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诗词三首》ppt课件(5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诗词三首》ppt课件(54)》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诗词三首 唐诗 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宋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 今。 诗歌赏析三部曲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 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 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 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 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 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 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 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  天宝元年( 772 ),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 没被皇帝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 行路难 》 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 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 。天宝三年, 被逼出京 ,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 《 行路难 》 。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读准字音 划出节奏 说说内容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 / 斗十千,玉盘珍羞 / 直万钱。 停杯投箸 / 不能食,拔剑四顾 / 心茫然。 欲渡黄河 / 冰塞川,将登太行 / 雪满山。 闲来垂钓 / 碧溪上,忽复乘舟 / 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 长风破浪 / 会有时,直挂云帆 / 济沧海。 行路难   金樽 清酒 斗十千 ,玉盘 珍馐直 万钱。 停杯投 箸 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 垂钓碧溪上 ,忽 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多 歧路 ,今安在? 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 云帆济沧海 。   乐府歌辞之一。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一首。 名贵的菜肴。羞同“馐” ( zūn )金酒杯。 【 注释 】 ( dǒu )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 直:同“值” ( zhù )筷子 据 《 史记 -- 齐太公世家 》 载,吕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 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 叉路 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 像白云一样的船帆 渡过 大海 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 理解内容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背景: 李白 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 “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这便是《行路难》的写作背景。这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是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体会诗人 情感变化 金樽 清酒 斗十千, 玉盘 珍羞 值万钱。 写器皿贵重 写酒馔 (酒席) 佳美 “斗十千”“值万钱”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 诗歌前句化用曹植 《 名都篇 》“ 美酒斗十 千”;后句用 《 北史 》“ 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 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 故。可见“巧铸灵运”之妙。 写出宴会的欢乐场景,以乐景写哀情。 苦闷、抑郁、悲愤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是无限的寂寥、怅惘 ——“ 举杯消愁愁更愁”啊!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 “ 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 的自信, “ 西入秦海,一观国风 ” ,可是得到的却是 “ 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 ” 、 “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 。 事与愿违的痛苦、失望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 水之滨垂钓。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 过日月旁边。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 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 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任抱有希望。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 —— 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 忧虑、焦灼不安、迷惘。 乐观、自信、倔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 , 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 …… 用典: 南朝名将宗悫què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与《行路难》同时之作有《梁园吟》,其末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 欢乐 苦闷 希望 失望 复杂的心理历程 情感的起伏变化 宴饮场景 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 展望未来 神游千古 回到现实 迷惘 乘风破浪 自信 主旨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 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一方面,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一些贤人最终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 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 。    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与希望的复杂心情,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奋进之志。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 1.细节描写 2.象征手法 3.借用典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找出诗句中四个动词,并谈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 停、投、拔、顾 ”,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细节描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 想的追求。 用 “ 冰塞川 ” 、 “ 雪满山 ” 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象征手法 吕尚,九十岁在磣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借用典故 诗酒巅峰 — 唐诗与酒 中华民族的盛世唐朝把诗酒结缘推向了历史的巅峰,后世难以超越! 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酿酒业空前发展,酒已不在是奢侈品。唐代的诗人又把饮酒聚会、吟诗作赋两项活动融为一体,文人们常常借酒激发诗歌创作热情。唐代诗酒最相连,真正做到了诗酒交融,形成了无酒就无诗,有诗必有酒的独特文化。赞美酒的诗歌更是不计其数。 很多作品都写出了诗人饮酒游赏、把豪放的诗情合着酒意融入自然,达到令人神往的境界。  将进酒 [ qiāng jìn jiǔ ]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谷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课堂练习 1. 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本诗中的句子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行激励或劝勉 : 2. 本诗使用典故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的句子 : 3. 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 照应题目 )的诗句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世路艰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 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 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 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 5. 收集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 。 A 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 (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2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4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5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6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刘禹锡 ( 诗豪 ) (772 -- 842)字梦得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 词 》、《浪淘沙 》 、 《杨柳枝 》 、 《 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诗 集 有《刘宾客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这 是古代酬 赠诗 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 826 ),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惜惺惺。白居易在席上吟诗 《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 ,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 资料: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 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 歌 赏 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自 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如 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 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 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1 . 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 .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 怎样 的心情 ?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辛酸和愤懑不平 用典 (闻笛赋、烂柯人 )。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自 己恍若隔世之人 。心情:百感交集,油 然而生无限悲痛怅惘 之意,不胜感慨。 3 . 颈联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的 是 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4 . 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 1 )作者 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 ( 2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 3 )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 回 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辛酸、愤懑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用典 悲痛、怅惘 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 比喻 富有哲理 豁达、 乐观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积极、 坚强 辛酸愤懑、 坚定 乐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既 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思想 感情 水调歌头 苏轼 歌曲欣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 至 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 苏 洵弟 苏 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作者 简介 资料: 这 首词是 咏中秋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 ),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 政治上失意 ,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 心情抑郁惆怅 ,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此词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 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 作结。 关于“词牌”: 水 调歌头,词牌名,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名称。“牌”就是“谱”,词牌就是歌谱的意思,写作时按照它们的曲谱填上歌词一样,后来词的曲调逐渐遗失,词牌就由乐曲的名称变成特殊的文学格式,失去了题目的作用,所以,在填词时往往要另加题目。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 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把酒 :端起酒杯。 宫阙 :宫殿。 归去 :回到天上。 琼楼玉宇 :指想象中的宫殿。 不胜 :经不住。 弄清影 :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 :哪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儿转过朱红色楼 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 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应 : 不该。 何事 :为什么。 别时圆 :在人们分别时圆。 此事 :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 “圆”。 千里 :相隔千里的人。 共婵娟 :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 阙, 今 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上阕: 饮酒 问月 { { { 起笔突兀 写在“出世”与“入世”徘徊困惑双重 矛盾 积极乐观 热爱生活 { 想象奇特 主旨句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下阕: 对月怀人 } } } } 衔接上阕 转入抒情 胸襟博大 美好祝愿 1. 词 的上下两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两者的联系 何在? 上片:对月饮酒,想象在天上、人间徘徊。 下片: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2.“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 “月圆人不圆”的遗憾 之情, “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3. 找出 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 句子。 ( 1 )蕴涵 了人生哲理的句子 是: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将 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 2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人希望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表现了词人博大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 4 . 月亮有那些美称和雅号?你还知道哪些咏月的名句。 说说“月亮”、“月光” 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 思想 感情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之情。 抒发对弟弟的强烈思念。 咏月 上阕:饮酒问月 下阕: 对月怀人 ------ 追 求美好生活 圆月 衬 别离 ------ 探 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乐 观旷达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 喻清高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