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PPT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第一节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PPT课件》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2 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 。 D 1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 A .电子层 B .质子数 C .相对原子质量 D .最外层电子数 的是 ( ) 。 A .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7 B .氯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 C .氯原子的质子数为 17 D .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图 1 - 1 - 3 D 3 .下列各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两种元素具有相 ) 。 A 似化学性质的是 ( A. C. B. D. 4 . CH 4 、 NH 3 、 H 2 O 、 HF 四种物质的单个分子中,含原子 核最多的是 _____ ,一个 NH 3 分子中,质子总数为 ____ 个,电 子总数为 _____ 个。 CH 4 10 10 一、碱金属元素 1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 构 (1) 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____ 。 1 电子层数 (2) 不同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中,从 Li 到 Cs , _______ 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逐渐 _____ 。 增大 2 .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银白 增大 减小 除铯 ( 略带金色 ) 外,颜色都呈 _____ 色;质软,有延展性; 密度较小,从 Li 到 Cs 逐渐 ______ ;熔沸点较小,从 Li 到 Cs 逐渐 ______ ;都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1) 金属 K 的密度反常地 比 Na 小; (2)K 、 Na 、 Li 的密度都比水小。 3 .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2Na + O 2 Na 2 O 2 (1) 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4Li + O 2 2Li 2 O 2Na + 2H 2 O===2NaOH + H 2 ↑ ① 写出 Li 、 Na 在 O 2 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写出 Na 、 K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增强 剧烈 (2) 化学性质的差异性。 二、卤族元素 1 .卤族元素的原子结 构 (1) 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____ 。 7 (2) 不同点: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中,从 F 到 I , _________ 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逐渐 ______ 。 电子层数 增大 2K + 2H 2 O===2KOH + H 2 ↑ 卤素单质 F 2 Cl 2 Br 2 I 2 颜色状态 淡黄绿 色气体 黄绿色 气体 深红棕 色液体 紫黑色 固体 2 .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1) 颜色状态: (2) 熔沸点:从 F 2 到 I 2 逐渐 _______ 。 (3) 密度:从 F 2 到 I 2 逐渐 _______ 。 增大 升高 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F 2 暗处能反应 H 2 + F 2 ===2HF HF 很稳定 Cl 2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HCl 稳定 Br 2 加热至一定 温度 (500 ℃) H 2 + Br 2 2HBr HBr 较不稳定 I 2 不断加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点燃或光照 3 .卤族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 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2HCl H 2 + Cl 2 2HI H 2 + I 2 HI 很不稳定, 同一条件下分解 (2)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① 氯水与 NaBr 溶液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氯水与 KI 溶液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溴水与 KI 溶液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化学性质的差异性。 减弱 2NaBr + Cl 2 ===2NaCl + Br 2 2KI + Cl 2 ===I 2 + 2KCl Br 2 + 2KI===I 2 + 2KBr 实验一 钠、钾与氧气、水反应的比较 1 .实验原理 (1) 与氧气反应。 钠: _______________ 2Na+O 2 Na 2 O 2 钾: K+O 2 KO 2 (超 氧化钾,更剧烈) (2) 与水反应。 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剧烈 ) 2K + 2H 2 O===2KOH + H 2 ↑ 2Na + 2H 2 O===2NaOH + H 2 ↑ 2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块金属钾,擦干表面的煤油,迅速投到加热的坩 埚中,与必修一教材中加热金属钠实验进行对比 ( 也可以分别加 热钠和钾做对比实验 ) 。 (2) 取绿豆大的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盛有水 ( 滴 加酚酞 ) 的培养皿中,与必修一教材中钠与水反应 实验进行对比 ( 也可以分别将钠和钾投入水中做对比实验 ) 。 钠 钾 与氧气反应 加热剧烈反应,燃烧, 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 色固体 稍加热剧烈反应,燃烧, 火焰呈紫色,生成黄色 固体,反应比钠更剧烈 与水反应 浮在水面上,剧烈反应, 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 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滴 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浮在水面上,剧烈燃烧, 火焰呈紫色,四处游动 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滴 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3 .实验现象 < 碱 氢气 < 1 .钠与钾都能与氧气反应,两者反应剧烈程度: N a___K 。 2 .钠与钾都能与水反应,生成 ____ 和 _______ ,剧烈程度: Na_____K 。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增强 3 .