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说明文阅读(三).ppt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

共有 4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 共有 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 浙江专用 说明文阅读 ( 三 ) 方法、语言 1 . 辨析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 . 理解说明文词语的含义 ,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生动性。 一、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1 . 举例子。 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 , 有时光从道理上讲 , 人们不太理解 , 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语言标志: “ 例如 ……”“ 以 …… 为例 ”“ 如 ” 等。 【 答题格式 】 举 ________ 例子 , 更真实更具体地说明了 ________ 的 ________ 特征 , 增强了说服力。 2 . 列数据 ( 字 ) 。 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语言标志: 有数词 , 概数、确数等。 【 答题格式 】 运用具体数据 , 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________ 的 ________ 特征 , 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3 . 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 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 , 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 , 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 , 然后依照类别 , 逐一加以说明。 语言标志: 有几种 , 一种是 …… 另一种是 …… 【 答题格式 】 对事物 ( 事理 )________ 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 , 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4 . 作比较。 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 , 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 , 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 , 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 , 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语言标志: 而;比 …… ;和 …… 东西比等。 【 答题格式 】 把 ________ 和 ________ 加以比较 , 突出强调了事物 ( 事理 ) 的 ________ 特征 ( 地位、影响等 ) 。 5 . 下定义。 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 , 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或事理特征、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语言标志: …… 是 …… , 这就是 …… , 叫 …… 。 【 答题格式 】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 ( 科学事理 ) 加以揭示 , 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 ( 事理 ) 的 ________ 特征。 6 . 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作些解释 , 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适当解说。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 , 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 , 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 , 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 , 并且解释的对象与作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语言标志: 这是因为 …… ;其原因 ( 原来 ) 是 …… ;指的是 …… ;这就叫 …… 。 【 答题格式 】 对事物 ( 事理 ) 的 ________ 特征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 , 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7 . 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 , 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语言标志 :像、是、当作、好像。 【 答题格式 】 把 ________ 比喻成 ________ ,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 ________ 特征。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 8 . 摹状貌。 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语言标志: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 有的像 …… 有的像 …… 有的像 …… 。 【 答题格式 】 通过描摹 ________ 的情态 ,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 ( 事理 )________ 的特征 , 使文章更有可读性 , 更生动活泼。 9 . 画图表。 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 , 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 , 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 , 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表 , 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 , 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 , 也可制定统计表 , 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 , 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语言标志: 图表、柱状图、箭头图等。 【 答题格式 】 用列图表的方式对数字、步骤等加以对比说明 , 非常直观、简明、形象地说明了事物 ( 事理 ) 的 ________ 特点 , 使读者一目了然。 10 . 引资料。 引资料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引用具体的事例 ( 作用同举例子 ) ; (2) 引用具体的数据 ( 作用同列数字 ) ; (3)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 ( 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 ; (4) 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 。