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七年级生物下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八章第一节《消化和吸收》中的一个探究实验,在内容上,安排在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之后,第二课时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之前,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该探究活动是课标建议的必做探究实验之一,实验目的明确。在教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2 .三维目标 ‎ 知识目标:‎ 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推理解决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 ‎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的饮食观念。‎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体验实验过程。‎ 难点:(1)对照实验的设计。‎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 ‎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大部分是外来生,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比较不好。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有较强的表现欲,并且对探究实验非常感兴趣,乐于动手,敢于动手。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对淀粉已有一定的了解。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大半年的学习和训练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探究实验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素质教育的理想目标,所以本节课主要用问题驱动法、引导讨论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通过咀嚼馒头的情景引入新课,通过先易后难、先拆分后合并的方法突破多变量实验设计这一难点。最后运用实验获得的体验指导生活。归纳起来,就是通过教师的情境引入、提问启发、指导实验、引导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不断思考。‎ ‎2.学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验探究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思考归纳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体验,在交流中展示收获,在体验中提高能力。‎ 4‎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准备实验报告。‎ ‎2.进行分组。‎ ‎3.对学生进行部分实验仪器的操作培训。实践并告诉学生多种取唾液的方法。‎ ‎4.通知学生带实验材料,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和器材。‎ ‎1.收集含淀粉的实验材料。‎ ‎2.预习实验。‎ ‎3.接受培训并采集唾液。‎ 预设课堂实验的各种可能状况,便于有效、高效的实施课堂教学。‎ 创设情景 ‎1.同学们,我们每天要从外界摄取大量的食物,如米饭、馒头、面条等,这些食物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2.淀粉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吗?‎ ‎3.淀粉没有甜味,而且咀嚼馒头时感觉到有甜味,这一现象说明了馒头的淀粉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1.思考并回答。‎ ‎2.结合老师的提示分析出淀粉在口腔内发生了变化。‎ 通过教师的引导回忆普通生活体验。努力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引入新课。‎ 提出假设 ‎1.是口腔中的什么物质让淀粉发生了转变,这种变化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分泌等作用有关?‎ ‎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对该实验提出假设。‎ ‎1.确定本组探究的问题并做出假设,进行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并交流。‎ 通过现场再体验,教师问题引导,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并发现问题的能力。‎ 4‎ ‎ 探究方案 ‎1.要求完成实验报告上的问题,初步设计实验。‎ ‎2.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带来的实验材料由各组小组讨论,根据我们提出的问题,和假设,应该怎样设计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什么?设计一个简单地实验计划,并进行展示。‎ ‎3.组间互相点评,实验还有什么不足,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或者需要补充的?‎ ‎4.出示提示问题,帮助各小组完善实验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并交流,明确如何进行模拟。‎ ‎2.明确该实验的变量:唾液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确定变量的基础上,制定实验计划填写在实验报告上。‎ ‎4.小组展示。‎ ‎5.各小组对计划进行完善,请求老师帮助完善计划。‎ 通过思考交流,明确模拟的方法,通过方案的交流分析,突破实验设计的难点,通过讨论,完善实验计划,通过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通过实验,体验合作的重要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总结具体实施方案:‎ ‎1、取唾液备用。‎ ‎2、取2支试管,编号分别为1、2,然后在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或淀粉糊和清水。‎ ‎3、在1号试管滴入唾液,2号试管滴入清水,注意滴入的清水和唾液的量应相等。‎ ‎4、把四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37℃‎的温水的大烧杯中,恒温加热10分钟。取出后分别滴入2滴碘液。‎ ‎5、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实施方案 交流总结 ‎1.总体观察,个别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 ‎2.要求各小组对本组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3.请各小组派代表对本组的实验进行交流。‎ ‎4.进行小结 ‎1.按计划进行实验。‎ ‎2.各小组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进行组内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3.各组派代表展示交流,进行反思。‎ ‎4.达成共识 通过小组合作,体验实验乐趣,通过交流展示,引发学生思维碰撞和深入思考,培养生物学科特有的语言表达规范并 得出结论。‎ 拓展延伸 提问:通过今天的实验,给你什么启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交流 关注健康,回归生活。‎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个人感觉 4‎ 成功之处:‎ ‎1、教师课前准备充分,便于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2、本节课,教师只提供实验器材,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由“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实现,既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又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 ‎3、实验创新,如:取唾液的方法。控制温度的新方法。虽然这一方法根据课后教师的实践,需要手较温暖的情况下效果才好。但师生的共同创新,实现了教学相长。‎ ‎4、来源生活,回归生活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不足之处: ‎ ‎ 1. 学生展示和交流的语言不够严谨。 ‎ ‎ 2.在实验操作上有些方面还是不规范。‎ 4‎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