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七律长征》教学案

ID:959136

大小:8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八年级上语文教学案(苏教版)《七律长征》自主学习卡一、看长征知识和背景简介1.长征的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使红军处处挨打。2.长征知识: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长征的胜利,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3.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二、做1.读三遍课文(出声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2.读课文,圈划文中的生字、新词,并注意使用工具书,掌握音、形、义(1)加点字注音逶迤()磅礴()岷山()(2)词语解释等闲:逶迤:三军:开颜:3.复习七律知识:A、四联:联——联——联——联B、七律是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句,每句个字;联和联要对偶。C、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4.整体感知——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全诗的总纲句是(2)承接第二句中“千山”二字的诗句是(3)承接第二句中“万水”二字的诗句是(4)总结全诗内容的两句诗是三、思1.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从这几幅图中读出红军战士怎样的品质?五幅图:(可用动词加名词的形式)红军品质:2.你的疑问:——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七律长征》教案教学目标:1.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能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2.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夸张的手法。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了解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并体会其饱含的深情。2.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夸张的手法。3.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从歌曲影片和歌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1935年10月就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播放《长征之歌》。这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是《长征之歌》。长征,是红军主力的一次战略大转移,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未能打破国民党第五次“围剿”,被迫进行长征。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二、自主学习(一)长征知识和背景简介1.长征的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使红军处处挨打。2.长征知识: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长征的胜利,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3.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二)七律知识(先复习七律知识,让学生对这种诗体有一定了解,再进行朗读,更容易读出气势和韵律)1.复习七律知识:A、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B、“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C、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2.学生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朗读气势。3.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全诗。  要求: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注上标记以便讨论提问。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µä¢Å¸(丹阳导墅中学)[]½ò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ÞÙû¤(丹阳导墅中学)[]ÜÉÉÛĄ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ÉÇ¿ÈÙ(丹阳导墅中学)[];Åùã¢Ðð¤æ(丹阳导墅中学)[]áܯé¯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合作交流1.大声自由朗读全诗,说说全诗大意。——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2.整体感知(1)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2)承接第二句中“千山”二字的诗句和承接第二句中“万水”二字的诗句分别是哪一联?——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承第二句中“千山”: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承第二句中“万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3)哪两句总结了全诗内容,突出越过岷山的喜悦?——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归纳小结: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的喜悦。四、点拨探究1.诗的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如何理解“远征难”的?——远征:行程之远,难:牺牲之大,时日之长经历之苦远征难: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2.颔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说说修辞的作用?——对偶、比喻、夸张。反衬出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3.说说颈联中“暖”“寒”的含义。——“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既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又反衬红军战士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4.尾联中“更喜”如何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说成“三军过后”?——“更喜”承上启下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三军”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更表达了他对夺取长征全部胜利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归纳:诗歌是用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从这几幅图中读出红军战士怎样的品质?(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发挥想象力,用概括性的语言概括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品质:豪迈、勇敢、顽强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五、归纳反馈1.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2.写作特点:高度概括的艺术性和夸张的手法3.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完成《每日语文》。教学反思:《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即将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在预习卡上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学生朗读时的情感还不是很丰富,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