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安东诺夫卡苹果
基础自主学案
三、词语辨析(1)静谧·安静“静谧”:安静,如“静谧的园林”,一般指环境。“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稳平静。例:①当很多人狂躁地追逐时,却让烦乱的心绪扰乱了自己的心灵。想办法让自己_______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在安详的氛围里,你会获得灵性的指引和无穷的力量。安静
②________作为一种氛围,实在是有着很深的美。评论家刘西渭(李健吾)数十年前有一句话评论何其芳诗作:“寂寞的孩子常有美丽的想象。”真正地深中肯綮。静谧
(2)弥漫·迷漫“弥漫”:指(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迷漫”指满天遍野,茫茫一片,不分明。例:①每当这种时刻,瓦蓝色的炊烟便像长长的带子,在果园的树木中间_______开去。②即便国家质检总局拿出一个权威的结果来,人们还是惊魂未定,质量焦虑还是_______四周,在这三聚氰胺时代,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大家都给搞糊涂了。弥漫迷漫
四、词语释义①小家碧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络绎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自命不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逢场作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风驰电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小户人家的年轻美貌的女子。(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自以为不平凡。指遇到机会,偶然玩玩,凑凑热闹。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⑥迥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⑦老态龙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养尊处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颐指气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不可名状:__________________⑪素昧平生:__________________形容差别很大。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中。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不能用语言说出。一向不相识。
⑫不速之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⑬沁人心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⑭卷帙浩繁:_________________⑮阒无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⑯破釜沉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书籍数量多。没有声音,也没有人。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五、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伊凡·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生于俄国一破落贵族世家。由于家境贫困,中学未毕业就步入社会。1909年被选为________________。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场,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________直到去世。蒲宁的创作开始于诗歌。1903年以诗集《________》获莫斯科学术院的普希金奖。创作科学院名誉院士法国落叶
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乡村》等。蒲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专注于人物个性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有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安东诺夫卡苹果当代优秀的文学家
2.资料链接(1)写作背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俄国虽然已经废除了农奴制,但封建残余势力依然存在,沙皇专制进一步加强,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贵族阶级越来越颓废堕落。作者以这一时代的典型特点为题材,选择___________为背景,描写了生动的场景。地主庄园
