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加入VIP免费下载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ID:975561

大小:230.68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10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难点是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有条件的要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4、学习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教案一课前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一、导学案:            1、会认读的生字:籍屉怖瞪瞅魔刑匪舅姥2、会正确工整书写的生词: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3、弄懂的词语: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不懂的词语:4、课文读的遍数:课文的主要内容:5、默读课文,弄明白以下问题:(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给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2)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划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看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把你的体会和感想写下来。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畏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一)检查词语1、听写本课词语。2、出示自学提示中的认读词语,抽学生读。3、理解词语: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1)预习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2)还有哪些词语不知道意思?4、找近义词:被难(   )纷乱(    )会意(    )严峻(    )5、找反义词:慈祥(    )幼稚(    )含糊(    )尖锐(    )(二)检查课文朗读情况:1、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听互读,检查朗读情况。2、集体抽读:出示重点段落,抽读并评价。(三)检查课文内容情况: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师相机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2、说说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三、品读感悟 1、默读课文,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互学:你读了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在小组里交流。  品评一:被捕前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1、给“慈祥”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换个词语,(和蔼),你从哪里看出他的慈祥、和蔼? 2、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作者发现父亲许多方面的举动很异常?(回来很晚,早上出去很早;整理烧书籍)3、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1)读第二句话,父亲认为现在是什么时候?读后面两句话。(2)你就是他的孩子,你来告诉他,现在是什么时候了——(3)父亲知道我们所说的危险吗?(知道)可他确不愿意离开,你来读整句话。(4)注意父亲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啊?坚决,你把这种坚决地语气读出来。(5)给坚决换个意思相近的词。(斩钉截铁坚定)读。(6)他认为越危险的时候越要留下来,对党组织负责,不让更多的同志牺牲,保全党组织。(7)他身边的战友肯定在劝说他,你来劝劝他。可父亲还是——(8)你是他的妻子,三个孩子的母亲,为了家庭,你再来劝劝他。——然而父亲还是继续留在北京,而且还那么坚定,让我们再读这句话。这样的一位革命战士,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出示:多么_____的革命战士啊!在最危险的时候,你毅然放弃了__________,依然选择了___________4、带着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读第7自然段父亲的讲话。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过渡:危险真的到来了,4月6日的早晨,宪兵带着阎振三来了。当父亲被捕的时候,品评二:被捕时1、李大钊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制的,说明了什么?(“宪兵、侦探、警察一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子”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  3、“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4、练读(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 品评三:被捕后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4)从被捕时李大钊那惯有的严峻态度中,你读懂了什么? (可以体会到“父亲”在残暴敌人面前,保持革命者的尊严。)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3课,主要抓住了李大钊的言行来体会他高尚的革命情操。四、拓展延伸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发散思维,进行思想教育)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五、课后作业  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烧文件坚决地说  (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临危不惧)         被捕后:安定、沉着瞅了瞅没说(坚贞不屈)(语言、动作、神态) 第二课时一、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给你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临危不惧,爱国,伟大)  2、课文是需要细细品味的。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再次走近那段历史,去感悟李大钊同志的英雄形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并做批注。二、感悟1、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赞颂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2、李大钊同志被害的消息传来后,全家人的表现怎样?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李大钊同志被害的消息传来后,舅老爷“从街上哭着回来”;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都说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母亲的“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一句表达了怀念亲人、痛恨敌人、要报仇雪恨的思想感情。)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4、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前后照应,这样写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头的思想感情(补充资料: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就义后,灵柩曾多年停放与宣武门外的一个庙宇内。直到1933年4月22日,他的家属和许多社会知名人士发起为李大钊举行葬礼,将灵柩安葬于向善的万安公墓。大批学生、工人、市民、群众冒着白色恐怖参加了葬礼,形成了一次壮烈的示威运动。许多参加者为此而被捕,甚至被杀害。建国后,在河北省乐亭县新城区,党和政府修建了李大钊纪念馆,馆内镌刻着李大钊早年写就的诗篇:壮别天涯为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1997年8月,江泽民亲笔题写了馆名。人民永远怀念革命先驱李大钊。)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要读出悲痛欲绝、痛恨敌人、报仇雪恨的思想感情。三、拓展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练习用前后照应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一件典型事例表现一个人的精神品质。教案二一、导入新课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三、学习本课生字词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1、读准字音。2、记清字形3、理解字意僻静:偏僻安静。恐怖:惊慌、害怕。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四、学习被捕前部分1、朗读这一部分:2、讨论:(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被捕前十六年前被捕时的回忆被审时被害后 第二课时一、听写本课生字、新词。二、学习被捕时部分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2、思考:(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3、小结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2、思考讨论:(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1、“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2、“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四、学习第四部分(1)轻声读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2)语言练习(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5)最后三段与开头有何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五、总结课文 1、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a)对亲人充满慈爱。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2、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六、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永远忘不了父亲被害日局势严重工作紧张十六年前的回忆不慌不忙严峻态度平静慈祥安定沉着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备课的过程中,我深入学习课程的基本理念,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教学的规律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重点突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教学实施过程中,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引导学生领悟、分析、指导运用“前后照应”以及“对比”的写作方法上。首先,在阅读分析李大钊同志被捕是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发现“敌人的凶残”与“李大钊的不慌不忙”这一对比处,深入体会李大钊的镇定勇敢,感受对比写法的作用。其次,利用阎振三的再次出现,引出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通过学生反复地去读,自主感悟,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之后,再由学生独立找出文中出现的几处前后照应的句子,再读再体会。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是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课程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李大钊的了解,对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的感悟学习上。这一任务的完成,是通过以下环节实现的:1、课前音乐的播放,一曲二胡演奏的《红梅赞》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本篇课文的情境中。2、教师激情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投入到文本内容中去,自主阅读感悟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给了他们心与文本内容碰撞的过程。3、李大钊被绞刑后这部分,教师通过抑扬顿挫的范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烈士的缅怀以及对敌人的恨。这些环节在实施过程中,都比较的顺利。课堂教学中,有预设,也有生成。本节课最后所生成的环节,也顺理成章。在教学最后环节收束之后,我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回的新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倾诉内心世界的机会,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能力。这节课,让我最感欣慰的事,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技巧的学习领悟。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都在不停地反思、不停地思考,怎样才能让课堂中的各个教学环节自然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呢?说起来,这还要感谢中心校开展的读书活动,是交汇在脑中的书中的理论知识以及各种教学案例给了我更多的启示。它让我在课堂中的导入和过渡也更显自然,不再呆板。也让我知道了过度环节的设计不一定要死抠课本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教师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文本内容的延伸和再创造。课前不断的反思让我豁然开朗,似乎感觉各种新奇的教学方法都向我涌来,这让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更有信心了。反思是老师教学工作不断提高的阶梯,当我们认真准备一节课时,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由于这次配合我上课的不是自己的学生,对于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得不是很深入,就一直担心课堂教学的时间问题,结果导致课堂中学生阅读的机会减少了很多,这是课堂中最大的失误。课后,我一直在想,这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缺点,主要在于教师,教师必须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工作时紧张的心理总会给我们带来各种失误。这次讲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认真细致地备课、反思,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收获。  各种教学技能、教学理论的获得,都是在不停地实践和不断的反思中提炼出来的。作为一线教师,课堂是我们的主战场,也是我们专业化成长的主阵地,即便是一个很细小的问题,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因为,这不单单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我们收获的时机。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