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 三线备课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竹节人 三线备课

ID:960813

大小:25.9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题:竹节人课型:新授课时:1备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学习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2.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重点难点1、通过课文的朗读,掌握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教法学法1、合作探究法2、朗读品味法过程线问题线(层级式问题)活动线(分层教学)一、检查预习,新课导入二、画面想象,寻找文中童年乐趣1.声音响亮,朗读标题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蹲风靡俨然破绽叱咤风云心满意足颓然沮丧技高一筹弄巧成拙作鸟兽散前功尽弃挖空心思虎视眈眈津津有味别出心裁化为乌有1.师:作者是怎么在童年时代寻找乐趣,度过这段时间的?明确:自已做玩具,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2.师:你们见过竹节人吗?文章的哪一段告诉了我们?明确:第3段“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成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灵活机动:“纳鞋底”“缝衣服”的区别(纳: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请1-2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画面。3.师:你们的童年时光,又是怎么度过的?为什么作者的童年时代和我们的童年时代存在差别?明确:手机,电视,书(自由发言)。因为时代不同,物质条件不同,因此流行的东西也不一样。补充材料:70年代(1970年),彩色电视兴起,2000年,手机才逐渐普遍。而我们的作者是1950年出生的。教师激情导入屏幕显示应掌握的字词,学生自主注音,释义,指名订正并巩固。学生将自己归纳概括的在班上交流,老师归纳总结。屏幕显示朗读要求 三、品味语言,感悟丰满人物形象4.师:让我们通过课文,再来仔细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的乐趣。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画出最打动你的句子,想想它到底是哪一点打动了你,稍后举手交流。(2-3名同学)明确:句子有无特殊描写手法,细节的生动点在哪里。(1)“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年纪——拟人不小心,掉笔”)(2)“把串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长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威风凛凛,叉腿张胳膊,跟现今健美比赛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通过细节描写,准确表现竹节人是如何站立。比喻的手法,将竹节人和健美的小伙子比,生动又形象表现出竹节人的威风凛凛。小结:语言文字就像一幅灵动的画面,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更有助于我们想象画面。因此,我们在阅读记叙类文章的时候,边读边想象画面就能加深对句子的理解。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1.师:虽然我们和作者玩的东西不一样,但是每一个孩子的童年也有相似之处。请在文中找找,那些地方让你觉得与你的生活有相似之处,你仿佛也经历过?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段相似的经历?(通过时间、人物)明确:“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黒脑袋,攒着观看,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而作鸟兽散。”时间:文章把“下课时”、“上课了”、“下课后”作为三个时间节点,表现出学生对于斗竹节人的沉迷,且此时沉迷的对象是孩子们。人物:在这段内容中,主要出现了两个方面的人物,一个是孩子们,另一个是老师。文中“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等都表现了老师的严肃,可怕的形象。与之相矛盾的是下课后老师“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地玩竹节人,表现了老师与“我们”相似的特点。小结:在阅读记叙类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时间,地点,人物,对文章进行分析,这有助于我们理清文章内容,了解人物性格。(请学生补充地点变化:教室、办公室的窗口)2.师:请同学们根据分析,再次分段读一读下课的时候,同学们的表现(下课时一段),上课时老师的表现(老师大步流星)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质疑释疑,明确答案。学生思考并概括、回答。利用时间人物,学习阅读方法 四、总结提升五、布置作业,以及课后我们所观察到了老师的形象(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明确:朗读过程中,注意下课时的调皮、活泼与热闹,上课时的紧张,课后的惊讶和有趣。3.师:经过我们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这篇回忆性的文章分成了哪两个部分来写,分明是什么?明确:一是描写竹节人的制作方法,而是记叙“我们”玩竹节人的经过。4.师:刚才我们提及,下课到上课时的这段经过,与我们平时的学习是有相似之处的,我们也由此更能体会这段经历。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文章。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思考一下,我们下课时会做什么?模仿文中的写法,描写一下我们从下课,到上课铃响这段时间的不同状态,不同形象。等会儿简单交流。明确:突出下课的吵闹,活泼,上课的安静,紧张。总结:这堂课,我们认识了竹节人,我们不但分享了作者的快乐,也重新发现了我们生活中的快乐。总结一下我们在这堂课中所学习的内容:阅读记叙类文章,我们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进行分析,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画面想象,和联系实际帮助理解。1.将课堂上所交流的,下课到上课的片段,动手写下来。2.在文中挑选三个你最喜欢的词语,说说它们的作用。学生理解领悟,试着表述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句子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