蒲宁是个对贵族生活颇为留恋和向往的人,在他的意识中,与世无争、相安无事的农庄生活,并没有什么激烈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他厌恶任何打破这种“理想化”社会平衡的革命。早期作品主要描写______________,批判贵族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又为其没落唱挽歌。《安东诺夫卡苹果》写于1900年,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贵族庄园生活
六、整体预知
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小说为什么以“安东诺夫卡苹果”为题?【提示】安东诺夫卡苹果,俄国产的一种晚熟苹果。小说中与其说它是一种美味水果,不如说它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可以说,“安东诺夫卡苹果”是全文的灵魂,整篇小说都笼罩在“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馥郁甜香之中,作者用回忆的口吻,将读者徐徐带入那个已逝的田园梦境中。在对昔日美好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以及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2.第一段作者是通过哪几种感官的回忆来写清晨果园的?【提示】是通过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来写清晨的果园。
3.以第1、4部分为例,说说文中场景是如何与主题巧妙结合在一起的。【提示】第1部分一开始就是场景描写:“……我怎么也忘怀不了金风送爽的初秋”,“记得那座满目金黄、树叶开始凋零,因而显得稀稀落落的大果园,记得那槭树的林阴道、落叶的幽香以及——安东诺夫卡苹果、蜂蜜和秋凉这三者的芬芳。空气洁净得如同不复存在一般,果园里到处是人声和大车叽叽嘎嘎的响声”,“那时躺在
大车上,仰望着满天星斗,闻着飘浮在清新的空气中的焦油味,听着长长的车队在沉沉的夜色中小心翼翼地、叽叽嘎嘎地向前驶去,真是再惬意也不过了”。这些描写清新明爽,充满着丰收的生活气息,仿佛把人带到了弥漫着苹果香味的果园中。渲染了欢快明朗的气氛,为这一部分奠定了欢快的基调。而第1部分也正是对庄园兴盛时期生活的叙述。
第4部分开头也有一段场景描写:“天色淡蓝而晦冥”,“风吹进枪口,发出嘘嘘的声响,风凛冽地迎面刮来,有时还夹着干燥的雪珠。整整一天我在渺无人烟的荒野上踯躅……直到夕阳西坠,我才策马回庄园去”,“下房里灯火通明,十分热闹:村姑们在切白菜,只见切菜的弯刀皓光闪闪,我谛听着切菜发出的和谐的嚓嚓声,以及村姑们
所唱的和谐的、忧郁而欢快的农谣……”这段生活场景仍极富农村生活气息,但在遣词造句上却不再那么清新明朗了,“晦冥”“渺无人烟的荒野”“踯躅”让人觉得阴冷荒凉,渲染了一种悲凉氛围,也为这一部分写小地主时代的开始奠定了悲凉基调。
4.小说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名师点拨】①调动多种感官。如第一部分描绘清晨的果园,先是视觉印象:满目金黄、树叶开始凋零,稀稀落落的大果园,槭树的林阴道。然后是嗅觉印象:落叶的幽香、安东诺夫卡苹果、蜂蜜和秋凉的芬芳。接着是听觉的印象:到处是人声和大车叽叽嘎嘎的响声。
②变换观察角度。如第二部分描写姑母的庄园生活图景时,作者的观察由远及近:先写远景——天空、朝阳、雨后的钢轨般的道路;再写近景——“大片大片倾斜的冬麦田”、盘旋的“鹞雏”。紧接着,“鹞雏”又将视线由近及远:“一根根轮廓分明的电线杆朝阳光灿灿的远方奔去,而横在电线杆之间的电报线,则像是银光闪闪的琴弦,正在沿着晴朗的、斜悬的天空滑动,电报线上停着好些青鹰,——活像乐谱上黑色的音符,像极了。”
③调配亮丽色彩。作者一定是懂得绘画技巧的,因为他的小说中体现出作者出色的色彩感觉,色彩对比强烈。他笔下那高超的色彩运用,丝毫不逊色于高明的画家。如深邃的蓝天、绚烂的朝霞、绿色的麦田、亮晶晶的大路、黑色的青鹰停在银色的琴弦上等等。又如第三部分中“沉甸甸的铅灰色的乌云”与“水汪汪的浅蓝色的天空”不仅在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将沉重与轻盈的质感并列在一起,达到巧妙的错落平衡。
5.本文是如何在动静相宜之中体现美感的?【名师点拨】俄罗斯文学在豪迈沉重的民族性格之上显现出了难得的优雅和富于教养的风格气质,这在俄罗斯优秀作品中随处可见。《安东诺夫卡苹果》,就让人感受到这样一种难以企及的美感。作品中也有一段描写人们在树林中纵马打猎的场景,粗犷热烈,富于男性气息。但是给人印象更深的是后面,当客人误了早起打猎而在主人书房里浏览藏书的一节。高大的书架,古老藏书的厚厚皮革封面上烫有的
小小金星,发黄书页中沁人心脾的霉味,这些都令人神往、迷醉。翻开书来,这本书上不知是谁用鹅翎笔写的眉批:“这是堪与古今一切哲人媲美的思想,是智慧之花,是肺腑之情”。而那本书一开头就带有一百多年前亲切而又做作的文体风格:“我的先生们!……”于是在慵懒的书卷气中,读者也度过了一段甜蜜而孤独的时光。这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照,但不是对立而是生活的连续,从动到静,从刚到柔,打猎时的狂野气息
被随后的书卷气所冲淡,就像俄罗斯皑皑雪原与温暖的林间小木屋并存一样,在粗犷与温馨的交织中,自然形成了生活的,也是艺术的节奏。更重要的是,阳刚气的东西在这里只是构成作品整体节奏中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单一风格本身,种种因素相互制约、融合,在这之上形成了一种统一的令人陶醉的优雅风格气质。
[细剖·深析][楼主]本篇小说没有一个贯串始终的情节,也不靠情节来组织,而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画面来组织、推进,有人说本文结构松散,没有线索,你认为呢?
