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小儿辩日》引发的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由《两小儿辩日》引发的思考

ID:977277

大小:6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两小儿辩日》引发的思考去年九月连续听了两位老师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11》这篇课文,在听课当屮,这篇课文以及两位老师的教学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一、关于教材的思考:孰是孰非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两个小孩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提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乍一读文,觉得两小儿的论点都十分明确,论据也非常充分。再深入思考,又觉得二人所言均有不符合事实之处。孰是孰非,一时Z间难以定论。那么,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Z屮到底有无变化呢?带着这一问题,我杏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今人对这一问题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种:1•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早晨和屮午是一样的。(此为教学参考书上的观点。)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屮午时大,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屮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屮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屮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屮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屮午的气温较早晨时高,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屮午太阳宜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屮午,太阳的光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低与高,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2•地球距离太阳屮午的时候近,早上的时候远。在同一地点上,屮午的时候,地球自转到正对太阳,和早上看太阳的时候,之间有个角度差别。地球的早晨和屮午,在一个球面上相差一段弧度,可以推想出来,屮午的时候是比早晨近那么一点点。3•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需视季节而定。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的轨道,地球距离太阳的远点距离为15200千米,近点距离为1470。方千米,两者相差500万千米,地球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用时365天,也即876。小时,其沿径向运动的距离为1000万千米,沿径向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141.5千米/小时,从早晨到屮午的时间按6小时计,则地球距离太阳由于地球沿径向运动速度产生的位移为6849千米,显然,这一量值大于地球的半径。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天Z内太阳何时离我们更近,是由地球在太阳轨道上的位置决定的。当地球到达近日点(冬至12月22|」前后)时太阳离地球最近,从这一天开始,地球开始远离太阳,一直到远口点(夏至6月22|」前后)这一天达到最远,因此,地球从近「I点往远II点运动 的过程屮,毎天早晨的太阳总会比屮午的太阳离我们近。而从远日点到近LI点运动的过程屮,每天早晨的太阳则总比屮午的太阳远。这几种答案哪个更为准确?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谄且对这一问题还存有歧义,更何况是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古人呢?课文最后写道:孔了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作为圣人的孔了,以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在孩了面前承认自己有所不知,任孩了们讥笑,这不就是他对自己所侣导的“知之为知Z,不知为不知”的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吗?这个故事木身,早已成为称孔了为圣人的最好的注脚。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是无穷的,人不能事事尽知。强不知以为知,才是最可怕的无知!这正是这篇课文所要传递给我们的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道理。二、关于教学的思考:语文课还是自然课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课文屮木没有定论。教学屮,两位老师部向学生提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两小儿对早晨和屮午的太阳距离人的远近观点各不相同,同学们能否借助课前查阅的资料说一说太阳到底什么时候距离人更近一些呢?针对这一问题,学生游离于文木之外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读自己杏找到的资料,有的通过画图进行讲述,其屮一个班用了近20分钟的时间讨论还是众说纷纭,最终还是以教师的答案结束了这场争论。其实,这一问题并非木文需要探寻的主要问题。一来这个问题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且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储备,而这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有限的时空里,显然是力所不能及的。二来这是一节语文课,并非科学课、自然课。而语文课中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必须要为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服务。那种脱离了文木的研读、虚化、弱化了语言文字的语文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新课程侣导我们“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屮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对于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不是不可以探究,相反,我认为很有探究的必要。关键是要看放在何时探究,如何探究。如果建立在已经完成了木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的资料,引导学生仔细研读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此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就很有必要。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重新阅读课文,谈一谈对孔了的再认识,从而升华对孔了的感悟和理解,这样的教学就会很有实效。如果能将此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衍生成更多的问号而不是简单地tai上旬号,并启发学生把这些问题带到课下,带到今后的生活屮去、带到以示的工作屮去不断研究,大胆探索,这样的教学就会升值。那么在这一课的教学屮,如何不偏离语文学习的轨道,引领学生走进文木,并凭借文木提高学生的理解、感受能力,培养语感,积累语言,使其真正成为一堂语文课呢?笔者认为,应该首先强化“读”——教师应引导着学生在读屮疏通文意,在读屮深化理解,在读屮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再体验“辩”——让学生做文中的“小儿”,与同桌之间备选择一个角色,相互对读,看看能不能读出“辩”的感觉来,接着再让学生将文言文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进行“辩论”,从而使学生在习得文木语言之示再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最 后要落实“写,,—引导学生想彖:假如你就是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大教冇家孔了,听了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你会怎么想、怎么说?用笔来写一写,可以用白话文来写,也可以尝试用文言文来写。总Z,教师应引领着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屮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回归自己的木色。语文课永远姓“语”。每个语文教师必须牢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抓住语文的本体,把握语文的实质,彰显语文的价值,使我们的语文课更有效益、更有魅力。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