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同步练习3 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同步练习3 人教版

ID:940083

大小:48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3-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31、《论语》主要是记录时期家和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篇,内容涉等方面。宋代朱熹把它与、、合为“四书”。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摄乎大国之间()(2)夫子哂之()(3)以俟君子()(4)铿尔()(5)冠者五六人()、(6)吾与点也().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摄(夹)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何伤(妨害)乎C.吾与(赞成)点也宗庙会(诸候相见)同D.其言不让(谦让)孰(谁)能为之大4、下列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B.莫春者,春服既成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不属于活用情况的一项是()A、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己. B.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C.摄乎大国之间D.三子者出,曾皙后6、下列倒装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不吾知也B.加之以师旅C.为国以礼D.风乎舞雩7、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夫子何晒由也D.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8、下列各旬“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以吾一日长乎尔”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之以帅旅,因之以饥馑B.以物喜,不以己悲C.嘱余作文以记之D.皆以美于徐公9、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D.曾晳“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10、选出对孔子四弟子述志时的语言和神态动作所表现出性格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路:率尔而对日”表现其坦率莽撞。B.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表现其谦恭谨慎。 C.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表现其沉稳自知。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表现其清高闲散。11、下列对孔子言行的概括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对弟子言志的启发――雍容谦逊,亲切诚恳B.鼓励曾晳发表不同意见――深明事理,循循善诱C.讥诮子路不谦虚――不隐褒贬,方法得体D.最后评述弟子志向――切中肯綮,不露山水12、孔子为什么笑子路?是不是否定他的志向?答:____________________13、孔子“吾与点也”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题。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①中,开司马门②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节选自《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注:①驰道:也称御道,专供天子行车之路。③ 司马门:即宫门,每门有司马主管,故名。1.下列两句中加点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  )①每进见难问②公车令坐死A.①疑难nán②因为zuōB.①疑难nán②犯罪zuòC.①质问nàn②犯罪zuòD.①质问nàn②因为zuō2.对“文帝御之以术”和“并为之说”的“之”字所指代的对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都指曹植B.都指文帝C.曹植、文帝D.文帝、曹植3.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诵读诗论/植既以才见异言出为论/太祖既虑终始之变A.两个“论”字相同  两个“既”字也相同B.两个“论”字相同  两个“既”字不同C.两个“论”字不同  两个“既”字也不同D.两个“论”字不同  两个“既”字相同4.对“顾当面试,奈何倩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就请你当面试试,我为什么要抄袭别人呢?B.就请你当面试试,我怎么会请人代笔呢?C.那我就当面试试,我为什么要抄袭别人呢?D.那我就当面试试,我怎么会请人代笔呢?5.对“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制禁令,而曹植也日渐失宠。B.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制禁令,而曹植更受宠爱,身体日渐衰弱。 C.因此重视诸侯们的法制禁令,而曹植也日渐失宠。D.因此重视诸侯们的法制禁令,而曹植更受宠爱,身体日渐衰弱。6.对以下两个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组是()①可不勉与?②悔而罢之A.①你能不努力吗?②曹植很后悔,未能去受命。B.①我能不勉励你吗?②曹植很后悔,未能去受命。C.①我能不勉励你吗?②太祖很懊悔,就把曹植罢免了。D.①你能不努力吗?②太祖很懊悔,就把曹植罢免了。7.对曹植未能被立为太子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曹植以丁仪、丁廙、杨修等为羽翼,使曹操心怀狐疑。B.文帝暗用权术对付曹植,并刻意修饰自己。C.宫女及太祖身边的人都说曹植的坏话。D.曹植饮酒不节,终因酒醉而不能受援救曹仁之命。8.对太祖诛杀杨修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杨修辅佐曹植,引起太祖的怀疑。B.太祖担心自己死后会出现祸患。C.杨修很有才华,而且足智多谋。D.杨修是袁绍、袁术的外甥。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7题。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B、龟玉毁于椟中(从)C、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偏向一方,指屠户)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官名,丞相)2、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陈力就列(靠近,趋向,引申为充任)B.相夫子(辅佐)C.则修文德以来之(连词,表目的)D.后世必为子孙忧(动词,担忧)3、选出下列四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A.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位尊而无功B.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吾二者皆不欲也C.是谁之过与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D.则将焉用彼相矣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选出加点“之”用法不同的一项: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B.且在邦域之中矣 C.夫子欲之D.太后盛气而揖之5、选出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是社稷之臣也B.子路从而后,与丈人C.然谋臣与爪牙之士D.四肢不勤,五谷不分6、选出下列句中没有倒装的一项:A.无乃而是过与B.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C.何以伐为?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7、本文中出现的成语A.祸起萧墙B。望洋兴叹C。季子之忧D.舍本求末E。分崩离析 [参考答案]1略2略3.A4.D5.C6.A7.A8.B9.A10.A11.D12.子路说的是国家大事,是一种大英雄、大政治家的事业;但要有文化基础,要有学问修养,不应该那么简单;可他大言不惭,一点都不谦让,自认为很行,孔子才笑他。至于他说的那个治理国家的理想并没有错,孔子并不否定;只是笑他太自满、太轻率。13.尽管子路、冉求、公西华的志向彼此不全相同,但总离不开自我英雄主义,即“我可以如何,我要如何……”,而且都偏于直接从政治着手。但曾皙就不同了,同样希求大同之世,但成功不必在我,而着重在于文教德化方面;政治目的,不过在于求得富强康乐。一幅安详、自得的生活素描图含蓄地道出了孔子的心事,所以孔子感叹:“吾与点也!”一、1.C(难,多音字,读nán作“困难”解,读nàn作“诘责”“质问”解,曹植每次进见,曹操则故意用疑难问题刁难他,他都能应声而答,故读nàn。“坐”多义词,读zuò,公车令因给曹植放行而触犯法律被曹操处死,故作“犯罪”解。)2.C(文帝曹丕暗用权术对付曹植,宫女和太祖身边的人都为曹丕说好话,故两个“之”分别指曹植和曹丕。)3.D(诵读诗论,“诗”指《诗经》,“论”指《论语》,读作lún,诗论泛指经书,言出为论,出口就能谈论lùn。两个“论”不同。两个“既”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既……而……”,相同。)4.B(倩qiàn,请人代替自己做,如倩人执笔。)5.A(曹植乘车行御道后,触怒了曹操而日渐失宠,而非身体衰弱。) 6.D(“勉”在句中是“努力”之意,如“尔其勉之”《左传》句,主语“汝”承前省。曹植酒醉误事,太祖就罢免他的南中郎将之职,“悔而罢之”的主语是太祖,省略。)7.B( A“狐疑”,犹豫不决,太祖犹豫不决,几次想把曹植立为太子。前有句号,与前句无关。C宫女及太祖身边的人都说曹丕的好话。D植酒醉误事是曹丕立为太子之后的事。)8.A(植以才见异,并且有二丁和杨修等人辅佑,正是太祖犹豫不决几次想立他为太子的原因,而不是诛杀杨修的原因。)二、1.B2.D3.B4.B5.D6.B7.ACD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