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二)导学案(岳麓版选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戊戌变法(二)导学案(岳麓版选修1)》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案19 戊戌变法(二)‎ ‎[课标要求] 1.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戊戌变法的高潮和失败 ‎1.百日维新——高潮 ‎(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2)内容 ‎ 政治 经济 文教 军事 内容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奖励发展农工商业;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废八股;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与发明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意义 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增强国防力量 ‎(3)评价:新政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支持,但是变法措施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和定宪法等内容。‎ ‎2.戊戌政变——失败 新政危机四伏,遭到旧势力强烈反对。慈禧太后做好了随时镇压的准备。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新政内容除设立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深化探究 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分析:‎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雷颐 材料二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萧功秦 8‎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 思考 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例史实论证三则材料的观点。‎ 答案 (1)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或者变法者主观方面的局限性)。材料三:整体的社会环境。‎ ‎(2)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材料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材料四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思考 ‎(1)材料四是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 ‎(2)据材料,思考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案 (1)①角度: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搬日本经验。‎ ‎②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③“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 ‎(2)改革的成功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多方面地积极地为改革的成功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历史认识]‎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的发展,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但其失败的结果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之路在中国难以行通,其所倡导的君主立宪政体的思想,也不适合中国国情。‎ ‎[重点精讲]‎ 为什么说“百日维新”实际上比维新派的宣言落后了?其原因是什么?‎ ‎“百日维新”的措施中没有涉及维新派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教材互补]‎ 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它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人民版)‎ ‎[历史认识]‎ 8‎ 以康梁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二、戊戌变法的意义 ‎1.性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影响 ‎(1)引发了思想的巨浪,昭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形成。‎ ‎(2)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起到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作用。‎ ‎(3)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4)近代传媒的影响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城市,人们的认识空间空前扩大。‎ ‎(5)摒除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戒缠足、兴女学等运动风起云涌。‎ 深化探究 材料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思考 材料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案 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 ‎[学法指导]‎ 评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一般从三个角度来看:一、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二、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三、戊戌变法是近代史上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归纳总结]‎ 戊戌变法带给我们的思考:(1)没有实现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初衷。(2)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唤起了民族意识的复苏,使更多国人从麻木中觉醒,投身于爱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3)维新派宣传的西方民主思想为更多的人接受,对封建思想文化构成了一定的威胁。(4)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首次提出了全面进行资产阶级改革的方案,是谋求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必要步骤。(5)变法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做了正面的准备,也留下了反面的教训。‎ ‎[重点精讲]‎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8‎ ‎(2)具体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企图用“和平”“合法”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的有限改革。‎ ‎[归纳总结]‎ 百日维新的特点。‎ ‎(1)从方式上看,变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制度模式,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2)从涉及领域看,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3)从推行范围看,仅限于社会的上层,只得到少数官员的支持,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4)从内容上看,没有涉及开国会、定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等政治主张,表明光绪帝变法的初衷不是为了实践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同时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推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 D.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答案 A 解析 维新变法运动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挽救民族危亡,当时严峻的民族危机形势决定了维新运动由理论转入实践阶段,A项为最佳答案。‎ ‎2.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 A.设立京师大学堂 B.提倡士民投资设厂 C.废八股,学西学 D.裁汰绿营 答案 B 解析 从选项看属于经济类的措施只有“提倡士民投资设厂”一项。A、C两项为文化教育措施,D项为军事措施。‎ ‎3.“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的(  )‎ A.地主阶级改革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8‎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张兴办学堂、议院、“君民一体”等,结合所学,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等。‎ ‎4.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的内容涉及政治体制的是(  )‎ 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 B.设议院 C.制定宪法 D.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维新派的政治思想主张与“百日维新”措施的差异,光绪帝没有采纳维新派提出的“开国会”“定宪法”和“君主立宪”的主张。‎ ‎5.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答案 D 解析 D项中“好头颅六个凭空送”是指戊戌政变中被杀的戊戌六君子,故选D项。‎ ‎6.阅读下列材料:‎ 由于维新变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社会上反对势力很大。例如废除八股文,使大批读书人通过八股考取功名、升官发财的梦想破灭,他们自然群起而反对。湖南有个名叫曾廉的举人,甚至上书请求处死康有为和梁启超;一些衙门裁撤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官员,极端仇视新政,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令旗人自谋生计,更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重要社会基础。‎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2)社会上反对变法的势力很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具体表现。‎ ‎(3)这一现象有什么影响?‎ 答案 (1)维新变法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和阻挠。‎ ‎(2)主要原因是变法法令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具体表现:①废八股,使大批读书人通过八股考取功名、升官发财的梦想破灭。②一些衙门裁撤后,使大批官员丢了乌纱帽。③令旗人自谋生计,引起旗人的强烈不满。‎ 8‎ ‎(3)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重要社会基础,直接导致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解析 材料的中心思想体现出维新变法危及很多人的利益,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对势力,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解题关键是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组织答案,论证问题。‎ ‎[基础达标]‎ ‎1.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理解该段文言文材料。“茫无可倚”反映了谭嗣同对于变法没有强大的依靠力量而感到前途茫然的一种心态。‎ ‎2.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与此相吻合的是(  )‎ A.把西方政治制度介绍到中国 B.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潮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觉醒 D.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答案 C 解析 戊戌变法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促进了思想启蒙。康、梁等维新派提倡西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3.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廖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  )‎ ‎①改定律例,裁撤冗员 ②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④裁汰旧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D 8‎ 解析 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的措施对于守旧势力来说,并没有触动他们的利益。而①③④均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4.促使清朝统治集团分化和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危机加深 B.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争夺统治权 D.康有为的宣传 答案 A 解析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加深,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严重威胁清政府的统治。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帝,支持和任用维新人士进行变法,企图在维持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发展资本主义。‎ ‎5.有人用“观念转变,黄金万两”来解释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哪项最符合这种解释(  )‎ A.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有力地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答案 B 解析 “黄金”是价值的代表,说“观念转变,黄金万两”,表明观念转变的巨大社会价值。‎ ‎[能力提升]‎ ‎6.1898年6月,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上折奏事足矣。”这段话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拉拢 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斗争策略 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人士参与政权 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答案 D 解析 B、C、D三项均能反映维新派的态度,但B、C两项从不同侧面反映维新派对旧官僚和自己的态度,而D项则从根本上反映维新派的政治立场,体现了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的让步。‎ ‎7.“在短短的103天中,发出上百道新政诏令,改革内容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譬如: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该材料(  )‎ A.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 B.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 8‎ C.批评维新派脱离了人民群众 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 答案 D ‎8.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与此相吻合的是(  )‎ A.把西方政治制度介绍到中国 B.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潮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觉醒 D.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答案 C 解析 戊戌变法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促进了思想启蒙。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答案 (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过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出现分歧。‎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