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ID:87952

大小:1.67 KB

页数:1页

时间:2018-02-1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5 大自然的语言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的内容,学习作者写文章时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 2.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2.学习文章的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导入:  同学们,七年级时,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你们还记得里面是怎样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知道冬天已经降临了,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我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竺可桢(1890—1974年),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1.速读课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争取两分钟内读完。 2.理清文章条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自然段)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迟早的各种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1.齐读第1自然段。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请标出有关词句。 (3)课文在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时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讨论明确: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3)开篇用“沉睡”“苏醒”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共有三种:“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了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 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簌簌”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很自然了。 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2.学习第2、3自然段。 学生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 第2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1)第2自然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2)第3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指名回答) 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仔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许多”说数量不少,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 文中有许多词语两两相对,十分严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关于物候的知识,知道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以及物候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现在,让我们继续跟随竺可桢,探索物候学的奥秘。 1.指名朗读第4、5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5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2.默读第6~10自然段。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 首先是纬度; 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很有条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3.齐读第11、12自然段。 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1)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3)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4.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1.说明的条理性强。,文章首先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接着,课文又在第二部分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则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迟早的各种因素,它既是第二部分的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最后一部分,在前文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希望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更大的农业丰收。,2.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作者为了使文章通俗易懂,采取了以下的方法:第一,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丰富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第二,尽量少用专业术语,而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第三,运用优美、描写性语句和大量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事例变得生动形象。 大自然的语言 一、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二、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三、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四、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本课教学我将课标的新理论渗透进课堂,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对身边物候现象的关注,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实现了以文本走进生活、又从生活回到文本的目的。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