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认识区域课件湘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认识区域课件湘教版

ID:944361

大小:2 B

页数:81页

时间:2022-03-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十四章 认识区域 必备知识·导学思练一、区域及其类型1.区域的特征:(1)区域:地球表面一定的_________。通过区域认知,人们实现对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认识、理解,并找出规律。空间范围 (2)区域的基本特性。特征表现整体性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_________构成一个整体,所占据的_____就是该区域的范围差异性区域之间的差异;区域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而区域之间的_____是相对的开放性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发生的各种联系动态性区域的___________是可以变动的相互影响空间共性类型和范围 2.区域的类型:(1)根据不同标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自然特征划分高原区、雨林区、季风区等人文特征人口密集区、经济发达区、稻作农业区等某种内在关联特点划分_______________等空间尺度大尺度区域、中小尺度区域国际自由贸易区 (2)按照区域性质划分的区域类型。类型含义自然区域一定范围内各_________要素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既包括各种综合自然区,也包括部门自然地理的各种分区行政区域国家为了进行行政分级管理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经济区域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地域_________文化区域文化事物、文化现象、文化体系所覆盖或呈现的区域,由具有某种共同_____属性的人群所创造,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自然地理经济单元文化 【探索应用】世界上的区域多种多样,区域与地域相同吗?提示:两个概念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但“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等。 二、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1.区域的发展阶段:发展阶段表现人地关系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_________为经济主体,工业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部差异不大,区域开放程度较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_____状态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态势,___________________趋于集聚表现为明显的_______传统农业均衡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不协调 发展阶段表现人地关系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区域原有优势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严重不协调。区域产业进行调整,寻求新的发展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_____________的转变和增长动力的转换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方式 2.区域发展的差异性:(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_________、________构成等。(2)区域划分:发达地区与_______地区,或高收入地区、_________地区和低收入地区。(3)人文发展指数:即以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_____________三项指标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国民收入三次产业发展中中等收入地区生产总值 3.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1)区域发展现状: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无论_________环境,还是_________环境,都具有显著差异性。(2)区域发展对策:_________、扬长避短,推行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因地制宜 【探索应用】1.唐诗中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反映了江南地区的什么地理特征?提示:气候湿润、降水多、地形平坦、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因此聚落多沿河分布。 2.夏季到拉萨旅游,游客必备防晒用品和厚薄衣物,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原因。提示: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较强,因此需防晒。海拔高,气温较低,空气稀薄,云量少,夜晚保温作用差,昼夜温差大,天气多变,温度变化大,需准备厚薄衣物。 三、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区域联系:(1)含义:地球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区域与区域之间必然具有物质、_____、_____等形式的联系。(2)区域环境要素及联系。能量信息 地理环境主要要素联系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地貌、_____、水文、生物、土壤等大气环流、_______、地质循环等人文地理环境居民生产生活、制度组织、意识形态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和___________气候水循环经济全球化 2.区域协调发展:(1)现状与意义:区域经济发展_______,在国家或地区内部普遍存在。缩小区域差距,实现_____________。(2)我国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不平衡区域协调发展 表现具体合作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_________成效明显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东部优秀人才为西部建设做出重大贡献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东部输出___________、管理等,实现与合作方“双赢”对口帮扶资金、技术 【探索应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具体内容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提示:我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依然较为薄弱,老少边穷等地区脱贫压力较大。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以健全地区间帮扶机制,加大促进贫困地区脱贫力度,保证这些地区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 基础考点1多种多样的区域【研析考题】例题区域的划分及特征(2020·浙江7月选考)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关键能力·层级突破 注: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指标四大地区甲乙丙丁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8.210.79.571.6人口占全国比例/%7.726.538.627.2人均GDP/万元4.75.99.45.4 (1)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A.