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届中考数学复习-第10章 填空题(4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届中考数学复习-第10章 填空题(4份)》 共有 3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37 节 选择题 专练二 (空间与图形) 第十章 填空题 1. 如图,已知∠ 1=∠2 ,则图中互相平行的线段是  . 【 分析 】 直接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解答即可. 【 解答 】 解:∵∠ 1=∠2 (已知), ∴ AB∥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 AB∥CD . AB∥CD 2 .如图,已知 a∥b ,小亮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 b 上.若∠ 1=40° ,则∠ 2 的度数为  . 【 分析 】 由直角三角板的性质可知∠ 3=180°-∠1-90° ,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 解答 】 解:∵∠ 1=40° , ∴∠ 3=180°-∠1-90°=180°-40°-90°=50° , ∵ a∥b , ∴∠ 2=∠3=50° . 故答案为: 50° . 50° 3. 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 23cm 和 10cm ,第三边与其中一边的长相等,那么第三边的长为 cm . 【 分析 】 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即可求解. 【 解答 】 解:设第三边的长为 x ,满足: 23cm-10cm < x < 23cm+10cm .即 13cm < x < 33cm .因而第三边一定是 23cm . 23 4. 如图,在△ ABC 中,∠ A=60° ,∠ B=40° ,点 D 、 E 分别在 BC 、 AC 的延长线上,则∠ 1=  ° . 【 分析 】 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 ACB 的度数,再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 1 的度数即可. 【 解答 】 解:∵△ ABC 中,∠ A=60° ,∠ B=40° , ∴∠ ACB=180°-∠A-∠B=180°-60°-40°=80° , ∴∠ 1=∠ACB=80° . 故答案为: 80 . 80 5. 如图,在 Rt△ABC 中,∠ ACB=90° , D 、 E 、 F 分别是 AB 、 BC 、 CA 的中点, 若 CD=5cm ,则 EF= cm . 【 分析 】 已知 CD 是 Rt△ABC 斜边 AB 的中线,那么 AB=2CD ; EF 是△ ABC 的中位线,则 EF 应等于 AB 的一半. 【 解答 】 解:∵△ ABC 是直角三角形, CD 是斜边的中线, ∴ CD= AB , 又∵ EF 是△ ABC 的中位线, ∴ AB=2CD=2×5=10cm , ∴ EF= ×10=5cm . 故答案为: 5 5 6. 如图,已知 AC=BD ,要使△ ABC≌△DCB ,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  .(填一个即可) 【 分析 】 由 AC=BD , BC 是公共边,即可得要证△ ABC≌△DCB ,可利用 SSS 或 SAS 证得. 【 解答 】 解:∵ AC=BD , BC 是公共边, ∴要使△ ABC≌△DCB ,需添加:① AB=DC ( SSS ),②∠ ACB=∠DBC ( SAS ). 故答案为:此题答案不唯一:如 AB=DC 或∠ ACB=∠DBC . ∠ ACB=∠DBC 7. 在 Rt△ABC 中,∠ ACB=90° , BC=2cm , CD⊥AB ,在 AC 上取一点 E ,使 EC=BC ,过点 E 作 EF⊥AC 交 CD 的延长线于点 F ,若 EF=5cm , 则 AE=  cm . 【 分析 】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的性质求出∠ ECF=∠B ,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 ABC 和△ FCE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 AC=EF ,再根据 AE=AC-CE ,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 3 【 解答 】 解:∵∠ ACB=90° , ∴∠ ECF+∠BCD=90° , ∵ CD⊥AB , ∴∠ BCD+∠B=90° , ∴∠ ECF=∠B (等角的余角相等), 在△ FCE 和△ ABC 中, ∴△ ABC≌△FEC ( ASA ), ∴ AC=EF , ∵ AE=AC-CE , BC=2cm , EF=5cm , ∴ AE=5-2=3cm . 