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听课评课记录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月光曲》听课评课记录

ID:966700

大小:59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线下观评课活动记录模板省浙江省区域、学校杭州市学军小学学科语文活动名称教研组活动时间2014.3.21主题、问题听课修改周伟平的希望杯课形式1全组听课2交流讨论3教案修改并再次试教主持人林丽参与人员组内成员活动过程《月光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像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3.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课前准备:【预习】(课前)1.  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课件打开:深蓝色的背景,月光下的大海,左中贝多芬头像照片。教学过程:一.听曲谈话走向人物1.听两段不同作品片断,学生说感受。《命运交响曲》《二泉映月》 一段是激昂、喜悦,一段是凄凉、悲伤。过渡语:这两个作品都用音符和节奏表达了人们内心世界,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今天我们要走进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出示:100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齐读,对贝多芬你还有哪些了解?请简单地说一说?预设:①我知道贝多芬被称为乐圣。师:因为贝多芬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方说我们古代有一位诗人,叫诗圣,是杜甫。②我还知道贝多芬8岁登台演出。师:说明他很有音乐天赋,8岁呀,不简单!③我还知道贝多芬到了晚年失聪了。(对于一个音乐艺术家来说,失去了听力几乎等于失去了一切,但是贝多芬用他自己的顽强的毅力,不断的努力,赢得了更多的观众,逾越自己音乐上的最高峰。)师:说得多好啊,贝多芬之所以能成为音乐家不仅仅因为他有天赋,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他意志十分地坚强。④我还知道他的其他作品:《致爱丽丝》、《田园》、《命运》、《英雄》、《欢乐颂》等。过渡语1:这些乐曲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请大家大声朗读全文。过渡语2:刚才我们已经了解贝多芬是一位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呢?请大家大声朗读全文。出示朗读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课文。B.思考:《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呢??二、以词串文,轻叩心扉1、出示词语:传说谱成入场券盲姑娘琴键蜡烛清幽 陶醉师:请你自己读一读?(生自由读)齐读在朗读中纠错或随机请学生提醒大家注意:多音字:传券不读“juàn”,读“quàn”写的时候注意这个“蜡”字,很多同学误认为它跟“烛”一样是火字旁,其实是虫字旁,“蜡”字最初的意思是动植物的油。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样的月光?S1:就像轻纱铺在地上一样,非常渺茫的那种感觉。(非常善于联想。)S2:我认为清幽的月光是皎洁的月光,是宁静的,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给人感觉宁静的月光是皎洁的月光。)S3:特别轻柔,特别柔和让人觉得舒服。师:恩,周老师课前还特地查了一下字典,发现这个幽字有六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清幽的幽应该取哪一种解释呢?幽①隐藏,不公开的②形容地方很僻静,光线又暗③沉静而安闲④把人关起来,不让跟外人接触⑤迷信的人指阴间⑥古地名,大致相当于今中国河北省、辽宁省南部一带:幽州。师:第二种,清幽的月光让人感觉是沉静的安闲的。同学们,这个传说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请你选择四个词或更多词语来说一说,请大家自己先大声准备一下。(两分钟)①请两位同学介绍(预设)生:当贝多芬在莱茵河散步时,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盲姑娘热爱音乐的情感感动了,受到了感染,于是按动了琴键,创作了这首月光曲。师:说得真不错。他说的时候强调了月光曲形成的原因和当时创作的情境,谁愿意再说说,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一讲。(再请一位)课文主要写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盲姑娘兄妹的谈话,就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他就是贝多芬,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并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了下来。 三、一番“对话”聆听心声过渡语:是吗?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有一天傍晚,贝多芬走进了一间茅屋,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弹一曲,这后一曲就是著名的——《月光曲》。研读: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预设: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追求;听贝多芬亲自弹奏是盲姑娘梦寐以求的愿望;家境贫寒,不能拥有入场券,能劝慰哥哥,善解人意;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还懂音乐。)