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赏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王昌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赏析

ID:948029

大小:69 KB

页数:2页

时间:2022-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从军行·其一唐·王昌龄【原文】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注释】烽火城:边塞要地设有烽火台的城堡。百尺楼:指瞭望敌情的高耸的戍楼。海风秋:指青海湖吹来的秋风。关山月:乐曲名,多表现征人思妇的离情别绪。无那:无奈。金闺:古时女子住处的美称。【赏析】《从军行》沿用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共七首,可能是作者青年时漫游河西、陇右时的作品,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这组诗诗体用简短、明快易于入乐的七绝,和古《从军行》的格调有所不同。有的描写边塞荒漠而又奇丽的风光,有的抒写战士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有的表现征人长期戍边的军旅之苦和从而产生的乡愁离恨。在表现方法上,或直抒胸臆,或托物寄情,或融情入景,或融景入情,风格雄浑,意境壮阔,而且善于烘托环境,渲染气氛,刻画征人的内心活动,显示了作者杰出的艺术造诣。这首诗通过写征人秋日黄昏登上戍楼的见闻和感受,联想到思妇的闺怨,将难遣的边愁写得深沉感人。 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作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象亲人在呼唤,又象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何等巧妙、何等自然!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也十分委婉曲折。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