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竹节人》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竹节人》教案

ID:960795

大小:24.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题9竹节人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学习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2.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朗读,掌握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教学难点核心问题:作者如何通过对斗竹节人的描写,表现自己的情感?教学准备学案纸,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检查预习,新课导入1.声音响亮,朗读标题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二、画面想象,寻找文中童年乐趣1.师:作者是怎么在童年时代寻找乐趣,度过这段时间的?明确:自已做玩具,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2.师:你们见过竹节人吗?文章的哪一段告诉了我们?明确:第3段“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成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灵活机动:“纳鞋底”“缝衣服”4 的区别(纳: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请1-2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画面。3.师:你们的童年时光,又是怎么度过的?为什么作者的童年时代和我们的童年时代存在差别?明确:手机,电视,书(自由发言)。因为时代不同,物质条件不同,因此流行的东西也不一样。补充材料:70年代(1970年),彩色电视兴起,2000年,手机才逐渐普遍。而我们的作者是1950年出生的。4.师:让我们通过课文,再来仔细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的乐趣。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画出最打动你的句子,想想它到底是哪一点打动了你,稍后举手交流。(2-3名同学)明确:句子有无特殊描写手法,细节的生动点在哪里。(1)“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年纪——拟人裂缝像黄河长江——比喻(形状相似,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一不小心,掉笔”)(2)“把串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长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威风凛凛,叉腿张胳膊,跟现今健美比赛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通过细节描写,准确表现竹节人是如何站立。4 比喻的手法,将竹节人和健美的小伙子比,生动又形象表现出竹节人的威风凛凛。小结:语言文字就像一幅灵动的画面,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更有助于我们想象画面。因此,我们在阅读记叙类文章的时候,边读边想象画面就能加深对句子的理解。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板书:想象画面)三、利用时间人物,学习阅读方法1.师:虽然我们和作者玩的东西不一样,但是每一个孩子的童年也有相似之处。请在文中找找,那些地方让你觉得与你的生活有相似之处,你仿佛也经历过?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段相似的经历?(通过时间、人物)明确:“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黒脑袋,攒着观看,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而作鸟兽散。”2.师:请同学们根据分析,再次分段读一读下课的时候,同学们的表现(下课时一段),上课时老师的表现(老师大步流星),以及课后我们所观察到了老师的形象(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明确:朗读过程中,注意下课时的调皮、活泼与热闹,上课时的紧张,课后的惊讶和有趣。3.师:经过我们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这篇回忆性的文章分成了哪两个部分来写,分明是什么?明确:一是描写竹节人的制作方法,而是记叙“我们”4 玩竹节人的经过。四、回家作业1.将课堂上所交流的,下课到上课的片段,动手写下来2.在文中挑选三个你最喜欢的词语,说说它们的作用板书设计《竹节人》范锡林时间地点画面想象人物联系实际教学反思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