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必修二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ID:64769

大小:74.57 KB

页数:7页

时间:2009-12-0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知道,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而中国又是世界上四大农业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以农立国的历史传统。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和副食品,为手工业部门提供原料。因此,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有利于我们对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形成整体认识。 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是上述所有内容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因素。因此本课教学设计突出一条主线——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变革,而生产工具的进步又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前提和保障。 二、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耒耜的出现和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理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 2、识记铁犁牛耕的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掌握精耕细作的含义,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农业耕作方式形成及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 3、了解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小农经济的形成,小农经济下的农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发展原因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创新性思维。学会用历史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问题探究、历史联想法和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驳斥中华文明外来说。 2、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3、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五、教学安排 课时分配: 1课时 六、主要教学方式和教学用具 本课头绪多、历史概念多,学生难以理解。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问题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办法,教师只在导入新课、疑难问题和重点问题适当采用讲述法外,其余放手让学生归纳总结。 为使教学过程更有形象性,更好地演示经济发展的过程,结合书本或上网查找相应的图片,以图示法演示,以便学生得到直观的印象。 对教材的处理方面:全课突出一条主线——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变革,而生产工具的进步又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前提和保障。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超过75%,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是国家建设不可忽视的基本问题,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国力的增强具有重大意义,农村的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今天,让我们翻开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篇章,了解中国古代农业走过的历程,关注农业发展的现状,一起构想中国农业健康美好的未来。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标题解读,进行概念剖析 什么是农业: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分布、牲畜 生产工具的改进 古代农业生产体系    水利事业的发展 耕作方式的进步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农业,古代农业生产体系包括的内容,对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整体的认识。 (二)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情景创设:依据教材对神话传说的分析,导入相关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思考探究: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是怎样演变的?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在学生思考的前提下,老师分析得出结论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生产力的发展是农业耕作方式形成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变革,而生产工具的进步又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前提和保障。 2、概念剖析: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产品分配方式。 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时候,生产力能够较快地发展,社会将在安定的状态下发展。而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会从适应逐渐变成不适应,这时,就需要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调整之后的生产关系又会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里就体现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适应,而又不调整或无法调整生产关系的时候,生产力只能缓慢发展,甚至停滞不前或后退。这里就体现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积累,最终将会导致政权的更改,并组织起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这里就体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三)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概念剖析:精耕细作的含义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2、情景创设:结合图片与教材,老师将教材内容分为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三个方面,通过填写两个表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时期 工具名称 特点 战国 铁犁  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造垄,构造比较简单 西汉 耦犁  二牛三人、一牛二人 耧车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 隋唐 曲辕犁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时期 工程或工具 战国   汉朝  漕渠、白渠、龙首渠 曹魏  翻车 唐朝  筒车        都江堰           宋朝 高转筒车 明清 风力水车 (四)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教师依据教材介绍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的情况。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将留到第4课详细介绍。 2、由学生欣赏名曲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引导学生思考小农经济的特点,并分三组讨论第一组: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第二组:小农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发展不利因素有哪些?第三组:小农经济的地位? 结合学生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1)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 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是分散的,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小农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发展不利因素有哪些? 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④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⑤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3)小农经济发展的地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五)课堂小结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耒耜的出现和商周 农业生产的发展 铁犁牛耕的发展 耕作技术的进步 水利灌溉 含义和特点 发展有利和不利条件 地位 刀耕火种                  (六)课后拓展探究: 1、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五谷”和“六畜”分别指的是什么?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