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生默读,师巡视)师:嗯,有的同学很自然地拿起了笔,把一些句子划了下来,我相信他有理由,他或许觉得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师:同学们,咱们现在交流。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请你先读一读,谁先来读,好,请你读吧。生:读“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师:这个同学读得这段话就是兄妹俩的对话,被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听见了。咱们再往深处想,你认为贝多芬是听到了兄妹俩的哪句话时就开始心动了呢,先不要说,再读读。(生自由读对话)生:我认为应该是这句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那有多好啊。”师:同学们,请你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要能打动贝多芬的心啊,读一读,来,读出声音来。(生读盲姑娘的话)师:嗯。谁再来读一读?来打动贝多芬的心。生1:朗读“贝多芬走进茅屋……那该有多好啊。”师:好的,他强调了“那该多好啊”,读出了盲姑娘内心的向往,我相信贝多芬听了心里会微微一动,谁再来读?生2:(读)师:同学们,他又强调了“贝多芬”,贝多芬从姑娘的口中听到了自己名字能不激动吗?我们一字一句要读到贝多芬的心里。来,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姑娘说,读——(学生齐读)师:同学们,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面听出言外之意,他从这句话里听出了什么?生1: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追求;生2:听贝多芬亲自弹奏是盲姑娘梦寐以求的愿望; 生3:虽家境贫寒,不能拥有入场券,但依然爱音乐。师:贫寒哪,你从哪些细节感受到盲姑娘家境贫寒?生:我从他们点的是微弱的烛光,烛光很微弱,住的是茅屋,而且钢琴是一架旧钢琴,说明他们的家境非常贫穷。……师:是的,贝多芬听出了这个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依然热爱着生活,虽然家境贫寒但从没放弃过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他的心被触动了,我们一起带着这份理解,再读一读盲姑娘的这段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起——(学生读)师: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继续读妹妹的话——(学生接着读妹妹的话:哥哥,你别难过……)师:听到这里,贝多芬又听出了什么呢?生1:我感觉贝多芬又听出了姑娘的善解人意,她不想让哥哥为她听不到贝多芬弹的钢琴而难过。师:体会得真好。我们来读读这段话。我们来分角色读,体会一下他们的情感好不好。你们读妹妹的话,我读哥哥的话,不读提示语。(师生分角色读)师:你们都是善解人意的孩子,明明是非常想听却说是随便说说,贝多芬就是从这里听出了,盲姑娘不仅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事,我相信他被感动了,所以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曲。还有哪些句子所描述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呢?生:是这段话“他多纯熟啊,……”师:听了盲姑娘的这句话,贝多芬是怎么反应的,我们一起来读后面的这句话,读——(学生读“贝多芬没有回答……)四、两番“对话” 心灵互通师:这是贝多芬和盲姑娘之间的对话,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1.学生质疑。预设问题一:盲姑娘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知道她是贝多芬?预设问题二: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预设问题三:贝多芬弹一首曲子已经满足了盲姑娘的心愿,他为什么还要再弹一首曲子?预设问题四:贝多芬为什么称盲姑娘为“您”?2.梳理问题。 3.解决问题。(感情朗读)师:我们一边交流一边思考,这些问题提得很好。我们现在思考:盲姑娘双目失明与贝多芬素不相识,为什么他能猜到弹琴的是贝多芬呢?生1:从她说“弹得多娴熟啊”、“多深情啊”,我感觉到她听得很认真,而且她对音乐的酷爱以及执着使他认为这是贝多芬的弹的曲子师:他强调了盲姑娘在用心听,而且是个热爱音乐的姑娘,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理解吗?生2:因为盲姑娘热爱音乐,也是贝多芬的知音,所以他能确定这个音乐确确实实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弹的。师:这位同学的发言当中出现了一个词“知音”,知音,《伯牙绝弦》这个传说里面写到钟子期是于伯牙的知音,因为他十分喜欢听于伯牙弹琴,而且能从他的琴声里面听出高山听出流水。那这里能够从哪里感受到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呢?(断断续续弹;一遍就知道。)师:是的,同学们,知音难求啊,贝多芬没有想到在一间茅屋里面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我相信他和盲姑娘一样内心十分的激动。所以他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于伯牙摔琴谢知音,我相信贝多芬再弹一曲为的也是知音啊。那为什么此时贝多芬没有回答? 悟出:知音,音乐可以打通两个人的心。五释放心情,曲终意犹★联系上文展开联想,把贝多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师:贝多芬这时候决定再弹奏一曲,“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兄妹俩……他这时候心里究竟再想什么呢?