上说到的这些,还有哪些东西也露了出来呢? 请你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学习用“把”字句说话。) (提示:指导时应该注意打开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思路,尽力表现雾的淘气,试着说出童趣来,并引 导学生注意标点符号。)9.用“连同”写一个句子。 三、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久:独体字,以“撇”起笔,第二笔“横撇”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放正。 步:上“止”下“”,下部与“少”相比,少一点。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板书] 19 雾在哪里 雾 淘气 顽皮 藏 大海天空、太阳 海岸、城市 自己 20 雪孩子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难点: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 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现象,对于刚刚二年级的孩子来说, 理解起来是极有难度的。所以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 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教具   多媒体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雪孩子善良的心。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喜欢这个在别人遇到困难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雪孩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画。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看课件首页:“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雪孩 子、雪人、雪娃娃……)   (2)“谁认识这个字(孩)?”“你是怎么认识的?”   2.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动画朗读):学生边看图边听配乐朗读边思考:你们见过雪孩子吗?这篇课文写 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  (2)看书,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通过课件,创设情景:大雪无边,快乐无限!学生仿佛置身于雪的世界里。听,雪孩子和小白兔在 唱歌,看,他们玩得多快乐!动情地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想象和亲身体 验中,从而渲染了与词句相对应的气氛,使学生主动了解和欣赏了语言所描写的事物,体验了作者所抒 发的情感。然后通过再次地自由练读,使学生对全篇课文有个宏观的把握。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 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求同思维能力。   (3)想办法弄懂画横线字的读音。   (4)学生小组交流不认识字的读音。   3.合作学习,认记生字   你学会了什么字?用什么方法学会的?课件展示知识树学习全文生字。(归纳出低年级孩子识字的 方法: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问妈妈、查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表,还可以进行猜读,如果以后学 会了查字典,还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等。)   4.初读课文,思考感悟   (1)从小组中各选一名代表朗读课文。学生评价,老师正音。   (2)全班齐读课文。想想说说: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白兔,结果怎样?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什 么?你想对小白兔说什么?   (3)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课件展示最后一副图。(不要求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   5.拓展练习,巩固生字   (1)读句子识记生字:孩子,你要知道,玩火可不好。万一火烧起来,往往会带来可怕的结果。   (2)播放课件读读说说,完成课后“读一读”。   6.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生字表,逐个讲解写字的要点注意事项。在学生看范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两个字。如 “旁、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雪孩子善良的心。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喜欢这个在别人遇到困难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雪孩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20 课《雪孩子》,板题并读题。  2.指课题雪孩子,问:想知道这个雪孩子是哪来的吗?引导学生去小白兔家看看。   3.小白兔在路上放了一些词语,他想请会读的小朋友和它一起玩。(再次播放课件知识树,复习生 字词语) 二、学习第 1——3 自然段。   1.来到小白兔家,你看到了什么?借助课件插图的直观形象,使文字叙述的雪后美丽景色变成了真 实可触的东西。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更为深刻。   2.指导朗读第 1——3 自然段。   (1)自由读并感受这美景。   (2)这么美的景色快读给你的同桌听。   (3)老师也想读一读这美景。   (4)齐读,用你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出这美景。 三、细读,提出问题,尝试合作解疑   过度: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想更多的了解课文就赶快打开语文书。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如有问题,在书中圈画,准备提出。   2.质疑,梳理(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4-9 自然段各写了什么?雪孩子哪里去了?