甲B.乙C.丙D.丁(2)我国四大地区中()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C.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 【思路分析】图像解读①丁区域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最大→西部地区②丙区域人口占全国比例最大、人均GDP最多→东部地区③甲区域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最少、人口占全国比例最少、人均GDP最少→东北地区我的思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选B,(2)选C。第(1)题,四大地区中,东部地区经济最发达,人均GDP最高,丙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面积小、人口少,甲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面积最大,丁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为乙。第(2)题,东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体,A错误;西部地区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B错误;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C正确;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第一产业比重低,D错误。 【备选例题】(2018·全国卷Ⅲ)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2)。据此完成(1)~(3)题。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 (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思路分析】材料解读澳大利亚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当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图像解读①珀斯附近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②库伯佩迪位于南纬20°~30°大陆中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古德帕拉位于南纬10°~20°,为热带草原气候④悉尼位于30°~40°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⑤矿井中通风井道→天井的作用应该是以通风换气为主我的思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选B,(2)选D,(3)选B。第(1)题,由材料中“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可知,该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由图可知,①珀斯属于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自然景观以常绿硬叶林为主;②库伯佩迪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夏季应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天多,蒸发量大、气温高,冬季因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较低,气温年较差大;③古德帕拉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受东南信风与西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④悉尼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小,自然景观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第(2)题,从材料可知该地地下住宅是从矿工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演化而来,矿井中通常会有通风井道,由此可推出这个通天井的作用应该是通风换气为主;从图上可以看出,当地没有太阳直射现象,阳光只能照射在狭窄的井壁上,通过垂直的通天井采光效果不佳;地下住宅的一端没有土体和岩石的阻挡,居民可以通过这一侧出入取水和通信,而不需要开挖狭长的通天井。第(3)题,地下住宅保温效果较好,但室内温度也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不能恒温;草原蒙古包是为了拆迁方便,在地面以上,呈隆起的圆形,与本地的地下住宅没有相似之处;地下住宅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小,冬夏温度变化幅度相对大气温度来说较小,因此冬暖夏凉,地下住宅是在地下开挖形成,与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类似。 【关联知识】关联1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思路 关联2区域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知识拓展】区域的内涵内涵表现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地表的一部分,占有一定空间,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如甘肃省占有一定空间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范围有大有小,如东部经济地带的范围大于京津唐工业基地;界线往往有过渡性特征,如干湿地区;有的界线明确,如行政区有明确的区位特征每个区域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如甘肃省的干旱区位于该省西北部,湿润区位于该省的东南部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如干旱区的内部年降水量大致在200mm以下,湿润区的内部年降水量大致在800mm以上 【对点训练】(2020·太原模拟)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如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一致B.边界具有确定性C.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D.区域内部无差异2.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热量条件变化B.水分条件变化C.地势高低差异D.农业类型差异 【解析】1选C,2选B。第1题,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不一致;土壤之间有过渡地带,边界不确定;区域内部有自己的特征,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区域内部也有差异,差异是绝对的。第2题,由图可知,由青到黄再到白,体现的是土壤由我国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根据我国降水特点可知,东中西的差异主要是水分条件变化。 【加固训练】读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完成(1)、(2)题。 (1)图中()A.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B.各区域的分布范围相当C.各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D.各区域之间的边界清晰明确 (2)从a到d()A.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B.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C.