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的教学设计doc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月光曲的教学设计doc

ID:966619

大小:3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月光曲一、教学要求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二、教学重点   1、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心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三、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四、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简介贝多芬、进入新课。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情?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电子幻灯片]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跟父亲学音乐,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十岁举行公开演奏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时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和庸俗。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为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4、课文从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从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绍贝多芬,引出故事。第二自然段到最后是第二部分,讲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5、请学生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6、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导学习生字。二、初步理解传说部分的内容1、默读第二部分,想一想:(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弹了两首曲子)(2)、这两首是什么曲子?(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2、学生默读后思考讨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2-7),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8-结束)三、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断断续续的弹琴声)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  (2)、贝多芬走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妹的谈话)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面感到深深的遗憾。   (3)、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弄清这段话中的重点词,体会本段话的含义。    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证券交易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有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的相互体贴,这种感情非常可贵,十分感人。)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读出感情。  (4)、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会怎么想?(其实她非常想听到我的演奏。只是因为穷.买入场券。我何不为他们弹奏一曲?)他怎么做?(要走进茅屋弹琴。)    (5)、贝多芬走进茅屋,他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会想到什么?(看到:茅屋中微弱的烛光,有架旧钢琴,一位盲姑娘。听到:皮鞋匠的问话。想到:这兄妹俩很穷,但爱好音乐。)   (6)、找找书上的语句,贝多芬怎样做的?(怀着这种感情,他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   (7)、找找盲姑娘的反应,读一读。    重点理解“纯熟”的含义。(很熟练,本文指弹琴的技术熟练,功夫过硬。)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当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就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是发白内心的赞美;“感情多深哪!”,表现她对曲子有了共鸣;“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表现她内心的激动。    练读盲姑娘的话。注意两个“!”。  (8)、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后会怎么想?(这盲姑娘不但喜欢音乐,而且懂音乐,她能从琴声里判断出弹琴的人是谁。我找到了知音.我要为她再弹一首。)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   (9)、贝多芬用什么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的?(琴声。)   (10)、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四、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一个传说。)   2、我们知到贝多芬因同情盲姑娘的不幸,为她弹一曲,后来知道盲姑娘不仅喜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他为在茅屋里能遇到知音而激动,所以一曲弹完又弹一曲。   附板书:   听琴   弹一首“多纯熟啊!   弹琴    再弹一首    记曲二、深入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部分   1、我们来欣赏贝多芬弹第二首曲子的部分。[播放录像]   2、出示[语段阅读1]“一阵风……按起琴键。”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环境怎样?[电子幻灯片]“一阵风……格外清幽。”最能突出这个环境的—个词是什么?(清幽)   (1)、“清幽”是什么意思?指(风景)秀丽而幽静。清幽的月光使人感觉沉静、安闲。   课文里还有一个带有“幽”字的词,是什么?(幽静——地方僻静,光线暗。)    查字典:“幽”。“幽静”的“幽”应选择“深远;僻静;昏暗。”“清幽”的“幽”应选择“沉静”。   (2)、“格外”什么意思?(超过寻常)。可换什么词?   (3)、自由读,体会当时的环境,读出“清幽”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3、恢复幻灯片:“一阵风……按起琴键。”   师:蜡烛被风吹灭了,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屋里屋外一片银白的世界,仿佛进入仙境般。在这种环境中,贝多芬看到了什么?(清幽的月光、茅屋里的一切、穷兄妹俩)   4、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面对两个可爱的知音人,一股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在他胸中激荡,于是他满怀深情地按起了琴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当时的琴声,体会《月光曲》描绘的情景。(播放乐曲)板书:激情    5、(结束音乐)这么动听一曲《月光曲》,课文是通过什么来写它的内容的?    (通过穷兄妹俩听琴声产生的联想来写的。)   6、在这清幽的月光下,皮鞋匠听着美妙的琴声,好像看到什么?   (1)指名答。   (2)出示[语段阅读2]“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涌过来……”   (3)齐读。   (4)语言描述带入情境:现在,我们也仿佛来到皮鞋匠的茅屋里,站在盲姑娘身边,一起听贝多芬弹琴,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一幅画面:   出示图1。   这个画面,课文里是怎样描述的?(“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撒遍银光。”)   谁能上来指一指“水天相接”的地方在哪儿?(海平线上)    师:听到贝多芬的琴声,皮鞋匠仿佛觉得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来,这时的海面是平静的,音乐一定是舒缓的。大家想象一下,贝多芬这时是怎样弹琴的?(节奏很慢,声音很轻的。)    练读。板书:慢轻    出示图2。   皮鞋匠继续听着,他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描述:“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微云”是“少云”吗?从整个句子看“一缕一缕轻纱似的”,想想,“微”是什么意思?(薄)   师:这时的旋律还是很平静的,很柔和的。   练读。板书:平静柔和   出示图3。    找出课文有关的语句来描述。(“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   这个情景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汹涌)   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没有月光?从哪儿知道?(雪亮……)   师:这儿仍然是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那是一种欢乐的令人激动的情景。这时,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师:刚才的宁静被破坏。这时的旋律是急骤、奔放的。   练读。板书:急骤奔放   (5)我们把鞋匠听到琴声产生的这部分联想,分这三个意境,哪个意境表现的音乐高昂激烈?(第三个)   (6)指导朗读。(齐读、指名读、试背)    (7)小结:贝多芬的琴声把皮鞋匠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平静的大海,有奔腾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壮阔的美。但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啊!   (8)皮鞋匠眼前出现的这些景象,这是他亲眼所见吗?(不是,是他头脑里想到的,这叫联想。)这个联想是怎么产生的?(由看到清幽的月光和听到的琴声而产生的。)   8、[电子幻灯片——事物联想]“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听到这首曲子,盲姑娘的神态怎样?(恬静——安静、宁静。表示心里很舒适,很安逸的。)   9、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所以说“仿佛也看到了”也联想到月光下的大海。)   10、小练习:   用“―――”画出听到或见到的实在的事物。用“______”画出联想的语句。   l、实在的事物:1鞋匠听到琴声;2鞋匠看到妹妹的表情。    2、联想:皮鞋匠听弹奏时产生的联想;皮鞋匠看妹妹的表情产生的联想。   (1)从事物引出联想,课文中用了哪两个词语?(好像、仿佛)   (2)小结:读文章时,我们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联想,就能帮助我们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写文章时,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能使文章深刻、感人。   11、(配乐)下面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描写风起浪涌的大海,朗读时要用高昂的语调。(先自由练习,再指名读)   12、师:这琴声使穷兄妹感到快活,感到幸福,几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从书上哪个词语可以知道?(陶醉)穷兄妹俩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了。贝多芬悄悄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他看到兄妹俩完全陶醉在他的乐曲中,激动万分,急切地要把即兴创作的这首曲子记录下来,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飞奔。)    板书:飞奔   13、结果:他花一夜的功夫记录下这首曲子。三、布置片断练习:《贝多芬回到客店》   提示: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怎么想?请写一段话。   要求:   1、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贝多芬在追忆时,眼前可能出现什么景象?请你在叙事中加入恰当的联想。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