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地理总复习专题突破ppt课件(青岛市5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一 读图、析图、填图 重点类型 突破 类型 1 地球自转、公转示意图 考查的方式往往以日照图或以公转示意图为载体。常考内容,一般2~3分,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命题角度: 一、自转的方向 不管从任何的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1.从侧面看: 明确北极点,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绕地轴做弧线画出自转方向;根据要求沿某一条纬线,自西向东画出自转方向。 2.从北极上空看: 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即“北逆”,一般沿最外圈纬线(或赤道)做弧线画出自转方向。 3.从南极上空看: 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即“南顺”,一般沿最外圈纬线(或赤道)做弧线画出自转方向。 【例 1 】 下面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B  ) 典例分析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将自转方向标在赤道上,为自西向东,A项错误。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C、D两项错误。 二、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更替: 以晨昏线为界,正对太阳的是昼半球,背向太阳的是夜半球。 2.时间差异: 同一条经线上各点的时间相同;同一条纬线上,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日界线东西两侧的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东退西进”(向东过日界线退一天,反之进一天)。 【例2】 地处于墨江23°26′N的北回归线标志园每年都会出现“立竿不见影”的自然奇观。此时,地球正运行到下图中的(  C  ) 【思路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立竿不见影”说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时的节气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根据图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极圈内的极昼极夜现象可以判断出,图中③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典例分析 A.①   B.②   C.③   D.④ 三、二分二至日的位置判断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 一般根据题干中所给的时间,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上太阳光线指向的重要纬线,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2.根据北极圈内极昼、极夜的面积判断二分二至日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 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至,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为冬至,昼短夜长;北极圈内一半极昼,一半极夜,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或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四、昼夜长短的变化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判断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相反);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相反);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等长。北半球冬至日→春分日→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例 3 】 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典例分析 (1)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及所处的位置分别是 (  B  ) A.春分 ②处    B.夏至 ①处 C.秋分 ④处 D.冬至 ③处 (2)当青岛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C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思路分析】 第(1)题,据图可知④是春分日即3月21日,①是夏至日即6月22日,②是秋分日即9月23日,③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日即6月22日。第(2)题,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即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1.判读以下两幅图,有关AB两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读图可知,左图为北极地区俯视图,右图为南极地区俯视图;由此可判断,A点经纬度为(135°W,15°N),B点的经纬度为(90°W,30°S),所以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AB都在西半球,故A正确。 A.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AB都在西半球 B.B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A在南半球,B在北半球 C.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A在西半球,B在东半球 D.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A在北半球,B在南半球 即时运用 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2~3题。 2.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  )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温度带的形成 3.P点此时正处在(  A  ) A.日出时刻 B.中午时刻 C.日落时刻 D.午夜时刻 2.A 3.A 第2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P点正位于晨线上,即正处于日出时刻,故A正确。 