[沙发]作者以数字分场景,分别写了四个生活片段,代表了四个时期:庄园兴盛时期、中等贵族生活时期、地主精神日趋衰落时期、小地主时代开始时期,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巧妙地贯串起来。
[板凳]这一时间顺序有两种:一是“我”的成长过程,由“少爷”长为成人;二是一年的季节顺序,从八月收获苹果开始一直到初冬落雪,每一个时间的选取都经过精心挑选。
[三楼]巧妙之处还表现为:每一场景的描写也都以一天为具体时间顺序。以第一部分为例,作者由寒意料峭的清晨写到一天的热闹生活,再写到“入暮以后”人们回家,最后写“深夜”“我”摸黑到果园开枪,顺序明确,线索清晰。
写作素材积累技法借鉴场景描写技巧《安东诺夫卡苹果》一文的场景描写很有特色。文中开头部分的场景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秋天果园的丰收景象,有色泽、有声音、有气味,将读者带入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当中。这种场景描写,为文章定下了欢快的、明朗的、清新的格调。
场景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景物描写,要想写好场景,必须写好景物,要想写好景物,要做到以下几点:1.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是否细心地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于通过眼、耳、鼻、舌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
2.选好观察的角度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按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3.安排好描写的顺序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4.融合描写、叙事、抒情、议论多种技巧比如《安东诺夫卡苹果》第3部分:作者描写从九月底起天气的变化,“在沉甸甸的铅灰色的乌云上方,水汪汪的浅蓝色的天空冷冰冰地、明亮地闪着光,乌云则慢慢地凝聚成为连绵不绝的含雪的云峰”,这段描写形象地刻画出当时的天气状况,而“果园显得荒凉、沉闷”一句议论则使景物带有了败落之感,“然而一进十月,就雨霁日出,此时的果园又是多么美丽啊!”这样的抒情
句子穿插其中,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叙述过程中穿插对打猎场景的描写,比如追赶野兽而闯入另一座孤林、借宿时评论猎获的巨狼等。作者巧妙地融合描写、叙事、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使读者置身于一幅幅生活画卷之中。
随堂练笔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等手法描摹生活中的一个场景,200字左右。示例:清晨,走在路上。岸边的柳树,在风中轻轻地抚摸着微微颤动的水面,却没有一毫柳絮的飘飞,大概它们早已在春风中飞尽了吧。在匆忙的脚步中,我们不知错过了多少生命中的美好。为何不抬头望望天边呢?柔美的朝霞是仙女遗落的霓裳,金色的阳光正透过薄雾向你微笑
随堂练笔借鉴本文场面描写的技巧,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示例:瓷盆里的水渐渐浅了,奶奶便使唤我们去楼上把晾凉的另一盆拿下来。同样的绿,同样的清,在这样的午日,散发沁人的茶香,让人分不清这绿是茶叶的绿,是瓷盆的绿,或者是生活本身的颜色。
。阳光打着卷,慵懒地躺在树叶上,让那翠绿的血液闪着诱人的光。刹那间,都市在你眼中融化了,一栋栋高楼仿佛成为了热带雨林中的棵棵参天大树,耳旁不绝的车鸣变成了鸟儿的悦耳歌唱。你在参天古木中漫步,而阳光轻轻地把你围绕。原来,在自然中生活只需要一刹那的感动。(重庆高考满分作文《在自然中生活》片段)