请再次拿出作业纸,联系上文展开联想,把贝多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交流师:是的,很多同学强调了,贝多芬立下誓言一生一世要为贫苦人民作曲,为知音作曲,他心里想了很多很多。贝多芬自己也说过,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出示这句贝多芬名言)课外资源: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贝多芬师:最终他用月光曲,用音乐释放了自己的情感,同学们,听—— (播放音乐,师配读: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涌过来)继续听——出示结束语:同学们,这就是月光曲的片断,如果说文字是人类的生命;那音乐就是人类的灵魂;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响。下节课让我们围绕月光曲,再次走进贝多芬。下课。主要结论与建议课文《月光曲》,它文句优美,感情深沉,意境悠远,是一篇经典之作。课文主要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这个传说故事时间离今几百年,地点相距几万里,加上语文课上谈音乐,教学起来比较困难。尝试这在月光曲一样优美文字下,给学生创设一个充满丰富情感体验的课文课堂。一、对教材的钻研突出一个“深”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月光曲》一文的感悟,我有自己的见解。首先,对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原因,我理解是:源于对穷兄妹俩的同情,源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在异乡遇到了知音乐,源于当时的特定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在教学中戎老师就抓住了这一主线,步步引领学生感悟,贝多芬博大的爱心,卓越的才华。再次《月光曲》的旋律“舒缓柔和----渐强顺快----高昂激情”,老师的感悟是反映了贝多芬当时的情感变化。原先贝多芬在幽静的菜茵河边散步,他的心情平静的,继而听到穷兄妹俩的谈话,听到盲姑娘那么爱音乐,又那么体谅哥哥,贝多芬的心情因同情而激动,最后当贝多芬听到盲姑娘激动的声音:“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他为遇到了能够凭借音乐进行情感交流的知音而心潮澎湃。因此《月光曲》的旋律也是从舒缓到明快再到激情,由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感悟,把学生的感悟也升了华。教师点拔者、引领者的地位也在此得到了充分的显现。二、教学设计突出一个“精”字。一是直奔课文重点段(即第9自然段)引领学生体会乐曲的意境美,二是通过追溯作品根源,体会人物的品质美。在进行第一版块时老师让学生通过“找到句子----自由朗读----想象画面----猜测音乐节奏----听音乐再次想象”的程序体验乐曲的意境美,最后通过朗读把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对文本的感悟表现出来,使朗读指导和音乐的旋律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积极主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会读书,学会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在“追溯作品根源,体会人物的品质美”这一环节时,老师先提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文的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的乐曲呢?”让学生细读课文2—8 自然段,通过自主学习,同伴间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后集体反馈交流。反馈时始终坚持先读课文句段再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读了兄妹俩的对话后,教师问: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假如你是贝多芬你会怎么想?这样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既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又水到渠成地让学生感悟到贝多芬这位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正因为他对盲姑娘的同情、感动,才给自己的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三、朗读的指导突出一个“情”字。教师充分意识到读书感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读书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在整堂课中,我们多次聆听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在“体会乐曲意境美”这一环节时,有自由读、想象读、用朗读表达美妙的旋律这一环节时,在“体会人物品质美”这一环节时有分角色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读,还有教师的激情导读。通过读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释放自己的情感,整堂课体现了“边读边悟,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教学理念。活动反思与改进体会贝多芬的品质时教师恰到好处地出示贝多芬的名言:“我的音乐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如果做到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审核意见学校(区域学科管理员)::姓名:日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