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1《轴对称图形》(2)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1《轴对称图形》(2)

ID:997371

大小:82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3-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P82页。一、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轴对称图形是“图形的运动”教学的进一步深入。轴对称主要是体会轴对称图形关于对称轴两侧完全对称。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从而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教学设计主要是联系学生亲身体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此节内容的学习将为以后学习画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学生会判断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特性。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 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体验过“图形的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轴对称和平移。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教学重点:1、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 1、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和平移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又在前面研究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上内容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本单元将学习轴对称图形的平移,教学时要重视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积累更加丰富的活动经验。通过动手操作,与同桌探讨交流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对称物体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认识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能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纸、车标、松树图等。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合作交流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谈话激趣课前交流:今天,是老师第一次在咱们班上课,想送大家一份见面礼。请拭目以待吧!(老师剪纸,展示对称的剪纸图案)这是什么?(笑脸)这个笑脸是老师对同学们的衷心祝愿,希望同学们每天都能笑口常开,快快乐乐的学习成长!看看这个笑脸,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轴对称图形,来感受它的美,领略它的数学魅力。(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设计意图:由赠送“见面礼”这一话题引入,结合老师的剪纸作品,迎合学生心理,塑造轻松欢乐的课堂氛围,自然引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新知探究1、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图形是怎么得来的呢?(先把纸对折,再剪出一半的笑脸,再展开就会是完整的笑脸啦)你真是个经验丰富的孩子,观察能力真强,知道是要先对折 ,那如果我现在在把它对折,两边会怎样呢?(完全重合)。(黑板上贴字)(把笑脸贴在黑板左上角)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到底什么才是轴对称图形呢?你能试着说一说吗?(请生回答)师总结:像这样对折以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中间的折痕所在的直线就叫做“对称轴”。(ppt展示,学生齐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指出剪纸中的对称轴,并通过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深入认识对称轴,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2、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车,那这些车标你们认识吗?考考你们。(现代、奔驰、奥迪、马自达、大众……)同学们还真是厉害,一个都没考住,那他们是轴对称图形吗?动手折一折,如果是,画出对称轴。(学生小组动手折一折画一画,老师巡视指导)有的小组已经找到了,迫不及待地想要跟大家分享他们组的成果,好,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来给同学汇报一下。(选取两三个典型进行展示讲解 :现代不是轴对称图形,奥迪有2条对称轴,奔驰有3条对称轴。其余的快速判断)有的图形不管是左右对折,还是上下对折都能够完全重合,那这个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有几条,对称轴就有几条。【设计意图:用老师的生活实例做为研究对象,学生更感兴趣。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3、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很好,那接下来考考你们的眼力。你能快速找到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吗?判断下列图案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我们在研究的时候要把这个物体抽象成为一个图形,关键看它的形状大小,不考虑颜色的影响,所以荷兰的国旗也有2条对称轴。4、同学们的火眼金睛还真厉害,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更要勇于创造,你能用身体摆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学生上台做动作)【设计意图:及时地巩固新知,了解学生地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 5、同学们真是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都能够快速的找有出对称轴,但又有难题来咯!有信心解决它吗?(有)老师就喜欢你们的自信和冲劲儿!(1)看,这是什么?(一棵树)(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2)那猜一猜它的对称轴在哪里?(中间的虚线是对称轴)口说无凭,凡事讲究证据,怎么证明呢?(学生自由提意见)你真会学以致用,马上想到了可以折一折,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老师演示折)同学们的眼力真好,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就是中间的折痕。(老师把松树图贴在黑板上,画出对称轴)(3)如果我给左边的这个端点取名为A,你能找到对称轴右侧与他重合的点吗?(学生折一折,便会知道与A重合的点就是它的对称点)为了加以区分,我们把他取名为A′。像这样对称轴两侧能够完全重合的点我们把它叫做对称点。(两边贴字)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对称点吗?动手找一找。谁能上台来说一说?敢于上台展示自己,真棒,咱们掌声感谢一下这位小老师吧!老师根据学生所说提出代表性的两组对称点B点和B′点,C点和C′点(师补充说明:图形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所以对称点有无数组,我们现在来研究这几组具有代表性的对称点。)(4)连接A和A′这一组对称点,他们之间的连线与对称轴之间有何位置关系?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利用学具进行猜测验证。学生汇报,说明理由得出:对称点之间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请一名同学上台用三角板比划验证)中间的交点叫做垂足0,那么A点到O点和A′点到O点的长度就叫做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关键让学生明白距离的概念)(5)那它们之间的距离又有什么共同点呢?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把它放在方格纸上看。师生互动回答:通过观察可知道,A点和A′点这一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格,B点和对称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格,C点和对称点C′点对称轴的距离都是1格,这三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有什么共同点呢?你发现了吗?生自由发言,师总结: ①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同学们太棒了,不仅善于观察,还乐于分享,团结起来解决了最后一个难题,掌声送给你们自己吧!这一节课你们开心吗?用一个表情评价你这节课的心情,你选哪一个?看到同学们脸上的笑容,老师也真替你们感到高兴。每年的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让我们嘴角上翘,用微笑释放善意,与世界和睦相处。6、拓展想象,深化体验:看看老师手中的剪纸,猜一猜它是什么?(老师展示一半的剪纸,学生判断给出的是什么图案)【 设计意图: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更为下节课根据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做铺垫。】三、新知归纳学习要善于总结,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四、新知检测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这个图形就是()。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2、轴对称图形的特性:()到对称轴的距离()。3、找出下面的轴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4、找一找,下面哪些字是轴对称图形,圈出来。众只正天大小真直有来田森晶坐多春画四冒青双再想想,写几个我们学过的轴对称的汉字五、板书设计: 附:教师简介冯倩,女,21岁,本科,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儿,一个平平凡凡的小学老师,怀揣着教育的梦想,活跃在三尺讲台,挥洒智慧与灵气,诠释执着与勤勉,演绎精彩与感动。曾推荐参加市局举行的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比武活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示范课录制活动、电教馆组织的微课大赛。教学中坚持勤反思、多改进,撰写的教学论文多次获奖,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在益阳市2014年年度教学成果评审中荣获一等奖;《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获得省级二等奖。教育感言:农村孩子需要年轻教师,他们对我的爱便是我努力的动力!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