素材积累1.课内素材开发蒲宁在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表达了他内心的感受:“有位哲学家曾经认为,即使是最高的欢乐也不足以和那些撩人的哀伤相提并论;现在我不想在这个晚宴上撩起那些我永远忘不了的哀伤,但我要说,在过去50年的经历里,我的哀伤远胜于欢乐;而那些哀伤并非全部是我个人的,绝对不是。”
他的哀伤不仅来自于失去贵族生活的落寞,更来自于没落贵族的怀旧情绪造成的对新政权的抵制和背井离乡的痛苦。[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欢乐”“哀伤”“怀旧”“孤寂”等话题的作文。
2.鲜活素材速递蒲宁在帕特拉斯号上2011年2月21日 七 夜坐在“帕特拉斯号”上的蒲宁,和坐在公交车上的我,维系单靠“逃难”二字或许不符,但闲情倒是不分早晚,蒲宁如是说:“所有挤在‘帕特拉斯号’上的人对于在伊斯坦布尔、塞浦路斯、巴尔干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都一无所知,他们又能指望什么呢?可是他们每
一个人却都有所指望,都还有某种可赖以生活下去的东西,都还有某种可以开心的事情,因此根本没有想到他们正在这个可怕的冬夜里作一次可怕的航海。他们只稍有一瞬间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的话,就会吓得魂飞魄散而陷入绝望。多亏上帝慈悲,使人在生命处于千钧一发的时刻,头脑偏偏会不清醒。人在这种时刻总是迟钝的,而这种迟钝却救了人的命。”
完了,沃罗涅什,敖德萨,巴黎。出生,流亡,终老。公交车的女人在聊美容美发,再不济的也塞了一副耳塞,听流行音乐。每个星座是把椅子,人们安坐在三十一个星座上。十月是处女,十一月是天蝎。蝎子尾巴已经蜇了生活。她们正在谈论上海世博会上的签证本,每一个展馆的戳子如同一个唇印,她们收集唇印仿佛情人之吻。我是惟一的国王,穿黑衣,沉默,眼睛里的钨丝已断,断了的绝望在眼睛里晃,柳枝轻拂,明媚的世界,到处都是鬼魅。
“我是在黑海上”,蒲宁说,“我乘着一艘异国的轮船,不知为什么我正在向君士坦丁堡航去。”“你知道国王么?”“国王是狐狸。狐狸是神仙。神仙是葡萄。葡萄是葡萄糖。糖是守夜人。守夜人是国王。”你们知道的意义只有部分,而我却知道全部。巴黎有一张床属于死者蒲宁,但俄罗斯没有一块墓地属于逝去的蒲宁。
“只是我原先怎么会没有理解这一点,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呢?”蒲宁说。因为,原先“我只是打算思考件什么事,以便好好地理解它”,理解是分解,分解是降解,降解是了解,了此一解,难得一见。我已经习惯和空气说话,因此,完成我的也许是氧离子,也许是氢离子,也许是水分子。他们说,蒲宁在守望星星,托尔斯泰守望黎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守望黑暗过去。可惜这个时代人们需要的只是闭嘴,而不是开口说话。沉默并非一种布景,而是迟钝,而且这种迟钝救不了人的命。
[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逃难”“闲情”“守望”“迟钝“等话题的作文。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山 口蒲 宁夜幕已垂下很久,可我仍举步维艰地在崇岭中朝山口走去,朔风扑面而来,四周寒雾弥漫,我对于能否走至山口已失却信心,可我牵在身后的那匹浑身湿淋淋的、疲惫的马,却驯顺地跟随着我亦步亦趋,空荡荡的马蹬叮叮当当地碰响着。
在迷蒙的夜色中,我走到了松林脚下,过了松林便是这条通往山巅的光秃秃的荒凉的山路了。我在松林外歇息了一会儿,眺望着山下宽阔的谷地,心中漾起一阵奇异的自豪感和力量感,这样的感觉,人们在居高临下时往往都会有的。我遥遥望见山下很远的地方,那渐渐昏暗下去的谷地紧傍着狭窄的海湾,岸边点点灯火犹依稀可辨。那条海湾越往东去就越开阔,最终形成一堵烟霞空蒙的暗蓝色障壁,围住了半壁天空。但在深山中
已是黑夜了。夜色迅速地浓重起来,我向前走去,离松林越来越近。只觉得山岭变得越来越阴郁,越来越森严,由高空呼啸而下的寒风,驱赶着浓雾,将其撕扯成一条条长长的斜云,使之穿过山峰间的空隙,迅疾地排空而去。高处的台地上缭绕着大团大团松软的雾。半山腰中的雾就是由那儿刮下来的。雾的坠落使得群山间的深渊看上