另外 , 引资料在文章开头 , 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语言标志: 据说 , 某某说 , 有 …… 为证等。 二、说明文的语言 1 . 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最基本特征。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可以以平实见长 , 也可以以生动活泼见长。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指代性词语: “ 这 ”“ 这些 ”“ 这样 ”“ 这种 ”“ 这类 ” 等。 (2) 表估计: “ 大约 ”“ 左右 ”“ 估计 ”“ 大概 ”“ 至少 ” 等。 (3) 表猜测: “ 可能 ”“ 也许 ”“ 据推测 ” 。 (4) 表修饰限制: “ 之一 ”“ 一般 ”“ 经常 ”“ 目前 ”“ 至今 ”“ 主要 ”“ 只 ” ( 只要、只有 ) “ 总 ” 。 (5) 表程度范围: “ 最 ”“ 很 ”“ 几乎 ” 等。 (6) 表依据来源: “ 据说 ”“ 研究表明 ”“ 据 …… 推测 ” 等。 2 . 常见试题类型及答题格式 (1) “××” 词好在哪里? 【 答题格式 】 用了 “ ××” 词 , 生动地 ( 准确地 ) 说明了 ________ 事物的 ________ 特征 ,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 符合实际情况 , 具有科学性 ) 。 (2) 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 ① 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② 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 , 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③ 比较 , 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后与删掉以前的区别 , 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 结论是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④ 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 答题格式 】 不能删。因为 “ ______” 词表示 ______ , 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______ , 这与文意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3) “××” 词能否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 答题格式 】 不能换。因为 “ ××” 词表示 ________( 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 , 所换词语的意思是 ________ , 换了后 ________( 意思有何改变 ) , 不符合实际。 (4) “ 这些条件 ”“ 这种现象 ”“ 同样道理 ” 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 , 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 , 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5)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 “ 准确 ” 特点的词句 , 并体会。 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 , 然后说明其作用。找 “ 准确 ” 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 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 ② 找有概数的句子; ③ 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④ 找表估计、猜测的词语; ⑤ 找表修饰限制的词语; ⑥找表程度范围的词语等。 (2016· 娄底 ) 阅读下面的文章 , 回答 1 - 3 题。 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 ① 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 , 比如恐龙 、 猛犸象 、 大地獭 、 柱牙象 、 北美野牛 、 蓝鲸等 , 如今它们要么已经灭绝 , 要么数量大减 , 濒临灭绝 。 这些大型动物不但具有无与伦比的观赏价值 , 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 。 最新研究发现 , 大型动物的灭绝 , 导致地球营养元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 , 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 ② 虽然没有准确的定义 , 但通常情况下所谓 “ 大型动物 ” ( Megafauna ) 指的是体重在 45 公斤以上的动物 , 地球上最近的一次大型动物集体灭绝出现在 1.2 万年之前 , 也就是上一个冰期结束之后 , 至少有 120 种大型动物在这一时期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 。 气候变化是这场浩劫的原因之一 , 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 。 ③ 如果说河流是地球的动脉血管 , 那么这些大型动物就是地球的毛细血管 。 动脉固然重要 , 但毛细血管同样很重要 , 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地方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营养元素 , 满足植物的生长 。 ④ 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 , 这个很容易理解 , 但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 ? 洋流难道不够吗 ? 答案很直接 : 还真是不够 。 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 , 时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 , 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极度缺乏营养物质 , 所以才会有 “ 蓝色沙漠 ” 的说法 。 ⑤ 2015 年 10 月 26 日发表在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 上的一篇论文显示 , 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洋动物 , 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 , 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 , 在浅海排泄 。 ⑥ 这篇论文是由一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 。 研究人员发现 , 自从 300 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 , 海洋中鲸的数量下降了 66% ~ 90% , 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 300 年前约有 35 万头 , 如今只剩下几千头了 。 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密度的减少 , 导致磷元素从海底运到海面的总量下降了 75% , 即从过去的每年 35 万吨下降到了现在的 8 万吨 。 ⑦ 除此之外 , 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 。 