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月光曲教学设计2

ID:966698

大小:3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回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月光曲》,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月光曲不仅是一首曲子,更是一个迷人的清幽世界,来,咱们轻轻地读一句(课题),美美地唤一声(课题)。关于这篇课文的学习,老师为大家出示了四个学习目标,还记得吗?(课件出示:讲述一个故事感悟一种情怀欣赏一首乐曲习得一样方法)上节课,我们完成了——(生答)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给我们讲述这个故事?(生讲述,师出示故事情节:听到琴声—走近茅屋兄妹对话—进屋演奏激动不已—创作《月光曲》奔回客店—记录曲谱)这节课,咱们一起完成后面三个目标。二、品读,走进贝多芬的内心1、简单的说,就是讲了月光曲的来历。那么,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兄妹弹了一曲,又弹一曲,从而创作出月光曲的?(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让他为穷兄妹俩弹琴,并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呢?)自读课文,找一找,勾一勾,还可以用笔简单的写写自己的感受。(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旁边简单地写写批注。)要感悟情怀,就得认识故事中的人和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思考: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让他为穷兄妹俩弹琴,并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呢?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旁边简单地写写批注。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二、品读对话,走进贝多芬的内心过度:简单的说,就是讲了月光曲的来历。1、那么,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兄妹弹了一曲,又弹一曲,从而创作出月光曲的?(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让他为穷兄妹俩弹琴,并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呢?)自读课文,找一找,勾一勾,还可以用笔简单的写写自己的感受。(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旁边简单地写写批注。)2、了解反馈预设:A学生找到多处,能简单理解,对学生说到的予以肯定。B学生说得很到位,即马上指导朗读。3、我发现,更多的同学对兄妹俩的对话感受很深,咱们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请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感受。(扣住“随便说说”,随便说说的是指哪句话?是随便说说吗?从随便说说能看出什么?(善解人意、体贴懂事、安慰、善良······)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多么懂事的姑娘啊!男同学读哥哥的话,女同学读妹妹的话,咱们再去感受一下这感人的兄妹情。4、假如你就是站在门外的贝多芬,听到兄妹两的对话后,你会怎么想? (又会怎么做?)学生回答后出示贝多芬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是为穷苦大众造福(加上后半句: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正是贝多芬穷其一生所努力的啊!所以,他走进了茅屋,为盲姑娘弹奏了一曲。(此时的贝多芬确实被打动了,他推开门轻轻走了进去,为盲姑娘弹了刚才那首曲子。)继而,又即兴创作了一首闻名世界的曲子——月光曲。然而,一切创作都需要激情点燃灵感的火花,让他即兴创作了下一首曲子?那么是什么点燃了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呢?(仅仅因为这些,贝多芬就创造出不朽的《月光曲》了吗?音乐家创作乐曲需要激情。到底是什么深深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有了创作的激情呢?)(只要目标一致,怎么说最好由教者自己的语言习惯来定)5、学生汇报,谈感受。预设:激动——为什么如此激动——她是如何知道的?——读出激动懂音乐——从哪里看出?——读出激动盲姑娘的心里如此激动,贝多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面对如此激动的盲姑娘,此时贝多芬的内心一定也很激动!大家想这是为什么?谁能读懂此时的贝多芬的心?)师:是啊!同学们,德国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国度。在德国,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喜欢贝多芬音乐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可只听一遍曲子就能听出是贝多芬本人所弹的人,相信并不多。可就是这样一位住在小茅屋里,连音乐会入场券都买不起的盲姑娘,却能通过琴声认出贝多芬!此时的贝多芬,怎能不激动!在他的心里,这位盲姑娘,还仅仅是一位普通的盲姑娘吗?在《伯牙绝弦》一文里,“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因此,俞伯牙是高山流水遇知音。这里,贝多芬所念,盲姑娘也——得之。贝多芬是月夜茅屋得知音哪!现在知道贝多芬的创作激情来自于什么了吧?此时,无需更多语言,因为,语言的尽头,便是音乐开始的地方。(偶遇知音的贝多芬此时最想做的事就是——)于是,世界名曲月光曲,诞生了。三、学习联想1、一首曲子是有节奏的快慢和旋律的高低的。贝多芬这次弹奏的曲子有着怎样的节奏和旋律?谁愿意猜一猜? 指名说,追问,借机指导朗读。原来月光曲的旋律如此美妙。女同学读读轻缓的地方,男同学来读高昂激荡的地方。舒缓处让人宁静,激昂处使人澎湃,来,咱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首曲子的旋律。(听月光曲片段)过度:听着这美妙的乐曲,皮鞋匠仿佛——2、出示第九段,引读这段话。这些画面是皮鞋匠亲眼看到的吗?从哪个词可以知道。这种由一种事物想到与它相关的其他事物,叫作联想。它通常以“好像”“似乎”“仿佛”等词语呈现。联想,是欣赏音乐、美术、诗歌、舞蹈等艺术的重要方法之一。再去默读一下这段话,用笔勾划出联想的部分。(出示课件,对照领会联想的意义和作用。)3、如果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如果没有联想,这段文字给我们的感觉又是怎样?来,快速读读。出示去掉联想部分。学生谈感受,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联想对于表达的重要性。(先给自己预设好要说的话,课堂上不模棱两可)联想,不仅是艺术欣赏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生动表达欣赏感受的一个重要方法。这样的方法,我国古代的大诗人、大文学家都曾经用过。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几位诗人在欣赏音乐和舞蹈的时候分别联想到什么?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难怪4、人们说:音乐是流动(流淌)的文字,文字是流动(凝固)的音符。假如给我们一段音乐,我们怎样才能让流动的音乐凝固下来呢?(运用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写下来)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用语言文字凝固那些流淌的音符。听完后,把它记录下来,就能让我们透过凝固的音符,走进流动的音乐。对于音乐家来说文字的尽头是音乐,对于文学家来说,音乐的尽头何尝不是文字!播放音乐。学生听、说、写,师巡视、提点,交流汇报。四、结束1、齐读最后一段。 2、总结梳理:一个美好的故事诠释了一首美妙的乐曲——《月光曲》。一首美妙的乐曲寄托一种美好的情怀。3、这是德国的一个传说,想知道把它传递到中国的人是谁吗?出示丰子恺头像。师简介:他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他有许多堪称经典的音乐、美术以及文学作品,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用我们今天习得的方法——想象和联想去欣赏他的作品,还可以把欣赏的感受也用想象和联想的方法记录下来跟朋友交流分享。现在,让我们回到贝多芬的《月光曲》(齐读课题),踏着她的旋律,带着收获的喜悦走出教室吧。(轻柔的《月光曲》作为背景音乐下课。)另:加古诗环节是想拓展得更有文化味一些,也是把“想象联想”这个知识点更落实一些,但不知道效果会怎样,所以需要你从时间、效果等方面去试一下。几处古诗的引用是临时找的,不一定合适,要是能找到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或者学生曾经学过的类似诗文应该更好。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