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课件第19课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秋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课件第19课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ID:941657

大小:2 B

页数:35页

时间:2022-03-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9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名句赏读(1)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荀子·君道》赏读:公道通畅,那种只顾小个体或私人利益的事就杜绝了。公义倡明,那种只顾小个体或私人利益的事就停止了。 (2)德高莫高于博爱人,为政莫高于博利人。——贾谊《新书·修正语上》赏读:道德高的没有高过对人普遍施爱,当政者最高的治理方式莫过于对广大人民有利。(3)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也。——《白虎通义·性情》赏读:聪明的人,对周围的所见所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被假象所迷惑,还能够从一些小事上推知大事。 (4)烈士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死谊。——《刘梦得文集》赏读:壮怀激烈之士和平常人不一样的原因,在于他们坚持自己的节操,为正义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文言拾贝曾参杀人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译文】从前曾子住在费城,费城有个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曾参的母亲说:“我儿子不会杀人的。”说完仍然织自己的布。过了不久,又有人说:“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依然从容地织布。不久,一个人又告诉她说:“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害怕了,便丢下梭子越墙逃跑了。 【思悟】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词语辨析事故·事件就范围大小而言,“事故”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范围较小,较具体。“事件”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范围较大。例句:1.摩托车事故多发主要是由于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所导致的。2.案发后新疆立即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前者指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后者指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例句:1.当动物克隆尚在探索阶段时,植物克隆对人们来说已经驾轻就熟了。2.挟了七八万现款的冯云卿就此走进了公债市场,半年来总算得心应手,扯起息来,二分半是有的。 卡片摘录一、作者作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为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二、背景剖析元丰二年(1079),文与可,北宋仁宗时期的一位著名的画家,姓文,名同,字与可,四川梓州永泰人。他与苏轼是中表兄弟,曾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他特别擅长画竹子,有“墨竹大师”之称。他说:“我只不过把心中的竹子画出来罢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意思是做事之前,已有了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 元丰二年(1079),文与可于赴湖州任所途中,卒于陈州宛丘驿。苏轼于徐州闻讯,二月五日为文祭之。三月,苏轼继任湖州知州。是年七月七日,苏轼在湖州晾晒书画,见文同遗画《筼筜谷偃竹》图,乃作《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下简称《偃竹记》)悼之。是文即以此画为线索,叙述作者和文同的深挚友谊。 tiáozhuóhújiānyúndāngfùtuòchóu 通“稍”雕斫聚集画出晒 3.一词多义(1)然①自视了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予不能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然二百五十匹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①以追其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___________________③与可以书遗予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吾将以为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这样然而来,从而把,表对象把把……当作 (3)焉①而节叶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而临事忽焉丧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犹且从师而问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割鸡焉用牛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气词,无实义助词,无实义兼词,相当于“于之”代词,相当于“之”,他,他们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告诉作画蜩腹蛇蚹,像蝉破壳腹部有节、蛇腹部长鳞一样;剑,像剑出鞘一样 具备养老证实以……为贵重;看得贵重 一致幼芽 看重价值高把……当作认为 6.文言句式①轮扁,斫轮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一、中心主旨文章主要是叙述两人的深挚友谊以及睹物思人的悲痛。不仅仅通过日常趣事来表现两人亲密无间的关系,而且又借用典故表达两人的深厚情谊,从而写出了对文与可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二、重要语句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赏析:这几句是就实际生活中的竹子来说的,指出竹子从发出寸把长的幼芽开始,就具备了竹节和竹叶,经过竹笋阶段,最后成为耸立几丈高的竹子,它的竹节和竹叶都是在开始生长时就有了。这是说,竹子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形成、发展的,不是按不同部位而个别出现的。现实的竹子是如此,在反映现实的绘画中所要表现的竹子理所当然地也应是如此,也就是要注意竹子的完整形象。 2.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赏析:这段话极精辟,也极生动,表达了两个观点。一个是画竹之前,必须“胸有成竹”,也就是强调必须注意平时的生活积累,有足够的准备,然后才能一挥而就;另一个是必须把握好灵感涌现的最佳时机,因为灵感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只有把握好灵感涌现的最佳时机,才能创作出自然传神的作品来。 三、艺术特色1.形散神聚,行云流水。作者像文同画墨竹“振笔直遂”那样信手挥写,没有丝毫的做作与刻意推敲,而浓烈沉挚的感情由肺腑中奔泻,真实自然,亲切动人。同时,所记述的与文同的“戏笑之言”,却又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一是以当初的诙谐笑乐反衬今日追怀、悼念的沉痛与悲哀;一是由此以见出逝者在绘画艺术上的杰出的成就与创造。因此,文章写来看似漫不经意,而实际上形散神凝,所有议论、诗文赠答的“戏笑之言”,始终环绕着追怀、悼念诗人兼书画家的朋友、亲戚这一中心。充分体现了“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的特点。 2.结构流畅,自然完整。通观整篇结构,极为自然、流畅。从竹的本性写起,到最后才点出对亡友的思念并以此作结。前半部分侧重于说理,后半部分侧重于叙事,全文是以画竹线索来组织安排材料的。语言也很朴素自然,叙述往事,娓娓如道家常;抒发感情又都出自肺腑,无矫揉造作之态,而真实动人。在记叙人物语言的时候,仅仅三言两语,就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十分生动。整篇文章生活气息浓厚,感情色彩强烈,成功地抒发了悼念之情。 课文内容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发散迁移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点拨说明了生活与创作的源与流的关系,说明了艺术美不同于自然美,说明了诗人、画家在自己的作品里对现实客观事物所进行的提炼、集中、夸张、渲染。 思考分析这首诗体现了什么人生哲理?【答案】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角度】以“胸有成竹”这个成语为基点进行延伸思考,写一篇感悟类文章。要求:①解释成语本身。②阐释成语的思想内涵。③运用事例论证。 写作示例:胸有成竹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晁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胸有成竹”的典故启示我们:凡事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做好蓄势,做好铺垫,做足积累,做好计划,那无论干什么都可以手到擒来,轻松取胜。一切成败的关键都在事前的准备。达·芬奇为《最后的晚餐》准备了3年,歌德为《浮士德》准备了59年,李时珍为《本草纲目》几乎准备了一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都是充分准备后的必然结果。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