同样拿磷元素来说 , 300 年前每年都有 15 万吨磷元素被带上陆地 , 如今这个数字下降了 96% , 只剩下大约 6000 吨了 。 ⑨ 这篇论文的作者们呼吁各国政府重视这一问题 , 一方面要尽快采取措施恢复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 , 另一方面要想办法扩大家养动物的活动范围 。 这么做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 而且有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 因为地球上很多地方由于缺乏营养物质 , 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 照到那里的阳光被白白浪费掉了 。 ( 选自 《 意林 》 2016 年第 5 期 , 有改动 ) 1 . 选文第 ⑥ 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 , 自从 300 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 , 海洋中鲸的数量下降了 66% ~ 90% , 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 300 年前约有 35 万头 , 如今只剩下几千头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选文第 ⑧ 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 “ 绝大部分 ” 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 大型动物不但具有无与伦比的观赏价值 , 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 ” , 从生态价值的角度看 , 选文第 ③ 段形象地把大型动物比作地球的 “ 毛细血管 ” , 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点拨 】 第 1 题考查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 举例子 、 列数字 、 分类别 、 作比较 、 下定义 、 作诠释 、 打比方 、 摹状貌 、 画图表 、 引资料 。 解题时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 , 然后结合文段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 。 答题思路 : 运用了 XXX 说明方法 , XX 说明了说明对象的 XX 特征 。 第 2 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把握能力 。 答题思路 : 不能删除 + 词语的意思 + 删去后的效果 +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第 3 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 先通读全文 , 再根据题干要求研讨某段 , 找出本段的中心内容 , 有针对性作答 。 【 参考答案 】 1. 列数字 , 举例子 , 作比较 。 具体 、 准确地说明了鲸的数量减少之快 , 减少的数量之多 。 2. 不能删除 。 “ 绝大部分 ” 表示是整体中超过大部分的比例部分 , 更接近于全部 , 但不是全部 , 删除后变成了全部 , 家养动物不是全部圈养 , “ 绝大部分 ”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3. 理由 : ( 1) 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 ; ( 2) 鲸和海豚这类大型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 ; ( 3) 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 。 ( 一 ) (2016· 杭州 ) 阅读下面文章 , 回答问题。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 , 真正做到 “ 未雨绸缪 ” , 但 “ 天有不测风云 ” , 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 。 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 , 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 对此 ,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 · 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 : “ 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 , 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 。 ” 这就是大家熟知的 “ 蝴蝶效应 ” 。 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 , 任何一种预测结果 , 都是要担风险的 。 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 , 总是会有某些误差 , 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 , 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 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 。 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 , 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 , 尤其是夏天 , 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 ; 当气流经过时 , 要么从上面越过去 , 并被加热 , 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 , 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 , 这些 , 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 。 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 , 也是个爱添乱的 “ 捣蛋鬼 ” 。 何况 , 不同的天气类型 , 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 。 像高温 、 寒潮 、 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 、 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 , 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 。 全国 24 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 、 最低温度预报 , 能够做到 “ 八九不离十 ” 。 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 , 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 , 例如强对流天气 , 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 、 强降雨 、 强雷电 、 龙卷风等 , 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 , 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 。 