故答案为: 3 . 8. 如图, D 、 E 分别是△ ABC 的边 AB 、 AC 上的点,连接 DE ,要使△ ADE∽△ACB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  (只需写一个). 【 分析 】 由∠ A 是公共角,利用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即可得可以添加∠ ADE=∠C 或∠ AED=∠B ;又由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得 D 可以添加 AD : AC=AE : AB 或 AD•AB=AE•AC ,继而求得答案. ∠ADE=∠C 【 解答 】 解:∵∠ A 是公共角, ∴当∠ ADE=∠C 或∠ AED=∠B 时,△ ADE∽△ACB (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 当 AD : AC=AE : AB 或 AD•AB=AE•AC 时,△ ADE∽△ACB (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要使△ ADE∽△ACB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答案不唯一,如∠ ADE=∠C 或∠ AED=∠B 或 AD : AC=AE : AB 或 AD•AB=AE•AC 等. 故答案为:此题答案不唯一,如∠ ADE=∠C 或∠ AED=∠B 或 AD : AC=AE : AB 或 AD•AB=AE•AC 等. 9. 如图,在一场羽毛球比赛中,站在场内 M 处的运动员林丹把球从 N 点击到了对方内的 B 点,已知网高 OA=1.52 米, OB=4 米, OM=5 米,则林丹起跳后击球点 N 离地面的距离 NM=  米. 【 分析 】 首先根据题意易得△ ABO∽△NAM ,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 3.42 【 解答 】 解:根据题意得: AO⊥BM , NM⊥BM , ∴ AO∥NM , ∴△ ABO∽△NBM , ∵ OA=1.52 米, OB=4 米, OM=5 米, ∴ BM=OB+OM=4+5=9 (米), 解得: NM=3.42 (米), ∴林丹起跳后击球点 N 离地面的距离 NM 为 3.42 米. 故答案为: 3.42 . 10. 如图,以点 O 为位似中心,将五边形 ABCDE 放大后得到五边形 A′B′C′D′E′ ,已知 OA=10cm , OA′=20cm ,则五边形 ABCDE 的周长与五边形 A′B′C′D′E′ 的周长的比值是 . 【 分析 】 由五边形 ABCDE 与五边形 A′B′C′D′E′ 位似,可得五边形 ABCDE ∽ 五边形 A′B′C′D′E′ ,又由 OA=10cm , OA′=20cm ,即可求得其相似比,根据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的比等于其相似比,即可求得答案. 【 解答 】 解:∵五边形 ABCDE 与五边形 A′B′C′D′E′ 位似, OA=10cm , OA′=20cm , ∴五边形 ABCDE∽ 五边形 A′B′C′D′E′ ,且相似比为: OA : OA′=10 : 20=1 : 2 , ∴五边形 ABCDE 的周长与五边形 A′B′C′D′E′ 的周长的比为: OA : OA′=1 : 2 . 故答案为: 1 : 2 . 1 : 2 11 .( 2016 淮安)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2 和 4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分析】 根据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道等腰三角形的腰的长度是 4 ,底边长 2 ,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它的周长. 【解答】 解:因为 2 + 2 < 4 , 所以等腰三角形的腰的长度是 4 ,底边长 2 , 周长: 4 + 4 + 2=10 ,答:它的周长是 10 ,故答案为: 10 10 12. 边长为 6cm 的等边三角形中,其一边上高的长度为 cm . 【 分析 】 根据等边三角形三角都是 60° 利用三角函数可求得其高. 【 解答 】 解:∵△ ABC 是等边三角形, ∴∠ B=60° , ∵ AB=6cm , ∴ AD= cm . 