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该书费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一)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是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有好处。 
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教学方法: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软尺、模型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让学生用手按住胸部两侧,深深吸气,在呼气,感觉胸廓变化?肋骨是怎样运动的?
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演示模型:膈肌的收缩、舒张使胸腔上、下径发生变化。
学生做深呼吸,说出自己的感觉,
学生参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
1、  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原因是什么?
2、  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吗?除胸廓前后径、座幽静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容积?
让学生说出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引导学生:走到饭店附近为什么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呢?
教师及时点评,并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气体扩散的原理。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析资料:
1、甲、乙两瓶石灰水的混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2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学生总结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评价和鼓励。
 课堂练习:
1.测定胸围差时,被测者要自然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均匀呼吸,还要做到(   )
  A 不挺胸、不屏气  B 挺胸、不屏气  C 挺胸、屏气  D 不挺胸、屏气
2.氧气进入人体最终要到达    A 肺 B 血液 C 细胞  D心脏 
3.做人工呼吸进行口对口吹气时,每分钟吹气的次数应是(   )
 A  12~14次   B  16~18次   C   60~70次   D   100次以上
4.在学校体检中,强强同学的肺活量三次测试结果分别为3100毫升、3800毫升、
3600毫升。请问肺活量应是(  )   A 3100毫升 B 3500毫升 C 3600毫升 D 3800毫升
5. 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含量增加最多的是(   )
A氧气   B 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6.人在溺水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  );煤气中毒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  )
  A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7.某夫妇被怀疑害死了一女婴,法医在鉴定时将死婴的肺部剪下一块,投入水中,结果肺部下沉,法医判断婴儿为产前死亡,这对夫妇无罪。法医判定的理由是(    )
 A 肺泡内充满了痰液 B 肺会吸水呈海绵状 C 肺泡充满了血液  D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
8.适应于肺泡与外界空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   )   
 A鼻腔内有鼻毛                  B  气管、支气管都有软骨支架 
 C肺泡壁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  肺泡外保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9.体育课进行100米赛跑后,同学们出现的现象是(   )
  A  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    B  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  
C  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    D  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
作业:书51页练习题1、2。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肋间肌→  收缩→胸腔容积扩大→  肺扩大       →吸气
                                肺内压缩小
膈  肌→  舒张→胸腔容积缩小→  肺缩小
                                肺内压扩大   →呼气
气体交换的原理: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血液————组织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