读昼夜半球图(阴影表示黑夜),回答4~6题。 4.M处海域属于(  C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5.N地此时为(  B  ) A.夜晚 B.白天 C.3月21日 D.9月23日 6.图示节气前后,江南地区农田里生长茂盛的农作物是(  A  ) A.水稻  B.小麦  C.油菜  D.甜菜 4.C 5.B 6.A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地位于印度洋,故选C项。第5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N处于非阴影部分,即为白天。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即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江南地区农田里水稻正在生长。 2017年6月2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7~8题。 7.此时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A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8.这一天莆田(位于福建省)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极昼现象 7.A 8.A 第7题,2017年6月2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地球位于春分与夏至之间,即①段。第8题,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莆田位于北半球,也是昼长夜短。 9.读“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D  ) A.夏季、昼长夜短 B.夏季、昼短夜长 C.冬季、昼长夜短 D.冬季、昼短夜长 D 据图可知: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季,昼短夜长,故本题选D。 烟台的小明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如下图所示)。据图完成10~11题。 10.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D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11.图示光照现象(  C  ) ①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 ②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③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 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关 A.①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D 11.C 第10题,烟台位于北温带,因此冬至日时太阳高度角最小。第11题,图示光照现象和地球的公转运动有关,是由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引起的。 12.学习地球运动时,老师在暗室里用电灯泡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模拟演示地球运动。读地球运动演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的地球仪中,①表示的是__ 地轴_ _。 (2)图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__ 90°E __,__ 23.5°S __)。此时,a点处于__ 白昼 __(填“白昼”或“黑夜”)。 (3)在演示地球自转时,小李面对地球仪,用手缓缓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向是__ A __(A.“→”,B.“←”)。 (4)若上图演示的是地球公转运动,这一天正午时分,昆明市学校旗杆的影子与下图甲、乙、丙、丁中__ 甲 __图所示最相似。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得知,图中①表示的是地轴。第(2)题,读图可知,a点的经纬度是(90°E,23.5°S),此时a点处于白昼。第(3)题,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故在演示地球自转时,小李面对地球仪,用手缓缓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向是“→”。第(4)题,根据地球仪的演示情况,可以看出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旗杆的影子应该最长,故甲正确。 类型 2  经纬网图 几乎为每年必考内容,一般2~3分,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命题角度: 一、经纬网的定向、定位 1.经纬网定向: 当经纬网是方格网状时,利用经纬线的特点判断两地之间的方向关系。即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南、北半球(极地经纬网)图中,以劣弧(小于180°)为准,判断两地方向。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判断南北极和东西方向,箭头为东,箭尾为西。根据距离南北极点的距离判断南北方向:距离南(北)极点越近为南(北),相反为北(南)。 2.经纬网定位: 根据经纬度的判读方法,综合经纬度(经度、纬度)的位置可得出地球上某点的坐标位置。 【例 4 】 读“经纬网”,完成下列问题 典例分析 (1)图中丁地的经纬度是(  B  ) A.(20°S,150°W)    B.(20°S,150°E) C.(20°N,150°W) D.(20°N,150°E)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温带的是(  C  ) A.甲地和丙地    B.乙地和丙地 C.甲地和乙地 D.乙地和丁地 【思路分析】 第(1)题,关于经纬网的判断:经度向东增加是东经,向西增加是西经,纬度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图中的丁地,经度向东增大,是东经150°,纬度向南增大,是南纬20°,故选B。第(2)题,地球上根据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共分成五带,其中南北纬23.5°~66.5°之间为温带,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甲地和乙地是位于(23.5°N~66.5°N)之间的北温带,丙和丁的纬度位置都小于23.5°,属于五带中热量最多的热带,故选C。 二、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若经度小于160°E或小于20°W,则位于东半球;若大于160°E或大于20°W,则位于西半球,即“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2.