故答案为: cm . 13. 如图所示,在 Rt△ABC 中, CD 是斜边 AB 上的高,∠ ACD=40° ,则∠ EBC= 度. 【 分析 】 首先根据余角的性质求出∠ ABC 的 度数,再根据邻补角定义求出∠ EBC . 【 解答 】 解:∵在 Rt△ABC 中, CD 是斜边 AB 上的高, ∴∠ ABC=∠ACD=90°-∠BCD=40° , ∴∠ EBC=180°-∠ABC=140° . 故答案为: 140 . 140 14. 在△ ABC 中,∠ C=90° , sinA= ,则 cosB= . 【 分析 】 解答此题要利用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 ( 90°-α ) =cosα , cos ( 90°-α ) =sinα . 【 解答 】 解:∵在△ ABC 中,∠ C=90° , ∴∠ A+∠B=90° , ∴ cosB=sinA= . 15 .计算: cos 2 45°+tan30°•sin60°=   . 【 分析 】 将 cos45°= , tan30°= , sin60°= 代入即可得出答案. 【 解答 】 解: cos245°+tan30°•sin60 . 故答案为: 1 . 1 16. 如图,某公园入口处原有三级台阶,每级台阶高为 18cm ,深为 30cm ,为方便残疾人士,拟将台阶改为斜坡,设台阶的起点为 A ,斜坡的起始点为 C ,现设计斜坡 BC 的坡度 i=1 : 5 ,则 AC 的长度 是  cm . 【 分析 】 首先过点 B 作 BD⊥AC 于 D ,根据题意即可求得 AD 与 BD 的长,然后由斜坡 BC 的坡度 i=1 : 5 ,求得 CD 的长,继而求得答案. 210 【 解答 】 解:过点 B 作 BD⊥AC 于 D , 根据题意得: AD=2×30=60 ( cm ), BD=18×3=54 ( cm ), ∵斜坡 BC 的坡度 i=1 : 5 , ∴ BD : CD=1 : 5 , ∴ CD=5BD=5×54=270 ( cm ), ∴ AC=CD-AD=270-60=210 ( cm ). ∴ AC 的长度是 210cm . 故答案为: 210 . ∵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 AO=1/2AC=1/2×6=3. 故答案为: 3 【分析】 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是( n ﹣ 2 ) • 180 ° ,代入计算即可. 【解答】 解:( 5 ﹣ 2 ) • 180 ° =540 ° , 故答案为: 540 17. ( 2016 泰州)五边形的内角和是    ° . 540 18.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BCD , ADBC , AC 、 BD 相交于点 O. 若 AC=6 ,则线段 AO 的长度等于 . 3 19. 如图,将矩形 ABCD 沿 CE 折叠,点 B 恰好落在边 AD 的 F 处,如果 ,那么 tan∠DCF 的值是  . 【 分析 】 由矩形 ABCD 沿 CE 折叠,点 B 恰好落在边 AD 的 F 处,即可得 BC=CF , CD=AB ,由 ,可得 ,然后设 CD=2x , CF=3x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 DF 的值,继而求得 tan∠DCF 的值. 【 解答 】 解:∵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 AB=CD ,∠ D=90° , ∵将矩形 ABCD 沿 CE 折叠,点 B 恰好落在边 AD 的 F 处, ∴ CF=BC , 设 CD=2x , CF=3x , 故答案为: . 20. 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6 , BD=8 ,则这个菱形的边长为  . 【 分析 】 由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6 , BD=8 ,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互相垂直,即可得 AC⊥BD , OA= AC=3 , OB= BD=4 ,然后在 Rt△AOB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这个菱形的边长. 【 解答 】 解:∵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AC=6 , BD=8 , ∴ AC⊥BD , OA= AC=3 , OB= BD=4 , 在 Rt△AOB 中, AB= =5 . 即这个菱形的边长为 5 . 故答案为: 5 . 