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项脊轩志第四单元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诗海拾贝
【思考】这首诗中的孤雁具有什么特征?【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语林撷英一、课内名句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2.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二、课外名句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2.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4.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6.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7.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王永彬8.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9.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毕淑敏
副词,从前名词,原因,缘故名词,老交情动词,成为动词,砌成动词,是介词,对
副词,大概形容词,危险副词,差不多代词,你连词,表转折,可是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名词作状语,向下名词作状语,从上名词作动词,砌形容词作名词,美景名词作状语,对着西面名词作动词,喂养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作状语,不时名词作状语,亲手
一丈见方。到处。嫁到夫家来。
古代指男子十五岁(一说八岁)时,把头发挽起来,盘到头顶上,表示成童。没有什么精神上的依靠。
5.特殊句式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___________________②使不上漏___________________③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④鸡栖于厅___________________⑤家有老妪,尝居于此___________________⑥妪,先大母婢也___________________⑦室西连于中闺___________________⑧余自束发读书轩中___________________⑨其制稍异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作者卡片]姓 名归有光生卒年1506~1571字号称谓字熙甫,又字开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籍 贯昆山(今属江苏)人相关材料推崇《史记》和唐宋八大家,与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合称“唐宋派”。其散文被称作“明文第一”。早年从师于同邑魏校。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文学上,以散文创作为主,继承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有较大成就,且把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使散文扩大了表现范围。
1.一个书斋——项脊轩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脊轩是全文布局谋篇的一条线索。
2.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蕴含着浓浓的亲情。请找出表达对大母、先妣、亡妻三代女性深切怀念的句子。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怀念大母: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怀念先妣: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怀念亡妻: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如何理解“借书满架,偃仰啸歌……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段话?
2.清人梅曾亮曾评《项脊轩志》“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写了项脊轩怎样的兴衰与家庭的哪些“遗迹”?
项脊轩的经历作者的经历作者的情感修缮前:狭小、破漏、昏暗少年读书,偃仰啸歌读书之乐修缮后:不漏、明亮、优雅诸父异爨,家庭衰败破败之悲四次被烧:殆有神护而不焚回忆母亲、祖母、妻子思亲之悲再修缮:其制稍异于前漂泊在外,功业难成身世之悲
3.《项脊轩志》的第三自然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连起来的?
4.作者为什么会对一间普普通通的小屋如此一往情深,还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记述它呢?
5.作者如何在写景和叙事中,将“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篇文章有很多细节令人怦然心动,找出来仔细品味一下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随堂练笔请选取你所熟悉之物,运用借物寄情的手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适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