这如同玩拼图 : 如果只有 8 个板块 , 儿童也能拼出来 ; 如果是 800 块 , 成人可以拼出来 ; 但如果是 8000 万块 , 甚至更多 , 那 “ 神 ” 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 不过 ,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进 , 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 。 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 , 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 1 平方千米地区的天气预报 。 不久的将来 , 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 。 届时 , 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 , 将不会像现在这样 , 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 , 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 500 米的范围内 。 1 . 为什么说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各种复杂地形会影响大气运动;对不同天气类型的预报 , 准确率有很大差异。 3 . 文中画线句写了有关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的内容 , 有什么作用? 具体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 , 将来人们可以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使说明内容通俗易懂 , 更具吸引力。 4 . 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的天气 , 预报这两种天气类型有难有易 , 请运用文中相关知识分析。 “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 。 ” ( 苏轼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 黄梅时节家家雨 , 青草池塘处处蛙 。 ” ( 赵师秀 《 约客 》) 苏轼诗句描写的是暴雨天气 , 因为暴雨发生得突然 , 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 , 所以预测困难。赵师秀诗句描写的是梅雨天气 , 因为梅雨天气空间范围较大 , 时间尺度较长 , 所以预测容易。 ( 二 ) ( 原创题 ) 阅读下面说明文 , 回答文后问题。 身处火星到底有多可怕 ① 在影片 《 火星救援 》 中 , 宇航员马克 · 沃特尼成为第一批登上火星的人类中的一员 , 不幸的是 , 在探索中发生了意外 , 他掉队了 , 被伙伴们留在了火星上 。 ② 这似乎与我们儿时幻想的情景有几分相似 : 一个人待在一颗星球上 , 探索未知的世界 , 说不定还能成为拯救地球的超级英雄 。 ③ 然而 , 理想很丰满 , 现实很骨感 。 ④ 当你独自生活在与人类相隔 2 亿 2 千 5 百万公里的地方 , 巨大的孤独感和恐惧感会向你袭来 。 研究表明 , 孤独会带来许多破坏性 , 孤独者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 3 倍 , 死于这两种疾病的概率会达到正常人的 2 倍 。 而在火星这种令人高度紧张的环境中 , 患上述重大疾病之前 , 你很可能已经把自己逼疯了 。 ⑤ 孤单与恐惧似乎是你要面对的最小挑战 , 因为火星上的平均温度大约在 - 80 ℃ , 而到了夏天 , 火星赤道附近的温度又可以达到 70 ℃ 。 抛开温差的折腾不说 , 只要你有一段时间暴露在火星的大气层中 , 你身上的眼泪 、 唾液 、 肺部水分等体液都将被蒸发掉 。 ⑥ 除此之外 , 你还要与顽皮的宇宙射线打交道 。 1969 年 7 月 20 日 ,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 “ 阿波罗 11 号 ” 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时 , 奥尔德林就看见了宇宙中 “ 闪亮的光 ” 。 可是 , 即使宇宙射线会产生亮光 , 这种来自于宇宙中的带电粒子流也不是能凭借肉眼看见的 。 ⑦ 难不成发生宇宙灵异事件了 ? 当然不是 ! ⑧ 后来科学家发现 , 这确实是宇宙射线搞的鬼 , 它通过眼睛扰乱人类的神经系统 , 使人产生 “ 看见 ” 射线的幻觉 。 在宇宙射线的刺激下 , 肉眼会受到损伤 , 顺利回到地球后 , 宇航员的视力会下降 , 严重者还有致盲的危险 。 ⑨ 另外 , 科学家还用老鼠做过实验 , 发现把它们放在模拟出来的宇宙环境中六周以后 , 老鼠的脑细胞构造会发生变化 , 以至于它们变得混沌和困惑 , 渐渐失去求知的欲望 。 同样的结果也会发生在人类身上 , 心理上的不适无疑会对科学探索产生一定的阻碍 。 ⑩ 至于向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 “ 火星上的水 ” , 似乎也是一个难题 。 如今 , NAS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已经在火星上找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 。 但不要忘记 , 这是 “ 机遇号 ” 在泥沙里不断地摆动双臂才意外发现的结果 , 这距离它正式工作已经整整一年半了 , 而且就算你快速地找到了水资源 , 也不能保证它们适合人类饮用 。 ⑪ 这就是宇航员马克长时间留在飞船居住舱高压环境下的原因 : 里面的确不比外面强 , 但至少能输送调整过的大气和净化过的氧气 , 有适合生活的温度和能够饮用的水资源 , 以确保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行 , 还能把外界对他的伤害尽可能地降低 。 ⑫ 你在地球上享受阳光 、 氧气和水的时候 , 马克正在等待伙伴们接他回家 。 你经常幻想着能过上他那样的生活 , 却不知道你手中紧握的一切 , 正是他期盼重新拥有的东西 。 ( 选自 《 知识窗 》 2016 年第 1 期 , 有删改 ) 1 . 选文的第 ①②③ 段有何作用? 简介影片中马克意外滞留火星的情节 , 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 —— 身处火星到底有多可怕;在结构上引出下文。 2 . 本文围绕 “ 身处火星给人体机能带来的损害 ” , 介绍了多方面的知识 , 请你分别写出对人类视力、大脑所造成的损害。 (1) 火星宇宙射线 , 会使宇航员视力下降甚至导致失明。 __(2) 火星宇宙环境 , 会使脑细胞构造发生变化 , 失去求知、探索科学的欲望。 3 . 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看 , 选文第 ④ 段和第 ⑤ 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第 ④ 段介绍身处火星的孤独、恐惧会对人造成的重大疾病以及精神损害 , 而第 ⑤ 段则是介绍火星温差巨大会对暴露在大气层的人造成体液蒸发掉的可怕损害。原文遵循火星对人体损害由小到大的逻辑顺序 , 调换后 , 不符合事理 , 说明顺序混乱。 4 . 本文第 ⑨ 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采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举出科学家通过对老鼠在模拟宇宙环境中进行实验观察的事例 , 并将实验结果与人类进行比较 , 把 “ 在火星环境中人类大脑会受到严重损害 ” 这一知识介绍得更为具体 , 便于读者理解。 5 . 第 ⑪ 段中的加点词语 “ 至少 ” 有何表达作用? “ 至少 ” 一词表示最小的程度 , 准确说明了高压环境能为宇航员提供最基本的保证人体机能正常运行的条件并降低外界对其损害的程度 ,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 . 借助上文中介绍的相关知识 , 具体说说下面链接材料中马克在居住舱内种土豆的原因。 链接: 《 火星救援 》 中 , 马克在滞留火星期间 , 发挥自己植物学家的特长 , 利用化学 、 物理等多种技术 , 将居住舱变成一片土豆农场 , 靠一日三餐吃土豆 , 他在火星上竟支撑了近 500 天 。 火星温差极大 , 且平均温度大约在- 80 ℃ , 土豆植株无法生长 , 暴露在火星的大气层中 , 植株体内的水分很快就蒸发掉了;火星地表液态水也难以寻找。所以 , 马克只能在居住舱内种植土豆。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