5 2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OABC ,边 OA 、 OC 分别在 x 轴、 y 轴上,如果以对角线 OB 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 OBB 1 C 1 ,再以对角线 OB 1 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 OB 1 B 2 C 2 ,照此规律作下去, 则点 B 2012 的坐标为  . 【 分析 】 首先求出 B 1 、 B 2 、 B 3 、 B 4 、 B 5 、 B 6 、 B 7 、 B 8 、 B 9 的坐标,找出这些坐标的之间的规律,然后根据规律计算出点 B 2012 的坐标. ( -2 1006 , -2 1006 ) 【 解答 】 解:∵正方形 OABC 边长为 1 , ∴ OB= , ∵正方形 OBB1C1 是正方形 OABC 的对角线 OB 为边, ∴ OB 1 =2 , ∴ B 1 点坐标为( 0 , 2 ), 同理可知 OB 2 =2 , B 2 点坐标为( -2 , 2 ), 同理可知 OB 3 =4 , B 3 点坐标为( -4 , 0 ), B 4 点坐标为( -4 , -4 ), B 5 点坐标为( 0 , -8 ), B 6 ( 8 , -8 ), B 7 ( 16 , 0 ) B 8 ( 16 , 16 ), B 9 ( 0 , 32 ), 由规律可以发现,每经过 8 次作图后,点的坐标符号与第一次坐标符号相同,每次正方形的边长变为原来的 倍, ∵ 2012÷8=251…4 , ∴ B 2012 的纵横坐标符号与点 B4 的相同,纵横坐标都是负值, ∴ B 2012 的坐标为( -2 1006 , -2 1006 ). 故答案为:( -2 1006 , -2 1006 ). 22.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弦 CD⊥AB , 垂足为 E ,如果 AB=26 , CD=24 ,那么 sin∠OCE=  . 【 分析 】 根据果 AB=26 ,判断出半径 OC=13 ,再根据垂径定理求出 CE= CD=12 ,在 Rt△OCE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OE 的长,再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求出 sin∠OCE 的度数. 【 解答 】 解:如图: ∵ AB 为⊙ 0 直径, AB=26 , ∴ OC= ×26=13 , 又∵ CD⊥AB , ∴ CE= CD=12 , 在 Rt△OCE 中, OE= =5 ,∴ sin∠OCE= .故答案为: . 23. 如图,点 A 、 B 、 C 在圆 O 上,∠ A=60° ,则∠ BOC=  度. 【 分析 】 欲求∠ BOC ,已知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 A 的度数,可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 BOC 的度数. 【 解答 】 解:∵∠ BAC 和∠ BOC 是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 ∴∠ BOC=2∠BAC=2×60°=120° . 故答案为 120 . 120 24. 如图,△ ABC 为⊙ O 的内接三角形, AB 为⊙ O 的直径,点 D 在⊙ O 上,∠ ADC=68° ,则∠ BAC=  ° . 【 分析 】 由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 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即可求得∠ B 的度数, 又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即可求得 ∠ ACB=90° ,继而求得答案. 【 解答 】 解:∵∠ ABC 与∠ ADC 是 对的圆周角, ∴∠ ABC=∠ADC=68° , ∵ AB 为⊙ O 的直径, ∴∠ ACB=90° , ∴∠ BAC=90°-∠ABC=90°- 68°=22° . 故答案为: 22 . 22 25. 如图,点 P 是⊙ O 外一点, PA 是⊙ O 的切线,切点为 A ,⊙ O 的半径 OA=2cm ,∠ P=30° ,则 PO=  cm . 【 分析 】 根据切线的性质判定△ APO 为直角三角形,然后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 30 度角所对的直角边 OA 等于斜边 PO 的一半即可求得 PO 的值. 