雪孩子还会回 来吗?……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3.指名分段朗读,思考提出的问题。   4.研究你最感兴趣的问题?组内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精读,自读自悟,尝试解决问题  (一)读中感悟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的快乐。   1.指读 4 自然段,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   2.你喜欢雪孩子吗?小白兔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3.指导朗读。你能用朗读把雪孩子的可爱和小白兔的开心读出来吗?   (1)自己读。   (2)同桌互读。同桌读的好你夸夸他,如果有困难你帮帮他。   (3)指名读。   (4)引读。   (二)读中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   过渡语:多么漂亮、可爱的雪孩子,可是他却不见了,发生了什么事?   1.自读 4—9 自然段,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发生了什么事。   体会雪孩子崇高的品质,体会小白兔的快乐与忧伤。真实的感受到雪孩子是多么可爱,纯洁善良, 助人为乐,舍己救人。危急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兔子,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以达到更好地突破本文的重难点之效果   2.指名读,边读边猜:雪孩子看到小白兔家着火了心里怎样想?小白兔看到雪孩子为了救自己而化 了,心里怎样想?   3.多么善良、多么勇敢的雪孩子,讨论: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高 兴的语气、伤心的语气……学生各抒己见)指名朗读并评价。其他小朋友呢,你们同意谁的意见?(生 再次朗读,全班仿读、齐读)   4.小组选择喜欢的形式读展示,评价。   5.总结:刚才小朋友们分别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来理解的,所以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 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过渡语:善良、勇敢的雪孩子哪里去了呢?为什么会变成一朵白云?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展示课件演示蒸发(1),想想,文中的哪个词是说这种现象呢?”(“飞” 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这部分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2.雪孩子会回来吗?   (展示课件演示蒸发(2)。演示“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难 点的理解:知道了在一定温度下雪遇热会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就成了云。以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 反三的能力。   3.指导朗读。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最后 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1)讨论、自由读。   (2)小组选择喜欢的形式读   (3)展示,评价。 五、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随着音乐美美地读全文吧。   2.你喜欢雪孩子吗?用一句话夸夸他。   3.课件播放想想说说:这么可爱、善良、勇敢的雪孩子,我真希望他能再回来。“雪孩子回来以后, 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创意的表达。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求证思 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六、板书 雪孩子  会回来吗?        怎样的雪孩子?     哪里去了?          ↓            ↓          ↓             雪人云图      雪人图 为救小白兔  雪人化图  飞到空中   第八单元教案 21 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7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狐假虎威”蕴含的寓意。认识生活中“狐假虎威”的现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能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2.弄清狐狸的言行,体会“狐假虎威”的字面意思及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两只老虎》歌曲。小朋友,在你们眼中老虎是什么样子的?那狐狸呢 预设:老虎:凶猛、会吃人;狐狸:狡猾、奸诈。 2.你们更怕谁呢?(生齐答:老虎) 3.可是,今天大森林里却发生了一件特别奇怪的事,小动物们不再害怕凶猛的老虎了,而是看到狐狸拔 腿就跑……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吧! 4.板书课题:狐假虎威。 二、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1.学生边看插图,边自由轻声读文,借助拼音宝宝将生字读准确,读通、读顺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识记生字。 3.同桌互读,四人小组交流识字,互相纠正读音。 4.教师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1)纳nà闷mèn 受shòu骗piàn 扯chě着嗓sǎnɡ子 (2)学习多音字“转”。 转zhuàn(转圈) zhuǎn(转学) 5.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抽读,检查识字情况。6.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观察字形,交流难写字。 (2)归纳,重点指导。 物:左右结构,注意部首“牜”的写法,最后一笔是提。 爷:上下结构,注意下部“爷底”与“命底”的区别。 爪:共四笔。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练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理解课题:“假”是什么意思?