南北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0°纬线)为界,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越向北度数越大为北半球,越向南度数越大为南半球。 【例 5 】 如图为南半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典例分析 (1)丁地的经度是(  A  ) A.100°E      B.100°W C.40°S D.40°N (2)甲、乙、丙、丁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  C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甲、乙、丙、丁四地中既位于南温带,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D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甲地位于乙地的(  C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思路分析】 第(1)题,由图可知,丁地的经度是向东增大,又位于80°~120°之间,每两条经线之间相差20°,所以丁地的经度是东经100°,故选A。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丙地,位于南纬90°,是纬度中最高的,故选C。第(3)题,南温带范围是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东半球的范围是西经20°~东经160°之间,以上四点中,只有甲和丁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但甲地的经度是西经20°,是处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只有丁地是位于东半球范围内,故选D。第(4)题,在地球仪上可以通过经纬网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中的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故选C。 三、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根据已知纬度所处的不同纬度的区间判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例 6 】 读地球仪所表示的东半球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典例分析 (1)关于图中各点经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  ) A.a(20°N,25°E)     B.b(20°N,55°W) C.d(60°S,100°E) D.c(40°S,120°E) (2)各数字中均能够表示纬线的是(  B  ) A.①②③④    B.②⑥⑧⑩ C.①③④⑨ D.②③⑤⑩ (3)图中a、b、c、d四个地点,能看到阳光直射现象的有(  A  ) A.a、b两地 B.a、d两地 C.b、c两地 D.c、d两地 【思路分析】 第(1)题,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20°N,25°E);b点的经纬度是(20°S,55°E);c点的经纬度是(60°N,100°E);d点的经纬度是(40°S,115°E)。依据题意,故选A。第(2)题,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故选B。第(3)题,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图中的a、b两地位于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故选A。 即时运用 13.[2016·鄂州中考]下图中,湖北鄂州(30.23°N,114.52°E)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D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D 读图分析可知,30.23°N应位于40°N的南方,丙、丁符合要求;114.52°E应位于100°E的东方,乙、丁符合要求;由此可知,图中湖北鄂州(30.23°N,114.52°E)位于丁地。 14.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当太阳直射B地时,青岛市学生正午的身影是一年中最短的 B.A、B均在北半球、西半球 C.B地的经纬度为(23.5°N,126°W) D.甲、乙两图中,比例尺较小的是图乙 A 当太阳直射B点(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青岛市学生正午的身影在一年中最短。A点的经纬度是(30°W,60°S);B点的经纬度是(126°E,23.5°N),所以A点位于西半球、南半球;B点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范围越小,其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大,其比例尺越小。据图可知:甲图跨经纬度范围大,乙图跨经纬度范围小,因而乙图比例尺大,故选A。 读下面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第15~16题。 15.图中①②③④点,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下列关于①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位于高纬度  B.①点比②点先看到日出 C.四季变化明显 D.有阳光直射现象 15.D 16.C 第15题,图中①点的经度为40°W,②点的经度为40°E,③点的经度为20°E,④点的经度为20°W,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故④点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第16题,图中①点的纬度为40°N,属于中纬度,四季变化明显,无阳光直射现象,②点位于①点的东面,因此能够先看到日出。 17.图中阴影A与阴影B的面积比正确的是(  B  ) A.阴影A>阴影B   B.阴影A<阴影B C.阴影A=阴影B D.无法比较 B 本题考查纬线圈长度的变化规律,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的长度越来越短。阴影A与阴影B中经线长度相等,但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阴影A的纬线比阴影B的纬线短,故阴影A的面积比阴影B的面积小。 18.读经纬网图,对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乙的经纬度为(60°E,40°N) B.甲的时间比乙的时间早 C.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只有丁点 D.