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桥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桥

ID:962318

大小:17.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桥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认识并会写6个生字,会写8个熟字。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学习作者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刻画人物的表达方法。4.领悟课文语言简练、分层推进,设置悬念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并练习运用。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示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感悟。领悟课文分层设置悬念的表达方法并练习运用。三、教学准备按要求预习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前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3.师导入谈话。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桥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二)概括主要内容 1、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比较简短一点的话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相机点拨概括方法:①可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结果”提示;②“概括”既要注意语言的简洁,也要注意内容的准确。预设:黎明的时候,一个小山村爆发了山洪,一位老书记要求党员让群众先走,他镇定地指挥惊慌失措的人们有序过桥,而他自己和他的党员儿子却被山洪吞没了。(二)领会作者通过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表达方法。1.默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到课文的23段,仔细想:你觉得老支书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想一想作者是用哪些方法刻画人物的?(主要从表达角度谈)。画出有关的句子认真读,仔细想。然后再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生默读。)2.交流:预设:(1)老汉是个镇定的人。画出的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板书:镇定神态)预设:(2)老汉是个舍己为人的人。①我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②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思考:“揪”和“推”,两个动作之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舍己为人动作)③老汉沙哑地喊:“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板书:语言)这三句话课文中的其他句子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觉得从这三句话中,能看出老支书当时怎样的心情?(着急)练习感情朗读。三句话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再次有感情的读读。师小结:刚才大家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走进老支书的内心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一位老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就生动丰满起来啦!这是很好的写作方法。以后写人物也可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三)体会文章“结尾解开悬念”写作方法。1.师谈话:当你第一次读课文的时候,哪个地方最出乎你的意料?(结尾)2.作者为什么到最后才公布他们俩的关系,为什么不在中间说呢?3.修改文章中间部分对比表达效果。(把句子中的“小伙子”改成“他儿子”,其他不改变。)课件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他的儿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小伙子(他的儿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他的儿子)。 小伙子(他的儿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他的儿子 )推上木桥。(1)两个版本,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指名谈一谈。(2)师小结:课文放到最后揭示两人之间的关系,会让我们觉得老汉不仅仅是舍己为人,为了群众的安全,舍弃的不仅仅是舍自己,还要让自己的家人退后,这就叫舍小家为大家。所以结尾这样设计的话,会让人觉得人物形象丰满。这篇文章的体裁,这是一篇小小说,也可以说是微型小说。这种题材的特点就是:设置悬念,结局意外。(师板书:小小说  微型小说设置悬念  结局意外  耐人寻味)(四)拓展延伸1.课件出示《在柏林》《窗》两篇小小说。去掉结尾,大家通过阅读前面的内容,猜一猜小说的结尾会如何。(师分发小说学生自主阅读,猜测结尾。)1.《在柏林》老师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生猜测结尾:①老兵会责骂两个小姑娘②小姑娘是老妇人的女儿③老妇人和老兵是夫妻。老师帮助学生从文中找证据,判断猜测的正确与否,然后出示真正结尾。老师及时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对那段历史有个简单的了解,更好地理解文本。2.《窗》学生猜测结尾:①窗边的床位只有濒临死亡的病人才有机会躺,此时这位病人窃喜于自己可以拥有这个床位,却不知道自己已经面临死亡了。② 这位病人是盲人,他看不到窗外的美景。老师出示真正的结尾:他看到的是一面光秃秃的墙。听闻结尾,学生发出了长长的感叹,结局确实出乎意料。师小结:天这节课,我们了解的就是文章结尾解开悬念的表达方法,对烘托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同学们以后写文章的时候能够用得上,今天回家以后,认真读文章,继续体会这篇文章中独具特色的表达方法。小小说神态语言凝练板书设计:老汉动作舍己为人语言设置悬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