(借用) 3.熟读思考:狐狸为什么要“假”老虎的威风,怎样“假”老虎的威风?结果如何?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述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谁能根据图片,把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2.指名讲故事。 二、精读课文,体会寓意 1.结合插图 1,自由读读第 1 自然段。 (1)抓住“窜过”“扑过去”“逮住”等词语体会老虎和狐狸谁更厉害。 (2)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2.重点学习第 2~6 自然段。 (1)生自读这一部分内容,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这一部分主要写狐狸用谎言蒙住了老虎。) (2)指名分角色朗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体会狐狸的狡猾、奸诈。 ①老虎那么凶猛,但为什么不敢吃狐狸? ②指名读第 4 自然段,了解老虎不敢吃狐狸的原因。 ③老虎相信狐狸的话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抓住“蒙住了”“松开”理解) 3.结合插图 2,自读第 7、8 自然段。 (1)看到老虎被自己蒙住了,狐狸是怎样借机“假”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 (2)通过“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词语体会狐狸的狡诈;通过“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体 会老虎的疑惑。 (3)指名表演,看谁演得最逼真。4.全班齐读第 9 自然段,进一步理解“假”的含义。(借用;利用;倚仗) 5.指导朗读。 三、提升巩固,感悟寓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狐狸的唯我独尊、不可一世,读出老虎的半信半疑。 2.小组内读,选出代表在全班讲一讲这个故事。 3.小结:学完课文,我们懂得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借用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根本没有多大本事。 四、我会讲故事 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找一两篇成语故事,在班级组织的“成语故事会”上讲一讲。 [教学板书] 21 狐假虎威 狐狸 老虎 开端→被逮住 寻食物 发展→假称天命 被蒙住 高潮→ 领着老虎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跟着狐狸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结局→狐假虎威,吓跑百兽 《狐狸分奶酪》 文本解读: 《狐狸分奶酪》 是匈牙利的民间故事, 讲的是两只小熊捡到一块 奶酪,狐狸趁它们拌嘴时提议帮 它们分奶酪。在分奶酪的过程中,狐 狸故意分配不均, 而小熊哥儿俩都不愿意吃亏, 让狐狸一次又一次 地 有机会吃奶酪。最后,一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光了,两只小熊这才恍 然大悟,可狐狸还狡辩说,它分得 很公平。故事中的狐狸非常狡猾, 它从一开始就打着“如意算盘”想吃掉奶酪,而文中的小熊们却傻乎 乎地不明就里, 总在奶酪的大小上斤斤计较, 看不清狐狸行为的用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同伴之间斤 斤计较, 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 乘。 教学目标: 1. 认识“酪、捡”等 12 个生字,会写“奶、始”等 8 个字,会 写“哥哥、开始”等 7 个词语。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领会其中的道理。 3.拓展积累“开始、起始”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的狡猾,并领会其中的道理。 师生齐准备: 1.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磁性田字格黑板贴、狐狸和小熊 头饰(教师) 2.预习课文,田子格练习簿。(学生) 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酪、捡、俩、始、拌、帮、匀、嚷”8 个生字,正确、 美观地书写“奶、始、吵”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读好长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田字格黑板贴,狐狸和小熊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那么故事当中的狐狸给 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是一篇匈牙利的民间 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 3.板书课题。学习“奶、酪”两个字,强调“奶”的写法,磁性田 字格黑板贴范写(女字旁靠近竖中线,“乃”的折折折够的第二折刚好在竖中线上,最后一撇稍短), 强调酪的读音(边音 l),齐读课题。 4.简介奶酪(课件出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字音以及长句子的停顿。 2.同学们自由练习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 了一件什么事?(写了两只小熊捡了一块奶酪,因无法平分而争吵,最终被前来帮忙分奶酪的狐狸吃 了个精光)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过渡: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㈠学习第 1 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认读(出示字卡)“捡”、“俩”、“始”、“拌” 3.谁来说一说故事的起因?(小熊兄弟俩为了分一块捡到的奶酪, 拌起嘴来) 预设问题:1.拌嘴是什么意思?(吵嘴) 2.熊哥俩他们为什么拌起嘴来?(为分奶酪而争吵) 过渡:他们的争吵引来了谁?(课件出示)这时候狐狸跑来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狐狸是怎样帮他们分 奶酪的呢? ㈡学习 2—6 自然段(课件出示 2---6 自然段内容) 1.轻声朗读第 2—6 自然段,边读边用“---”画出狐狸说的话,用 “﹋”画出两只小熊说的话。 2、为什么狐狸要跑过来问? 3、熊弟弟是怎样回答的? 4、当狐狸知道熊哥俩为了分奶酪吵嘴之后又说了什么(指名说)说这 句话狐狸为什么“笑”? 5、狐狸拿过奶酪后是怎样分的?(掰成两半) 6、那又是怎样的两半呢?