现代楼房高度越来越大D.传统房屋墙壁厚度越来越薄 【解析】(1)选C,(2)选D。第(1)题,根据区域基本特征,图中各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似性,但内部特征不完全一致;各区域之间有差异性;分布范围大小不同;各区域是根据气候这个单一指标划分的;图示各区域是自然区域,各区域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第(2)题,从a到d纬度越来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小;因气候变热,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大,传统房屋墙壁厚度越来越薄,便于通风散热;现代楼房高度越来越高和经济发达程度有关,与纬度关系不大。 基础考点2区域整体性和差异性【研析考题】例题区域整体性和差异性(2020·全国Ⅱ卷)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思路分析】材料解读①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区域中地名与当时的环境要素相关②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环境易发生变化图像解读①甲处河流较多,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自然环境变化不大②乙处河流较少,而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自然环境变化较大我的思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选A,(2)选D。第(1)题,以“河”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之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第(2)题,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 【关联知识】关联1区域特征 关联2区域差异分析类问题的思维流程(1)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 (2)比较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3)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 【知识拓展】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 【对点训练】(2021·重庆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埃及西北部的沙漠中,分布着面积1.8万km2的盖塔拉洼地,其最低点在海平面以下133m,距离地中海约56km。近年来,人们通过挖掘隧道,并利用中国进口的真空管道整流高速输水系统技术,从地中海引水,建立了沙漠渔场,并获得成功。 (1)简析盖塔拉洼地能够从地中海引水的有利自然条件。(2)简析当地人们挖掘隧道并运用管道输水的原因。(3)分析该洼地引海水发展养鱼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4)说出尼罗河从阿斯旺到开罗段水量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引水的自然条件应从水能否自流、线路长短、水分损耗等方面考虑。材料“分布着面积1.8万km2的盖塔拉洼地,其最低点在海平面以下133m”,说明该地地势低洼,低于地中海水面,水可以自流;“距离地中海约56km”,说明该地距地中海近,工程量小。第(2)题,材料显示,该工程位于埃及西北部的沙漠中,当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昼夜温差大、下渗严重。挖掘隧道后利用“中国进口的真空管道整流高速输水系统技术”,真空管道可防止水分蒸发、下渗,增大输水量;挖掘隧道,将管道置于地下,可防止高温、暴晒和昼夜温差过大以及人为因素对管道的损毁。 第(3)题,该洼地引海水发展养鱼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角度来综合分析。第(4)题,读图可知,从阿斯旺到开罗段,河流流经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沿线无支流汇入,河流沿线补给量少且蒸发下渗严重,生产和生活需大量调水,因此水量逐渐减少。 答案:(1)①地势低洼;②能够引水自流;③距地中海近,工程量小。(2)①地处热带沙漠地区;②管道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和下渗;③挖掘隧道,可以防止高温、暴晒和昼夜温差过大以及人为因素对管道的损毁。(3)有利:①增大湿地面积,②空气湿度增大,改善当地气候条件;③增加生物多样性。不利:①周边地区土壤盐碱化加剧;②洼地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污染)。(4)变化:水量减小。原因:①流经热带沙漠地区,②降水少蒸发大;③下渗严重;④无支流汇入;⑤沿途城市、人口众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加固训练】(2020·成都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勒拿河地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勒拿河干、支流解冻时期广泛使用浮运木筏,很少有桥梁相通。勒拿河三角洲为俄罗斯最大的三角洲,曾有猛犸象象牙出土,2012年,在泰梅尔半岛北部发现了一具距今约3万年、保存良好的长毛猛犸象尸体。如图为勒拿河所在区域图。 (1)说明勒拿河下游河段5月中旬河水易泛滥的原因。(2)解释勒拿河下游“河上很少有桥”的原因。(3)分析泰梅尔半岛北部长毛猛犸象尸体保存良好的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河流所处位置,结合地形、气候等条件分析成因;由图可知勒拿河流域地处中高纬度,该区域地势北低南高,冬季降雪量大,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由于冬半年积雪量大,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量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图中显示勒拿河中、下游地区海拔大多在200米左右,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排水不畅;该河流由于所处纬度较高,流经地区冰期时间长,而且该河是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易发生凌汛现象,春季大量冰凌阻塞河水,水位上涨快,所以每年春季(5月中旬),勒拿河中、下游河水猛涨,常常泛滥成灾。 第(2)题,可结合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从桥梁建设的难度、资金、技术,以及该区域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修建桥梁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等方面作出回答。第(3)题,“长毛猛犸象尸体保存良好”,说明猛犸象尸体不易腐烂,当地少有人类活动。高温潮湿的气候易造成尸体腐烂。由图中纬度可知,泰梅尔半岛北部纬度高,气温极低,猛犸象尸骸不易腐烂;沼泽广布,淤泥深厚,冻土广而深厚,利于猛犸象尸骸长期密闭封存;人口稀少,人类的干扰活动少,不易破坏。 答案:(1)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解冻,流量大增;河流下游尚未解冻,冰块运行受阻形成冰坝,出现凌汛;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2)地广人稀,运输需求量小;河流封冻期长,冰层厚,便于通行;河流解冻后,水流平稳,有便捷的浮运木筏;气候恶劣,建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地处高纬,生态脆弱,建桥对环境破坏大。(3)纬度高,气温低,利于保存;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综合考点3运用综合思维,探究区域发展【研析考题】例题区域可持续发展(2019·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下图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1)分析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布局分散的原因。