位于西半球的只有甲点 D 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乙点的经纬度为(40°E,60°N),故A错误;依据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甲的时间比乙的时间晚,故B错误;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丙、丁点,故C错误;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西半球的只有甲点,故D正确。 19.读图,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A点的经纬度是(90°W,60°N) B.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 的是③④ C.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高纬度 地区的是① D.④地位于①地的东南方 C 读图分析可知: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90°E,60°N),故A错误;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由此可判定,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①,故B错误;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由此可判定,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①,故C正确。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由此可判定,④地位于①地的西南方向,故D错误。 类型 3 等高线图 考查的方式是综合题。每年必考内容,一般7~8分,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命题角度:1.山体部位名称的判断。2.海拔高度的判读及相对高度的计算。3.河流流向、流速的判断。4.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疏密程度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山峰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部位向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的弯曲部位向高处凸出 陡崖 等高线重叠 鞍部 位于两座山峰之间的低地部分 知识 拓展 河流 位置 山谷地带河流较多 流向 一般依据指向标 , 没有指向标时依据 “ 上北下南 , 左西右东 ” 流速 等高线越密集 , 水流速度越快 修路 一般避开等高线较为密集的地区。因为山坡陡,工程难度大 聚落 等高线较稀疏,距离河流较近,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娱乐 等高线较为稀疏的地区,坡度较缓,易于登山,且安全系数高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为陡崖,适合攀岩或观赏瀑布 地形 类型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陡峭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方法突破 1.地形类型和地形部位名称的判读 (1)地形类型的判断: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判断,小于200米为平原,大于500米为山地、高原,小于500米为丘陵。 (2)地形部位的判断:通过等高线疏密程度及数值变化,可以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常见的地形部位。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一般是海拔最高的地方;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易形成分水岭;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中部低两侧高,易形成河流;陡崖:等高线重叠,易形成瀑布;鞍部:等高线位于两座山峰之间的低地部分,由一对山峰等高线组成;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增大,易形成湖泊、水库。 2.判定河流的流向、两点的相对方向 在做题时要理解指向标的定义并根据指向标的方向或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 3.等高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水库的选址:一般等高线密集的区域内必须有一个可供储水的盆地或洼地,这种地形的等高线呈口袋型,“口袋”腹地宽阔,库容量大;水库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以及峡谷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 (2)等高线与气温的关系: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根据等高距以及已知位置的气温可得所求位置的气温。 (3)等高线对农业布局的影响:一般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小麦,应选择在等高线稀疏的平原地区,靠近河流;茶叶、果树可选择在等高线稍密集的低山丘陵地区。 (4)等高线对工业交通的影响:工厂应该选择在等高线较稀疏,地形平坦开阔的位置。对环境有污染的矿厂应布局在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确定铁路、公路线,一般选择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距离较短、等高线弯曲小、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 (5)等高线对野外宿营、野外探险的影响:在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及弯曲方向判断其类型,再根据在野外宿营、探险时避免在陡崖、山谷溪流旁,最后联系可知的条件作答。 【例 7 】 暑假期间,小玲到王村看望姥姥,并在当地开展了一些活动。下图是小玲的姥姥家周围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问题。 典例分析 (1)小玲姥姥家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_ _南方_ _地区。 (2)小玲估算出图中灵山和王村的温差一般不会超过4℃。请说出估算理由__ 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灵山和王村两地相对高度在400~600米,温差为2.4℃~3.6℃,不会超过4℃。 (3)小玲在张村开展活动时,觉得张村几十户人家在此建村有它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体现在(双项选择)(  AD  ) A.位于阳坡,山清水秀 B.临近水库,航运便利 C.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 D.依山傍水,空气清新 (4)张村近几年利用水库发展了不少产业,增加了村民收入。