(板书:半块大,半块小)7、小哥俩同意这种分法吗?(不同意) 8、你是从课文的哪一句看出来的?(“你分得不匀!”小哥儿俩嚷着,“那半块大一点儿。”) 9、随机教学“嚷”,了解“嚷”就是大声喊叫。 10、分角色朗读 2---6 自然段。 四、狐狸帮小熊兄弟俩捡到的奶酪分好了吗?他分得公平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瞧、便、剩、整”4 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仔、 急、咬、第、公”五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领会文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领会文中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田字格黑板贴,狐狸和小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 22 课《狐狸分奶酪》,谁能告诉大家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 设:写了两只小熊捡了一块奶酪,因无法平分而争吵,最终被前来帮忙分奶酪的狐狸吃了个精光)上节课 我们还学了很多字词宝宝,同学们还记得他们吗?自己打打招呼吧!(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奶酪捡到、 小哥俩、开始、拌嘴、争吵、帮你们) 过渡:狐狸第一次帮小熊兄弟俩分奶酪是一半大,一半小,那么后来狐狸帮小熊兄弟俩捡到的奶酪分 好了吗?他分得公平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上节课自然衔接起 来。 二、抓住主线,随文识字,朗读感悟。 1 学习 7—8 自然段(课件出示 7---8 自然段内容) (1)自由读 7—8 自然段,边读边用“---”画出狐狸说的话,用“﹋” 画出两只小熊说的话。 (2)熊哥俩嚷着说狐狸第一次奶酪分得不匀,狐狸这次又是怎么做 的?(指名说)随机识字:“瞧、便” 词语拓展:便---方便、便利、轻便 (3)问题解决了吗?又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大块变小了,小块变大了) 板书:半块小,半块大 (4)熊哥俩满意吗?(不满意),从第 8 自然段哪句话看出来的?(又 嚷了起来) 板书:又嚷 过渡: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那么狐狸将继续替小哥俩分奶酪,结果如何呢?下面的故事情节更精彩,接 下来我们来学习后面的内容。2 学习第 9—11 自然段(课件出示 9----11 自然段内容) (1)分别指名同学读 9、10、11 自然段,用“---”画出狐狸说的话, 用“﹋”画出两只小熊说的话。 (2)这次狐狸又帮小熊兄弟俩分好奶酪了吗? 预设: 生 1:没有!全被狐狸吃光了。生 2:没有!狐狸不停地咬着两半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随机认识生 字:“剩、整” 词语拓展:整---工整、整体、完整 理解重点词语:不停、吃光、沒剩下 板书:吃光了 (3)熊兄弟看见奶酪吃光了,心情怎么样?(生气)指导朗读第 9 自然段。 (4)狐狸这时又是怎么说的?(预设:狐狸笑着说:“我分得很公平, 你们谁也没有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他为什么要“笑着说”,这是怎样的笑? (5)随文理解词语:公平(指公正、平等) 分角色朗读 9—11 自然段。 预设问题: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不同意;自己分奶酪,讲谦让,不要斤斤计较,让对方多吃或把奶酪交还给失主等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朗读感悟,分析问题和随文识字为主,通过多种方式读,在读中思考分析,理解课 文内容,并随文识字,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识字能力。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感悟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不同角色的语气区别。 预设:学习了课文,你们能说说自己对熊哥哥和熊弟弟有什么看法吗?(不懂得谦让,斤斤计较)对狐狸 呢?(太狡猾了) 五、小组互相讨论,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预设:与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要讲谦让。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感悟、合作交流,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谈启发,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 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教育。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个民间故事你学到了什么?(预设:与人相处要谦让,不要斤斤计较,否则会失去更多。) 预设问题:那么我们同学在学习生活中今后该怎么做? 五、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仔、急、咬、第、公” 1、指名读。 2、让学生观察这五个生字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请同学们说说观察所得。 预设: (1)“急、第、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2)“急”上长下短,第四笔一定要写在横中线上,“心”字底要写扁一些。 (3)“第”的部首在上面,是竹字头,“竹”的竖、竖钩都变成点。 (4)“仔”和“咬”都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占格是窄右宽。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强调:“仔”:左窄右宽,右半部分要写紧凑;“咬”:是左右结构,左边部 分要写的窄一些。 4、学生在田字格练习簿上自主临写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整体结构要匀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谈所得,教师再范写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难写的生字,让学生掌握书写的要 领,能正确、美观地写好生字。 六、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鹬蚌相争》的故事,让同学看后说道理。 