(2)说明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的益处。(3)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4)有人建议浙江省各滑雪场应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并增建酒店和中高级雪道等。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材料解读①浙江省建立室外人工滑雪场→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②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滑雪者水平较低③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市场需求量大④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基础设施较好→吸引更多滑雪爱好者图像解读①浙江省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融雪快→滑雪时间短②滑雪场布局分散→各地市场需求大③滑雪场在河流上游→山区→起伏较大→利于滑雪我的思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室外滑雪场布局分散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适宜建设的地点较多,可从该地地形、气候角度分析;二是布局分散的目的是离市场更近,利于消费者就近体验。第(2)题,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一方面是借助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及交通条件,另一方面是与景区组合,从而提高了滑雪场与旅游景点集群和地域组合,提高知名度。第(3)题,抓住“建设”和“维护”两个关键词,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因此需要大量的雪才能满足条件,这就需要人工造雪,耗费电能、水和劳动力等,导致成本较高。浙江省冬季气温偏高,导致滑雪场融雪较快,需要不断补充雪,导致成本上升。第(4)题,赞同主要分析其转变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不赞同主要分析其成本上升及市场规模。 答案:(1)山地丘陵广布,冬季山区气温低,可建人工滑雪场的地点多;南方居民对雪和滑雪有好奇心,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多为体验型滑雪者,就近体验即可满足其好奇心。(2)便于利用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条件;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滑雪爱好者。(3)因无天然积雪,初始造雪量大,人工造雪要消耗大量电力和水资源;气温较高,融雪快,需经常补雪。 (4)赞同:增建酒店可满足滑雪者的度假需求;增建中高级雪道可满足当地运动型滑雪者需求;可增加滑雪者逗留天数,有利于提高滑雪场收入。反对:滑雪期短,建设投资难以短期收回;发展度假型滑雪的竞争力弱,难以形成市场规模;雪场均向度假型转变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 【关联原理】关联 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 【知识拓展】横向、纵向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横向即是从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下图: (2)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图所示: 【构建模型】 【对点训练】(2020·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埃斯比约(如下图所示)位于欧洲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原来是一个古老的渔村。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捕鱼业开始采取配额限制、北海油田的发现和大规模勘探开发,埃斯比约从渔村、渔港发展为石油重镇。21世纪初,随着全球变暖和《京都议定书》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要求,2001年埃斯比约开始涉足海上风电业务。目前,港内有250多家风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进驻,新生产的海上风机从这个港口运往世界各地,是名副其实的风电母港。100多年来,埃斯比约经历了从渔村渔港、石油重镇到风电母港的革命性转变,紧紧把握住全球经济发展脉搏,抓住产业转型契机,成功实现了能源革新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1)指出目前埃斯比约的第二产业结构及主导产业。(2)分析埃斯比约从石油重镇到风电母港的转型机制。(3)解释埃斯比约吸引世界风电企业进驻的原因。(4)简述埃斯比约从渔村渔港、石油重镇到风电母港成功转型的经验。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埃斯比约经历了从渔村渔港、石油重镇到风电母港的革命性转变”,可推测目前埃斯比约的第二产业结构以水产品加工、石油加工、风能发电设备制造为主;目前的主导产业是风能发电设备制造。第(2)题,可以从区位因素变化的角度分析,结合材料信息,包括全球变暖和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要求,世界能源开发从石油、天然气转向可再生、清洁能源;该地地处西风带,风能资源丰富。第(3)题,可以从交通、政策、市场、技术、产业基础和协作条件、集聚效应等方面分析。第(4)题,结合材料信息和以上题目的分析,埃斯比约转型成功在于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包括优良的港口,便利的海运条件;资源条件(渔业资源、石油资源、风能资源);把握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政策导向。 答案:(1)水产品加工(渔业加工)、石油加工、风能发电设备制造;主导产业是风能发电设备制造。(2)全球变暖和环保要求;世界能源开发从石油、天然气转向可再生、清洁能源;该地地处西风带,风能资源丰富,主导产业从石油转向风电。(3)优良港口,提供大型设备运输条件;政策支持;接近欧洲风能开发市场;集聚生产,降低成本。(4)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能源);利用港口优势条件;把握政策导向。 新动向·新情境·新预测【命题新素材】冰屋是因纽特人建造的独特建筑。其建筑材料就是一块块长方形的大冰块,建筑方法是先选好地方,然后开始垒砌冰砖,水是建造冰屋的最好黏合剂,因纽特人会先泼上一些水,码放一层冰砖,再泼一些水,再垒一层冰砖,层层垒砌起来,最终建成馒头形的小屋。完成下列问题。 【关键词句】冰屋、独特建筑、水、黏合剂【命题导向】区域特征、区域的整体性、区域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新命题】【命题示例】(1)分析因纽特人用水做黏合剂的原因。(2)当地气候特征对因纽特人农业生产活动有哪些影响?【给材料我命题】——学以致用【我的命题】(3)(选择题或综合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冰原广布,缺乏其他建筑材料,冰是最主要建材;当地气温极低,由于(物理)性质差异大,其他材料做黏合剂难以和冰块黏结;(泼洒的)水很快冻结成冰,使冰砖黏结牢固、密实。(2)当地气候酷寒、冰原覆盖,难以进行种植业、畜牧业的生产,人们主要从事原始的狩猎、捕鱼活动;夏季(暖季)短,从事狩猎、捕鱼活动时间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母材料】1.巴塔哥尼亚区域特征:某科考队于11月考察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发现该地距海洋近但很少受到海洋水汽的“滋润”,草原、沙漠广布,但多外流河;沙漠中分布有保存完好的大片石化森林。科考队员遇到当地游牧民特维尔切人赶着牲畜游牧,并得知他们每年在大西洋沿岸与安第斯山草场之间定期迁徙放牧。下图是巴塔哥尼亚地区略图及石化森林形成的一般过程。 2.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