去更显阴郁,更显幽深。雾使松林仿佛冒起了白烟,并随同喑哑、深沉、凄冷的松涛声向我袭来。周遭弥漫着冬天清新的气息,寒风卷来了雪珠……夜已经很深了,我低下头避着烈风,久久地在山林构成的黑咕隆咚的拱道中冒着浓雾向前行去,耳际回响着隆隆的松涛声。“马上就可以到山口了,”我宽慰自己说,“马上就可以翻过山岭到没有风雪而有人烟的明亮的屋子里去休息了……”
但是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每分钟我都以为再走两步就可到达山口,可是那光秃秃的石头坡道却怎么也走不到尽头。松林早已落在半山腰,低矮的歪脖子灌木丛也早已走过,我开始觉得累了,直打寒颤。我记起了离山口不远的松树间有好几座孤坟,那里埋葬着被冬天的暴风雪刮下山的樵夫。我感觉到我正置身于人迹罕至的荒山之巅,感觉到在我四周除了寒雾和悬崖峭壁,别无一物。我不禁犯
起愁来:我怎么去走过那些像人的躯体那样黑珇珇地兀立在迷雾中的孤单的石头墓碑?既然现在我就已失去了时间和地点的概念,我还会有足够的力气走下山去吗?前方,透过飞快地排空而去的浓雾,模模糊糊地可以看到一些黑黢黢的庞然大物……那是昏暗的山包,活脱像一头头睡着的熊。我在这些山包上攀行着,从一块石头跨到另一块石头,马吃力地跟着我攀行,马掌踏在湿漉漉的圆石子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一个劲儿地打着滑。突然我发现路重又开始缓慢地向上升去,
折回深山之中!我不由得立停下来,绝望的心绪攫住了我的身心。紧张和劳累使我浑身发抖。我的衣服全被雪淋湿了,朔风更是刺透了衣服,刮得我冷彻骨髓。要不要呼救呢?可此刻连牧羊人也都带着他们的山羊和绵羊躲进了荷马时代的陋屋之中,还有谁会听见我的呼救声呢?我惊恐地环顾着四周:“我的天啊,难道我迷路了不成?”
夜深了。松林在远方睡意朦胧地发出一阵阵喑哑的涛声。夜变得越来越神秘诡谲,我感觉到了这一点,虽然我并不知道此刻是什么时间,而我又身在何方。现在,连深谷中最后一星灯火也熄灭了,灰蒙蒙的雾淹没了整个山谷。雾知道它的时刻来到了,这将是漫长的时刻,在此期间大地上的万物似乎都已死绝,早晨似乎永远不会再来,唯独雾将会不停地增多,把森严的群山裹没,在深夜里护卫着它们,除此而外,还有山林会不停地发出低沉的涛声,而在荒凉的山口,雪将会下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密。
为了避风,我掉过身子面对着马。和我在一起的生物就只有这匹马了!可马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它已浑身湿透,冷得直打寒颤,背拱了起来,背上很不舒服地戳起着高高的马鞍。它驯顺地耷拉着脑袋,两耳紧贴在脑袋上。我狠命地拉紧缰绳,重又把脸转向风雪,重又执著地迎着风雪走去。我试图看清我四周有些什么东西,但是我看到的只是漫天飞驰的灰蒙蒙的雪尘,刺得我眼睛都睁不开来。我侧耳静听,能够听到的只是耳畔呼呼的风声和身后马蹬相互碰撞发出的单调的叮当声……
然而奇怪的是我的绝望的心情反使我坚强起来。我的步子迈得比以前勇敢了,我怨恨地谴责着某个人逼得我不得不忍受一切,对那人的谴责使我的心情快活起来。满腔的怨恨化作一种郁悒的坚毅的顺从,甘愿对于凡是我必须忍受的事物都逆来顺受,哪怕永无出路我也感到甜蜜……
临了,我终于走到了山口。但此刻我已经对一切都无所谓了。我走在平坦的草地上。狂风把浓雾像一绺绺发辫似地撕扯而去,几乎要把我吹倒在地,可我却根本没去留意这风。单凭这呼呼的风声,单凭这弥天的大雾就可感觉到夜正深邃地主宰着群山,——渺小的人类早已在谷地中一幢幢渺小、窳陋的屋子内进入了梦乡;但我并不着急,并不急于去寻个栖身之所,我咬紧牙关走着,不时嘟嘟囔囔地对马说:
“走,走。只要咱俩不倒下,就豁出命来走。在我的一生中,像这样崎岖荒凉的山口已不知走过多少!灾难、痛苦、疾病、恋人的变心和被痛苦凌辱的友谊,就像黑夜一样,铺天盖地压到我身上——于是我不得不同我所亲近的一切分手,无可奈何地重又拄起云游四方的香客的拐杖。可是通向新的幸福的坡道是险峻的,高得如登天梯,而且在山巅迎接我的将是夜、雾和风雪。在山口等待着我的将是可怕的孤独……但是咱俩还是走吧,走吧!”