请说出张村利用水库发展的产业。(写出一种即可) __ 养殖业(或水产业、渔业、旅游业等均可)。 __ (5)尽管王村有优越的粮食生产条件,但随着城镇的发展,王村在城郊农田发展了蔬菜和肉禽蛋奶等产业。指出王村在城郊发展蔬菜和肉禽蛋奶等产业的有利条件。(答一条即可) __ 靠近城区,消费市场大;交通便利,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思路分析】 第(1)题,根据图例中农作物的名称:水稻、油菜、柑橘、茶叶等可判断,小玲姥姥家位于南方地区。第(2)题,灵山的海拔为500~600米,王村海拔低于100米,相对高度为400~6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可计算出,两地温差为2.4℃~3.6℃。第(3)题,张村在此建村的优越性为:山南为阳,张村位于阳坡,面临水库,山清水秀,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第(4)题,利用水库可以发展水产养殖、渔业、旅游业等产业。第(5)题,蔬菜种植和肉禽蛋奶等产业一般分布在靠近居民区的地区,因为那里有广阔的消费市场,而王村在城郊且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有利于发展蔬菜和肉禽蛋奶等产业。 【例 8 】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典例分析 (1)甲乙丙丁四座山峰,海拔最高的是__ 丁 __,该山峰与C地的相对高度为__ 878 __米。 (2)小马河的流向是__ 自西南向东北 __。 (3)若CD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4.5厘米,实际距离约为__ 4.5_ _千米。 (4)A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 陡崖 __,B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 山谷 __。 (5)①②③为三条登山路线,最省力的是_ _② __,理由是__ 坡度缓,省力气 __。 (6)该地区地形以__ 山地_ _为主,地势特征是__ 西南高,东北低。 【思路分析】 第(1)题,读图可知:海拔最高的是丁处,海拔高度为978米,该山峰与C地的相对高度为978-100=878米。第(2)题,结合指向标可知,小马河的流向是自西南向东北。第(3)题,两山峰的实地距离=4.5×100000=4500000厘米=4.5千米;第(4)题,A点是陡崖(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B点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第(5)题,①②③为三条登山路线,最省力的是②,理由是:坡度缓,省力气。第(6)题,该地区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 即时运用 20.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__ 丘陵山地,西北、东南为山顶,地势较高,中间为谷地,地势较低。 __ (2)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说明甲、乙两聚落形成的共同条件。 甲乙两村落都位于地势较平坦的盆地地区,都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___ (3)某学校七年级要举行一次班级间的登山比赛,设计了AB、AC两条(水平距离及攀登的相对高度相同)线路,从学生实际考虑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并简述理由。 AB线路合理;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容易攀登。 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该区属于丘陵山地,西北、东南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且海拔高于500米,为山顶;该地区西北、东南地势较高,中间为谷地,地势较低。第(2)题,甲、乙两聚落形成的共同条件是甲乙两村落都位于地势较平坦的盆地地区,都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水运便利。第(3)题,由图可知,AB、AC两条登山线路中,AB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容易攀登,更省力,故AB线路更合理。 21.如图是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 (1)华华同学量的图中周王两村庄直线距离为5.6厘米,请你帮他算算两村庄间实际直线距离约为_ _14 __千米,假如图中AB两山峰的相对高度为120米,则B山峰的实际海拔高度是__ 960 __米。 (2)图中C部位地形名称是__ 陡崖_ _,张明同学想攀登B山峰,图中①②两条线路中更具有挑战性的是__ ①_ _线路。 (3)豆豆同学想要考察图示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甲乙两处中他最应选择的是__ 乙 __处,这样才有可能找到河流,并推断该河流可能的流向大致是__ 由北向南 __。 (4)假如你是王村的村主任,谈谈你如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请你根据图示信息提出三条可行的建设性建议。 发展果树种植、铜矿工业及旅游等。 解析:第(1)题,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知,周王两村庄实际直线距离=5.6×250000=1400000=14千米。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高度差,用减法计算。由此可知,B山峰的海拔=840+120=960米。第(2)题,图中,C部位等高线重合,为陡崖。图中①线路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②线路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因此,更具有挑战性的是①线路。第(3)题,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乙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可能形成河流,故应选择乙处。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可能的流向大致是由北向南。第(4)题,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王庄的地理位置及铜矿资源和温泉,可以发展果树种植、铜矿工业及旅游业等。 2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图中的数字比例尺写成文字比例尺__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__,若AB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际距离为__ 3 __千米。 (2)如图呈现的地形是__ 丘陵 __,若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则B地比A地气温__ 高 __(高或低)__ 1.2 __℃。 (3)若在图示地区开垦梯田,C、D两地中,最适宜的是_ _D __坡,E、F两处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__ E __处,D点在E点的__ 西南 __方向。 (4)如图所示地图适用于_ _C __(下列选项中选择字母填空)。 A.寻找旅游景点    B.指导交通 C.观察地形 D.分析气候 (5)完成图中沿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23.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 100_ _米。 (2)C处如果有山溪淌过,有可能形成瀑布景观,C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__ 陡崖_ _。 (3)图中两条虚线所示地形部位,可能有小河流淌的是__ ② __(①或②),因为此线为山谷。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第(1)题,A地海拔是150米,B地海拔是250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100米。第(2)题,C处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地形部位名称是陡崖。第(3)题,图中两条虚线所示地形部位,可能有小河流淌的是②,因为此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是孕育河流的地方。 2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张村坐落于__ 盆地 __(平原、盆地、高原)中。 (2)当地球在B段轨道运行时,张村的人们开始忙于播种小麦、玉米、大豆等,你认为张村是我国__ 东北 __地区的村庄(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海南)。 (3)据测量,张村的E点地区比F点地区的年降水量要多,其原因是__ E点位于迎风坡,F点位于背风坡_ ___。 (4)当我们中考结束的当天(6月22日),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__ 甲 __处,此时我国正午有阳光直射现象的省区有__ 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__。 解析:第(1)题,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张村所在位置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第(2)题,小麦、玉米、大豆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在B段轨道运行时,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由此时张村的人们开始忙于播种小麦、玉米、大豆等可知,张村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第(3)题,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因此可知,图中E点位于迎风坡,F点位于背风坡,因此E点降水量大。第(4)题,6月22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球运行到图中的甲处;此时我国正午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25.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内容。 (1)从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得出,如图中①位于__ 四川盆地 __(地形名称)内,其所在省(自治区)的简称是__ 川或蜀 __。 (2)图中②为__ 嘉陵江 __(河流),从河流开发利用的角度考虑,该河流干流上游__ 水能_ _资源丰富。 (3)中部地区冬季气温比纬度相近的东部沿海地区冬季气温__ 高 __,形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__ C __(选择填空)。 A.纬度不同    B.海陆位置不同 C.地形结构不同 D.海拔高低不同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第(1)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则图中①地为盆地;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该盆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四川盆地,四川省的简称是川或蜀。第(2)题,图中②为嘉陵江,是长江的一条支流,长江上游流经中国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从河流开发利用角度考虑,该河流上游应大力开发水能资源,建立水电站。第(3)题,我国冬季风为西北风,四川盆地地处秦岭的背风坡,阻挡了冬季风入侵,冬季气温较高;而纬度相近的东部沿海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因缺少高大山脉对寒冷气流的阻挡,冬季气温较低,形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形结构不同。 26.梯田是在丘陵山坡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台阶式田地,现在梯田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下图是一位旅游者拍摄的梯田景观,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修建梯田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为什么在一些丘陵山区人们要开辟梯田来发展种植业? _ _人多地少,增加耕地面积。 ___ (2)梯田对丘陵山区的生态环境有何积极意义? __ 保持水土。 ____ (3)请根据图中梯田的形状想象梯田所在山头的等高线形态,把这些等高线绘在上图中规定位置(不必标注等高线的海拔数据),并在图中正确标注出山谷、山脊。 27.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①处所在的山体部位名称是__ 鞍部 __。 (2)图中A山顶位于B山顶的_ _西南 __方向。 (3)②处的海拔可能是__ C __。(填字母) A.360米 B.50米 C.140米 D.260米 (4)③处会形成瀑布,说明理由。__ ③为陡崖,有河流流经 。 (5)④河段和⑤河段流速较快的是__ ⑤ __。(填序号) (6)⑥处登山者能否看到⑦处的登山者,说明判断依据。 ⑥⑦之间为山脊会阻挡视线,⑥处登山者不能看到⑦处的登山者。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第(2)题,依据指向标,可判断山顶A位于山顶B的西南方向。第(3)题,②处的地形为盆地,海拔可能是100米~200米,故选C。第(4)题,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有河流流经有可能出现瀑布。