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ID:978631

大小:46.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泊船瓜洲 教学设计诸城市林家村镇皂户小学逄玉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011-09-2108:07:11)课题:第5课课题名泊船瓜洲1课时教材解读:《泊船瓜洲》一诗,是作者在离乡途中所作,而从“泊”字看来,作者写于夜间(古人当时的行船是日行夜泊)而此时的作者是在船上过夜,远望渐渐离自己较远的家乡,可能是在感慨什么时候能再次回到自己的家乡。在文本中的一二句出现了三个地名:京口、瓜州、钟山,而钟山就在南京,诗人出发的地方,也就是诗人心目中的家乡。瓜州是作者现在的所在之地,虽然京口和瓜州之隔一条长江,但是京口属于江南而瓜州属于江北,这样在作者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距离,前者属于家乡而后者属于异乡,这种心理上的分离感是非常强烈的。三四句,也就是本诗所广为流传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吹绿)字传神的写出了长江南岸(也就是作者心目中的家乡)的一派春色,站在瓜州去遥望自己的家乡不免会出现离别的惆怅,而“绿”字蕴含了一种美好的刻画在内。此时还有一轮明月真真切切的在自己的眼前,而明月正照着作者的家乡之途。所以诗人油然而生:明月你今天照我离家,什么时候能照我回家?离别,渐渐远行,家乡的美丽,离别时的惆怅,返乡期的遥远,唤起了作者的游子之情! 学习目标A类1、学会一个生字,注意读准“间”“数”“重”的读音。2、了解王安石的简介。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B类3、感知古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古诗诗句的意思。体会“绿“在全诗中的妙用,以及表达的思想情感。4、通过细读文本以及背景分析,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思乡之情。C类5、明确月亮在古典诗歌中的象征意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特定事物的特定意思。预习作业1、查阅资料或根据先前的知识了解王安石的简介。2、查字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出本古诗的多音字与读法。3、在地图上找出钟山、京口、瓜州的地理位置,并试着画一画。 4、利用注释以及课外资料试着翻译古诗。注意“绿”“还”如何翻译、解释。5、搜集几首关于思乡情感的古诗。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个体学习清单第一板块——读、背(目标1、2,10分钟)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 1、近期我们都看过新版的《水浒传》,108名英雄好汉,齐聚在哪里?(水泊梁山)这个泊字还读什么?有什么意思呢?那么,间这个字还有什么读音、什么意思呢?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通过预习大家知道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北宋诗人王安石)对他有什么了解?(生说教师补充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在写诗时,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ppt出示)二、初读古诗,把握主旨1、王安石泊船瓜洲时写下了怎样一首诗呢?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诗,互相正音:注:“间”应读“jiàn”。 3、正音后齐读全诗,诗中你感觉诗人想表达自己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思乡)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古诗并试着背诵。1、了解王安石的简介。2、自读、互读古诗并正音。3、带着思乡的情感去朗诵、背诵古诗。第二板块——初步构建画面、意境,感受诗人之心。(目标3、4,25分钟)三、小组学习,理解诗意  (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并作必要的讲解。) 师: 哪一小组读懂了哪句?  生举手回答。  教师相机指点:1、小组学习古诗的理解以及翻译。2、在老师的引导下去了解作者的情感。3、通过读去理解作者的情感。     1、学生交流一、二句:(ppt出示一二句)(1) 找出地名,(点击出示:京口、瓜洲、钟山)搞清三者位置。并出示在预习时画的地图,说说这三者的位置关系。京口和瓜洲一个在长江的南岸,一个在长江的北岸,被一条长江间隔开了(离得很近)师:从哪些词语看出离的很近?生:“数:几”;“只:说明离家近。”师:离得近怎么会产生思乡之情?生:、、、、、师引导,江南、江北的空间距离以及心理距离的遥远,产生了思乡之情。另还为了让学生理解空间、心里的距离可利用我们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和陕西的榆林虽然距离不远但是总是觉得远离家乡等等的示例来说明)(2) 指导朗读一、二句。为什么看到京口会想到钟山呢?  2、交流三、四句:(ppt出示三四句)  (1) 提示“绿”字的解释(吹绿、染绿)。 (2)从“又”字你能知道什么,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年复一年江南会出现“绿“但是我呢?会又回到家乡吗?)品味“绿”字,咬文嚼字(3)绿还可以换成什么字?为什么绿好?好在哪里?  老师适当点拨学生体会“绿”字的妙用: (1) 春风给江南带来了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2) “绿”字还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3) “绿”字和“还”字还有内在的联系,明媚的春色更引发了诗人想回家的念头。 前两句写景                     后两句抒情 ……师小结: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注意遣词用句。 (4) 在第4句的解释时,引导学生尝试加上语气词“啊”,把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来。(是感叹句而不是反问句)  (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呢?)明月照着回家的路却不能回,这样更加使得作者想念自己的家乡。3、5、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全班交流)6、带着你的理解再读、再背古诗。第三板块——明确月亮在古典诗歌中的象征意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特定事物的特定意思。(目标5,5分钟)1、师设问:为什么作者对着明月而感慨——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明月象征着什么?2、出示自己搜集的关于思乡的古诗,发现了什么?(“月”古人经常和思想连在一起……)3、那么,在这月明之夜,诗人站在船头眺望着家乡的方向,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我们闭上眼睛边听听音乐,边想一想,(指名说)(音乐《春江花月夜》)  师引生入境:  月明之夜,晚风徐徐,诗人走出船舱站在岸上眺望,只见对岸就是京口,离自己的家是这么的近。春天,诗人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来:家乡的青山……绿水……田野……江岸……诗人望着圆圆的明月,眺望着家乡的方向,不禁想……4、如果你是诗人,你在想些什么?(指名说)1、对月的思考。2、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举例《枫桥夜泊》指出古人行船日行夜泊。   板书设计:泊船瓜洲          写景:瓜 州 → 京口  → 钟 山        抒情:春又绿     →        何时还教学反思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诗时,在理解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一句时,学生的意见有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钟山与京口只隔几座山;而有的学生认为,是钟山与瓜洲隔着数重山。而且坚持第二种说法的学生人数居多,这是我备课时万万没有想到的,教参中也未作重点、难点涉及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难点,我先让学生各自阐明观点,展开辩论,结果同学们争论得面红耳赤,胜负难分。这时,我抓住机遇巧用推想,对学生说:“刚才你们的辩论都很精彩,各有各的道理,倒让老师也不知所措了。这样吧,让我们置身于画面中,模仿作者,去推想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会想些什么?弄清钟山到底与哪儿隔着数重山。”同学们各个学着作者背起双手,挺起胸脯,翘首远望。教室里鸦雀无声,他们都进入了诗的意境中,静静的进行着各自的推想。突然间,他们惊奇的嚷道:“老师,老师,我知道了,是钟山与京口只隔数重山。”我乘胜追击,“你怎么体会出来的,快告诉告诉老师?”他们争先恐后的说:“因为作者站在瓜洲遥望一江之隔的京口,自然想到离京口不远的家乡钟山了,不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太好了,经你们这么一说,老师也明白了,来,让我们为自己鼓掌。”(掌声不断)分析:本来干巴空洞的内容,经同学们这么身临其境的推想,便变得情趣盎然,这一纠缠不清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学生将保持这种高昂的情绪,顺利学完此诗,这真是无声胜有声啊!总之,在古诗教学中巧妙运用“推想”不仅能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难点迎刃而解,还能体会诗歌主旨,升华主题。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社会在变革,知识在更新,时代在前进,新世纪赋予我们教师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发展的人。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