我磕磕绊绊地向前走去,仿佛在做梦。离拂晓还早着呢。下山到谷地得走整整一夜的时间,也许要到黎明时方能在什么地方睡上一觉,——蜷缩着身子,沉沉睡去,心里只有一个感觉——在冰天雪地中跋涉之后进入温暖梦乡所感到的甜蜜。天亮后,白天又将以人和阳光使我高兴起来,又将久久地迷惑我……可或许不等白天到来,我就会在山间的什么地方倒下去呢?于是我将永远留在这自古以来荒无人烟的光秃秃的山巅之中,永远留在黑夜和风雪之中了。(选自2010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试题)
【赏评】全文的首句所营造出的气氛,轻易间就会捕捉到一个脆弱的灵魂。紧紧相随的,是大片大片的冰凉的夜色和到处弥漫的幽暗的月光。蒲宁善于运用诗化的语言来组织散文,其间饱含的旋律感、节奏感不仅为你呈现一道视觉大餐,也是一曲难觅的乐曲。
对于迷路的旅人来说,没有比意识到夜之将至更为悲哀的事了。而蒲宁此刻显然没有感觉到悲哀,他依然沉醉于这别致的夜色之中,就像走进一处殿堂一样,他甚至仍有些激动地想要清唱,把这阴郁以及寒冷当作美妙的歌曲来演唱。他用他豁达的胸怀将一个瘦弱的读者绑在他的牢笼里,这牢笼里藏着一个晶莹剔透的自然,即使在深如墨色的夜中。
“我磕磕绊绊地向前走去,仿佛是在做梦。”蒲宁把一路的艰难比做梦里的甜蜜,把山中呼啸着的凛冽寒风想象成一床温暖的棉被,这是多么浪漫的诗人情怀,以及乐观的生活情愫。“或许不等白天到来,我就会在山间的什么地方倒下去呢?于是我将永远留在这自古以来荒无人烟的光秃秃的山巅之中,永远留在黑夜和风雪之中了。”和王维在《终南别业》里的经典“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一番异曲同工之妙。
蒲宁在文中制造的一切神秘,都是为了走出山口谱的旋律,他所用的低沉、寂静谱写的却是一曲沸腾、激昂的行进乐。在与黑夜做斗争的人,都应该怀念这篇《山口》。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
诗海探珠山居秋暝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海探珠山居秋暝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想境界的追求。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王维的人生大志也隐藏在字里行间。
【思考】请以中间两联为例,简要分析诗歌中寄托的诗人情怀。【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2)相关知识《叶甫盖尼·奥涅金》:诗体小说,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广泛地反映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真实地表现了那一时代俄国青少年的苦闷、探求和觉醒,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故_______________称之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人民性的作品”。小说塑造了奥涅金这样一个“______________”的形象。别林斯基多余的人
作者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被高尔基誉为“_________________”。俄国文学之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