碱金属的 _ ____________ 相同, ___________ 相似,且随 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还原性 ( 金属性 )______ ,反应更剧烈。 实验二 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 反应 1 .实验原理 (1)Cl 2 置换出 Br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Cl 2 置换出 I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Br 2 置换出 I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r 2 + 2KI===I 2 + 2KBr Cl 2 + 2NaBr===Br 2 + 2NaCl Cl 2 + 2KI===I 2 + 2KCl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将少量新制氯水分别加入盛有 NaBr 溶液和 KI 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 CCl 4 , 振荡,静置 盛 NaBr 溶液 的试管液体分层, 上层无色,下层呈 ________ 盛 KI 溶液 的试管液体分层,上 层无色,下层呈 ______ 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 KI 溶液 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 量 CCl 4 ,振荡,静置 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呈 _____ 2 .实验步骤与现象 橙红色 紫色 紫色 3. 实验现象解释 (1)CCl 4 作萃取剂,由于 CCl 4 的密度大于水,分层后 CCl 4 层在下层。 (2) 新制氯水与 NaBr 溶液反应后, CCl 4 层呈橙红色,说明 生成了单质溴。 (3) 新制氯水与 KI 溶液反应后, CCl 4 层呈紫色,说明生成 了单质碘。 (4) 溴水与 KI 溶液反应后, CCl 4 层呈紫色,说明生成了单 质碘。 1 .氯水能从 N aBr 溶液中置换出溴 单质,说明活泼性: ____ > ______ 。 Cl 2 Br 2 2 .氯水能从 K I 溶液中置换出碘 单质,说明活泼性: ____ > _____ 。 Cl 2 I 2 3 .溴水能从 K I 溶液中置换出碘 单质,说明活泼性: ____ > _____ 。 Br 2 I 2 4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_____________ 。 F 2 >Cl 2 >Br 2 >I 2 碱金属元素单质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1 ,在化 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电子层数递增, 失电子能力增强,这是 碱金属元素性质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的根本原因。 1 .相似性 (1) 与 O 2 反应生成相应 的氧化物。 (2) 与 Cl 2 反应生成 RCl ,通式为: 2R + Cl 2 ===2RCl 。 (3) 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 , 通式为: 2R + 2H 2 O===2ROH + H 2 ↑ 。 (4)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通式为: 2R + 2 .递变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 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 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 ( 还原性 ) 逐渐增强。表现 为: (1) 与 O 2 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更为复杂。如 O 2 与 Li 反应 生成 Li 2 O( 氧化锂 ) ,与 Na 反应生成 Na 2 O 2 ( 过氧化钠 ) ,与 K 反 应生成 K 2 O( 超氧化钾 ) 。 2H + ===2R + + H 2 ↑ 。 (3) 对应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氧化性: Li + > Na + > K + (2) 与 H 2 O 反应越来越剧烈,如 Rb 、 Cs 遇水发生剧烈爆炸。 > Rb + > Cs + 。 (4)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即 CsOH 的 碱性最强。 (1) 锂金属的密度比煤油小,故保存在石蜡中 。 (2) 由于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水反应,故不能置换出盐溶 液中 较不活泼的金属,碱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是先与水反应,生成 的碱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卤族元素单质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7 ,在化学 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电子层数递 增,得电子能力减弱,这是卤 族元素性质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的根本原因。 1 .相似性 (1) 与 H 2 反应生成氢化物,通式: X 2 + H 2 ===2HX 。 (2) 与 H 2 O 反 应 : X 2 + H 2 O===HX + HXO(X≠F) , 2F 2 + 2H 2 O===4HF + O 2 。 (3) 与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卤代物。 2 .递变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 ( 氧化性 ) 逐渐减弱。表现为: (1) 与 H 2 化合越来越难,生成的氢化物稳定性越来越差,其 水溶液的酸性越来越强,其熔沸点逐渐升高。 (2) 与 H 2 O 反应越来越难,反应程度越来越低。 (3) 与金属反应越来越难, F 2 、 Cl 2 、 Br 2 与变价金属反应生 成高价态化合物, I 2 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态化合物。如 2Fe + 3Cl 2 2FeCl 3 , Fe + I 2 FeI 2 。 (4)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 增强,故卤素单质间能发生置换反应 (F 除外 ) 。 (1)F 无正价,无含氧酸,其阴离子非常稳定,还原性极弱。 (2)Cl 2 易液化。 (3) 在常温常压下, Br 2 是唯一的一种液态非金属单 质。 (4)I 2 遇淀粉变蓝色。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 .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 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2)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强。 (3)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4) 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中,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活动 性弱的金属。 2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 与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其气态氢化物越稳 定,非金属性越强。 (2) 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 强。 (3)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4) 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 必须是盐中的阴离子被氧 化 ) , 活动性强的非金属置换活动性弱的非金属。 碱金属及其性质 [ 例 1 ] 下列有关碱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金属锂应保存在煤油中 B .金属钠着火应用泡沫灭火剂灭火 C .它们都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 M 2 O(M 表示碱金属 ) D .碱金属单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逐渐加剧 解析: 金属锂的密度比煤油小,应保存在石蜡中; Na 在空 气中燃烧生成的 Na 2 O 2 能与泡沫灭火剂喷洒出来的 CO 2 和 H 2 O 反应生成 O 2 ,使燃烧更剧烈,不能达到灭火的目的;碱金属在 空气中 燃烧,根据其金属性不同,生成的氧化物不同,如 K 在 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是 KO 2 。 答案: D 1 . ( 2011 年福建三明检测 ) 已知锂和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 很多性质上具有相似性,由此可以推断下列关于锂及其化合物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D A . LiOH 加热时,不会分解 B . Li 2 CO 3 加热时,不会分解 C . Li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Li 2 O 2 D . Li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Li 2 SO 4 解析: 由于 Li 和 Mg 很多性质具有相似性,故 LiOH 能加 热分解; Li 2 CO 3 的热稳定性不好,容易分解; Li 在氧气中燃烧 生成的是 Li 2 O ; Li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Li 2 SO 4 。 2 .关于钠和钾元素的比较中,   的是 ( ) 。 A .钾原子失电子比钠原子容易 B .钾离子氧化性比钠离子强 C .钾与水反应比钠剧烈 D . KOH 碱性比 NaOH 强 解析: 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对应阳离 子的氧化性越 弱。 B 卤素及其性质 [ 例 2](2011 年广东广州检测 ) 下列关于 F 、 Cl 、 Br 、 I 的比较, 说法正确的是 ( ) 。 B A.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 单质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C. 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D. 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解析: 卤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为 7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到电子,且从 F 到 I ,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与氢气化合越困 难,对 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差,对应单质的氧化性减弱,常温 下状态由气体到液体再到固体,颜色由浅黄绿色到红棕色再到 紫黑色,对应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3 . a 、 b 、 c 、 d 四个集气瓶中装有 Cl 2 、 H 2 、 HCl 、 HBr 中 的任一种气体,若 a 、 d 两瓶气体混合后强光照射下发生爆 炸, a 、 b 两瓶气体混合,瓶壁上出现红棕色液滴,则 a 、 b 、 c 、 d 四瓶中气体应是 ( ) 。 A A . Cl 2 、 HBr 、 HCl 、 H 2 C . H 2 、 HBr 、 HCl 、 Cl 2 B . Cl 2 、 HCl 、 HBr 、 H 2 D . H 2 、 HCl 、 HBr 、 Cl 2 解析: 找突破口:从红棕色液滴可知发生了卤素单质间的 置换反应,而能满足这个条件的只有 HBr 和 Cl 2 混合,且 a 、 d 混合发生爆炸,故 a 为 Cl 2 , b 为 HBr , d 为 H 2 , c 为 HCl 。 砹或砹的化合物   具有的性质是 ( 4 . ( 双选 ) 砹 ( At) 原子序数 85 ,与 F 、 Cl 、 Br 、 I 同族,推测 ) 。 BC A .常温常压下,砹是有色固体 B .非金属性: At > I C . HAt 非常稳定 D . I 2 能把 At 从其可溶性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析: 砹属于卤族元素,卤族元素的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 性和递变性。砹的原子序数大于碘,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其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增大且颜色也逐渐加深, A 正确;随着核电 荷数的增加,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的氢化物稳定性逐 渐减弱,故 B 、 C 错误;卤素间能发生置换反应,且氧化性: I 2 > At 2 ,故 D 正确。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 [ 例 3](2011 年广东佛山检测,双选 )X 、 Y 是元素周期表第 ⅦA 族中的两种元素 。 下列 叙述能说明 X 的非金属性比 Y 强的 是 ( ) 。 A.X 原子的电子层数比 Y 原子的电子层数少 B.X 的单质能将 Y 从 NaY 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C.X 的单质比 Y 的单质更容易与氢气反应 D. 同浓度下 X 的氢化物水溶液比 Y 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 强 解析: 元素非金属性与元素得电子的能力有关,与原子的 电子层数无关, A 错误;非金属单质能发生置换反应,非金属 性强的单质能置换出非 金属弱的单质, B 正确;与氢气化合越 容易,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好,其非金属性越强, C 正确; 对应氢化物的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弱, D 项的非金属 性: Y>X 。 答案: BC 5 .  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 ( ) 。 ① HCl 比 H 2 S 稳定 A ② HClO 氧化性比 H 2 SO 4 强 ③ HClO 4 酸性比 H 2 SO 4 强 ④ Cl 2 能与 H 2 S 反应生成 S ⑤ 氯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有 6 个电子 A . ②⑤ B . ①②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⑤ 解析: 含氧酸的氧化性不能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 依据;而最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非金属性不一定强,如非金属 性: O>I ,非金属性强弱是比较得电子能力的强弱,而不是得电 子的数目多少。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