【 解答 】 解:∵如图, PA 是⊙ O 的切线, ∴ PA⊥OA , ∴∠ PAO=90° ; 又∵∠ P=30° (已知), ∴ PO=2OA ( 30° 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 OA=2cm (已知), ∴ PO=4cm ; 故答案是: 4 . 4 26. 如图,⊙ O 的半径为 6cm ,直线 AB 是 ⊙ O 的切线,切点为点 B ,弦 BC∥AO , 若∠ A=30° ,则劣弧 的长为 cm . 【 分析 】 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出 OB⊥AB ,继而求出∠ BOA 的度数,利用弦 BC∥AO ,及 OB=OC 可得出∠ BOC 的度数,代入弧长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 解答 】 解:∵直线 AB 是⊙ O 的切线, ∴ OB⊥AB ,又∵∠ A=30° ,∴∠ BOA=60° , ∵弦 BC∥AO , OB=OC , ∴△ OBC 是等边三角形, 即可得∠ BOC=60° , ∴劣弧 的长 = =2πcm . 故答案为: 2π . 2π 27. 如图,在 Rt△ABC 中,∠ C=90° , ∠ BAC=30° , AB=2. 将 △ABC 绕顶点 A 顺时针方向旋转至 △A′B′C′ 的位置, B 、 A 、 C′ 三点共线,则线段 BC 扫过的区域面积为 . (结果保留 π ) 28. ( 2016 乐至一模)如图,有一圆心角为 120° ,半径长为 6cm 的扇形,若将 OA 、 OB 重合后围 成一圆锥侧面,那么圆锥的高是    cm . 【分析】 本题已知扇形的圆心角及半径就是已知 圆锥的底面周长,能求出底面半径,而底面半径、 圆锥的高、母线长即扇形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所以可利 用勾股定理解决. 【解答】 解:∵有一圆心角为 120 ° ,半径长为 6cm 的扇形,若将 OA 、 OB 重合后围成一圆锥侧面, ∴扇形的弧长为 =4 π ,即圆锥的底面圆周长为 4 π , ∴底面圆半径为 2 ,∵ OA=6 ,∴圆锥的高是: 故答案为 4 . 4 29. 如图,小明在 A 时测得某树的影长为 2m , B 时又测得该树的影长为 8m ,若两次日照的光线互相垂直,则树的高度为 m . 【 分析 】 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易得: Rt△EDC∽Rt△CDF ,进而可得 ;即 DC 2 =ED•FD ,代入数据可得答案. 【 解答 】 解:如图:过点 C 作 CD⊥EF , 由题意得:△ EFC 是直角三角形,∠ ECF=90° , ∴∠ EDC=∠CDF=90° , ∴∠ E+∠ECD=∠ECD+∠DCF=90° , ∴∠ E=∠DCF , ∴ Rt△EDC∽Rt△CDF , 有 ;即 DC 2 =ED•FD , 代入数据可得 DC 2 =16 , DC=4 ; 故答案为: 4 . 4 30. 如图,两块相同的三角板完全重合在一起,∠ A=30° , AC=10 ,把上面一块绕直角顶点 B 逆时针旋转到△ A′BC′ 的位置,点 C′ 在 AC 上, A′C′ 与 AB 相交于点 D , 则 C′D=  . 【 分析 】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得出△ BCC′ 是 等边三角形,再利用已知得出 DC′ 是△ ABC 的中位线,进而得出 DC′= BC= . 【 解答 】 解:∵∠ A=30° , AC=10 ,∠ ABC=90° , ∴∠ C=60° , BC=BC′= AC=5 ,∴△ BCC′ 是等边三角形, ∴ CC′=5 ,∵∠ A′C′B=∠C′BC=60° , ∴ C′D∥BC , ∴ DC′ 是△ ABC 的中位线,∴ DC′= BC= , 故答案为: . 31. ( 2016 临沂)如图,将一矩形纸片 ABCD 折叠,使两个顶点 A , C 重合,折痕为 FG .若 AB=4 , BC=8 ,则△ ABF 的面积为     . 【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出 AF=CF , 根据勾股定理得出关于 CF 的方程,求出 CF ,求出 BF ,根据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解答】 解:∵将一矩形纸片 ABCD 折叠,使两个顶点 A , C 重合,折痕为 FG , ∴ FG 是 AC 的垂直平分线,∴ AF=CF , 设 AF=FC=x , 在 Rt △ ABF 中,有勾股定理得: AB 2 + BF 2 =AF 2 , 4 2 + ( 8 ﹣ x ) 2 =x 2 , 解得: x=5 , 即 CF=5 , BF=8 ﹣ 5=3 , ∴△ ABF 的面积为 × 3 × 4=6 , 故答案为: 6 . 6 谢 谢 观 看 !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