设计意图:根据部编版教学新理念,以篇带篇,构建“1+x”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式课堂,既培养学生阅 读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板书设计: 22.狐狸分奶酪 分(狐狸)熊 半块大半块小嚷 半块小半块大又嚷 吃光了生气了 (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 23 纸船和风筝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 8 个生字和会认本课 11 个生字。 2.能根据图意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3.通过看图和学文,体会小松鼠和小熊珍惜两人之间的友谊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抓住小松鼠和小熊吵架后的心理变化,感受他们珍惜友谊的清感。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挂图、小黑板。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放风筝吗?你们不知道吧,它们除了带给我们欢乐外,还是小松鼠和小 熊增加友谊的“信使”呢!不相信,我们就来学习《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L.初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认读生字,词语卡片,读准字音。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学会 8 个生字及会认 11 个字。 二、口头扩词练习。三、在文中找出这些字组成的词读一读。 折纸 一张 祝福 扎风筝 抓住 但是 大哭 四、指导写字。 1.同桌互相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生字。 2.重点指导。 祝:左右结构。 折:左右结构。 哭:上下结构,注意下边不要写作“大”字。 扎:平舌音。 抓:右边笔顺是:一厂厂爪。 3.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 4.完成“我会写”。 5.完成课后第 2 题。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 1~ 6 段。 1.自由读,思考,这几段写了什么? (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2.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用“——”画出相关句子。 (松鼠:折纸船放在小溪里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小熊:放风筝到松鼠的家门口)。 总结:就这样,折纸船和放风筝使山上和山脚的松鼠、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给对方送去了礼物, 送去了祝福,都感到高兴极了。 二、学习第 7 自然段。 1.根据这一段说说小松鼠和小熊的心理变化过程。 2.同桌可边想象边做动作。 三、学习第 8~11 自然段。 1.读第 8~11 自然段。 2.现在小熊还给小松鼠送去礼物和祝福,小松鼠给小熊送去礼物和祝福吗?用“——”画出有关 句子。 3.他们想出了什么办法和好的?同桌扮演小松鼠和小熊,试运用多种方法。 4.小结:小松鼠和小熊又利用风筝和纸船和好了。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看图,指名上台讲故事。 五、总结。 板书设计 : 简笔画出小溪和大山 以贴图为主(小熊、松鼠、纸船、风筝) 《风娃娃》 一、 学习目标   1.认识 13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二、 学习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各自准备)、写句子的小黑板、挂图 2.搜集资料,说说风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3.带生字的树叶若干。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这些娃娃都非常惹人喜爱。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下 风娃娃,谁能告诉老师你知道哪些关于风娃娃的知识? 2.小朋友们对风娃娃的了解还真不少,瞧!风娃娃给我们吹来了许多树叶做礼物,呆会儿,谁能认识 上面的字就能把树叶贴到自己小组的大树上去。请翻到 106 页赶快自己学一学吧!有不会认的字,可以 向小组的同学请教。 3.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自主识字。同学之间介绍自己认字的方法。    4.开火车认读生字,注意提醒读准字音。提示:“栽、责”是平舌音;“助、抽、使、示”是翘舌音。  5.课文中的风娃娃是怎么样的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圈出黑板上的生字,并反复读带生字的句 子。 6.老师逐一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准确、通顺。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风娃娃是个怎样的娃娃?你喜欢它吗?跟同桌说说理由。教师相机板书:好事 坏事 2.通读全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学生汇报,老师板书:(1)吹大风车(2)吹帆船(3)吹风筝(4) 吹衣服、吹小树(板书)   3.出示挂图,分组自由选择图画,找到相应的自然段,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做好事” 板块。 (1) 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 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什么?  “做坏 事”板块。 (1) 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 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 4.汇报学习成果 (1)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风娃娃的心情怎样?体会风娃娃的心情,指导感情朗读。 (2)风娃娃做了什么坏事?人们是怎么责怪风娃娃的? (3)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体会风娃娃的心情,练习感情朗读。 (4)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1.开火车,抢树叶。(分组开火车读另一组树上的字,把它抢到自己这一组的大树上来。) 2.自由选择课文的一部分感情朗读,并展示给小组的同学听。 3.