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备课始末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备课始末

ID:935118

大小:14.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我是如何备课《猴王出世》管忠静最近在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一书,于老师在书中引用了《礼记》的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觉得用这句话来形容我这次备课的经历最恰当不过了。此次备课《猴王出世》我遭遇了两大难题,可以说是踩到了一颗双响雷。首先,这是一篇经典名著,不要说没有读过原著,就连青少版的我也没完整地读过,只看过相关的影视剧,打开语文书我竟连课文都读不通顺。可见,我的起点是多么的低;其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前上公开课时但凡遇到略读课文我总是绕道而行,略读课到底怎么上,上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啊。可以说,这一次就是在这样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开始备课。先来攻克“名著”这一关。我的起点低,学生的起点呢?大多数应该和我差不多,少数比我好一些,也不排除个别学生读过原著。考虑到这样的学情,这节课就应该定位成“名著导读课”,若能让学生由这一课的学习而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进而走进这本书,就算功德圆满啦。什么样的内容学生才能感兴趣呢?这节课的语言训练点又在哪呢?或者我应该教会学生读原著的方法呢?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西游记》原著,磕磕绊绊地读了起来,我发现读古白话文时,很多时候得靠猜测字义才能读懂,还得联系电视剧想画面,再者就是有些韵文读不懂就得跳一跳,绕过去接着下文读情节··这些读书方法是不是可以渗透给学生呢?我又发现作者的整体写作风格多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称的对偶写法,这是不是也应该让学生了解呢?再往下读,我又发现《猴王出世》作为《西游记》开篇节选,故事情节远不及《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经典桥段有趣。由这一篇能带出这一本的那个切入点到底是什么呢?随着对文本的深入了解,我却开始糊涂了。我又上网查了吴承恩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还有《西游记》的语言特点、艺术风格等相关资料,我更加迷糊了,《西游记》主打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而这么突出的语言风格在《猴王出世》里却那么的不明显。怎么办?我想到了看一看名家的设计吧。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王春燕老师的一篇设计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先是通过阅读提示里的两个问题:石猴是从哪来的?他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来读懂课文内容。再用“石猴的形象就深刻的留在了我们 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怎么样的语言把它写出来的呢?”来探究写法。我觉得这个设计直指语言表达,用王崧舟老师的话讲:全课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梳理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四分之三的时间则是用来品读、咀嚼、领悟、积累课文的语言和表达范式。可是又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我还说不出,后来看了上海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校长助理朱昱老师的一篇评课稿后豁然开朗,王老师的设计如果应用在平常的课文上没的说,可是这篇课文是经典名著节选啊,这样的设计就失去了文学的味道。我瞬间联想到王远东老师授课《景阳冈》里出示的金圣叹的书评,原来这是文学的味道啊。再想一想我在备课《北京的春节》围绕曹禺评价老舍先生:“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感动人心,让人美不胜收。”当时就觉得引用名家评语是比较高大上的一件事,没想到竟无意间用文学的方式带领学生领略品析了文学家的语言。想到这,内心一阵窃喜,看来我得找一找《西游记》的书评啊。于是,张书坤的书评赫然出现在我的教学设计里。(说明一点,并不是引入书评才叫以文学的方式阅读文学作品)找准了“奇人奇文”的切入,此时我的设计思路就打开了。第一稿,第一步师生谈话“名字奇”,学生还真是感兴趣,但是谈话的内容完全脱离的课文,对导读原著作用也不大。第二步研读“身份奇”品读“怎么写”,“孙悟空是猴?是人?还是神?作者是怎样写的?”学生们对孙悟空人物形象的研究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是探讨的内容没有详略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数字的秘密()我想告诉他们,人物对话的规律我渗透了一番,而这些都与主线问题关系不大,结果那节课整整超时八分钟。姜老师听完试讲问:这节课你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是啊,我也反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一课一得”老生常谈,怎么还犯这种低级错误?经过姜老师点拨,我重新梳理:这节课的目标其实就两个,一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古白话文的语言特点,一个是让学生初步掌握读古白话文的方法。我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围绕这两个目标,可供我选择的知识点太多,到底要选取哪一个或两个点能更有效地为目标服务呢?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这是一篇略读课。接下来的工作较之前清晰了许多。我恶补了一下关于略读课教学的相关内容及案例,足足打印了30多页纸。有一些内容对我的帮助就非常大:像“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粗知大意”不能曲解成“不求甚解”;“略读课上,学生的独立学习是 指教师适度指导下的自我实践,而不是完全、彻底的自学。”还有略读教学四字诀“精——内容选择精: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品味语言;简——课堂结构简:块状设计,不求精心,但求放权;实——语言训练实:牵一发动全身,抓一点展开训练;宽——文本拓展宽:或推荐,或补充,努力将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带到课外。”等等。有了这样的的认识,我果断地叫教学内容设定成唤醒学生对课文行文简短、动词连用、用词精准等旧知识的记忆,并在原有对偶认识的基础上,指导打者节拍读。这为学生读原著中的大量韵文做好初步的服务。其次推荐读动词连用的片段时边读边想画面,这也为读原著精彩的打斗诸多镜头提供阅读策略。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首先应该在朗读上。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联系尹静老师上过的《陶罐和铁罐》《荷花》这两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读,大量的读。想到这,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这一次备课,过程是很艰辛的,结果呢,收获是很大的。由这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基本掌握了写人这一类文体文本的基本教学方法。以感受人物形象为切入点,以探究作者的语言特点为目标,或侧重于阅读策略,比如这一课,或侧重于由读学写,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里的三篇、《刷子李》、《金钱的魔力》这几篇都如此;或侧重于风格欣赏,像王远东老师设计的《景阳冈》中“闪”的描写和“哨棒”的妙用,应该是属于这一类。现在备课,最大的感受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大脑内存太少,尤其是面对名著。领略不到其精髓,生怕带领学生感悟语言运用的训练点有所偏颇。所以,今天我所分享的“教学相长”可不单单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我更倾向于边教边学,边学边教,“教然后知困”,越是“困”,越要“自强”。我唯有边学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提升。谢谢大家聆听!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