图中③为陡崖,所以易形成瀑布。第(5)题,小河流速快慢与坡度陡缓有关,⑤河段所经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流速较快。第(6)题,⑥⑦之间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山脊会阻挡视线,所以⑥处登山者不能看到⑦处的登山者。 类型 4 统计图 必考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命题形式:1.曲线图。2.柱状图。3.饼状图。4.统计表格。 统计图 考查形式举例 图示 柱状图 降水量柱状图等 饼状图 土地类型饼状图、地形类型饼状图 曲线图 人口增长曲线图、气温曲线图等 统计图表 统计图表转绘为其他形式统计图 占全国的百分比 水资源 耕地 南方地区 80% 35.2% 北方地区 14.7% 59.2% 方法突破 1.统计图内容和要素的判读 (1)统计图一般会给出图名或根据图中对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比重、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图名。 (2)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中地理事物的多少,还要进一步的区分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事物的变化情况。根据分析,总结出相应的规律。 (3)统计图的考查会涉及对图形的分析、从图中提取信息、判定相关知识点等。 2.统计图数据的判读 (1)对统计图中所涉及的二维多项坐标轴,要认真阅读图中曲线对应的Y轴。例如:气候曲线图,要对每个月气温、降水所对应的Y轴数字准确判断,根据每月气温与降水的特点综合判定气候类型。 (2)看清图中不同类型数据所占的量以及曲线图中所涉及的单位数值。例如:土地利用饼状图,对于总体数值和不同类型所占比例应有准确的判读。 (3)分析图中地理事物的多少、强弱、增减变化及不同阶段的变化趋势。例如:人口数量变化图,对于不同时期人口的数量、增长量应有准确判定。对于曲线中有转折点的地方应该着重分析其变化的趋势、原因等。 (4)分析表格的数据,抓住主要的要素,对数据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对其所反映的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 (5)在解答这类试题时主要是读图,了解图意,准确地获取有效的信息。并联系所学的知识,寻找解题的关键。再结合题目的要求,整理、归纳有用的信息。 【例 9 】 下面为“我国四条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其中表示长江的是(  C  ) 典例分析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长江水文特征。长江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冬季无结冰现象, A、B两条河流在冬季无径流量,说明这两条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故不符合题意。长江大部分流经降水较多的湿润地区,支流众多,是我国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最长的河流。C河流的年径流量远远大于D河流。 【例 10 】 下图是福州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示意图,其中比例最大的是(  A  )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结合图例,从图中可看出,林地比重为52%,是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比重最大的。 A.林地     B.耕地 C.建设用地 D.未利用土地 即时运用 读上海和悉尼某年各月气温统计图。完成28~29题。 28.从图中气温曲线可知(  B  ) A.上海和悉尼年温差相同 B.上海气温年较差大于悉尼 C.两城市气温最高月都在八月 D.两城市全部位于热带 29.根据两地气温数据的比较,可做出的正确判断是(  C  ) A.上海气候大陆性弱 B.悉尼气候大陆性强 C.上海降水季节变化大于悉尼 D.悉尼降水季节变化大于上海 30.据2011年统计数字,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2173万公顷。读下面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草地占比重最大 B.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C.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为解决粮食问题可以把草地开垦为耕地 D.我国耕地总量大,但人均面积很少,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C 读图可得,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草地占比重最大,故A正确;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故B正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为解决粮食问题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但环境问题突出,要适当的退耕还林还草,故C不正确;我国耕地总量大,但人均面积很少,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故D正确。 如图是我国2009年和2013年能源消费结构柱状图,据图回答31~32题。 31.比较2009年和2013年能源消费状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能源消费都以煤炭为主 B.非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例都在减少 C.能源消费总量总体增加 D.清洁能源的消费呈现增长的趋势 32.下列能源产业的发展最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D  ) A.煤炭的开采与加工 B.石油的开采与加工 C.天然气的开采与加工 D.太阳能的开发与应用 读“2006~2011年中国(除港澳台外)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完成33~34题 33.根据上图可知,2006年到2011年,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  D  ) A.人口总量停止增长 B.人口总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C.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D.人口总量增加,但增长速度下降 34.有关我国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人口基数庞大,出现负增长最好 B.人口增长越慢越好,最好停止增长 C.地大物博,人口增长再快也无妨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