风娃娃听了小朋友们的话,会怎么做呢? (二) 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秧、场、路”三个字。     他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①选容易的字先写    1.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临写。    2.同桌欣赏、评议所写的字。    ②请教难写的字   1.在小组内向同学请教难写的字。   2.向老师请教最难写的字,老师范写指导。   3.自己练写。    (三)听写生字    同桌互相听写,再检查是否正确。 板书:24 风娃娃 好事 坏事 吹大风车 吹帆船 吹风筝 吹衣服 吹小树 语文园地八 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认写 10 个生字。 (2)学习拟声词。 (3)积累学习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理解其含义。 (4)阅读故事《称赞》,理解故事包含道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同学朗读、说话、写 话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从生活学习知识。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写字,积累歇后语和成语。 2.学会阅读文章。学会独立思考,理解寓言寓意,培养健康心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有着千千万万中不同种类的动物,万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能繁荣昌 盛,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各种不同的动物吧。 2.(出示课件)一起读一读。 第一组:狼 猩猩 海龟 白鹤 鸽子 第二组:羚羊 蚯蚓 螃蟹 蝴蝶 蚕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学习生字:狼 猩 鹤 鸽 羚 蚯 蚓 螃 蟹 蚕 4.教师示范书写,注意书写笔顺。 5.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注意写字时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二、字词句运用 学习拟声词 1.出示课件,读一读。猜读生字。 提示:(它们都是形声字,字体的一部分表示读音。) 第一组:啪 唰 吱呀 叮当 第二组:嘟嘟嘟 咚咚咚 第三组:哗啦哗啦 叽叽喳喳 2. 读一读,教师领读。指名读。 3. 教师讲解词语意义。 4. 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词语都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有单音节词,有双音节词,有三个音节,也有四个音节,有 ABAB 式, 也有 AABB 式。 5.选择合适的词语放在句子里。 (1)大家都睡着了,突然想起__________ 的敲门声。(咚咚咚 啪啪啪)(2)____________,雨不停地下着。(哗啦哗啦 唰唰唰) (3)鸟儿在树上__________ 地叫着。(叽叽喳喳) 6.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填写这个词语。 7.表扬鼓励积极发表意见的同学。 8.同学们,还能再举出类似的词语吗? 呜呜 呼呼 哗啦啦 呲啦 砰砰砰 哒哒哒 乒乒乓乓 叮叮咚咚 嗡嗡嗡嗡 9.用我们找到的象声词造一句话。21 教育网 第二课时 二、书写提示 1.导语 同学们,今天又到了写字时间。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回忆一下上次语文园地五中, 我们学写的左右结构的字。书写左右结构不等的字时要注意“窄让宽”的原则。 2.(出示课件)提问:同学们,认真观察,今天我们学写的左右结构的字,它们有什么特点,怎样写更 好看。 3.指导书写,复习儿歌。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儿歌:左右等宽中间靠,左右不等窄让宽。 4.读一读,观察今天我们学写的字。 师:“领、群、船、朗”都是左右相等的字,要向中间靠,还有注意穿插避让。如“领”字“令”稍写 小点,避让“页”字。 5.生写一写,老师加强指导。 三、日积月累 1.同学们,第一节课,今天我们学习几组成语,有意思的是,全和动物有关。 2.出示课件“日积月累”。 第一组:狼吞虎咽 龙飞凤舞 鸡鸣狗吠 第二组:惊弓之鸟 漏网之鱼 害群之马 第三组:胆小如鼠 如虎添翼 如鱼得水 3.教师范读。 4.谁来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学生试读。 6..利用多种手段,借助彩色插图、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理解成语。 7. 教师讲解,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试着造句。 第三课时 我爱阅读 一、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看过哪些童话故事? (你们看过的这些童话故事有的是中国的,有的是外国的,本文是张秋生写的童话故事。) 2.同学们都很喜欢看童话故事,那你们知道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童话,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抒情说理的文学作品,童话具有 寓教于乐,突出形象性,注重趣味性,讲究可读性的特点。) 3.今天我们学习“我爱阅读”中的《称赞》,自己读读这篇文章,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读完后 交流) 二、引入课题,初读童话。 1.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称赞》。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词。 (2)说说那些字比较容易写错。 (3)指名读课文。 三、联系故事,学习道理。1.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小刺猬称赞小獾让小獾获得了自信,小獾送小刺猬椅子做为回报,小刺猬也回送了苹果。 2.小獾为什么要给小刺猬送椅子?你怎么知道的? 3.小獾具有怎样的品质?书上又是怎么写的? 4.小结:当我们大方的称赞他人的优点,不仅会给他人带来自信和快乐,同时也能收获友谊和尊重。 四、联系实际,领会寓意。 1.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自信”的看法么?(交流) 小结:大多数人在面对困难时会有退缩的心理,但却能因为别人的称赞而获得自信去克服困难。 2.说说身边,或者看过的书籍报刊中有关自信或者称赞的故事 教学反思: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